竹夹桃花花映竹,雅如翠障绣西施。

白玉蟾宋代〕《竹里桃花

风吹雨洗玉猗猗,云捲霞舒锦陆离。
竹夹桃花花映竹,雅如翠障绣西施。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竹夹桃花花映翠障西施

竹夹(竹夾)zhú jiā
竹制的夹箝。 徐兴业 《金瓯曲》第四章:“拾遗人背了一个箩筐,用一副竹夹把夜来游人遗落的什物一一夹起来,放进背筐去。”  ——《漢語大詞典》
桃花 táo huā
亦作“ 桃华 ”。
(1).桃树所开的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 唐 张志和 《渔父》词之一:“ 西塞 山前白鷺飞,桃花流水鱖鱼肥。” 元 贯云石 《折桂令·送春》曲:“落日啼鹃,流水桃花。” 清 龚自珍 《宋先生述》:“朱书如桃华,日罄五七十纸。” 杨朔 《海市》:“年年桃花开时,就像那千万朵朝霞到海岛上来。”
(2).形容女子容貌。 唐 温庭筠 《照影曲》:“桃花百媚如欲语,曾为无双今两身。” 清 徐士銮 《宋艳·驳辨》:“诗云:一从蕙死兰枯后,刚道桃花好面皮。”
(3).指桃花马。 唐 岑参 《玉门关盖将军歌》:“桃花叱拨价最殊,骑将猎向城南隅。” 宋 郭昭符 《秋日同知州潘赞善朝阳岩闲望归郡中书事》诗:“画橈渌水沙棠轻,朱鞅追风桃花速。”
(4).“ 桃花水 ”的省称。指春汛。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相逢为我话留滞,桃花春涨孤舟起。”
(5).病名。癣的一种。 清 陆长春 《香饮楼宾谈·徐氏二女》:“次女犯桃花百日,为美玉之玷。”  ——《漢語大詞典》
花映
陆游风俗记夜宴西楼下烛焰与花相映影摇酒中繁丽动人 李倾郑樱桃歌织成花映红纶巾红旗掣曳卤簿新野杜甫诗杂花分户映娇燕隔帘回 白居易 望诗棠梨花映白杨树  ——《骈字类编》
竹 zhú《國語辭典》

竹 [ zhú ]

  1. 植物名。多年生常绿植物。茎木质,有隆起之节,节间部中空,细长作管状,色绿。竹茎坚韧,可供建筑制器之用。
  2. 乐器名。笛、箫之属。《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晋·王羲之〈三月三日兰亭诗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3. 简册。如:「竹帛」、「竹简」。汉·桓宽《盐铁论·利议》:「明枯竹,守空言,不知趋舍之宜,时世之变。」
  4. 姓。如汉代有竹多同。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雅 yǎ《國語辭典》

雅 [ yǎ ]

  1. 《诗经》体裁之一。于天子诸侯朝会宴飨时歌诵。有〈大雅〉、〈小雅〉之分。
  2. 交情、情谊。《汉书·卷八五·谷永传》:「质薄学朽,无一日之雅,左右之介。」《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员外途穷忏悔》:「我与君交虽不深,然幼年曾有同窗之雅。」
  3. 姓。如明代有雅琥。
  1. 正。《论语。述而》:「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2. 高尚的、不俗的。汉·王充《论衡·四讳》:「夫田婴俗父;而田文雅子也。」唐·王勃〈滕王阁序〉:「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3. 美好。《文选·陆云·为顾彦先赠妇诗二首之一》:「雅步擢纤腰,巧笑发皓齿。」《北史·卷三三·李顺传》:「希远弟希宗,字景玄。性宽和,仪貌雅丽,有才学。」
  1. 向来。《史记·卷八·高祖本纪》:「雍齿雅不欲属沛公,及魏招之。」
  2. 很、甚。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镕裁》:「士龙思劣,而雅好清省。」《聊斋志异·卷一·青凤》:「孝儿亦倜傥,倾吐间,雅相爱悦。」
  3. 对他人的敬称。如:「雅教」、「雅鉴」、「雅穆」。

雅 [ yā ]

  1. 一种鸟。即鸦。《说文解字·隹部》:「雅,楚乌也。……秦谓之鸦。」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1.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2.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3.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4.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5.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1.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1.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2.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翠障
苏轼太白山下早行诗乱山横翠障落月淡孤灯  ——《骈字类编》
绣 ( 綉 繡 ) xiù
绣 [ xiù ]
  1. 用丝线等在绸和布上缀成花纹或文字:~字。~花。刺~。
  2. 绣成的物品:粤~。苏~。湘~。锦~山河。锦心~口(形容文思、词藻都优美、华丽)。
西施 xī shī
(1). 春秋 越 美女。或称 先施 ,别名 夷光 ,亦称 西子 。姓 施 , 春秋 末年 越国 苧罗 (今 浙江 诸暨 南)人。 越王 勾践 败于 会稽 , 范蠡 取 西施 献 吴王 夫差 ,使其迷惑忘政。 越 遂亡 吴 。后 西施 归 范蠡 ,同泛五湖。事见《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一说, 吴 亡后, 越 沉 西施 于江。《管子·小称》:“ 毛嬙 , 西施 ,天下之美人也。” 唐 王维 《西施咏》:“艷色天下重, 西施 寧久微。”
(2).泛称美女。 唐 韦应物 《广陵遇孟九云卿》诗:“ 西施 且一笑,众女安得妍。”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捷报》:“无端 司马 登纶阁,催促 西施 上钓船。” 清 黄遵宪 《九姓渔船曲》:“ 西施 一舸轻波软,原是官船当 娃馆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