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笛横吹沧海月,纸袍包尽洞天春。

白玉蟾宋代〕《华阳堂二咏

不著人间一点尘,满堂尽是学仙人。
衣衫总带烟霞色,杖屦相随云水身。
铁笛横吹沧海月,纸袍包尽洞天春。
而今会聚十方客,认看何人是洞宾。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铁笛横吹沧海洞天

铁笛(鐵笛)tiě dí
铁制的笛管。相传隐者、高士善吹此笛,笛音响亮非凡。 宋 朱熹 《武夷精舍杂咏·铁笛亭序》:“﹝ 武夷山 中之隐者 刘君 ﹞善吹铁笛,有穿云裂石之声。” 元 萨都剌 《升龙观夜烧香印上有吕洞宾老树精》诗:“铁笛一声吹雪散,碧云飞过 岳阳楼 。” 清 龚自珍 《湘月·朱纯子留宿钓鱼村兼乞梅花》词:“铁笛吹残,瑶笺谱賸,料得怜幽独。”  ——《漢語大詞典》
横吹 héng chuī
(1).乐器名。即横笛。又名短箫。 唐 王维 《送宇文三赴河西充行军司马》诗:“横吹杂繁笳,边风捲塞沙。” 宋 王安石 《和农具诗十五首·牧笛》:“芊绵杳靄间,落日一横吹。” 清 陈维嵩 《菩萨蛮·江行》词:“回首望臺城,依稀横吹声。”参见“ 横笛 ”。参阅《文献通考·乐考十一》
(2).乐府曲名,用于军中。《辽史·乐志》:“横吹亦军乐,与鼓吹分部而同用,皆属鼓吹令。”参见“ 横吹曲 ”。
(3).指演奏横吹乐的乐队。《南史·垣护之传》:“ 崇祖 闻 陈显达 、 李安人 皆增给军仪,乃啟求鼓吹横吹。”  ——《漢語大詞典》
沧海(滄海)cāng hǎi
(1).大海。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观德》:“故受命而海内顺之,犹众星之共北辰,流之宗沧海也。” 宋 苏轼 《清都谢道士真赞》:“一江春水东流,滔滔直入沧海。” 明 林鸿 《金鸡岩僧室》诗:“夜来沧海寒,梦遶波上月。” 瞿秋白 《赤都心史》九:“皓月落沧海,碎影摇万里。”
(2).我国古代对 东海 的别称。 三国 魏 曹操 《步出夏门行》:“东临 碣石 ,以观 沧海 。”《初学记》卷六引 晋 张华 《博物志》:“ 东海 之别有 渤澥 ,故 东海 共称 渤海 ,又通谓之 沧海 。”参见“ 东海 ”。
(3).神话中的海岛名。《海内十洲记·沧海岛》:“ 沧海岛 在 北海 中。地方三千里,去岸二十一万里,海四面绕岛,各广二千里,水皆苍色,仙人谓之 沧海 也。”  ——《漢語大詞典》
月 yuè《國語辭典》

月 [ yuè ]

  1. 月亮、月球。如:「新月」、「殘月」、「日月星辰」。
  2. 月球繞行地球一周所需的時間。十二個月為一年。
  3. 月光。唐·杜甫〈夢李白〉詩二首之一:「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
  4. 量詞。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年有十二個月。如:「這個企劃案花了數月時間才完成。」
  5. 姓。如明代有月文憲。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圓形像月亮的。如:「月餅」。《新唐書·卷一三六·李光弼傳》:「治塹溝,築月城以守。」
  2. 每月的。如:「月會」、「月刊」、「月薪」。
纸 ( 紙 ) zhǐ
纸 [ zhǐ ]
  1. 用植物纤维制成的薄片,作为写画、印刷书报、包装等用:~张。~币。~烟。~上谈兵(喻空谈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洛阳~贵(称誉别人的著作)。金迷~醉。
  2. 量词,指书信、文件的张数:一~空文。
袍 páo《國語辭典》

袍 [ páo ]

  1. 宽大而夹层中有棉絮的外衣。如:「外袍」、「睡袍」、「长袍马褂」。《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2. 长衣。如:「旗袍」、「锦袍」、「战袍」。
  3. 衣服前襟。《公羊传·哀公十四年》:「反袂拭面涕沾袍。」汉·何休·注:「袍,衣前襟也。」
包 bāo《國語辭典》

包 [ bāo ]

  1. 裹紮、容納其中。如:「包裝」、「包容」、「無所不包」。《詩經·召南·野有死麕》:「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2. 圍住。如:「士兵分兩路包過去了。」
  3. 藏。《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傳》:「包紅顏而弗明。」顏師古注引晉灼曰:「包,藏也。」
  4. 保證、擔保。如:「包你滿意」、「包管沒事」。元·鄭廷玉《楚昭公·第一折》:「只怕我伯嚭身上,包殺的他尿流屁滾。」
  5. 負責。如:「包打聽」、「一手包辦」。
  6. 承攬。如:「承包」、「發包工程」。
  7. 約定專用。如:「包車」、「包場子」。
  1. 裝東西的袋子。如:「皮包」、「書包」、「荷包」、「腰包」。
  2. 氈製的圓頂帳篷。如:「蒙古包」。
  3. 物體或身體上鼓起的疙瘩。如:「頭上撞腫了一個包。」
  4. 一種麵粉做成的食物。如:「麵包」、「包子」。
  5. 量詞。計算成包的物品的單位。如:「一包糖果」、「十包水泥」。
  6. 姓。如漢代有包咸,宋代有包拯。
尽 ( 儘 盡 ) jìn/jǐn《國語辭典》
  1. 「盡 」的異體字。
洞天 dòng tiān
(1).道教称神仙的居处,意谓洞中别有天地。后常泛指风景胜地。 唐 陈子昂 《送中岳二三真人序》:“ 杨仙翁 玄默洞天, 贾上士 幽栖牝谷。”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似神仙归洞天,空餘下杨柳烟,只闻得鸟雀喧。”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闵预》:“此尼菴也,幽辟深邃,别有洞天。” 郁达夫 《题〈双龙记胜〉》诗之二:“游罢洞天三十六,归来辛苦记初平。”
(2).谓广大。 宋 王禹偁 《送柴转运赴职序》:“ 长州 吏 王 某受公之知、探公之道久矣,惜公藴洞天之度,有致君之心。”  ——《漢語大詞典》
春 chūn《國語辭典》

春 [ chūn ]

  1. 四季之首。自立春至立夏間,陰曆是正月、二月、三月,陽曆是三月、四月、五月。
  2. 年、歲。三國魏·曹植〈雜詩〉六首之三:「自期三年歸,今已歷九春。」
  3. 生機。如:「妙手回春」。
  4. 男女間相慕悅的情感。如:「思春」。《詩經·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5. 春色、喜色。南朝宋·陸凱〈贈范曄〉詩:「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6. 東方。南朝宋·顏延之〈車駕幸京口三月三日侍遊曲阿後湖作〉詩:「春方動辰駕,望幸傾五州。」
  7. 春,酒名。是春釀冬熟的酒。唐‧李肇《國史補》卷下:「酒則有郢州之『富水』,烏程之『若下』,滎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劍南之『燒春』。」
  1. 春日的。如:「春風」、「春雷」。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