羹鹅鱠鲤办华筵,冷浸水团包角黍。

白玉蟾宋代〕《端午述怀

方瀛山上风飕飕,五月六月常如秋。
松花落地鹤飞去,万顷白云空翠浮。
夜半蟾蜍落丹井,琪林深锁寒叶暝。
满天白露点苍苔,蛙市一散万籁静。
三树两树啼断猿,树冷栖禽夜不眠。
数点飞萤恋沙径,山腰石润悲寒泉。
钟声隔断华胥路,不知蝴蝶蜚何处。
摩挲两眼摺纸衾,人道今辰正端午。
晓雨初霁梅子肥,龙孙脱箨新燕飞。
山居萧然无一物,摘荠捣麦充晨炊。
忆着往年五月四,葛巾羽扇鸾溪市。
龙艘破浪桨万枝,钲鼓聒天旗掣水。
纸钱飞起屈原祠,行人往来如蚁移。
桐花入鬓彩系臂,家家御疫折桃枝。
庭前绿艾制绿虎,细切菖蒲斟绿醑。
羹鹅鱠鲤办华筵,冷浸水团包角黍。
今年寂寞坐空山,山雨山风生晓寒。
默菴令我休噫气,作诗畧述山居意。
安得两腋生飞翰,与君飞上泬寥间,
免使在世赋辛酸。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华筵冷浸水团角黍

羹 gēng《國語辭典》

羹 [ gēng ]

  1. 用肉、菜等芶芡煮成的浓汤。《左传·隐公元年》:「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三国魏·曹植〈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鼓以为汁。」
  1. 一种烹饪方法。材料加水或高汤煮滚,用芡粉勾芡成薄糊状。

羹 [ láng ]

  1. 不羹:地名。春秋时地,故址在今大陆地区河南省襄阳县东南。《左传·昭公十一年》:「楚子城陈、蔡、不羹。」晋·杜预·注:「襄阳县东南有不羹城,定陵西北有不羹亭。」
鹅 ( 鵝 ) é
鹅 [ é ]
  1. 家禽,比鸭子大,颈长,喙扁阔,尾短,体白色或灰色,额部有肉质突起,雄的突起较大,颈长,脚大有蹼,善游水:白~。~毛。~卵石。~毛大雪。
鱠 kuài《國語辭典》

鲙 [ kuài ]

  1. 细切的鱼肉。如:「鲜鲙」、「莼羹鲈鲙」。《集韵·去声·太韵》:「脍,《说文》:『细切肉也。』或从鱼。」宋·陆游〈双头莲·华鬓星星〉词:「空怅望,鲙美菰香,秋风又起。」同「脍 」。
  1. 细切鱼肉烹调成肴馔。宋·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词:「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
鲤 ( 鯉 ) lǐ
鲤 [ lǐ ]
  1. 〔~鱼〕体侧扁,嘴边有长短触须各一对,肉可食。
  2. 〔~庭〕指受父训之处,亦借指父训。
  3. 书信的代称,因中国唐代传递的书信以尺素结成双鲤鱼形。
办 ( 辦 ) bàn
办 [ bàn ]
  1. 处理:~公。~事。~理。
  2. 处分:惩~。法~。首恶必~。
  3. 置备:~置。~货。
  4. 创设:创~。兴(xīng)~。
华筵(華筵)huá yán
丰盛的筵席。 唐 杜甫 《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诗:“能吏逢联璧,华筵直一金。”《敦煌曲子词·浣溪沙》:“喜覩华筵献大贤,謌欢共过百千年。” 明 王錂 《春芜记·宴赏》:“华筵送夕阴,酒如澠。”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噫二少年,今日生矣,意者其雀跃返国,聚父母亲友作再生之华筵耶!”  ——《漢語大詞典》
冷浸
陆游诗冰壶冷浸玉芙蕖  ——《韵府拾遗 沁韵》
水团(水糰)shuǐ tuán
以粘高粱粉或糯米粉制成的球形食品。 宋 张耒 《端五》词逸句(失调名):“水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 宋 陈达叟 《蔬食谱》:“水团,秫粉包糖。团团秫粉,点点蔗霜,浴以沉水,清甘且香。”
用糯米粉制成的球状食品。 宋 范成大 《吴郡志·风俗》:“重午以角黍、水糰、綵索、艾花、画扇相餉。”  ——《漢語大詞典》
包 bāo《國語辭典》

包 [ bāo ]

  1. 裹紮、容納其中。如:「包裝」、「包容」、「無所不包」。《詩經·召南·野有死麕》:「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2. 圍住。如:「士兵分兩路包過去了。」
  3. 藏。《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傳》:「包紅顏而弗明。」顏師古注引晉灼曰:「包,藏也。」
  4. 保證、擔保。如:「包你滿意」、「包管沒事」。元·鄭廷玉《楚昭公·第一折》:「只怕我伯嚭身上,包殺的他尿流屁滾。」
  5. 負責。如:「包打聽」、「一手包辦」。
  6. 承攬。如:「承包」、「發包工程」。
  7. 約定專用。如:「包車」、「包場子」。
  1. 裝東西的袋子。如:「皮包」、「書包」、「荷包」、「腰包」。
  2. 氈製的圓頂帳篷。如:「蒙古包」。
  3. 物體或身體上鼓起的疙瘩。如:「頭上撞腫了一個包。」
  4. 一種麵粉做成的食物。如:「麵包」、「包子」。
  5. 量詞。計算成包的物品的單位。如:「一包糖果」、「十包水泥」。
  6. 姓。如漢代有包咸,宋代有包拯。
角黍 jiǎo shǔ
食品名。即粽子。以箬叶或芦苇叶等裹米蒸煮使熟。状如三角,古用黏黍,故称。《太平御览》卷八五一引 晋 周处 《风土记》:“俗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於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一名糉,一名角黍。” 宋 周邦彦 《齐天乐·端午》词:“角黍包金,香蒲泛玉,风物依然 荆楚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四·粽》:“糉,俗作粽。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椶櫚叶心之形,故曰糉,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餽送。或言为祭 屈原 ,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 清 赵翼 《连日竞渡再赋》诗:“竞渡传从 楚 岁时,为投角黍弔 湘 纍。”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