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解飞升总是闲,死生生死无不可。

白玉蟾宋代〕《快活歌二首

诚哉一得即永得。大都要藉周天火,
十月圣胎方始圆。虽结丹头终耗失,
要须火候始凝坚。动静存亡宜沐浴,
吉凶进退贵抽添。火力绵绵九转后,
药物始可成胎仙。一时八刻一周天,
十二时辰准一年。每自一阳交媾后,
功夫炼到六纯乾。精神来往如潮候,
气血盈虚似月魂。一毂从来三十幅,
妙处都由前后弦。专气致柔为至仁,
礼义智信融为仁。真土归位为至真,
水火金木俱浑全。精水神火与意土,
炼使魂魄归其根。先天一气今常存,
散在万物与人身。花自春风鸟自啼,
岂知造物天为春。百姓日用而不知,
气入四肢徒凋残。松竹虚心受气足,
凌霜傲雪长年青。况人元神本不死,
此气即是黄芽铅。老松可少病可健,
散者可聚促可延。心入虚无行火候,
内景内象壶中天。须知一尘一蓬莱,
与走一叶一偓佺。神芝一生甘露降,
龟蛇千古常相缠。一朝雷电撼山川,
一之则日万则烟。日中自有金乌飞,
夜夜三更入广寒。子子孙孙千百亿,
炉鼎鸡犬皆登天。大道三十有二传,
传到天台有悟真。四传复至白玉蟾,
眼空四海嗟无人。偶遇太平兴国宫,
白发道士其姓陈。半生立志学铅汞,
万水千山徒苦辛。一朝邂逅庐山下,
摆手笑出人间尘。翠阁对床风雨夜,
授以丹法使还元。人生何似一杯酒,
人生何似一盏灯。蓬莱方丈在何处,
青云白鹤欲归去。快活快活真快活,
为君说此末后句。末后一句亲分付,
普为天下学仙者,晓然指出蓬莱路。
破衲虽破破复补,身中自有长生宝。
柱杖奚用岩头藤,草鞋不用田中藁。
或狂走,或兀坐,
或端坐,或仰卧。
时人但道我风颠,我本不颠谁识我。
热时只饮华池雪,寒时独向丹中火。
饥时爱喫黑龙肝,渴时贪吸青龙脑。
绛宫新发牡丹花,灵台初生薏苡草。
却笑颜回不为夭,又道彭铿未是老。
一盏中黄酒更甜,千篇内景诗尤好。
没弦琴儿不用弹,无腔曲子无人和。
朝朝暮暮打憨痴,且无一点闲烦恼。
尸解飞升总是闲,死生生死无不可。
随缘且喫人间饭,不用缫蚕不种稻。
寒霜冻雪未为寒,朝饥暮馁禁得饿。
天上想有仙官名,人间不爱真人号。
跨虎金翁是铅兄,乘龙姹女为汞嫂。
泥丸宫里有黄婆,解把婴儿自怀抱。
神关气关与心关,三关一簇都穿过。
六贼心如火正焚,三尸胆似天来大。
不动干戈只霎时,破除金刚自搜逻。
一齐缚向火炉边,碎为微尘谁斩挫。
而今且喜一粒红,已觉丁公婚老媪。
当初不信翠虚翁,岂到如今脱关锁。
叶苗正嫩採归来,猛火炼之成紫磨。
思量从前早是早,翠虚翁已难寻讨。
我今不见张平叔,便把悟真篇骂倒。
从前何知古圣心,慈悲反起儿孙祸。
世人若要炼金丹,只去身中求药草。
十月工夫慢慢行,只愁火候无人道。
但知进退与抽添,七返九还都性燥。
溪山鱼鸟恁逍遥,风月林泉供笑傲。
蓬头垢衣天下行,三千功满归逢岛。
或居朝市或居山,或时呵呵自绝倒。
云满千山何处寻,我在市廛谁识我。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尸解飞升总是死生生死无不

尸解(屍解)shī jiě
同“ 尸解 ”。 晋 葛洪 《神仙传·王远》:“汝生命应得度世,欲取汝以补官僚耳。然少不知道,今气少肉多,不得上去,当为尸解。”《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你道怎么叫做尸解?从来仙家成道之日,少不得该离人世……有一样也似世人一般死了的,只是棺中到底没有尸骸,这为之尸解。”
谓道徒遗其形骸而仙去。 汉 王充 《论衡·道虚》:“所谓尸解者,何等也?谓身死精神去乎,谓身不死得免去皮肤也……如谓不死免去皮肤乎,诸学道死者骨肉俱在,与恒死之尸无以异也。”《晋书·葛洪传》:“而 洪 坐至日中,兀然若睡而卒……视其颜色如生,体亦柔软,举尸入棺,甚轻,如空衣,世以为尸解得仙云。” 唐 施肩吾 《谢自然升仙》诗:“分明得道 谢自然 ,古来漫説尸解仙。”《花月痕》第四八回:“生死者人之常事,就像那草木春荣秋落一般,成仙的尸解,成佛的坐化,总是一死。”  ——《漢語大詞典》
飞升(飛昇)fēi shēng
(1).亦作“ 飞昇 ”。谓羽化而升仙。 清 王充 《论衡·道虚》:“物无不死,人安能仙?鸟有毛羽能飞,不能升天。人无毛羽,何用飞升?使有毛羽,不过与鸟同,况其无有,升天如何?” 唐 郑璧 《和袭美伤顾道士》:“门人不覩飞昇去,犹与浮生哭恨同。”《镜花缘》第九三回:“日后飞昇时,倘将愚姐度脱尘凡,也不枉今日结拜一场。”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我( 羿 )呢,倒不要紧,只要将那道士送给我的金丹吃下去,就会飞升。”
(2).往上飞;往上升。引申指身价等上升。 鲁迅 《〈两地书〉序言》:“看近来书籍的广告,大有凡作家一旦向左,则旧作也即飞升,连他孩子时代的啼哭也合于革命文学之概,不过我们的这书是不然的,其中并无革命气息。”  ——《漢語大詞典》
总是(總是)zǒng shì
(1).总归是;全都是。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宋 黄公度 《青玉案》词:“霜桥月馆,水村烟市,总是思君处。”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荆水 藏形, 岐山 隐跡,总是潜修窟。” 茅盾 《子夜》一:“大凡教书的人总是那么灰色的,大学教授更甚。”
(2).纵然是;即使是。总,通“ 纵 ”。 唐 李山甫 《上元怀古》诗之一:“ 南朝 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总是战争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水浒传》第一一八回:“那弩箭如雨一般射将来,总是有十分英雄,也躲不得这般箭矢。”  ——《漢語大詞典》
闲 ( 閑 閒 ) xián
闲 [ xián ]
  1. 没有事情;没有活动与“”相对:游手好~。没有~工夫。
  2. 房屋、器物等放着不用:~置。~房。机器别~着。
  3. 没有事情做的时候:农~。忙里偷~。
  4. 与正事无关的:~谈。~人免进。~话。
  5. 栅栏。
  6. 防御:防~。
死生 sǐ shēng
(1).死亡和生存。《易·繫辞上》:“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説。”《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今死生荣辱,贵贱尊卑,此时不再至,愿公详计而无与俗同。” 宋 苏轼 《题文与可墨竹》:“谁云死生隔,相见如 龚 隗 。”
(2).犹言盈亏、消长。《孙子·虚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长短,月有死生。”
(3).杀生。《国语·越语下》:“死生因天地之刑。” 韦昭 注:“死,杀也。”
(4).偏义复词。指生命。 唐 杜甫 《房兵曹胡马》诗:“所向无空阔,真堪託死生。”
(5).偏义复词。指死亡。 唐 高适 《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宋 苏轼 《侄安节远来夜坐》诗之二:“畏人默坐成痴钝,问旧惊呼半死生。”  ——《漢語大詞典》
生死 shēng sǐ
(1).生和死;生或死。《荀子·礼论》:“礼者,谨於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 唐 白居易 《梦裴相公》诗:“五年生死隔,一夕魂梦通。” 曹禺 《雷雨》第四幕:“今天离开,你们无论生死,就永远不要见我了。”
(2).偏指死。《韩非子·解老》:“所谓廉者,必生死之命也,轻恬资财也。” 陈奇猷 集释引 王先慎 曰:“谓能死节。” 唐 蒋防 《霍小玉传》:“鄙拙庸愚,不意顾盼,倘垂採録,生死为荣。” 清 林则徐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3).用以表示坚决。犹死活。《金瓶梅词话》第四一回:“于是,﹝ 月娘 ﹞生死把大妗子留下了。” 克非 《春潮急》三十:“我当初说要那样写,才好做帐,你生死不依从嘛!”
(4).偏指生;永生。 唐 韩愈 《送浮屠文畅师序》:“今吾与 文畅 ,安居而暇食,优游以生死,与禽兽异者,寧可不知其所自邪!” 唐 袁郊 《甘泽谣·红线》:“﹝某﹞固可赎其前罪,还其本身。便当遁迹尘中,栖心物外,澄清一气,生死长存。”
(5).使生或死。《新唐书·回鹘传上》:“ 迦斯 还,可汗等出劳,皆俯伏言废立状,唯大相生死之。” 宋 洪迈 《容斋三笔·秦汉重县令客》:“ 秦 汉 之时,郡守县令之权极重,虽一令之微,能生死人。”
(6).特指使人死而复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信勇公》:“且天朝已擒我,不即诛復释还,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7).谓视如生死大事。 清 钱谦益 《父克济加赠中大夫太仆寺卿》:“﹝某之父﹞捐貲让产,视财贿如毫毛;排难解纷,以然诺为生死。”
(8).谓相互间彼生我死,不可调和。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六章:“刚才在山上碰见的正是他的生死的敌人。”
(9).佛教谓流转轮回。后道教亦用之。 晋 道安 《〈人本欲生经〉序》:“生者,生死也。人在生死,莫不浪滞於三世,飘縈於九止,绸繆八缚者也。”《法苑珠林》卷八一:“当发行慈心,念怨如善友,展转枉生死,悉曾为亲族。”《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弟子蒙我师度脱,超离生死。”  ——《漢語大詞典》
无不(無不)wú bù
没有不;全是。《礼记·中庸》:“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幬。”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序:“风雨晦明,无不从顺。”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序》:“凡六经 孔子 之书,无不牵合其论,而上下其词也。”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  ——《漢語大詞典》
可 kě/kè《國語辭典》

可 [ kě ]

  1. 肯定、赞成、赞同。如:「许可」。《史记·卷八七·李斯传》:「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于道不远矣。」
  2. 适宜。《庄子·天运》:「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西游记·第一二回》:「凛凛威颜多雅秀,佛衣可体如裁就。」
  3. 病愈、痊愈。《董西厢·卷五》:「针灸没灵验,医疗难痊可。」《三国演义·第八○回》:「待军师病可,行之未迟。」
  4. 当、对著。唐·刘禹锡〈生公讲堂〉诗:「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5. 值得、堪。如:「可贵」、「可敬」。《诗经·豳风·东山》:「町畽鹿场,熠燿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唐·陈陶〈陇西行〉四首之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 能够。如:「你可以走了。」《诗经·秦风·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汉·王充《论衡·率性》:「人之性,善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
  2. 却。如:「你去,我可不去。」唐·李白〈相逢行〉:「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二折》:「那玉砌朱廉与画堂,我也可觑得寻常。」
  3. 约略、约计。《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唐·王维〈洛阳女儿行〉:「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4. 岂。唐·韦庄〈长安清明〉诗:「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5. 表示疑问。如:「你可知道?」、「你可想过?」
  6. 真、确实。《辽史·卷三○·天祚皇帝本纪·赞曰》:「太祖、太宗乘百战之势,辑新造之邦,英谋叡略,可谓远矣。」《水浒传·第七三回》:「谷雨初晴,可是丽人天气。」
  1. 但是、可是。如:「他虽然笨,可很用功。」
  1. 用于句中,表示加强语气。如:「你可回来了。」、「这下可好了!」
  1. 美好的。如:「可人儿」。
  1. 姓。如唐代有可中正。

可 [ kè ]

  1. 参见「可汗 」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