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觉鸡鸣满庭树,起望乡国生离思。
忆昔北寻马子洞,二月风雨三冬寒。乘舟济川浪汹汹,驱车遵陆泥盘盘。
挹君豪名振河悬,走过山阴识君面。燕颔虬髯熊豹姿,当时令我喜欲旋。
吁嗟交道无早晚,谊合斯须倾肺胆。翟公何署死生情,阮籍徒为青白眼。
金樽有酒池有鱼,鱼肥可脍酒可𣂏。张灯促宴谐终夜,红炉照室光相射。
中有万斛江南春,绮裘瑶席香薰人。风流文采稀今古,下笔雄词跃蛟虎。
千金难买一朝閒,况是贤材两宾主。石林月黑子规啼,我已醉眠无所知。
梦觉鸡鸣满庭树,起望乡国生离思。别来忽忽岁月改,歌楼舞榭移光彩。
夕阳芳草落花时,独立平原闷如海。闷如海,长思君,何时重与细论文。
古来聚散有如此,还望肯山歌白云。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梦觉(夢覺)mèng jué
(1).犹梦醒。《太平寰宇记》卷一三六引 晋 干宝 《搜神记》:“忽如梦觉,犹在枕旁。” 唐 韩愈 《宿龙宫滩》诗:“梦觉灯生晕,宵残雨送凉。” 元 张逊 《水调歌头》词:“漠漠梁间燕子,款款花边蝴蝶,梦觉却 并州 。” 明 李开先 《喻意》诗:“梦中有客惠佳酒,呼奴抱去热来尝。忽听鷄声惊梦觉,鼻内犹闻酒气香。”
(2).睡梦和醒来。 清 魏源 《偶然吟十八首呈婺源董小槎先生为和师感兴诗而作》之十六:“梦觉小生死,生死大梦觉。” ——《漢語大詞典》
(2).睡梦和醒来。 清 魏源 《偶然吟十八首呈婺源董小槎先生为和师感兴诗而作》之十六:“梦觉小生死,生死大梦觉。” ——《漢語大詞典》
鸡鸣(雞鳴)jī míng
(1).鸡叫。常指天明之前。《诗·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南朝 宋 鲍照 《行药至城东桥》诗:“鸡鸣关吏起,伐鼓早通晨。” 清 顾炎武 《燕中赠钱编修秉镫》诗:“ 燕 市鸡鸣动客轮,九门驰道足黄尘。” 鲁迅 《秋夜有感》诗:“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
(2).《世说新语·赏誉》“ 刘琨 称 祖车骑 为朗诣”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逖 ( 祖逖 )与司空 刘琨 俱以雄豪著名。年二十四,与 琨 同辟 司州 主簿,情好绸繆,共被而寝。中夜闻鸡鸣,俱起,曰:‘此非恶声也。’每语世事,则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共起,吾与足下相避中原耳。’”事又见《晋书·祖逖传》。后以“鸡鸣”为身逢乱世当及时奋起之典。 唐 李白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诗:“虎啸俟腾跃,鸡鸣遭乱离。” ——《漢語大詞典》
(2).《世说新语·赏誉》“ 刘琨 称 祖车骑 为朗诣”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逖 ( 祖逖 )与司空 刘琨 俱以雄豪著名。年二十四,与 琨 同辟 司州 主簿,情好绸繆,共被而寝。中夜闻鸡鸣,俱起,曰:‘此非恶声也。’每语世事,则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共起,吾与足下相避中原耳。’”事又见《晋书·祖逖传》。后以“鸡鸣”为身逢乱世当及时奋起之典。 唐 李白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诗:“虎啸俟腾跃,鸡鸣遭乱离。” ——《漢語大詞典》
满 ( 滿 ) mǎn
满 [ mǎn ]
- 全部充实,没有余地:~足。~意。充~。饱~。美~。~腔热血。琳琅~目。~载而归。
- 到了一定的限度:~员。~月。不~周岁。
- 骄傲,不虚心:自~。志得意~。
- 十分,全:~世界(到处)。~堂灌。~天飞。~园春色。
- 使满,斟酒:~上一杯酒。
-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和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族。~文。~汉全席。
- 姓。
庭树(庭树)
唐 赵彦昭 奉和人日清晖阁宴群臣遇雪应制 庭树千花发,阶蓂七叶新。
唐 阎宽 古意 庭树发华滋,瑶草复葳蕤。
唐 杜甫 湖城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宴饮散因为醉歌 人生会合不可常,庭树鸡鸣泪如线。
唐 戴叔伦 白苧词 东风吹花落庭树,春色催人等闲去。
唐 刘禹锡 琴曲歌辞 秋风引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唐 刘禹锡 冬日晨兴寄乐天 庭树晓禽动,郡楼残点声。
唐 姚合 闲居遣怀十首 其四 远山经雨后,庭树得秋初。
唐 李商隐 四年冬以退居蒲之永乐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遂作忆雪又作残雪诗各一百言以寄情于游旧 忆雪 庭树思琼蕊,妆楼认粉绵。
唐 张乔 题上元许棠所任王昌龄厅 百四十年庭树老,如今重得见诗人。
《韵府拾遗 遇韵》:唐书崔宁传宁子荛为陕虢观察使简侻不晓事但以器韵自高委政厮竖不恤人疾苦或诉旱者指庭树示之曰柯叶尚尔何旱为即搒笞之 ——《骈字类编》
唐 阎宽 古意 庭树发华滋,瑶草复葳蕤。
唐 杜甫 湖城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宴饮散因为醉歌 人生会合不可常,庭树鸡鸣泪如线。
唐 戴叔伦 白苧词 东风吹花落庭树,春色催人等闲去。
唐 刘禹锡 琴曲歌辞 秋风引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唐 刘禹锡 冬日晨兴寄乐天 庭树晓禽动,郡楼残点声。
唐 姚合 闲居遣怀十首 其四 远山经雨后,庭树得秋初。
唐 李商隐 四年冬以退居蒲之永乐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遂作忆雪又作残雪诗各一百言以寄情于游旧 忆雪 庭树思琼蕊,妆楼认粉绵。
唐 张乔 题上元许棠所任王昌龄厅 百四十年庭树老,如今重得见诗人。
《韵府拾遗 遇韵》:唐书崔宁传宁子荛为陕虢观察使简侻不晓事但以器韵自高委政厮竖不恤人疾苦或诉旱者指庭树示之曰柯叶尚尔何旱为即搒笞之 ——《骈字类编》
起 qǐ《國語辭典》
起 [ qǐ ]
动- 站立、坐起。如:「起立」、「起来」。《礼记·曲礼上》:「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唐·白居易〈与元微之书〉:「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 起床、离开床铺。如:「早睡早起」。《孟子·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礼记·内则》:「孺子蚤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
- 始、开始。如:「起迄」、「起笔」、「从今起」、「万事起头难」。《汉书·卷一○○·叙传下》:「以述《汉书》,起元高祖。」
- 发动、产生。如:「起疑」、「起风」、「肃然起敬」。《吕氏春秋·贵直论·直谏》:「百邪悉起。」汉·高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 复苏、痊愈、好转。如:「起死回生」、「一病不起」。《国语·吴语》:「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癈疾。」
- 取出。如:「起货」、「起赃」、「起出凶刀一把。」
- 出仕、举用。如:「起用」、「东山再起」。《战国策·秦策二》:「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宋·辛弃疾〈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词:「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 拟订。如:「起草章程」、「起个大纲」。
- 出身。《汉书·卷三九·萧何曹参传·赞曰》:「萧何、曹参皆起秦刀笔吏,当时录录未有奇节。」
- 建筑、建立。如:「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楼」。《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治城郭,起谯楼。」
- 诗文首句、首联或首段。《通俗编·文学引范德机·诗法》:「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宜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
- 量词:➊ 计算分批的人的单位。相当于「群」。如:「店里来了两起客人。」《红楼梦·第四四回》:「且平儿又是个极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儿,比不得那起俗蠢拙物。」➋ 计算事件发生的单位。如:「高速公路上发生了数起连环车祸。」、「警方最近侦破了一起掳人勒索案。」
- 置于动词之后,表示及、到的意思。如:「想起往事,真是不胜感慨!」、「只要谈起女友,他便眉开眼笑。」
- 置于动词之后,表示足够或不够的意思。如:「经得起现实的考验。」、「承受不起舆论压力。」
望 wàng《國語辭典》
望 [ wàng ]
动- 向远处或高处看。如:「登高望远」、「一望无际」。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汪元量〈潮州歌〉:「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 希冀、期盼。如:「盼望」、「期望」、「渴望」。《孟子·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拜访、慰问。如:「拜望」、「探望」。
- 怨恨、责备。《史记·卷八九·张耳陈余传》:「不意君之望臣深也!岂以臣为重去将哉?」《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
- 将近、接近。唐·韩愈〈祭窦司业文〉:「逾七望八,年孰非翁。」《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你那我虽然不至于老迈不堪,也是望五的人了。」
- 志愿、心愿。如:「愿望」、「绝望」。
- 名誉、名声。如:「名望」、「声望」、「德高望重」。《三国演义·第八三回》:「陆逊年幼望轻,恐诸公不服。」
- 农历每月十五日,地球上所看见的满月月相,后指农历的每月十五日。《文选·枚乘·七发》:「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宋·苏轼〈后赤壁赋〉:「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 向、朝。如:「望后退」、「望前看」、「望我点点头」。
乡国(鄉國)xiāng guó
(1).故国。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吾已絶望,永辞万民,岂料再还,重復乡国。” 唐 张籍 《送新罗使》诗:“悠悠到乡国,还望海西天。”《白雪遗音·马头调·昭君出塞》:“恼恨 毛延寿 ,与你何仇将俺害,(到得此地来,)弄的俺抛离乡国。”
(2).家乡。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 唐 杜俨 《客中作》诗:“容颜岁岁愁边改,乡国时时梦里还。” 清 顾炎武 《吴兴行赠归高士祚明》:“三年干戈暗乡国,有兄不得归塋域。” ——《漢語大詞典》
(2).家乡。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 唐 杜俨 《客中作》诗:“容颜岁岁愁边改,乡国时时梦里还。” 清 顾炎武 《吴兴行赠归高士祚明》:“三年干戈暗乡国,有兄不得归塋域。” ——《漢語大詞典》
生离(生離)shēng lí
犹生别离。生时与亲友的难以再见的别离。《楚辞·九辩》:“重无怨而生离兮,中结軫而增伤。”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暴兵百万,动数十年,天下有生离之哀,家户怀怨旷之嘆。”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一折:“想为人在世,最苦是生离。” 郭沫若 《蔡文姬》第四幕第一场:“她是舍不得和她的儿女生离,所以才那样悲哀。” ——《漢語大詞典》
思 sī/sāi《國語辭典》
思 [ sī ]
动- 考虑。如:「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想念、怀念。如:「思亲」、「思家」。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悲悼。《文选·张华·励志诗》:「吉士思秋,寔感物化。」
- 心绪、心情。如:「情思」、「愁思」。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 想法、意念。如:「心思」、「文思」。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唯士衡运思,理新文敏。」
- 姓。如明代有思志道。
- 用于句首,无义。《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 用于句中,无义。《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无思不服,皇王烝哉。」
- 用于句末,相当于「啊」。《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思 [ sāi ]
形- 䯱思:胡须多的样子。《集韵·平声·咍韵》:「䰄,䯱䰄,多须貌。或作思。」
思 [ sì ]
名- 之读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