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际钱塘江上,爱月仍夜色,潮正秋期。

陈允平宋代〕《八声甘州·帘垂鸱尾阁

帘垂鸱尾阁,桂花风、天香满黄扉。向郁罗霄汉,朝回金阙,心运璇玑。一点元台初度,八表共清辉。紫塞烟尘静,捷羽东飞。此际钱塘江上,爱月仍夜色,潮正秋期。想波仙冰妹,同日宴瑶池。报龙楼、玉音宣劝,赐紫金、杯泛日中葵。庆千秋,醉长生酒,歌太平诗。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此际钱塘江上爱月夜色秋期

此际(此際)cǐ jì
此时,这时候。 宋 秦观 《满庭芳》词:“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清 李渔 《奈何天·密筹》:“生平絶少皱眉时,此际偏教愁絶。” 清 陈天华 《猛回头》:“我们到了那个时节,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还有什么好处呢!咱家想到此际,把做官的念头丢了,只想把我们的同种救出苦海。”  ——《漢語大詞典》
钱塘(錢塘)qián táng
(1).见“ 钱塘江 ”。
(2).亦作“ 钱唐 ”。古县名。地在今 浙江省 。古诗文中常指今 杭州市 。《史记·秦始皇本纪》:“过 丹阳 ,至 钱唐 。” 张守节 正义:“ 钱唐 ,今 杭州县 。” 唐 李绅 《真娘墓》诗:“还似 钱塘 苏小小 ,祗应迴首是卿卿。” 宋 施德操 《北窗炙輠》卷下:“当 绍兴 中,国家方创都 钱塘 。” 明 皇甫涍 《雪山歌奉寄彭太保》:“君王垂衣念西土, 钱塘 老子不足数。”  ——《漢語大詞典》
江上 jiāng shàng
(1).江岸上。《吕氏春秋·异宝》:“﹝ 伍员 ﹞因如 吴 。过於 荆 ,至 江 上,欲涉。”《史记·伍子胥列传》:“ 吴 人怜之,为立祠於 江 上,因命曰 胥山 。” 南朝 宋 鲍照 《发后渚》诗:“ 江 上气早寒,仲秋始霜雪。” 唐 岑参 《饯王崟判官赴襄阳道》诗:“津头 习氏宅 , 江 上 夫人城 。” 沈尹默 《燕归梁》词:“江上花开趁蝶寻,拚买醉千金。”
(2).江面上。《史记·伍子胥列传》:“ 伍胥 遂与 胜 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至 江 , 江 上有一渔父乘船,知 伍胥 之急,乃渡 伍胥 。” 唐 崔颢 《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江 上使人愁。” 宋 苏轼 《江神子·江景》:“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 清 黄景仁 《太白墓》诗:“清风 江 上洒然来,我欲因之寄微慕。”
(3).江中。 宋 苏辙 《初发嘉山》诗:“洗砚去残墨,遍水如黑雾。至今江上鱼,顶有遗墨处。”  ——《漢語大詞典》
爱月(爱月)
唐 李中 思湓渚旧居 迎僧常踏竹间藓,爱月独登溪上楼。
唐 赵嘏 寄淮南幕中刘员外 郎官何逊最风流,爱月怜山不下楼。  ——《骈字类编》
仍 réng《國語辭典》

仍 [ réng ]

  1. 因循、沿袭。《文选·张衡·思玄赋》:「夫吉凶之相仍兮,怕反庂而靡所。」唐·柳宗元〈封建论〉:「徇之以为安,仍之以为俗。」
  1. 屡次、频频。《国语·周语下》:「晋仍无道而鲜胄,其将失之矣。」《汉书·卷九·元帝纪》:「百姓仍遭凶阨,无以相振。」
  2. 依然、还。如:「他的病仍不见好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1. 于是、因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忿狷》:「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南史·卷四九·刘怀珍传》:「与崔祖思友善……及闻祖思死,恸哭,仍得病,建元二年卒。」
夜色 yè sè
(1).犹夜光。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才非不杰也,主非不明也,而碎结緑之鸿辉,残悬黎之夜色,抑尺之量有短哉?”
(2).夜间的景色。 南朝 梁 江淹 《外兵舅夜集》诗:“烟光拂夜色,华舟盪秋风。” 唐 宋之问 《牛女》诗:“谁能留夜色,来夕倍还梭。” 清 吴藻 《临江仙·夏夜偶成》词:“卷起疏帘看夜色,一鉤残月空庭。” 鲁迅 《三闲集·怎么写》:“前面则海天微茫,黑絮一般的夜色简直似乎要扑到心坎里。”  ——《漢語大詞典》
潮 cháo《國語辭典》

潮 [ cháo ]

  1. 海水受日月引力的影响而定时涨落的现象。如:「潮汐」、「潮起潮落」。
  2. 像潮水般汹涌起伏的形势。如:「思潮」、「学潮」。
  1. 微湿。《红楼梦·第三五回》:「大清早起,在这个潮地方站了半日,也该回去歇息歇息了。」
  2. 技艺不高或物质的成色低劣。如:「他的手艺潮。」《红楼梦·第一○五回》:「潮银五千二百两。赤金五十两。」
正 zhèng/zhēng《國語辭典》

正 [ zhèng ]

  1. 合于规范的、合于法则的。如:「正道」、「正路」。
  2. 不偏斜。如:「正中」、「正午」。《论语·宪问》:「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3. 精纯不杂的。如:「纯正」、「正红色」。《韩非子·难四》:「屈到嗜芰,文王嗜菖蒲菹,非正味也,而二贤尚之,所味不必美。」
  4. 与「反」相对。如:「正面」、「正方」。
  5. 与「副」相对。如:「正本」、「正刊」。
  6. 与「偏」相对。如:「正门」、「正厅」。
  7. 与「负」相对。如:「正数」、「正电」。
  1. 修改错误。如:「修正」、「订正」、「纠正」。《论语·学而》:「就有道而正焉。」
  2. 整理。《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隋书·卷五八·李文博传》:「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
  3. 分析、明辨。《论语·子路》:「必也正名乎!」
  1. 恰巧、刚好。如:「正好」、「正是」、「正中下怀」。《北史·卷七○·刘璠传》:「行本怒其不能调护,每谓三人曰:『乡等正解读书耳。』」
  2. 表示动作在进行的状态。如:「外面正下著倾盆大雨。」《文选·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1. 长官、主事者。如:「里正」、「村正」。《礼记·王制》:「成狱辞,史以狱成告于正,正听之。」
  2.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正常。

正 [ zhēng ]

  1. 参见「正月 」条。
秋期 qiū qī
(1).谓男女相约聚会的日期。语出《诗·卫风·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县北有 女观山 ,厥处高显,回眺极目,古老传言,昔有思妇,夫官於 蜀 ,屡愆秋期,登此山絶望,忧感而死。”
(2).指七夕。牛郎织女约会之期。 唐 沈佺期 《牛女》诗:“粉席秋期缓,针楼别怨多。” 唐 杜甫 《月》诗:“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 崔涂 《七夕》诗:“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3).秋试的日期。 清 张明弼 《冒姬董小宛传》:“吾大人虽离虎穴,未定归期,且秋期逼矣,欲破釜焚舟,冀一当,子盍归待之。”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