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考古徒缣缃,未睹此石天经地纪之维纲。
山小孤,矶彭郎,
中纳百谷吞三江。江流澎湃不可当,
热比折木倾银潢。渴龙一支走马当,
宛然天骥初腾骧,回韁矗立江中央。
西从岷峨暨睢漳,南派五湖通三湘。
后先奔走争回翔,前驱怒气轩且昂,
倏然过引意消洋。俨然天子朝明堂,
坐受万国来氐羌。五瑞咸辑珪与璋,
拜舞轩陛心俱降。我闻乾坤融结盘古开混茫,
后人考古徒缣缃,未睹此石天经地纪之维纲。
君不见古马当,今马当,
记牒虽漏处有常。上焉柱天植极扶三光,
下焉立地作镇安八荒。磅礴杳霭排穹苍,
削平澒洞压鸿庞。万荧棋布高盖张,
百灵臣伏绝影藏。坐使四海顺流中古无滥觞,
噫哦伟特那可量。我欲用世取所长,
便当提作朱亥神椎椎{橘去木加犭}狂。北绝大漠枭名王。
何空更度金浮梁,一拯垫溺跻康庄。
连山叠阜化囷仓,心饱万姓饥火肠。
持此报上歌如冈,遍开寿域同畛疆。
自今永三十六万岁,淳古比九皇。
山岧岧兮江汤汤。
中纳百谷吞三江。江流澎湃不可当,
热比折木倾银潢。渴龙一支走马当,
宛然天骥初腾骧,回韁矗立江中央。
西从岷峨暨睢漳,南派五湖通三湘。
后先奔走争回翔,前驱怒气轩且昂,
倏然过引意消洋。俨然天子朝明堂,
坐受万国来氐羌。五瑞咸辑珪与璋,
拜舞轩陛心俱降。我闻乾坤融结盘古开混茫,
后人考古徒缣缃,未睹此石天经地纪之维纲。
君不见古马当,今马当,
记牒虽漏处有常。上焉柱天植极扶三光,
下焉立地作镇安八荒。磅礴杳霭排穹苍,
削平澒洞压鸿庞。万荧棋布高盖张,
百灵臣伏绝影藏。坐使四海顺流中古无滥觞,
噫哦伟特那可量。我欲用世取所长,
便当提作朱亥神椎椎{橘去木加犭}狂。北绝大漠枭名王。
何空更度金浮梁,一拯垫溺跻康庄。
连山叠阜化囷仓,心饱万姓饥火肠。
持此报上歌如冈,遍开寿域同畛疆。
自今永三十六万岁,淳古比九皇。
山岧岧兮江汤汤。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后人(後人)hòu rén
(1).子孙;后裔。《书·太甲上》:“旁求俊彦,启迪后人。” 蔡沉 集传:“而又旁求俊彦之士,以开导子孙。”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易》有 蜀才 注…… 王俭 《四部目录》不言姓名,题云 王弼 后人。” 清 孙枝蔚 《姑苏台》诗:“祖宗让德空嶙峋,乐事公然让后人。” 李季 《菊花石》诗:“ 洞庭湖 也没有这仇恨深,多少人家无后人。”
(2).后世的人。《书·君奭》:“告君乃猷裕,我不以后人迷。” 孔颖达 疏:“我不用使后世人迷惑,故欲教之也。”《后汉书·襄楷传论》:“此盖道术所以有补於时,后人所当取鉴者也。” 宋 曾巩 《金山寺水陆堂记》:“夫废於一时,而后人不能更兴者,天下之事多如此。” 谢觉哉 《学人民的语言》:“可见很古的时候,就有用通俗易记的语言,把群众的经验,留给后人看。”
(3).后面的人;后继的人。《韩非子·内储说上》:“夫灶一人煬焉,则后人无从见矣。” 陈奇猷 集释:“旧注:一人煬则蔽灶之光,故后人不见之。”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三》:“ 建 以数千当单于数万,力战百餘,士尽死,无二心,自归而斩之,是示后人无返意也。”《红楼梦》第五十回:“这正是会作诗的起法,不但好,而且留了多少地步与后人。就是这句为首, 稻香老农 快写上续下去。”
(4).谓后发制人。《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先人有夺人之志,后人有待其衰。” 杨伯峻 注:“《周礼·大司马》 贾公彦 《疏》引《左传注》云:‘待敌之衰乃攻。’”
(5).谓居人之后。《史记·李将军列传》:“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 广 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 司马贞 索隐:“谓不在人后。” 郭沫若 《文艺论集·文艺的生产过程》:“成功不必在我,协助不可后人。” ——《漢語大詞典》
(2).后世的人。《书·君奭》:“告君乃猷裕,我不以后人迷。” 孔颖达 疏:“我不用使后世人迷惑,故欲教之也。”《后汉书·襄楷传论》:“此盖道术所以有补於时,后人所当取鉴者也。” 宋 曾巩 《金山寺水陆堂记》:“夫废於一时,而后人不能更兴者,天下之事多如此。” 谢觉哉 《学人民的语言》:“可见很古的时候,就有用通俗易记的语言,把群众的经验,留给后人看。”
(3).后面的人;后继的人。《韩非子·内储说上》:“夫灶一人煬焉,则后人无从见矣。” 陈奇猷 集释:“旧注:一人煬则蔽灶之光,故后人不见之。”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三》:“ 建 以数千当单于数万,力战百餘,士尽死,无二心,自归而斩之,是示后人无返意也。”《红楼梦》第五十回:“这正是会作诗的起法,不但好,而且留了多少地步与后人。就是这句为首, 稻香老农 快写上续下去。”
(4).谓后发制人。《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先人有夺人之志,后人有待其衰。” 杨伯峻 注:“《周礼·大司马》 贾公彦 《疏》引《左传注》云:‘待敌之衰乃攻。’”
(5).谓居人之后。《史记·李将军列传》:“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 广 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 司马贞 索隐:“谓不在人后。” 郭沫若 《文艺论集·文艺的生产过程》:“成功不必在我,协助不可后人。” ——《漢語大詞典》
考古(攷古)kǎo gǔ
考订古代文献、遗物、遗迹。 明 刘刚 《〈日损斋笔记〉后序》:“观公辨驳之精若此,则其平昔攷古之学为何如哉!”
(1).考核研究古代事物。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滱水》:“ 望都县 在南,今此城南对 卢奴 故城,自外无城以应之,考古知今,事义全违。”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閲图考古,更求僊术。”《宋史·林勋传》:“ 勋 为此书考古验今,思虑周密,可谓勤矣。” 清 顾炎武 《吴才老〈韵补正〉序》:“考古之功,寔始於 宋 吴才老 ,而其所著《韵补》,仅散见于后人之所引而未得其全。”
(2).指考古学。 ——《漢語大詞典》
(1).考核研究古代事物。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滱水》:“ 望都县 在南,今此城南对 卢奴 故城,自外无城以应之,考古知今,事义全违。”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閲图考古,更求僊术。”《宋史·林勋传》:“ 勋 为此书考古验今,思虑周密,可谓勤矣。” 清 顾炎武 《吴才老〈韵补正〉序》:“考古之功,寔始於 宋 吴才老 ,而其所著《韵补》,仅散见于后人之所引而未得其全。”
(2).指考古学。 ——《漢語大詞典》
徒 tú《國語辭典》
徒 [ tú ]
動- 步行。《說文解字·辵部》:「徒,步行也。」《易經·賁卦·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
- 步卒、兵卒。《詩經·魯頌·閟宮》:「公徒三萬。」《左傳·隱公四年》:「諸侯之師,敗鄭徒兵,取其禾而還。」
- 人,多指壞人。如:「暴徒」、「匪徒」、「不法之徒」。
- 服膺、信仰某一宗教或學說的人。如:「信徒」、「教徒」、「基督徒」、「佛教徒」。
- 門人、弟子。如:「學徒」、「門徒」、「徒弟」。《論語·先進》:「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 一種拘禁犯人,強服勞役的刑罰。如:「無期徒刑」、「他被判有期徒刑二年,得併科罰金。」
- 空的,不憑藉什麼的。如:「徒手搏虎」、「徒手體操」。
- 但、僅。如:「徒增煩惱」。《孟子·公孫丑上》:「非徒無益,而又害之。」漢·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孤非徒對諸君說此也,常以語妻妾,皆令深知此意。」
- 白白的、平白。如:「徒然」、「徒勞無功」、「徒託空言」。漢·無名氏〈長歌行〉:「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卻、竟然。《莊子·天地》:「吾聞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見功多者,聖人之道。今徒不然。」《荀子·子道》:「吾以夫子為無所不知,夫子徒有所不知。」
缣缃(縑緗)jiān xiāng
(1).供书写用的浅黄色细绢。 唐 颜真卿 《送辛子序》:“惜乎困于縑緗,不获缮写。”《旧唐书·后妃传下·代宗后独孤氏》:“法度有节,不待珩璜;篇训之制,自盈縑緗。” 高燮 《柬曼殊大师并乞画偕隐图》诗:“聊寄縑緗盈尺幅,愿言偕隐是吾徒。”
(2).指书册。 唐 孙过庭 《书谱》:“若乃 师宜官 之高名,徒彰史牒; 邯郸淳 之令范,宜著縑緗。” 唐 骆宾王 《上兖州刺史启》:“颇游简素,少閲縑緗。” 宋 曾巩 《读书》诗:“未免废坐卧,其能眎縑緗。新知固云少,旧学亦已忘。” 明 无名氏 《赠书记·甘逐携书》:“我将伊骨肉相看,因此付縑緗没吝颜。” ——《漢語大詞典》
(2).指书册。 唐 孙过庭 《书谱》:“若乃 师宜官 之高名,徒彰史牒; 邯郸淳 之令范,宜著縑緗。” 唐 骆宾王 《上兖州刺史启》:“颇游简素,少閲縑緗。” 宋 曾巩 《读书》诗:“未免废坐卧,其能眎縑緗。新知固云少,旧学亦已忘。” 明 无名氏 《赠书记·甘逐携书》:“我将伊骨肉相看,因此付縑緗没吝颜。” ——《漢語大詞典》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名- 地支的第八位。
-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 姓。如汉代有未央。
-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睹 dǔ《國語辭典》
睹 [ dǔ ]
動- 看見。如:「有目共睹」、「睹物思人」。《莊子·秋水》:「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紅樓夢·第九九回》:「賈母等一則怕他招受寒暑,二則恐他睹景傷情。」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代-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石 shí/dàn《國語辭典》
石 [ shí ]
名- 由矿物集结而成的坚硬块状物,是构成地壳的物质。如:「岩石」、「矿石」、「花冈石」。
- 碑、碣。《吕氏春秋·慎行论·求人》:「故功绩铭乎金石,著于盘盂。」《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乃遂上泰山,立石。」
- 药石。《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季孙之爱我,疾疢也;孟孙之恶我,药石也,美疢不如恶石。」唐·孔颖达·正义:「治病药分用石。《本草》云:『钟乳、矾、磁石之类多矣。』」
- 姓。如宋代有石延年。
- 二一四部首之一。
石 [ dàn ]
名- 量词:➊ 计算容量的单位。公制一石等于十斗。也称为「公石」。➋ 古代计算重量的单位。汉·鼌错〈论贵粟疏〉:「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战国策·齐策》:「大王据千乘之地,而建千石钟,万石?。」
天经(天經)tiān jīng
(1).天之常道。 唐 李白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金镜霾六国,亡 新 乱天经。” 汉 班固 《典引》:“躬奉天经,惇睦辨章之化洽。” 唐 柳宗元 《寿州安丰县孝门铭》:“禀承粹和,篤守天经。”参见“ 天经地义 ”。
(2).天象。亦泛指天空。 南朝 宋 鲍照 《游思赋》:“仰尽兮天经,俯穷兮地络。”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珠衡玉斗,徵象纬於天经;虎踞龙蹲,集风云於地纪。” 清 姚鼐 《雨登岳阳楼》诗:“风交广漠野,云起盪天经。” ——《漢語大詞典》
(2).天象。亦泛指天空。 南朝 宋 鲍照 《游思赋》:“仰尽兮天经,俯穷兮地络。”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珠衡玉斗,徵象纬於天经;虎踞龙蹲,集风云於地纪。” 清 姚鼐 《雨登岳阳楼》诗:“风交广漠野,云起盪天经。” ——《漢語大詞典》
地纪(地紀)dì jì
(1).维系大地的绳子。古代认为天圆地方,传说天有九柱支撑,使天不下陷;地有大绳维系四角,使地有定位。《庄子·说剑》:“此剑……上决浮云,下絶地纪。”
(2).借指大地。 唐太宗 《春日望海》诗:“积流横地纪,疏派引天潢。仙气凝三岭,和风扇八荒。” 清 曹寅 《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恭纪》诗之四:“湖滙万泉清地纪,春迴北斗见天标。” ——《漢語大詞典》
(2).借指大地。 唐太宗 《春日望海》诗:“积流横地纪,疏派引天潢。仙气凝三岭,和风扇八荒。” 清 曹寅 《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恭纪》诗之四:“湖滙万泉清地纪,春迴北斗见天标。” ——《漢語大詞典》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介-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维纲(維綱)wéi gāng
(1).用以系物和提网的绳。亦指维系、保持。《仪礼·大射》:“司射西面命曰,中离维纲,扬触梱復,公则释获,众则不与。”《管子·禁藏》:“法令为维纲,吏为网罟。” 尹知章 注:“维纲所以张也。”《庄子·天运》:“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於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
(2).纲纪;法度。 汉 桓宽 《盐铁论·刺复》:“夫维纲不张,礼义不行,公卿之忧也。”《后汉书·皇甫规传》:“摄政之初,拔用忠贞,其餘维纲,多所改正。” 唐 韩愈 《董府君墓志铭》:“太师之平 汴州 ,年考益高,挈持维纲,锄削荒纇,纳之大和而已。” 章炳麟 《讨满洲檄》:“幕府总摄维纲,辑和宗族。” ——《漢語大詞典》
(2).纲纪;法度。 汉 桓宽 《盐铁论·刺复》:“夫维纲不张,礼义不行,公卿之忧也。”《后汉书·皇甫规传》:“摄政之初,拔用忠贞,其餘维纲,多所改正。” 唐 韩愈 《董府君墓志铭》:“太师之平 汴州 ,年考益高,挈持维纲,锄削荒纇,纳之大和而已。” 章炳麟 《讨满洲檄》:“幕府总摄维纲,辑和宗族。”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