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不见华盖君,

杜甫唐代〕《忆昔行

忆昔北寻小有洞,洪河怒涛过轻舸。辛勤不见华盖君,
艮岑青辉惨么麽。千崖无人万壑静,三步回头五步坐。
秋山眼冷魂未归,仙赏心违泪交堕。弟子谁依白茅室,
卢老独启青铜锁。巾拂香馀捣药尘,阶除灰死烧丹火。
悬圃沧洲莽空阔,金节羽衣飘婀娜。落日初霞闪馀映,
倏忽东西无不可。松风涧水声合时,青兕黄熊啼向我。
徒然咨嗟抚遗迹,至今梦想仍犹佐。秘诀隐文须内教,
晚岁何功使愿果。更讨衡阳董炼师,南浮早鼓潇湘柁。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辛勤不见华盖

辛勤 xīn qín
(1).辛苦勤劳。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躬监门之劳役,怀损命之辛勤,然后可以惠流苍生,道洽海外哉。” 唐 刘长卿 《客舍喜郑三见寄》诗:“十年未称平生意,好得辛勤谩读书。” 宋 梅尧臣 《送侯孝杰殿烝佥判潞州》诗:“六月上 太行 ,辛勤非计拙。”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三:“他生平没有进过学校,他的医学知识和外科技术是从辛勤学习和临床上得来的。”
(2).艰难。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 王僧虔 书犹如 扬州 王 谢 家子弟,纵復不端正奕奕,皆有一种风气…… 欧阳询 如新痊病人,颜色憔悴,举动辛勤。” 元 董旭 《题长江伟观图》诗:“辛勤逾 青城 ,愤怒脱 黄牛 。”
(3).殷勤。指情意恳切深厚。 唐 高适 《同韩四薛三东亭翫月》诗:“款曲故人意,辛勤清夜言。” 金 赵宜之 《行香子》词:“邂逅交亲,语款情真,且相从,莫浪辛勤。” 清 周亮工 《七月十九夜同田无间赋》诗:“辛勤儿女信,隻语几回量。”  ——《漢語大詞典》
不见(不見)bú jiàn
(1).看不到。《易·艮》:“行其庭,不见其人。” 唐 韩愈 《琴操·拘幽操》诗:“朝不日出兮,夜不见月和星。” 茅盾 《色盲》:“ 李蕙芳 赶快拾起一片碎瓦,正想掷过去,那虾蟆一跳,便不见了。”
(2).谓不易看到。《左传·成公十六年》:“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张舜徽 注:“谓防止怨恨不仅在明显之仇恨,尚须图谋不易见之细微怨恨。”
(3).不看,不读。《梁书·任昉传》:“ 昉 坟籍无所不见,家虽贫,聚书至万餘卷。”
(4).用在“闻”“看”“找”等动词之后,表示行动没有结果。 清 李渔 《奈何天·惊丑》:“脚上那一种,做一头睡,自然闻不见,不消虑他。” 柯岩 《快活的小诗·眼镜惹出了什么事情》:“我的眼镜怎么找不见?”  ——《漢語大詞典》
华盖(華蓋)huá gài
(1).帝王或贵官车上的伞盖。《汉书·王莽传下》:“ 莽 乃造华盖九重,高八丈一尺,金瑵羽葆。”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华盖, 黄帝 所作也,与 蚩尤 战於 涿鹿 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於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华盖也。” 章炳麟 《訄书·订礼俗》:“今秋冬精明之昼,不暴露人,然尚虚张华盖,以覆步輦,语有所谓无鱼而作罟者邪。”
(2).泛指高贵者所乘之车。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出从华盖,入侍輦轂。”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孔子庙堂碑》:“清田戒露,望华盖而长鸣;緑地生风,下仙阁而直轡。” 清 黄遵宪 《久旱雨霁邱仲阏过访》诗:“麻鞋袬袬趋天闕,华盖迟迟返帝乡。”
(3).古星名,属紫微垣,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 汉 王褒 《九怀·思忠》:“登华盖兮乘阳,聊逍遥兮播光。” 唐 杨炯 《出塞》诗:“明堂占气色,华盖辨星文。”《宋史·天文志二》:“华盖七星,杠九星如盖有柄下垂,以覆大帝之坐也,在紫微宫临勾陈之上。”
(4).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那先生言:‘命有华盖,却无官星,只好出家。’”《儒林外史》第五四回:“莫怪我直谈,姑娘命里犯一个华盖星,却要记一个佛名,应破了纔好。” 鲁迅 《集外集·〈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5).指云层上紧贴日月边缘、轮廓不甚规则、内呈淡青色、外呈浅棕色的光环。
(6).树名。《西京杂记》卷一:“﹝ 终南山 ﹞有树直上百丈,无枝,上结藂条如车盖,叶一青一赤,望之斑駮如锦绣, 长安 谓之丹青树,亦云华盖树。”
(7).道教指眉毛。《黄庭内景经·天中》:“眉号华盖覆明珠。”
(8).指肺。《黄庭内景经·肝气》:“坐侍华盖游贵京。” 梁丘子 注:“华盖,肺也。”  ——《漢語大詞典》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1.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2.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3.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4. 称谓:➊ ​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5. 姓。如明代有君助。
  1.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