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霹长松,骨大却生筋。

杜甫唐代〕《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

与君陶唐后,盛族多其人。圣贤冠史籍,枝派罗源津。
在今气磊落,巧伪莫敢亲。介立实吾弟,济时肯杀身。
物白讳受玷,行高无污真。得罪永泰末,放之五溪滨。
鸾凤有铩翮,先儒曾抱麟。雷霆霹长松,骨大却生筋。
一失不足伤,念子孰自珍。泊舟楚宫岸,恋阙浩酸辛。
除名配清江,厥土巫峡邻。登陆将首途,笔札枉所申。
归朝跼病肺,叙旧思重陈。春风洪涛壮,谷转颇弥旬。
我能泛中流,搪突鼍獭瞋.长年已省柁,慰此贞良臣。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雷霆长松却生

雷霆 léi tíng
亦作“靁霆”。
(1).震雷,霹雳。《易·繫辞上》:“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史记·乐书》作“鼓之以靁霆”。 宋 苏轼 《策略一》:“天之所以刚健而不屈者……其光为日月,其文为星辰,其威为雷霆,其泽为雨露,皆生於动者也。”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三折:“赤歷歷那电光掣一天家火块,吸力力雷霆震半壁崩崖。” 艾青 《光的赞歌》:“他也不怕天帝的愤怒和轰击他的雷霆,把火盗出了天庭。”
(2).喻威猛、迅猛。亦指威猛迅猛的军队。《三国志·魏志·王粲传》:“当速发雷霆,行权立断,违经合道,天人顺之。” 唐 韩愈 《送李尚书赴襄阳》诗:“纵猎雷霆迅,观棋玉石忙。” 金 宇文虚中 《上乌林天使》诗之二:“拭玉辕门吐寸诚,敢将缓颊沮天兵。雷霆儻肯矜彫弊,草芥何须计死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贬妖穴为罪隶论》:“我天王奉天父上帝之命,邪魔尽扫,拥雷霆之众,妖孽俱除。”
(3).对帝王或尊者的暴怒的敬称。《后汉书·独行传·彭脩》:“ 脩 排閤直入,拜於庭,曰:‘明府发雷霆於主簿,请闻其过。’”《南史·虞寄传》:“愿将军少戢雷霆,赊其晷刻。”
(4).泛指暴怒、盛怒。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二折:“直气的喒不邓邓按不住雷霆。” 吴组缃 《山洪》二:“保长大发雷霆,拍台擂桌的把 三官 骂了一顿。”  ——《漢語大詞典》
霹 pī《國語辭典》

霹 [ pī ]

  1. 参见「霹雳 」条。
  1. 雷击劈折。如:「电击雷霹」。唐·杜甫〈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诗:「雷霆霹长松,骨大却生筋。」
长松(長松)cháng sōng
药草名。服之可黑须发。 宋 苏轼 《谢王泽州寄长松兼简张天觉》诗之一:“莫道长松浪得名,能教覆额两眉青。”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长松》:“长松生古松下,根色如薺苨,长三五寸,味甘微苦,类人参,清香可爱。按 张天觉 《文集》云:僧 普明 居 五臺山 ,患大风,眉髮俱堕,哀苦不堪。忽遇异人,教服长松,示其形状。 明 採服之,旬餘毛髮俱生,颜色如故。”  ——《漢語大詞典》
骨 gǔ/gū《國語辭典》

骨 [ gǔ ]

  1. 动物体内支持身体的支架组织。如:「筋骨」、「接骨」、「脊椎骨」、「脱胎换骨」。
  2. 支撑物体的架子。如:「龙骨」、「钢骨」、「伞骨」。
  3. 气概、风格。如:「傲骨」、「风骨」。唐·王维〈少年行〉四首之二:「敦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4. 姓。如隋代有骨仪。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骨 [ gú ]

  1. 参见「[[骨头」、「骨碌」等条。

骨 [ gū ]

  1. 参见「骨朵儿]]」条。
大 dà/dài/tài《國語辭典》

大 [ dà ]

  1. 在體積、面積、容量、數量、強度、深度、力量等方面超過一般,或超過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而言。如:「大山」、「大河」、「大雨」、「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2. 最年長的、排行第一的。如:「大哥」、「大伯」、「大媽」。
  3. 表示尊敬之詞。如:「拜讀大作」、「尊姓大名」。
  4. 不平常、重要的、偉大的。《文選·石崇·思歸引序》:「余少有大志,夸邁流俗。」《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雖大旨同歸,所託或乖。」
  5. 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大年初一」。
  1. 表程度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大搞活動」、「天已大亮」、「大有出息」。
  2. 與「不」字連用,表次數少或程度淺。如:「她不大出門見人的。」、「他不大愛抽菸。」、「小侄兒還不大會講話。」
  3. 很、非常。《漢書·卷六八·霍光傳》:「長公主大以是怨光。」
  4. 差不多、不很精確。如:「大約」、「大概」、「大略」。
  1. 與「小」相對之詞。《孟子·梁惠王上》:「小國不可以敵大。」
  2. 年紀較大的人。如:「你們一家大小都要來吃喜酒喔!」
  3. 姓。如唐代有大明,金代有大興國。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誇耀、自以為是。如:「誇大」。《禮記·表記》:「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大 [ tài ]

  1. 至高無上的。清·江沅《說文釋例·卷上·釋字例·大》:「古兄作『大』,不作『太』、『泰』。《易》之『大極』,《春秋》之『大子』、『大上』,《尚書》之『大誓』、『大王王季』,《史》、《漢》之『大上皇』、『大后』,後人皆讀為太。或徑改本書,作『太』及『泰』。」通「太」、「泰」。

大 [ dài ]

  1. 參見「大夫 」條。
却生(卻生)què shēng
亦作“却生”。
(1).死而复苏。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古元之》:“ 弼 怜之特甚,三日殮毕,追思,欲与再别,因命斵棺,开已却生矣。”
(2).后退贪生。《南史·梁临川靖惠王宏传》:“王安得亡国之言。天子扫境内以属王,有前死一尺,无却生一寸。”  ——《漢語大詞典》
筋 jīn《國語辭典》

筋 [ jīn ]

  1. 韧带。如:「牛蹄筋」。《新唐书·卷四八·百官志三》:「诸州市牛皮角以供用,牧畜角筋脑革悉输焉。」
  2. 肌肉。《文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故工人之用钝器也,劳筋苦骨,终日矻矻。」《新唐书·卷二一七·回鹘传下》:「产良马,首似橐它,筋骼壮大,日中驰数百里。」
  3. 静脉管。如:「青筋暴露」。《管子·水地》:「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
  4. 具弹性、可伸缩、或形状圆长坚韧的物体。如:「橡皮筋」、「钢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