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张志和,一棹鼓沧波。

张可久元代〕《【正宫】汉东山

骑鲸沧海汲,高枕白云窝。人生梦南柯,睡觉来也未哥,积玉堆金待如何?田地阔,儿女多,惹争夺。西村小过活,老子自婆娑。千家饭一钵,饱了人也未哥,紫绶金章闹呵呵。不如我,芳草坡,钓鱼蓑。绿袍翻败荷,醉后自磨跎。市上小儿多,要钱也未哥,暮四朝三笑呵呵。蓝采和,没奈何,假风魔。红妆间翠娥,罗绮列笙歌。重重金玉多,受用也未哥,二鬼无常上门呵。怎地躲?索共他,见阎罗。香风瑞锦窠,凉月素银波。兰舟夜如何?晚凉也未哥.万顷湖光镜新磨。小玉娥,隔翠荷,采莲歌。黄沙白橐驼,玉勒紫金珂。一簇小宫娥,送了他也未哥,马上琵琶为谁拨?到黑河,将奈何,泪痕多。霓裳舞月娥,野鹿起干戈。百年长恨歌,闹了也未哥,万马千军早屯合。走不脱,那一埚,马嵬坡。烟花暗绮罗,车马闹鸣珂。值前皓齿歌,醉杀人也未哥,闭月羞花赛姮娥。那老婆,送了他,郑元和。神仙张志和,一棹鼓沧波。中流扣舷歌,快活也未哥,什酒新篘鳜鱼活。湖海阔,烟雨多,暗渔蓑。《黄庭》换白鹅,夜冷饭牛歌。湖上月明多,受用也未哥,纸帐梅花病维摩。奈老何?学坐钵,做工课。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神仙张志一棹沧波

神仙(神僊)shén xiān
亦作“ 神僊 ”。
(1).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有超人的能力。可以超脱尘世,长生不老。《史记·孝武本纪》:“海上 燕 齐 之閒,莫不搤捥而自言有禁方,能神僊矣。”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当此之时, 燕 齐 之士释锄耒,争言神仙方士。” 宋 梅尧臣 《读〈汉书·梅子真传〉》诗:“ 九江 传神僊, 会稽 隐廛閈。” 陈毅 《游桂林》诗:“愿作 桂林 人,不愿作神仙。”
(2).宫殿名。《文选·班固〈西都赋〉》:“ 清凉宣 温 , 神仙 长年 , 金华 玉堂 , 白虎 麒麟 ,区宇若兹,不可殫论。” 李善 注引《三辅黄图》:“ 长乐宫 有 神仙殿 。”  ——《漢語大詞典》
张志(張志)zhāng zhì
(1).同“ 张致 ”。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十二出:“你莫道,没这样儿。苦欺它道没张志!” 钱南扬 校注:“张志,犹云样子。” 元 无名氏 《小孙屠》戏文第八出:“休得听闲説是非,劝娘行也休得呕气。这般闲争甚巴臂,傍人听是何张志。” 明 《杀狗记·蒋园结义》:“对面间枉屈人,甚张志。”
(2).方言。谓注意衣着仪表。 明 沈榜 《宛署杂记·民风二》:“脩边幅曰张志。”  ——《漢語大詞典》
和 hé/hè/huó/huò/hú《國語辭典》

和 [ hé ]

  1. 各數相加的總數。如:「總和」、「二加三的和是五。」
  2. 適中、恰到好處、剛柔並濟的常道。《論語·學而》:「禮之用,和為貴。」《禮記·中庸》:「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3. 和平、停戰。如:「講和」、「議和」。《孫子·行軍》:「無約而請和者,謀也。」《戰國策·趙策三》:「故不若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慰秦心。」
  4. 日本的別名。如:「大和民族」。
  5. 姓。如漢代有和武、晉代有和嶠。
  1. 敦睦、調諧。如:「和好如初」。《左傳·隱公四年》:「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
  2. 連同。如:「和衣而眠」。
  1. 溫順的、安詳的。如:「和藹」、「心平氣和」、「和顏悅色」。南朝陳·徐陵〈晉陵太守王勵德政碑〉:「風神雅淡,識量寬和。」唐·張說〈岳陽早霽南樓〉詩:「心阻意徒馳,神和生自足。」
  2. 溫暖的。如:「和煦」、「風和日麗」。唐·白居易〈首夏病間〉詩:「清和好時節,微風吹裌衣。」
  1. 對、向。如:「你和尊長講話的態度要恭敬。」《紅樓夢·第八回》:「好幾處都有,都稱贊得了不得,還和我們尋呢!」
  1. 與、跟。如:「我和他是好朋友。」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和 [ hè ]

  1. 聲音相應。如:「附和」、「唱和」。《資治通鑑·卷二三六·唐紀五十二·順宗永貞元年》:「絪等從而和之,議始定。」宋·蘇軾〈赤壁賦〉:「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2. 依原詩格律或內容作詩以酬答他人。唐·白居易〈和微之詩·序〉:「微之又以近作四十三首寄來,命僕繼和。」

和 [ huo ]

  1. 溫暖的。如:「暖和」。

和 [ hàn ]

  1. 之語音。

和 [ hú ]

  1. 牌戲中牌張已湊齊成副而獲勝稱為「和」。如:「和牌」。《文明小史·第五五回》:「秦鳳梧自己買這樣,買那樣,應酬朋友,吃酒碰和,毛毛的也有一萬了。」

和 [ huò ]

  1. 攪拌、混合。如:「攪和」、「和麵」。《文明小史·第三回》:「柳知府詫異道:『與他們甚麼相干?怎麼也和在裡頭。』」
一棹 yī zhào
一桨。借指一舟。 唐 杜牧 《送薛种游湖南》诗:“怜君片云意,一棹去 瀟 湘 。” 宋 辛弃疾 《洞仙歌·开南溪初成赋》词:“十里涨春波,一棹归来,只做箇、 五湖 范蠡 。”  ——《漢語大詞典》
鼓 gǔ《國語辭典》

鼓 [ gǔ ]

  1. 樂器名。一種用皮革蒙在中空的木桶上所製成的打擊樂器。其形有大有小,聲音洪亮。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敲擊、拍擊、彈奏。如:「鼓掌」、「鼓琴」、「鼓瑟」。《詩經·小雅·白華》:「鼓鍾于宮,聲聞于外。」唐·孟郊〈上張徐州〉詩:「願鼓空桑弦,永使萬物和。」
  2. 振動。如:「鼓動風潮」。《易經·繫辭上》:「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晉·潘尼〈後園頌〉:「翔鳥鼓翼,游魚載浮。」
  3. 激勵、使振作。如:「鼓勵」、「鼓舞士氣」。
沧波(滄波)cāng bō
碧波。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閲乔岳以形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澮。”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二:“昭昭 严子陵 ,垂钓沧波间。” 明 秦夔 《同金广信宗器游番湖》诗:“汀州远近迷云树,东去沧波急如注。” 赵朴初 《水仙子》词:“问归船载着情多重?托沧波消息通。”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