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冷沉烟。【梧叶儿】粉脸淡蛾眉皱,妆残新月偃,愁压远山偏。
牡丹亭日长帘半卷,推绣枕听啼鹃。夜雨过梨花褪雪,晓风轻柳絮飘绵。忆
多情万水千山,盼佳期甚日何年。近香奁理妆贴翠钿,尚然有睡红一线。情浓眉
黛里,愁入鬓云边。
【逍遥乐】嘴古都钗头玉燕,面波罗镜里青鸾,画不尽春山宛转。恨惹情牵,
对东风桃李无言。章台路望来不甚远,张京兆那里也不见。香消宝鼎,灯尽银,
炉冷沉烟。
【梧叶儿】粉脸淡蛾眉皱,妆残新月偃,愁压远山偏。火燎袄神庙,花飞金
谷园,春去武陵源,直恁的缘薄分浅。
【金菊香】托香腮不语转凄然,淡注珠唇翠蝉,呆答颏对人羞见面。则被
这鬼病恹缠,断柔肠心事在谁边?
【醋葫芦】胸减酥,脸褪莲。似杨妃病吐荔枝涎,西子愁频麋鹿苑。顿不开
连环金钏,不由人终日恨绵绵。
【浪来里】想当日整玉容,并粉肩。晚妆楼上镜台边,画出对初生月何日圆。
到如今桃花人面,闷恹恹憔悴似去年前。
【高平调煞】那时节和风丽日满东园,花共柳红娇绿软。走飞觥,品竹调
弦。唱道是美满欢娱,似比翼鸟于飞燕。闲情侵翠靥,春意近花钿。今日个宝钗
头擘双鸳,昔何时镜重圆,因此上两道春山翠痕浅。
【尾声】春残连理枝,香冷合欢扇,好姻缘翻做了恶姻缘。还不彻相思债,
叫不应离恨天。知他是甚时相见,两眉峰重画翠婵娟。
多情万水千山,盼佳期甚日何年。近香奁理妆贴翠钿,尚然有睡红一线。情浓眉
黛里,愁入鬓云边。
【逍遥乐】嘴古都钗头玉燕,面波罗镜里青鸾,画不尽春山宛转。恨惹情牵,
对东风桃李无言。章台路望来不甚远,张京兆那里也不见。香消宝鼎,灯尽银,
炉冷沉烟。
【梧叶儿】粉脸淡蛾眉皱,妆残新月偃,愁压远山偏。火燎袄神庙,花飞金
谷园,春去武陵源,直恁的缘薄分浅。
【金菊香】托香腮不语转凄然,淡注珠唇翠蝉,呆答颏对人羞见面。则被
这鬼病恹缠,断柔肠心事在谁边?
【醋葫芦】胸减酥,脸褪莲。似杨妃病吐荔枝涎,西子愁频麋鹿苑。顿不开
连环金钏,不由人终日恨绵绵。
【浪来里】想当日整玉容,并粉肩。晚妆楼上镜台边,画出对初生月何日圆。
到如今桃花人面,闷恹恹憔悴似去年前。
【高平调煞】那时节和风丽日满东园,花共柳红娇绿软。走飞觥,品竹调
弦。唱道是美满欢娱,似比翼鸟于飞燕。闲情侵翠靥,春意近花钿。今日个宝钗
头擘双鸳,昔何时镜重圆,因此上两道春山翠痕浅。
【尾声】春残连理枝,香冷合欢扇,好姻缘翻做了恶姻缘。还不彻相思债,
叫不应离恨天。知他是甚时相见,两眉峰重画翠婵娟。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炉 ( 爐 ) lú
炉 [ lú ]
- 取暖、做饭或冶炼用的设备,种类很多,普通用煤火发热,有用煤气、电力的:~子。~火。锅~。熔~。~火纯青(喻功夫达到纯熟完美的境地)。
- 古同“垆”,古代酒店前放置酒坛的炉形土墩,借指酒店。
冷 lěng《國語辭典》
冷 [ lěng ]
形- 寒、凉、温度低。如:「今天天气好冷!」《庄子·则阳》:「夫冻者假衣于春,暍者反冬乎冷风。」唐·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 淡漠、不热烈。南朝梁·武帝〈净业赋〉:「心清冷其若冰,志皎洁其如雪。」
- 寂静、寂寞。如:「冷冷清清」。唐·白居易〈晚出西郊〉诗:「散吏闲如客,贫州冷似村。」
- 闲散。唐·杜甫〈醉时歌〉:「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 鄙视、讥刺。如:「冷言冷语」、「冷眼旁观」。
- 不受欢迎的、无人过问的。如:「冷门」、「冷货」。
- 突然。《红楼梦·第九一回》:「冷不防外面往里一吹,把薛蝌吓了一大跳!」
- 姓。如汉代有冷寿光。
沉 chén《國語辭典》
沉 [ chén ]
动- 没入水中。如:「沉没」、「石沉大海」。《诗经·小雅·菁菁者莪》:「泛泛杨舟,载沉载浮。」
- 往下降落。如:「地基下沉」。宋·辛弃疾〈生查子·悠悠万世功〉词:「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
- 埋没、沦落。《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唐·李商隐〈戊辰会静中出贻同志二十韵〉:「中迷鬼道乐,沉为下土民。」
- 使降下。如:「沉不住气」、「沉下脸来」。
- 迷恋、迷于所好。《书经·微子》:「我用沉酗于酒,用乱败厥德于下。」《战国策·赵策二》:「常民溺于习俗,学者沉于所闻。」
- 潜藏、隐伏不外露。《国语·周语下》:「气不沉滞,而亦不散越。」三国吴·韦昭·注:「沉,伏也。」《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沉迹中乡,飞名帝录。」
- 重。如:「这个担子好沉。」《红楼梦·第四○回》:「那刘老老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
- 深的。三国魏·曹植〈吁嗟篇〉:「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南朝宋·鲍照〈观漏赋〉:「注沉穴而海漏,射悬涂而电飞。」
- 长久的。唐·杜甫〈病后过王倚饮赠歌〉:「酷见冻馁不足耻,多病沉年苦无健。」
- 深、深切。如:「沉醉」、「沉睡」。《文选·曹操·短歌行》:「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烟 ( 煙 ) yān《國語辭典》
- 「煙 」的異體字。
梧叶(梧叶)
元 王恽 春夜独坐 寂寞小窗云影薄,隔帘梧叶雨声乾。 ——《骈字类编》
儿 ( 兒 ) ér《國語辭典》
儿 [ rén ]
名- 同「人 」。《說文解字·儿部》:「儿,古文奇字人也。」元·戴侗《六書故·卷八·人》:「按人、儿非二字,特因所合而稍變其勢。合於左者,若『伯』若『仲』,則不變其本文而為人;合於下者,若『兒』若『見』則微變其本文為儿。」
- 二一四部首之一。
粉脸(粉臉)fěn liǎn
(1).指妇女搽过粉的脸。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轻匀了粉脸。”《红楼梦》第六回:“﹝ 龚人 ﹞不觉把个粉脸羞的飞红。” 茅盾 《子夜》十二:“他那尖利的眼光钉住了 刘玉英 的粉脸。”
(2).指戏曲中面涂白粉的脸谱,一般为扮演奸佞的净角。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骂筵》:“ 赵文华 陪着 严嵩 ,抹粉脸席前趋奉,丑腔恶态,演出真《鸣凤》。” 郭沫若 《史学论集·替曹操翻案》:“我们可以预言 曹操 的粉脸也会逐渐被人民翻案的。” ——《漢語大詞典》
(2).指戏曲中面涂白粉的脸谱,一般为扮演奸佞的净角。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骂筵》:“ 赵文华 陪着 严嵩 ,抹粉脸席前趋奉,丑腔恶态,演出真《鸣凤》。” 郭沫若 《史学论集·替曹操翻案》:“我们可以预言 曹操 的粉脸也会逐渐被人民翻案的。” ——《漢語大詞典》
淡蛾 dàn é
(1).指淡眉。 后蜀 毛熙震 《临江仙》词:“淡蛾羞敛不胜情。暗思闲梦,何处逐行云。”
(2).指月。 唐 李贺 《昌谷诗》:“淡蛾流平碧,薄月眇阴悴。” 王琦 汇解:“淡蛾,月也。平碧,夜色清明也。” ——《漢語大詞典》
(2).指月。 唐 李贺 《昌谷诗》:“淡蛾流平碧,薄月眇阴悴。” 王琦 汇解:“淡蛾,月也。平碧,夜色清明也。” ——《漢語大詞典》
眉 méi《國語辭典》
眉 [ méi ]
名- 人的前額與上眼瞼連接處,橫形高超生有細毛的部分。如:「眉毛」、「八字眉」、「橫眉豎眼」、「舉案齊眉」。
- 泛稱上端為「眉」。如:「書眉」。
- 姓。如春秋時代有眉間尺。
皱 ( 皺 ) zhòu
皱 [ zhòu ]
- 脸上起的褶纹,物体上的褶纹:~纹。~褶。~痕。~襞。防~。
- 使生褶纹:~眉头。眉头一~,计上心来。
妆 ( 妝 ) zhuāng
妆 [ zhuāng ]
- 修饰、打扮:化~。~饰。~点。
- 供打扮用的物品,演员的衣装服饰:上~。卸~。
- 女子出嫁时陪送的衣物:嫁~。
- 修饰,打扮的式样:时~。古~。
残 ( 殘 ) cán
残 [ cán ]
- 害,毁坏:~害。摧~。
- 不完全,余下的:~余。~阳。~存。~废。~佚。苟延~喘。
- 凶恶:~忍。~酷。凶~。
新 xīn《國語辭典》
新 [ xīn ]
形- 沒有使用過的。與「舊」相對。如:「新辦法」、「新衣」、「新筆」。
- 剛開始的、始出現的。如:「新芽」、「新生兒」、「新品種」。
- 泛指一切新的人、事、物、知識等。如:「履新」、「汰舊換新」、「溫故知新」。
- 剛收成的農作物。《禮記·月令》:「是月也,農乃登穀,天子嘗新。」《新唐書·卷一一八·宋務光傳》:「家無接新之儲,國乏俟荒之蓄。」
- 朝代名。參見「新莽 」條。
- 大陸地區新疆省的簡稱。
-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新穆子。
- 改進或使改變,而成為新的、好的。如:「改過自新」、「一新耳目」。《書經·胤征》:「舊染汙俗,咸與惟新。」《禮記·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不久前、剛才。如:「新寫的字」、「新買的衣服」。《荀子·不苟》:「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彈其冠。」
月偃
刘峻相经序日角月偃之奇龙栖虎踞之美地静镇于城缠天关运于掌策金槌玉枕磊落相望代犀起盖隐辚交映井宅既兼食匮已实抑亦帝王卿相之明效也 庾信拟连珠城形月偃阵气云铺 ——《骈字类编》
愁 chóu《國語辭典》
愁 [ chóu ]
名- 忧伤的心绪。如:「离愁」、「乡愁」。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忧虑、悲伤。如:「不愁吃穿」。唐·崔颢〈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忧伤的、惨淡的。如:「愁绪」、「愁眉苦脸」、「愁云惨雾」。唐·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诗:「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压 ( 壓 ) yā/yà
压 [ yā ]
- 从上面加力:~住。~碎。~缩。泰山~顶。
- 用威力制服、镇服:镇~。~服。~迫。
- 控制,使稳定,使平静:~价。~住阵脚。
- 搁置:积~。
- 逼近:大兵~境。
- 赌博时在某一门上下注:~宝(亦作“押宝”)。
- 〔~根儿〕根本,从来,如“我~~~就不理解这件事”。
远山(遠山)yuǎn shān
(1).远处的山峰。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临海峤与从弟惠连》诗:“杪秋寻远山,山远行不近。” 唐 白居易 《晚望》诗:“独在高亭上,西南望远山。” 胡鄂公 《北方实录》:“其初也,若新月之腾海,远山之雨霽,若春花之乍放,晓鶯之婉啼。”
(2).形容女子秀丽之眉。 唐 崔仲容 《赠歌姬》诗:“皓齿乍分寒玉细,黛眉轻蹙远山微。” 宋 范成大 《次韵陈季陵寺丞求歙石眉子砚》:“宝玩何曾捄枵腹,但爱 文君 远山蹙。”《天雨花》第十九回:“瓜子面儿多俊俏,秋波如画口如樱。两道远山分八字,楚楚身材弱不胜。”参见“ 远山眉 ”。 ——《漢語大詞典》
(2).形容女子秀丽之眉。 唐 崔仲容 《赠歌姬》诗:“皓齿乍分寒玉细,黛眉轻蹙远山微。” 宋 范成大 《次韵陈季陵寺丞求歙石眉子砚》:“宝玩何曾捄枵腹,但爱 文君 远山蹙。”《天雨花》第十九回:“瓜子面儿多俊俏,秋波如画口如樱。两道远山分八字,楚楚身材弱不胜。”参见“ 远山眉 ”。 ——《漢語大詞典》
偏 piān《國語辭典》
偏 [ piān ]
形- 倾斜、不中正。如:「偏心」、「偏见」、「不偏不倚」。《书经·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唐·白居易〈长恨歌〉:「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 不周全的、片面的。《礼记·乐记》:「乐极则忧,礼粗则偏矣。」
- 不是中心地带、荒僻的。如:「偏远」、「偏僻」。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五:「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深、多。唐·元稹〈酬窦校书二十韵〉:「音徽千里断,魂梦两情偏。」
- 倾于某一面的、不公平的。《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朕闻天不颇复,地不偏 载。」
- 表示故意跟外来要求相反的。如:「他要我去,我偏不去。」
- 表示出乎意料之外或与意愿相反的。如:「屋漏偏遭连夜雨。」唐·无名氏〈伊川歌·第三〉:「可怜闺里月,偏照汉家营。」
- 恰巧、正好。唐·皇甫冉〈曾东游以诗寄之〉诗:「正是扬帆时,偏逢江上客。」
- 表示「吃过饭」的客套话。《红楼梦·第一四回》:「凤姐才吃饭,见他们来了,便笑道:『好长腿子,快上来罢!』宝玉道:『我们偏了。』」
- 姓。如汉代有偏吕。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