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中银杏叶,冻枝上蜡梅花,且吟诗休上马。

张可久元代〕《【中吕】红绣鞋_次崔雪竹韵

次崔雪竹韵

学孔子尝闻俎豆,喜严陵不事王侯,百尺云帆洞庭秋。醉呼元亮酒,懒上仲宣楼,功名不挂口。

宁元帅席上

鸣玉珮凌烟图画,乐云村投老生涯,少年谁识故侯家?青蛇昏宝剑,团锦碎袍花,飞龙闲厩马。

仙居

有客樽前谈笑,无心江上渔樵,小壶新酝注仙瓢。梅花和月种,松叶带霜烧,本清闲忙到了。

寻仙简霞隐

白草矾矶头独钓,青衣孺子相招,寻真不怕路迢迢。闲云迷洞口.残雪老墙腰,夕阳红树杪。

简吕实夫理问

红锦香中乐句,紫薇花下诗余,玉麈风流映金色。岳阳楼三醉酒,消水岸六韬书,高名垂万古。

天竺寺中

金粟池中水镜,玉莲台下天灯,红尘无事恼山僧。月窗猿听讲,雪岭马驮经,龙华图上景。

武康道中简王复斋

一带云林堪画,数间茅屋谁家,山翠空濛润乌纱。小池中银杏叶,冻枝上蜡梅花,且吟诗休上马。

归兴

燕燕莺莺生分,风风雨雨伤神,吐酒吞花过芳春。黄金羞壮士,红粉弄佳人,青山招旧隐。

德清山中简耿子春

傍水依山境界,吟风啸月情怀,紫阳峰顶费青鞋。闲云随地有,老树未花开,新诗何处索?

虎丘道上

船系谁家古岸?人归何处青山?且将诗做画图看。雁声芦叶老,鹭影蓼花寒,鹤巢松树晚。

茅山疏翁索赋

小洞闲花何处?矮墙颠草准书?玉莲香露冷金壶。红云翔彩凤,丹井养文鱼,青山驯白虎。

开玄堂上

花有信春来春来,客无心云卷云舒,开玄堂上辋川图。冰梅栖翠羽,水藻漾金鱼,雪松摇玉麈。

秋望

一两字天边白雁,百千重楼外青山,别君容易寄书难。柳依依花可可,云淡淡月弯弯,长安迷望眼。

开元遗事

羯鼓罢天开云净,鹊桥平斗转参横,玉人私语祝长生。水边筝殿小,花上舞盘轻,月中歌扇冷。

过括苍山

鸦噪岩前古庙,鹤鸣松顶危巢,南明峰下路迢遥。问清溪道士有,喜白发贵人饶,看青山今日饱。

偕周子荣游湖

绿柳暗金沙佛地,白莲开云锦天池,摇曳歌声棹轻移。望南山新有雨,喜西子不颦眉,饮东阳错认水。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中银杏叶梅花吟诗上马

小 xiǎo《國語辭典》

小 [ xiǎo ]

  1. 與「大」相對:➊ ​體積、數量、力量等方面不大的。如:「小城」、「小人物」。《荀子·勸學》:「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唐·韓愈〈原道〉:「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➋ ​ 年輕、幼稚的。如:「年紀小」、「小伙子」。《晉書·九二·文苑傳·趙至傳》:「我小,未能榮養。」➌ ​ 排行最後或地位較低的。如:「小官」、「這兩位是我二弟和小妹。」、「小妹!請你把帳單拿過來。」➍ ​對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人事物的謙稱。如:「恕小民直言。」、「小的不敢!」、「小店」、「小兒」。
  1. 邪惡的人、壞人。《漢書·卷八九·循吏傳·龔遂傳》:「今大王親近群小,漸漬邪惡所習。」
  2. 小孩、年幼者。如:「一家老小」。《詩經·小雅·楚茨》:「既醉既飽,小大稽首」。
  3. 妾。如:「嫁給人家當小的。」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二五齣》:「你可知老相公年來因少男兒,常有娶小之意。」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輕視。《左傳·桓公十三年》:「將自用也,必小羅。」唐·李白〈送長沙陳太守〉詩二首之二:「莫小二千石,當安遠俗人。」
  1. 稍微。表示程度不深。如:「牛刀小試」、「不無小補」。
  1. 詞頭,表對年紀輕者的暱稱。如:「小王」、「小老弟」。
池 chí《國語辭典》

池 [ chí ]

  1. 古代的护城河。《左传·僖公四年》:「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礼记·礼运》:「城郭沟池以为固。」
  2. 可储存水的凹地。如:「水池」、「游泳池」、「砚池」。
  3. 低浅如池的平地。如:「舞池」。
  4. 姓。如秦代有池子华。
中银(中银)
宋史张昭远传迁西上閤门使知雄州言岁会四𣙜场入中银帝谓辅臣曰先朝置𣙜场所以通货非所以计贸易之利也  ——《骈字类编》
杏叶(杏叶)
唐 薛能 晚春 阴成杏叶才通日,雨著杨花已污尘。
宋 钱惟演 公子 歌翻南国桃根曲,马过章台杏叶鞯。
元 张翥 杏叶黄 起弹床上筝,自歌杏叶黄。  ——《骈字类编》
冻 ( 凍 ) dòng
冻 [ dòng ]
  1. 液体或含水分的东西遇冷凝结:~结。~害。~馁。
  2. 汤汁凝成的胶体:鱼~。肉~。
  3. 感到寒冷或受到寒冷:外面很冷,真~得慌。防~。~伤。~疮。
枝 zhī/qí《國語辭典》

枝 [ zhī ]

  1. 树干从旁生出的枝条。如:「枯枝」、「嫩枝」。《说文解字·木部》:「枝,木别生条也。」
  2. 凡自同一本源而分出者。《左传·庄公六年》:「《诗》云:『本枝百世。』」《荀子·儒效》:「故以枝代主而非越也。」
  3. 四肢。《庄子·大宗师》:「堕枝体,黜聪明,离形去知。」通「肢」。
  4. 量词。计算细长物体的单位。如:「一枝花」、「三枝毛笔」。
  5. 姓。如汉代有枝百英。
  1. 不中肯的、不一致的。《易经·系辞下》:「中心疑者,其辞枝。」

枝 [ qí ]

  1. 多出的脚趾。如:「骈拇枝指」。《集韵·平声·支韵》:「跂,《说文》:『足多指也。』或作枝。」同「跂 」。
上 shàng/shǎng《國語辭典》

上 [ shàng ]

  1. 物體的表面、高處或邊側。如:「門上」、「山上」、「樓上」。《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 皇帝。《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
  3. 尊長或在上位的人。《禮記·王制》:「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孝經·士章》:「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4. 首座。《禮記·曲禮上》:「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
  5.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公堂上」。
  1. 升、由下而上。《易經·需卦·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 去、到。如:「上街」、「上天津」。
  3. 進呈。如:「上表」、「上書」、「上奏」。
  4. 添加。如:「這鋪子總不上新貨。」
  5. 教讀。如:「今日老師上了那課?」
  6. 安裝。如:「上燈」、「上刺刀」。《鏡花緣·第三七回》:「鏤窗上鎖,不能開放。」
  7. 旋緊。如:「上錶」、「上發條」。
  8. 登載。如:「上報」、「上帳」。
  9. 塗抹。如:「上漆」、「上顏色」。
  10. 表示動作的發生或結果。如:「考上大學」、「關上大門」。
  11. 表示動作的開始或繼續。如:「愛上」、「迷上武俠小說」。
  12. 表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
  1. 最好的、優等的。如:「上計」、「上策」。
  2. 地位高。如:「上級」、「上流社會」。
  3. 在前面的。如:「上篇」、「上卷」。《商君書·開塞》:「上不及虞夏之時,而下不修湯武。」
  4. 接近、將近。如:「成千上萬」。《儒林外史·第七回》:「王員外共借了上千兩的銀子與荀家。」
  1. 表時間或次序在前。如:「上一位」、「上個月」。

上 [ shǎng ]

  1. 參見「上聲 」條。
蜡 ( 蠟 ) là《國語辭典》

蜡 [ zhà ]

  1. 一種祭禮。在周朝稱為「蜡」,於歲末大祭萬物。《禮記·郊特牲》:「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為蜡。」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一二·禮記音義之二》:「蜡,祭名,夏曰清祀,殷曰嘉平,周曰蜡,秦曰臘。」

蜡 [ ​chà ]

  1. (一)​之又音。
梅花 méi huā
(1).梅树的花。早春先叶开放,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是有名的观赏植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春歌六》:“杜鹃竹里鸣,梅花落满道。” 唐 骆宾王 《西行别东台详正学士》诗:“上苑梅花早,御沟杨柳新。” 杨朔 《茶花赋》:“这是梅花,有红梅、白梅、绿梅、还有朱砂梅,一树一树的,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
(2).雪花名色的一种。因形似梅花,故称。《水浒传》第九三回:“这雪有数般名色:一片的是蜂儿,二片的是鹅毛,三片的是攒三,四片的是聚四,五片唤做梅花,六片唤做六出。”
(3).指梅花纸帐。 元 谢宗可 《纸帐》诗:“清悬四壁 剡溪 霜,高卧梅花月半牀。”参见“ 梅花纸帐 ”。
(4).《梅花落》的省称。 唐 李白 《观胡人吹笛》诗:“十月 吴 山晓,《梅花》落 敬亭 。” 宋徽宗 《眼儿媚》词:“家山何处,忍听 羌 笛,吹彻《梅花》!”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鐘声渐罢,又戍楼寒角奏《梅花》。”参见“ 梅花落 ”。
(5). 扬州 梅花岭 的省称。 清 赵翼 《叶保堂明经多购抄本异书偶有感触辄韵之》:“生嫌棣萼枝偏暖,死葬 梅花 土亦香。”自注:“葬 梅花岭 。”参见“ 梅花岭 ”。
(6).扑克牌的四种花色之一。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三:“擤擤鼻子,就是要梅花;眨眨眼睛,是要黑桃。”  ——《漢語大詞典》
且 qiě/jū《國語辭典》

且 [ qiě ]

  1. 暂时。如:「你且坐著」。《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民劳,未可,且待之。」
  2. 将要。如:「旦暮且下」。《战国策·齐策一》:「魏有破韩之志,韩见且亡,必东愬于齐。」
  3. 只。宋·苏轼〈虞美人·持杯遥劝天边月〉词:「持杯复更劝花枝,且愿花枝常在莫披离。」《水浒传·第六五回》:「我自要干大事,那里且报小仇。」
  1. 又、并。如:「老榕树既高且大。」《诗经·小雅·鱼丽》:「君子有酒,旨且多。」《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2. 况、何况。《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且楚师老矣,何故退?」《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3. 尚、还。如:「尚且」、「然且不可」。《孟子·公孙丑下》:「然则圣人且有过与?」
  4. 抑、或者。《战国策·齐策四》:「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史记·卷四四 ·魏世家》:「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
  5. 表示同时做两件事情。如:「且歌且舞」、「且战且走」。

且 [ jū ]

  1. 农历六月。《尔雅·释天》:「六月为且。」
  1. 用于句末,无义。《诗经·郑风·褰裳》:「狂童之狂也且!」
吟诗(吟詩)yín shī
(1).作诗。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苏轼以吟诗下吏》:“ 苏軾 以吟诗有讥訕,言事官章疏狎上,朝廷下御史臺差官追取。” 清 杜浚 《一杯叹》诗:“坐使吟诗作赋兴索然,眼见斯文从此废。”
(2).吟诵诗歌。 茅盾 《子夜》九:“吟诗的 杜新箨 也看见了,放下筷子,站起来招呼。” 巴金 《雪》第一章:“原来他们斜对面座位上的一个有八字胡的中年人正在摇头摆脑地吟诗。”  ——《漢語大詞典》
休 xiū/xǔ《國語辭典》

休 [ xiū ]

  1. 歇息。如:「休養」、「休憩」。《詩經·周南·漢廣》:「南有喬木,不可休息。」宋·歐陽修〈醉翁亭記〉:「行者休於樹。」
  2. 停歇、終止。如:「休會」、「休學」。宋·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蕭·香冷金猊〉詞:「生怕閒愁暗恨,多少事、欲說還休。」《水滸傳·第五一回》:「若孩兒有些好歹,老身性命也便休了。」
  3. 辭退官職、工作。如:「退休」。唐·杜甫〈旅夜書懷〉詩:「名豈文章著,官因老病休。」唐·白居易〈自問〉詩:「宦途氣味已諳盡,五十不休何日休?」
  4. 丈夫主動向妻子解除婚約。《水滸傳·第八回》:「我不曾有半些兒點汙,如何把我休了?」《紅樓夢·第六八回》:「如今指名提我,要休我。」
  5. 喜悅、快樂。《詩經·小雅·菁菁》:「既見君子,我心則休。」《新唐書·卷九六·杜如晦傳》:「休戚與我均,何所避?」
  1. 不要、不可。如:「休想」、「休問」。唐·杜甫〈戲贈友〉詩二首之二:「勸君休歎恨,未必不為福。」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這的是兜率宮,休猜做了離恨天。」
  1. 美好。如:「休兆」、「休德」。唐·柳宗元〈與邕州李域中丞論陸卓啟〉:「累仕所至,必有休聲。」
  1. 福祿、吉慶。《左傳·襄公二十八年》:「以禮承天之休。」《戰國策·魏策四》:「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
  2. 姓。漢封楚元王之子為休侯,後以邑為氏。
  1. 用於句尾,相當於「罷」、「了」。宋·李清照〈玉樓春·紅酥肯放瓊苞碎〉詞:「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宋·呂勝己〈南鄉子·斗笠棹扁舟〉詞:「笑道漁翁太拙休。」

休 [ xiǔ ]

  1. 參見「休屠 」條。

休 [ xǔ ]

  1. 使溫暖。《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夫角之末,蹙於腦而休於氣。」通「煦」。
  2. 發出痛念、憐惜的聲音。《左傳·昭公三年》:「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三國志·卷十四·魏書·蔣濟傳》:「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
上马(上馬)shàng mǎ
上等马,良马。《北史·成淹传》:“赐 淹 龙厩上马一疋,并鞍勒宛具,朝服一袭。”
(1).骑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 ﹞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魏书·傅永传》:“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 傅脩期 耳。” 唐 韩愈 《酬蓝田崔丞立之咏雪见寄》诗:“出门愁落道,上马恐平韉。”
(2).起程,出发。 明 刘基 《晨诣祥符寺》诗:“上马鸡始鸣,入寺鐘未歇。”
(3).比喻着手进行某项较大的工作或工程。《人民文学》1981年第1期:“这个仓促上马的大水库,几年来把河东人拖垮了。”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