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记草赋梁园,凌云笔势,倒三江秋色。

陆凝之宋代〕《念奴娇

远山一带,逆晴空、极目天涯浮白。枫落鸦翻谈笑处,不觉云涛横席。酒病方苏,睡魔犹殢,一扫无留迹。吴帆越棹,恍然飞上空碧。
长记草赋梁园,凌云笔势,倒三江秋色。对此惊心空怅望,老作红尘闲客。别浦烟平,小楼人散,回首千波寂。西风归路,为君重喷霜笛。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草赋梁园凌云笔势三江秋色

长 ( 長 ) cháng/zhǎng
长 [ cháng ]
  1. 两端的距离:~度。
  2. 长度大,与“”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短。~空。~短句(词的别名)。~夜(➊漫长的黑夜;➋喻黑暗的日子)。~风破浪(喻志趣远大)。~歌代哭(以歌代哭)。
  3. 优点,专精的技能:特~。专~。各有所~。
  4. 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于写作。
长 [ zhǎng ]
  1. 生长,成长:~疮。
  2. 增加:~知识。
  3. 排行第一的:~子。~兄。~孙。
  4. 辈分高或年纪大:~辈。~者。家~。
  5. 领导人;负责人:部~。校~。
记 ( 記 ) jì
记 [ jì ]
  1. 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忆。~取。~性。博闻强~。
  2. 把事物写下来:~录。~功。~者。
  3.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字:游~。日~。大事~。
  4. 符号,标识(zhì):印~。标~。~号。
  5. 古时的一种公文:奏~。笺~。
  6. 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斑:胎~。
  7. 量词,指打一下:给他一~耳光。
草赋(草賦)cǎo fù
创作诗赋。 宋 陆游 《晚秋野兴》诗:“一生眼境常如此,草赋凭谁问大钧。” 宋 陆凝之 《念奴娇》词:“长记草赋 梁园 ,凌云笔势,倒三江秋色。”  ——《漢語大詞典》
梁园(梁園)liáng yuán
(1).即 梁苑 。 西汉 梁孝王 的 东苑 。 唐 韦应物 《送李十四山东游》诗:“ 梁 楚 多大蕃,高论动侯伯……立马望东道,白云满 梁园 。” 明 沈受先 《三元记·祝寿》:“嘆 金谷 、 梁园 ,多少繁华一梦中。” 清 顾炎武 《梁园》诗:“ 梁园 词赋想遗音,雕繢风流遂至今。” 章炳麟 《梁园客》诗:“闻道 梁园 客最豪,山中 谷永 太萧条。”参见“ 梁苑 ”。
(2).借指皇室的宅第园林。 唐 魏元忠 《修书院学士奉敕宴梁王宅》诗:“大君敦宴赏,万乘下 梁园 。” 唐 张说 《安乐郡主花烛行》:“ 梁园 山竹凝云汉,仰望高楼在天半。”
(3).指 汴京 。今 河南省 开封市 。 宋 陈师道 《骑驴》诗之二:“独无 锦里 惊人句,也得 梁园 画作图。” 任渊 注:“ 梁园 ,指 汴京 。”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一折:“拜辞了年高的父母,我一径的取应往 梁园 去。” 清 陈维嵩 《采桑子·正月十二日从吴天石处获读纬云弟京邸春词因和其韵》词:“ 杜陵 诸弟飘零甚,几阵离鸿。捩影长空。 燕市 、 梁园 类转蓬。”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的家室索隐》:“ 李白 与 宗氏 的结合,时期估计当在 天宝 三年(公元744年),地点当在 梁园 ( 河南 开封 )。”
(4).指剧场,戏园。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一折:“贫道观看多时,见 洛阳 梁园棚内,有一伶人,姓 许 名 坚 ,乐名 蓝采和 。” 元 汤式 《哨遍·新建构栏教访求赞》套曲:“这构栏领鶯花独镇着乾坤内,便一万座梁园也到不得。”  ——《漢語大詞典》
凌云(凌雲,淩雲)líng yún
直上云霄。多形容志向崇高或意气高超。《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説,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閒意。” 唐 裴夷直 《寄婺州李给事》诗之一:“不知壮气今何似,犹得凌云贯日无?”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得颍倅二首》之一:“仙风入骨已凌云,秋水为文不受尘。”《水浒传》第三九回:“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 黄巢 不丈夫。”《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 李白 紫衣纱帽,飘飘然有神仙凌云之态。” 毛泽东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词:“久有凌云志,重上 井冈山 。”
淩雲:直上云霄。 战国 楚 宋玉 《小言赋》:“体轻蚊翼,形微蚤鳞,聿遑浮踊,凌云纵身。”《西京杂记》卷四:“高树凌云,蟠紆烦冤。” 宋 苏轼 《骊山》诗:“复道凌云接金闕,楼观隐烟横翠空。”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林阜间集》:“草木生於粟粒之萌,及其长大,根茎华实,虽凌云蔽日,据山蟠地,从初具乎一萌之内,而未尝自外增益之也。”   ——《漢語大詞典》
笔势(筆勢)bǐ shì
书画文章的意态和气势。《晋书·王羲之传》:“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宋 叶适 《周镇伯墓志铭》:“授 漳浦 主簿,文牘间,判疑雪枉,笔势若飞不可遏。” 清 江炳炎 《淮甸春》词:“笔势夭斜,墨痕浮动,淡扫春无迹。” 冰心 《六一姊》:“只记得纸上龙蛇飞舞,笔势很好看的。”  ——《漢語大詞典》
倒 dǎo/dào《國語辭典》

倒 [ dǎo ]

  1. 人或竖立的物体因本身或外来因素而横躺下来。如:「跌倒」、「摔倒」、「卧倒」、「大水冲倒龙王庙」。《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弓不虚发,应声而倒。」
  2. 垮台、失败。如:「倒闭」、「倒台」。《三国志·魏书·卷九·曹爽传》「夷三族」句下裴松之注引魏略:「卿用读书何为耶!于今日卿等门户倒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八回》:「我们的生意,已经倒了。」
  3. 声音沙哑。如:「听说那位名演员近日嗓子倒了,正在休息当中。」
  4. 北平方言:➊ ​ 指商家把整批货物或全部店里的物品顶让给别人。如:「将铺子倒出去。」《儒林外史·第五二回》:「我东头街上谈家当铺折了本,要倒与人。现在有半楼货,值得一千六百两。」➋ ​ 指转移、更换、对调。如:「倒手」、「两张桌子对倒一下。」

倒 [ dào ]

  1. 上下前后相反,或互相更换。《诗经·齐风·东方未明》:「颠之倒之,自公召之。」《朱子语类·卷七一·易·复》:「如人善端初萌,正欲静以养之,方能盛大。若如公说,却是倒了。」
  2. 把物体或液体倾倒出来。如:「倒茶水」、「倒垃圾」。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开筵交履舄,烂漫倒家酿。」
  3. 向后退。如:「倒车」、「倒退」。
  4. 违逆、不顺。《韩非子·难言》:「且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贤圣莫能听。」《吕氏春秋·季夏纪·明理》:「故至乱之化,君臣相贼,长少相杀,父子相忍,弟兄相诬,知交相倒。」
  1. 反而。表出乎意料之外。《红楼梦·第二二回》:「你连多少大生日都料理过了,这会子倒没了主意。」《儿女英雄传·第一七回》:「你老人家不说今日要歇半天儿吗?怎的倒这么早就来了。」
  2. 却。《朱子语类·卷三九·论语·先进篇上》:「如今人恁地文理细密,倒未必好,宁可是白直粗疏底人。」《红楼梦·第一九回》:「你倒说说,我还要怎么留你?我自己也难说了。」
  3. 反过来、相反的。如:「海水倒灌」、「倒挂金钩」。唐·徐凝〈杭州祝涛头〉诗二首之二:「倒打钱塘郭,长驱白浪花。」
三江 sān jiāng
(1).古代各地众多水道的总称。《书·禹贡》:“三江既入, 震泽 底定。”《周礼·夏官·职方氏》:“其川三江。” 汉 以后有多种解释。《国语·越语上》 韦昭 注以 吴江 、 钱塘江 、 浦阳江 为三江。《水经注·沔水》引 郭璞 说以 岷江 、 松江 、 浙江 为三江。《书·禹贡》 陆德明 释文引《吴地记》以 松江 、 娄江 、 东江 为三江。《汉书·地理志上》 颜师古 注以 北江 、 中江 、 南江 为三江。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彭蠡湖口》诗:“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 唐 杜甫 《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诗:“ 天台 隔三江,风浪无晨暮。” 元 方回 《听航船歌》诗之六:“南到 杭州 北 楚州 ,三江八堰水通流。” 清 龚自珍 《胡户部集同人祀汉郑司农作祀议一篇质户部户部属檃括其指为韵语以谐之》:“《尚书》有今文,隻义餽贫送,四辨餽《尧典》,三江餽《禹贡》。”
(2). 蜀 有三江,即 岷江 、 涪江 、 沱江 。 明 杨慎 《嘉州刘介川进士母寿诗》:“三江化作长春酒,戯綵恒斟 爱日亭 。”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升庵集》:“ 蜀 之三江:外水 岷江 ,中水 涪江 ,内水 沱江 也。”
(3).指 广东 境内的 西江 、 北江 、 东江 。 清 黄遵宪 《羊城感赋》之二:“手挽三江尽北流,寇氛难洗 越 人羞。”
(4).指 鸭绿江 、 松花江 、 黑龙江 。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三:“ 鸭緑江 、 松花江 、 黑龙江 ,称三江,其源在 长白山 顶。”  ——《漢語大詞典》
秋色 qiū sè
(1).秋日的景色、气象。 北周 庾信 《周骠骑大将军柴烈李夫人墓志铭》:“秋色悽愴,松声断絶,百年几何,归于此别。” 唐 李贺 《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支凝夜紫。” 明 夏完淳 《秋怀》诗之三:“秋色从西来,风物自凄紧。” 峻青 《秋色赋》:“我喜欢这绚丽灿烂的秋色,因为它表示着成熟、昌盛和繁荣,也意味着愉快、欢乐和富强。”
(2).与秋时相应的颜色。指白色。《太平御览》卷二四引《礼记·月令》“立秋之日……天子居总章左个,乘白骆”注:“乘白骆,从秋色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