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贺新郎》以见意。

辛弃疾宋代〕《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鸶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留之正是遂也。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贺新郎》以见意。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夜半投宿四望邻笛贺新郎见意

夜半 yè bàn
(1).半夜。《左传·哀公十六年》:“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 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 关 。夜半至 函谷关 。” 唐 白居易 《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一·地震定数》:“一日,宿 孙村 马铺中,风电阴黑,夜半有急叩门者。” 鲁迅 《朝花夕拾·范爱农》:“一天,几个新的朋友约他坐船去看戏,回来已过夜半,又是大风雨,他醉着,却偏要到船舷上去小解。大家劝阻他,也不听,自己说是不会掉下去的。”
(2).古代十二时之一。相当于后来的子时。《素问·三部九候论》:“病水者,以夜半死。”参见“ 十二时 ”。  ——《漢語大詞典》
投宿 tóu sù
临时住宿。 汉 刘向 《九叹·逢纷》:“平明发兮 苍梧 ,夕投宿兮 石城 。” 宋 司马光 《投梅圣俞》诗:“高吟桑野阔,日暝即投宿。”《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儿再世前曾贩羊从 夏州 来,到此翁姥家里投宿。” 朱心 《鱼抬梁,土堆亭》:“投宿?这儿又不是客栈!”  ——《漢語大詞典》
吴 ( 吳 ) wú《國語辭典》
  1. 「吳 」的異體字。
氏 shì/zhī《國語辭典》

氏 [ shì ]

  1. 古代巴蜀一帶稱突出而將要崩頹的山崖。《說文解字·氏部》:「氏,巴蜀山名岸脅之旁箸欲落墮者曰氏。」
  2. 姓的支系。古代姓和氏分用,姓表族號,氏是姓的分支,用以分別子孫的支派,漢以後姓氏則互用不分。
  3. 古代傳說的人物或國名、朝代等,均繫以氏。如:「伏羲氏」、「神農氏」、「葛天氏」、「有扈氏」。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其下魏晉氏,鳴者不及於古,然亦未嘗絕也。」
  4. 古代少數民族支系的稱號。如鮮卑族有慕容氏、拓跋氏、宇文氏。
  5. 稱學有專長或有聲望的人。如:「春秋左氏傳」、「段氏說文解字注」。
  6. 古代稱呼已婚婦女,常於父姓或夫姓與父姓之後繫氏。如:「張氏」、「王氏」、「陳林氏」、「孫李氏」。
  7. 古代於官爵名後繫氏以稱呼。如:「師氏」、「太史氏」。漢·許慎〈說文解字序〉:「《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
  8. 對親屬的尊稱。於親屬稱謂後繫氏。如:「母氏」、「舅氏」、「仲氏」。
  9. 學術派別。如:「老氏」、「釋氏」。《文選·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妙思六經,逍遙百氏。」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氏 [ zhī ]

  1. 參見「月氏 」條。
泉 quán《國語辭典》

泉 [ quán ]

  1. 水的源头。《文选·曹冏·六代论》:「夫泉竭则流涸。」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 地下水。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
  3. 人死后所在的地方。如:「黄泉」、「九泉」。《文选·王粲·七哀诗二首之一》:「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唐·白居易〈夜遇微之于峡中〉诗:「往事渺茫都似梦,旧游流落半归泉。」
  4. 古代的钱币。钱的流行像泉水一样,故称为「泉」。如:「泉布」、「刀泉」、「货泉」。《管子·轻重丁》:「凡称贷之家,出泉参千万,出粟参数千万锺。」
  5. 姓。如唐代有泉男生。
湖 hú《國語辭典》

湖 [ hú ]

  1. 被陆地包围,汇集大水的地方。如:「太湖」、「洞庭湖」、「鄱阳湖」、「三江五湖」。
  2. 姓。如宋代有湖沐。
四望 sì wàng
(1).古祭名。指古代天子向四方遥祭山川。《周礼·春官·大宗伯》:“国有大故,则旅上帝及四望。” 贾公彦 疏:“言四望者,不可一往就祭,当四向望而为坛遥祭之,故云四望也。” 孙诒让 正义:“ 陈寿祺 云:‘山川之祭, 周 礼四望, 鲁 礼三望。其餘诸侯祀竟内山川,盖无定数,山川之大者,莫如五岳、四瀆。《礼记·王制》曰:五岳视三公,四瀆视诸侯。望祭山川岂可舍此有五岳四瀆等,则四望非限以四事,乃谓四方之望也……’案: 陈 説是也。四望者,分方望祭之名,通言之,凡山川之祭皆曰‘望’,於山川之中,举其尤大者别祭之,则有四望。天子统治宇内,则四望之祭,亦外极四表。”按, 郑玄 注以五岳、四镇、四渎为“四望”。 汉 贾谊 《新书·辅佐》:“奉常典天,以掌宗庙社稷之祀,天神地祇人鬼,凡山川四望,国之诸祭,吉凶妖祥占相之事。”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四望於是莫脩,八神以之无主。”
(2).指所祭之四方山川及其神灵。《隋书·礼仪志五》:“祀星辰,祭四望。”《旧唐书·文苑传上·杨炯》:“又制毳冕以祭四望也,四望者,岳瀆之神也。”
(3).眺望四方。《楚辞·九歌·河伯》:“登 崑崙 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宋 徐照 《过鄱阳湖》诗:“四望疑无地,孤舟若在天。” 秦牧 《泰山日出》:“这时举目四望,与刚才的景色迥然不同。”
(4).山名。在今 青海 乐都县 。《汉书·赵充国传》:“ 充国 至 全城 (渡 河 )……遣骑候 四望陿 中,亡虏。” 颜师古 注:“ 四望 者,陿名也。”
(5).山名。在今 江苏 南京市 西北。 东晋 苏峻 据 石头 , 温峤 筑垒四望矶以逼 峻 ,即此。见《晋书·温峤传》
(6).山名。在今 湖北 随县 。《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二年》:“ 梁崇义 发兵攻 江陵 ,至 四望 ,大败而归。” 胡三省 注:“今 随州 随县 之东有 四望山 ,其山最高,四望皆可见。”  ——《漢語大詞典》
楼 ( 樓 ) lóu
楼 [ lóu ]
  1. 两层和两层以上的房屋;亦指建筑物的上层部分或有上层结构的,或指楼房的一层:~房。~梯。~道。~层。城~。岗~。阁~。~台。~船。办公~。高~大厦。
  2. 姓。
闻 ( 聞 ) wén
闻 [ wén ]
  1. 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2.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
  3. 出名,有名望:~人。~达。
  4. 名声:令~(好名声)。丑~。
  5. 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
  6. 姓。
邻笛(鄰笛)lín dí
亦作“隣篴”。 篴,同“ 笛 ”。 晋 向秀 《思旧赋》序:“余与 嵇康 、 吕安 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羈之才,然 嵇 志远而疏, 吕 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 虞渊 ,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后世即用“邻笛”作为伤逝怀旧的典实。 唐 孔绍安 《伤顾学士》诗:“何言陵谷徙,翻惊邻笛悲。” 清 方文 《沉景山墓上作》诗:“乍捧双珠今痛絶,况闻隣篴似 山阳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再到曾游,已非旧主,殊深邻笛之悲。” 顾无咎 《三月十九日酒痴招饮》诗:“忍听邻笛伤前度,便对黄壚哭故人。”  ——《漢語大詞典》
悲 bēi《國語辭典》

悲 [ bēi ]

  1. 哀伤。唐·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唐·杜甫〈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 思念、顾念。《诗经·豳风·东山》:「我东日归,我心西悲。」《汉书·卷一·高帝纪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之后,吾魂魄犹思沛。』」
  1. 哀痛。如:「忍悲」、「含悲」、「乐极生悲」。唐·白居易〈新乐府·上阳白发人〉:「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2. 佛学中拔除众生痛苦的行为、心境。如:「慈悲」。
  1. 哀伤的。《诗经·豳风·七月》:「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2. 凄厉的。如:「悲曲」、「悲声」。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甚 shèn/shén《國語辭典》

甚 [ shèn ]

  1. 很、非常。如:「甚多」、「甚好」、「甚佳」。
  2. 過分、過度。如:「欺人太甚」。

甚 [ ​shé ]

  1. (二)​之又音。

甚 [ shén ]

  1. 參見「甚麼 」條。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 姓。
为 [ wèi ]
  1.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 表目的:~了。~何。
  3. 对,向:不足~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赋 ( 賦 ) fù
赋 [ fù ]
  1. 旧指田地税:田~。~税。
  2. 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
  3. 念诗或作诗:登高~诗。
  4. 给予,亦特指生成的资质:~予。~有。天~。禀~。
  5. 古同“”,铺陈,分布。
贺新郎(賀新郎)hè xīn láng
(1).词牌名。 宋 苏轼 填此调有“乳燕飞华屋”句,故又名《乳燕飞》;又有“晚凉新浴”句,故又名《贺新凉》;又有“风敲竹”句,故又名《风敲竹》。 宋 叶梦得 词有“唱金缕”句,因又名《金缕歌》、《金缕曲》《金缕词》。 宋 张辑 词有“把貂裘换酒 长安市 ”句,故又名《貂裘换酒》。调始自 苏轼 ,但因后段“花前对酒”句少一字,且格调未谐,故《词谱》以 叶梦得 词为正体。双调,一百六十字,前后段各十句,六仄韵。另有一百十五字、一百十七字诸体。参阅《词谱》卷三六。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均属南吕宫。北曲字数与词牌不同,用在套曲中。南曲又有二:一与词牌前半阕同,用作引子;一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  ——《漢語大詞典》
以 yǐ《國語辭典》

以 [ yǐ ]

  1. 用。如:「以礼待之」、「以身作则」。《左传·襄公十年》:「我辞礼矣,彼则以之。」汉·王充《论衡·程材》:「洗洿泥者以水,燔腥者用火。」
  2. 仰赖、凭借。《韩非子·五蠹》:「富国以农,距敌恃卒。」汉·王充《论衡·卜筮》:「欲知天,以人事。」
  3. 认为。如:「以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以可劝。」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贺破东平状〉:「窃以自古中兴之主,必有命代之臣。」
  4. 可、能够。《诗经·齐风·猗嗟》:「四矢反兮,以御乱兮。」《孟子·滕文公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
  5. 令、使。《战国策·秦策一》:「向欲以齐事王,使攻宋也。」
  1. 因为、由于。《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韩非子·喻老》:「千丈之隄,以蚁蝼之穴溃。」
  2. 按、依。《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商君书·更法》:「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3. 在、于。《左传·桓公二年》:「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唐·柳宗元〈断刑论〉:「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
  4. 加在前、后、左、右、上、下、往、来、东、西、南、北等字之前,表时空和方位的界限。如:「自古以来」、「长安东路以西」、「价格在一千元以上」。
  5. 连及。《易经·小畜·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论语·尧曰》:「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1. 而、且。《诗经·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2. 因此。《汉书·卷二九·沟洫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 目的在于。如:「以免」、「以致于」。《书经·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4. 与、和。《仪礼·乡射礼》:「各以其耦进,反于射位。」
  1. 置动词后,无义。如:「得以」、「能以」。《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1. 太、甚。《孟子·滕文公下》:「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子之报仇,其以甚乎?」
  2. 既、已经。《三国志·卷二三·魏书·杜袭传》:「吾计以定,卿勿复言。」通「已」。
  3. 愈益、更加。《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魏日以削,秦日益大。」《史记·卷五·秦本纪》:「及其后世,日以骄淫。」
  1. 缘故、理由。《诗经·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列子·周穆王》:「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
  2. 以色列的简称。如:「以阿战争」。
  3. 姓。如汉代有以彤。
见意(見意)jiàn yì
(1).表达意思。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见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託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於后。”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四曰:尽而不污,直书其事,具文见意,丹楹刻桷,天王求车, 齐侯 献捷之类是也。”
(2).表示心意。《西游记》第九九回:“ 三藏 俱不敢辞,略略见意。”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