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人情 rén qíng
(1).人的感情。《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史记·太史公自序》:“人情之所感,远俗则怀。”《新唐书·杨瑒传》:“帝封 太山 ,集乐工山下,居丧者亦在行。 瑒 谓起苴絰使和钟律,非人情所堪,帝许,乃免。”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徐懋庸作〈打杂集〉序》:“那里能够及得这些杂文的和现在切贴,而且生动,泼剌,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
(2).人之常情。指世间约定俗成的事理标准。《庄子·逍遥游》:“大有逕庭,不近人情焉。” 汉 王粲 《登楼赋》:“人情同於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宋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大抵妇人家勤俭惜财,固是美事,也要通乎人情。”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生活困难,心绪恶劣,要想得亲近人的慰藉,这也是人情。”
(3).人心,众人的情绪、愿望。《后汉书·皇甫规传》:“而灾异犹见,人情未安者,殆贤遇进退,威刑所加,有非其理也。”《北齐书·卢文伟传》:“善於抚接,好行小惠,是以所在颇得人情。” 宋 叶适 《淮西论铁钱五事状》:“近岁私铸铁钱散漫 江 淮 ,公私受弊,人情摇动。”《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 世宗 时, 史超 败於 石岭关 ,人情震恐,故师还。” 清 方文 《初晴》诗:“久雨初晴候,人情分外欢。”
(4).人与人的情分。 唐 韩愈 《县齐有怀》诗:“人情忌殊异,世路多权诈。” 宋 陆游 《舟中口占》:“业力顿消知学进,人情愈薄喜身轻。” 宁调元 《燕京杂诗》之五:“人情叶叶都如此,世路悠悠古所难。”
(5).民情;民间风俗。《史记·李斯列传》:“且 赵君 为人精廉彊力,下知人情,上能适朕,君其勿疑。” 宋 范仲淹 《奏边上得力材武将佐等第姓名事》:“善抚驭,得 藩 汉 人情。” 清 李渔 《巧团圆·试艰》:“平时做惯贸易,走过江湖,把山川、形势、人情、土俗都看在眼里。”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对于 匈奴 的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
(6).情面;交情。《朱子语类》卷一三四:“若説是 苏秦 怕 秦 来败从,所以激 张仪 入 秦 ,庶 秦 不来败从,那 张仪 与你有甚人情?”《金瓶梅词话》第六七回:“也不来走走儿,今日还来説人情。” 清 李渔 《奈何天·计左》:“人情留一綫,日后好相见。” 曹禺 《日出》第二幕:“我要硬成一块石头,决不讲一点人情,决不可怜人。”
(7).指应酬,交际往来。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三折:“父亲、母亲人情去了,这早晚敢待来也。”《红楼梦》第六八回:“一日少説,大事也有一二十件,小事还有三五十件。外头从娘娘算起,以及王公侯伯家,多少人情客礼,家里又有这些亲友的调度。” 清 沈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处家人情,非钱不行。” 老舍 《骆驼祥子》二十:“不但是出了钱,他还亲自去吊祭或庆贺,因为明白了这些事并非是只为糟蹋钱,而是有些必须尽到的人情。”
(8).馈赠;礼物。《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你这廝许了我人情又不还,我怎的不打你?”《元典章新集·刑部·禁骚扰》:“近年以来,内外诸衙门指与上司官员庆贺馈一切人情或私相追往,公然於所辖官吏俸钞科取。” ——《漢語大詞典》
(2).人之常情。指世间约定俗成的事理标准。《庄子·逍遥游》:“大有逕庭,不近人情焉。” 汉 王粲 《登楼赋》:“人情同於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宋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大抵妇人家勤俭惜财,固是美事,也要通乎人情。”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生活困难,心绪恶劣,要想得亲近人的慰藉,这也是人情。”
(3).人心,众人的情绪、愿望。《后汉书·皇甫规传》:“而灾异犹见,人情未安者,殆贤遇进退,威刑所加,有非其理也。”《北齐书·卢文伟传》:“善於抚接,好行小惠,是以所在颇得人情。” 宋 叶适 《淮西论铁钱五事状》:“近岁私铸铁钱散漫 江 淮 ,公私受弊,人情摇动。”《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 世宗 时, 史超 败於 石岭关 ,人情震恐,故师还。” 清 方文 《初晴》诗:“久雨初晴候,人情分外欢。”
(4).人与人的情分。 唐 韩愈 《县齐有怀》诗:“人情忌殊异,世路多权诈。” 宋 陆游 《舟中口占》:“业力顿消知学进,人情愈薄喜身轻。” 宁调元 《燕京杂诗》之五:“人情叶叶都如此,世路悠悠古所难。”
(5).民情;民间风俗。《史记·李斯列传》:“且 赵君 为人精廉彊力,下知人情,上能适朕,君其勿疑。” 宋 范仲淹 《奏边上得力材武将佐等第姓名事》:“善抚驭,得 藩 汉 人情。” 清 李渔 《巧团圆·试艰》:“平时做惯贸易,走过江湖,把山川、形势、人情、土俗都看在眼里。”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对于 匈奴 的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
(6).情面;交情。《朱子语类》卷一三四:“若説是 苏秦 怕 秦 来败从,所以激 张仪 入 秦 ,庶 秦 不来败从,那 张仪 与你有甚人情?”《金瓶梅词话》第六七回:“也不来走走儿,今日还来説人情。” 清 李渔 《奈何天·计左》:“人情留一綫,日后好相见。” 曹禺 《日出》第二幕:“我要硬成一块石头,决不讲一点人情,决不可怜人。”
(7).指应酬,交际往来。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三折:“父亲、母亲人情去了,这早晚敢待来也。”《红楼梦》第六八回:“一日少説,大事也有一二十件,小事还有三五十件。外头从娘娘算起,以及王公侯伯家,多少人情客礼,家里又有这些亲友的调度。” 清 沈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处家人情,非钱不行。” 老舍 《骆驼祥子》二十:“不但是出了钱,他还亲自去吊祭或庆贺,因为明白了这些事并非是只为糟蹋钱,而是有些必须尽到的人情。”
(8).馈赠;礼物。《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你这廝许了我人情又不还,我怎的不打你?”《元典章新集·刑部·禁骚扰》:“近年以来,内外诸衙门指与上司官员庆贺馈一切人情或私相追往,公然於所辖官吏俸钞科取。” ——《漢語大詞典》
恨 hèn《國語辭典》
恨 [ hèn ]
名- 遗憾、悔恨的事。如:「记恨」、「饮恨而终」。《荀子·成相》:「不知戒,后必有恨。」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怨、仇视。如:「怨恨」、「憎恨」。《荀子·尧问》:「处官久者士妒之,禄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唐·李白〈怨情〉诗:「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不如 bù rú
(1).比不上。《易·屯》:“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 明 李贽 《答耿司寇书》:“翻思此等,反不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説是事。” 沙汀 《丁跛公》:“他以为不如把运气搁在买卖烟土上好些。”
(2).不象;不符。《后汉书·逸民传·周党》:“不如臣言,伏虚妄之罪。”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司马欧阳两公荐士》:“ 吕惠卿 未达时, 欧阳 公以学者罕能及,告之於朋友,以端雅之士荐之於朝廷,且云:‘后有不如,甘与同罪。’” ——《漢語大詞典》
(2).不象;不符。《后汉书·逸民传·周党》:“不如臣言,伏虚妄之罪。”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司马欧阳两公荐士》:“ 吕惠卿 未达时, 欧阳 公以学者罕能及,告之於朋友,以端雅之士荐之於朝廷,且云:‘后有不如,甘与同罪。’” ——《漢語大詞典》
一春
唐 常建 落第长安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唐 戴叔伦 将巡郴永途中作 行役留三楚,思归又一春。
唐 刘长卿 送郑司直归上都 马首归何日,莺啼又一春。
唐 白居易 郡中闲独寄微之及崔湖州 蘋洲会面知何日,镜水离心又一春。
唐 秦韬玉 牡丹 图把一春皆占断,固留三月始教开。
唐 韦庄 春暮 一春春事好,病酒起常迟。
唐 陆龟蒙 惜花 人寿期满百,花开唯一春。
唐 李昭象 喜杜荀鹤及第 一春新酒兴,四海旧诗声。
唐 罗隐 除夜寄张达 江浦思归意,明朝又一春。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六十八 一百年中是一春,不教日月辄移轮。
宋 韩琦 柳絮二阕 其一 一春情绪空撩乱,不是天生稳重花。
宋 胡宿 早夏 一春酒费知多少,探尽囊中换赋金。
宋 晁补之 赴广陵道中三首 其三 杨柳青青欲哺乌,一春风雨暗隋渠。
宋 范成大 初入湖南醴陵界 一春客梦饱风雨,行尽江南闻鹧鸪。
宋 陆游 春晚至山中因访陈道人 一春衰病集残骸,太息流尘覆酒杯。
宋 杨万里 题所寓唐德明书斋 只言官满浑无事,也被诗愁搅一春。
宋 刘克庄 春旱四首 其一 一春闵雨动龙颜,晓殿权停贺雪班。
宋 真山民 春闺词 一春螺黛浑无用,付与东风染柳条。
元 王逢 夜宴叶氏庄晓登悠然楼作 一春乐意朝来好,千里家书席上看。
金 段克己 渔家傲 其五 送春六曲 诗句一春浑漫与。纷纷红紫俱尘土。 ——《骈字类编》
唐 戴叔伦 将巡郴永途中作 行役留三楚,思归又一春。
唐 刘长卿 送郑司直归上都 马首归何日,莺啼又一春。
唐 白居易 郡中闲独寄微之及崔湖州 蘋洲会面知何日,镜水离心又一春。
唐 秦韬玉 牡丹 图把一春皆占断,固留三月始教开。
唐 韦庄 春暮 一春春事好,病酒起常迟。
唐 陆龟蒙 惜花 人寿期满百,花开唯一春。
唐 李昭象 喜杜荀鹤及第 一春新酒兴,四海旧诗声。
唐 罗隐 除夜寄张达 江浦思归意,明朝又一春。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六十八 一百年中是一春,不教日月辄移轮。
宋 韩琦 柳絮二阕 其一 一春情绪空撩乱,不是天生稳重花。
宋 胡宿 早夏 一春酒费知多少,探尽囊中换赋金。
宋 晁补之 赴广陵道中三首 其三 杨柳青青欲哺乌,一春风雨暗隋渠。
宋 范成大 初入湖南醴陵界 一春客梦饱风雨,行尽江南闻鹧鸪。
宋 陆游 春晚至山中因访陈道人 一春衰病集残骸,太息流尘覆酒杯。
宋 杨万里 题所寓唐德明书斋 只言官满浑无事,也被诗愁搅一春。
宋 刘克庄 春旱四首 其一 一春闵雨动龙颜,晓殿权停贺雪班。
宋 真山民 春闺词 一春螺黛浑无用,付与东风染柳条。
元 王逢 夜宴叶氏庄晓登悠然楼作 一春乐意朝来好,千里家书席上看。
金 段克己 渔家傲 其五 送春六曲 诗句一春浑漫与。纷纷红紫俱尘土。 ——《骈字类编》
犹 ( 猶 ) yóu
犹 [ yóu ]
- 相似,如同:~如。过~不及。
- 尚且:~且。~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 〔~豫〕迟疑不决。
- 〔~疑〕迟疑。
- 仍然,还(hái ):~然。记忆~新。
有数(有數)yǒu shù
(1).有差别;有等差。《左传·桓公二年》:“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汉书·文帝纪》:“赐天下孤寡布帛絮,各有数。”
(2).有技艺。《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应之於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於其间。” 陆德明 释文:“数,术也。”
(3).指具体的表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穷于有数,追于无形。”
(4).有气数,有因缘。旧谓命中注定。 唐 白居易 《村中留李三固言宿》诗:“如我与君心,相知应有数。”
(5).谓数量不多或极难得。 唐 白居易 《论孟元阳状》:“况 元阳 功效忠勤,天下有数;今以无能者一例除改,无所旌别;臣恐今日已后,无以劝人。”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汪中》:“君往謁时,为述 扬州 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餘言,博徵载籍,贯串史事,天地间有数之文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 文达 硕学鸿才,固为本朝有数人物。” 郭沫若 《今昔集·关于“接受文学遗产”》:“ 庄子 固然是 中国 有数的哲学家,但也是 中国 有数的文艺家。”
(6).谓不止一端;不止一个。《礼记·表记》:“仁有数,义有长短小大。” 陆德明 释文:“数,所住反。” 陈澔 集说:“仁有数,言行仁之道,非止一端。”《孔子家语·五仪》:“缅然长思,出於四门。周章远望,覩亡国之墟,必将有数焉。” 王肃 注:“言亡国故墟,非但一。”
(7).犹言有限度。《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如今朝廷昏溺,正正经经纳钱,就是得了官,也只有数。不能够十分大的。”《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员外老年之人,他也周庇得你有数。”
(8).谓了解情况,心中有底。 老舍 《骆驼祥子》四:“ 刘老头子 没有夸奖过他一句,没有格外多看过他一眼;老头子心里有数儿。” 丁玲 《杜晚香·作媳妇》:“ 晚香 不多说话,看着周围的事物,听着家人的议论,心里有数。” ——《漢語大詞典》
(2).有技艺。《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应之於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於其间。” 陆德明 释文:“数,术也。”
(3).指具体的表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穷于有数,追于无形。”
(4).有气数,有因缘。旧谓命中注定。 唐 白居易 《村中留李三固言宿》诗:“如我与君心,相知应有数。”
(5).谓数量不多或极难得。 唐 白居易 《论孟元阳状》:“况 元阳 功效忠勤,天下有数;今以无能者一例除改,无所旌别;臣恐今日已后,无以劝人。”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汪中》:“君往謁时,为述 扬州 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餘言,博徵载籍,贯串史事,天地间有数之文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 文达 硕学鸿才,固为本朝有数人物。” 郭沫若 《今昔集·关于“接受文学遗产”》:“ 庄子 固然是 中国 有数的哲学家,但也是 中国 有数的文艺家。”
(6).谓不止一端;不止一个。《礼记·表记》:“仁有数,义有长短小大。” 陆德明 释文:“数,所住反。” 陈澔 集说:“仁有数,言行仁之道,非止一端。”《孔子家语·五仪》:“缅然长思,出於四门。周章远望,覩亡国之墟,必将有数焉。” 王肃 注:“言亡国故墟,非但一。”
(7).犹言有限度。《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如今朝廷昏溺,正正经经纳钱,就是得了官,也只有数。不能够十分大的。”《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员外老年之人,他也周庇得你有数。”
(8).谓了解情况,心中有底。 老舍 《骆驼祥子》四:“ 刘老头子 没有夸奖过他一句,没有格外多看过他一眼;老头子心里有数儿。” 丁玲 《杜晚香·作媳妇》:“ 晚香 不多说话,看着周围的事物,听着家人的议论,心里有数。” ——《漢語大詞典》
行书(行書)xíng shū
(1).写作文书。《管子·问》:“官贱行书,身士,以家臣自代者几何人?” 尹知章 注:“其人居官乃贱,自行文书,身任士职,輒以家臣自代,亦须知其数也。”《墨子·号令》:“挟私书,行请謁及为行书者,释守事而治私家事,卒民相盗家室、婴儿,皆断,无赦。”
(2).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汉字字体。《晋书·谢安传》:“及总角,神识沉敏,风宇条畅,善行书。” 唐 张彦远 《法书要录·张怀瓘书断上》:“案行书者, 后汉 潁川 刘德昇 所作也。即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字学》:“隶书悖而行书作,行书狂而草书圣。” 巴金 《秋》四四:“对联是 何子贞 的行书。”
(3).八股文章的选集,所选大都是举人的作品。也称“行卷”。《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自从那年到 杭州 ,至今五六年,考卷、墨卷、房书、行书、名家的稿子,还有《四书讲书》、《五经讲书》、《古文选本》--家里有个帐,共九十五本。”参见“ 行卷 ”。 ——《漢語大詞典》
(2).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汉字字体。《晋书·谢安传》:“及总角,神识沉敏,风宇条畅,善行书。” 唐 张彦远 《法书要录·张怀瓘书断上》:“案行书者, 后汉 潁川 刘德昇 所作也。即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字学》:“隶书悖而行书作,行书狂而草书圣。” 巴金 《秋》四四:“对联是 何子贞 的行书。”
(3).八股文章的选集,所选大都是举人的作品。也称“行卷”。《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自从那年到 杭州 ,至今五六年,考卷、墨卷、房书、行书、名家的稿子,还有《四书讲书》、《五经讲书》、《古文选本》--家里有个帐,共九十五本。”参见“ 行卷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