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随南棹去衡阳,谁住江边树下房。

齐己唐代〕《送禅者游南岳

忽随南棹去衡阳,谁住江边树下房。尘梦是非都觉了,
野云心地更何妨。渐临瀑布听猿思,却背岣嵝有雁行。
想到中峰上层寺,石窗秋霁见潇湘。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南棹衡阳江边树下

忽 hū《國語辭典》

忽 [ hū ]

  1. 不留心、不注意。如:「忽略」、「疏忽」。唐·魏征〈论时政疏〉:「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明·方孝孺〈深虑论〉:「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2. 轻视、瞧不起。汉·曹操〈表刘琮令〉:「蔑万里之业,忽三军之众。」唐·李白〈与韩荆州书〉:「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
  1. 突然。如:「忽喜忽忧」、「忽冷忽热」。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唐·白居易〈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1. 快速的、一瞬间。如:「倏忽」。《左传·庄公十一年》:「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1. 姓。如明代有忽仲、忽明。
随 ( 隨 ) suí
随 [ suí ]
  1. 跟着:~从。~员。~葬。~即(立刻)。~行(xíng )。~身。~喜。~波逐流。~行(hāng )就市。
  2. 顺从,任凭:~意。~口。~宜。~和。~俗。~笔。~遇而安。
  3. 顺便,就着:~带。~手关门。
  4. 像:他长得~他父亲。
  5. 姓。
南棹
马戴赠越客诗南棹何时返长江忆共游阳又棹同齐已送禅者游南岳诗忽随南棹去衡 谁住江边树下房  ——《骈字类编》
去 qù《國語辭典》

去 [ qù ]

  1. 往、到。与「来」相对。如:「去学校」、「去郊游」、「去餐馆吃饭」。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2. 离开。如:「去职」。《汉书·卷八五·何武传》:「去后常见思。」
  3. 死亡。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七出》:「杜衙小姐去三年,待与招魂上九天。」
  4. 距离。如:「去古已远。」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 送、发出。如:「去信」、「去电报」。
  6. 除掉。如:「去一层皮。」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
  7. 放弃。《庄子·大宗师》:「离形去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8. 失掉。如:「大势已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胥人者,去其几也。」
  1. 过去的。如:「去年」。《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 表示事情的进行。相当于「啊」、「了」。如:「他睡觉去了。」、「他上班去了。」唐·李贺〈沙路曲〉:「断烬遗香褭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宋·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去声 」条。
  2. 姓。如汉代有去卑。
衡阳
在衡山之南  ——《整理自网络》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1.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2.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住 zhù《國語辭典》

住 [ zhù ]

  1. 長期居留。如:「我住在臺北市。」唐·崔顥〈長干曲〉四首之一:「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2. 歇宿。如:「借住一宿」。
  3. 停止。如:「住手」、「住口」。《紅樓夢·第七回》:「只見迎春、探春二人,正在窗下圍棋。周瑞家的將花送上,說明緣故。他二人忙住了棋,都欠身道謝。」
  1. 表示牢固或穩當。如:「記住」、「拿住」、「站住」。《紅樓夢·第三三回》:「賈政還欲打時,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
  2. 表示停頓或靜止。如:「愣住了」、「呆住了」。
江边(江边)
唐 李嘉祐 伤吴中 舞袖朝欺陌上春,歌声夜怨江边月。
唐 戴叔伦 宿灌阳滩 十月江边芦叶飞,灌阳滩冷上舟迟。
唐 王涯 琴曲歌辞 蔡氏五弄 游春曲二首 其一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唐 姚合 送崔约下第归扬州 江边道路多苔藓,尘土无由得上衣。
唐 王建 道中寄杜书记 西南东北暮天斜,巴字江边楚树花。
唐 李商隐 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 新人桥上著春衫,旧主江边侧帽檐。
唐 李咸用 寄修睦上人 江边月色到岩前,此际心情必相似。
唐 司空图 自郧乡北归 回避江边同去雁,莫教惊起错南飞。
唐 郑谷 慈恩寺偶题 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
唐 张乔 七松亭 已比子真耕谷口,岂同陶令卧江边。
唐 罗隐 巫山高 暮洒朝行何所之,江边日月情无尽。  ——《骈字类编》
树下(树下)
南北朝 庾信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 其四 今朝梅树下,定有咏花人。
唐 苏颋 景龙观送裴士曹 池傍坐客穿丛筱,树下游人扫落花。
唐 刘长卿 送灵澈上人还越中 独向青溪依树下,空留白日在人间。
唐 马戴 送僧二首 其二 龛中破衲自持行,树下禅床坐一生。
唐 马戴 宿裴氏溪居怀厉玄先辈 树下孤石坐,草间微有霜。
宋 苏轼 和陶归园田居六首 其四 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馀。
元 陈樵 北山别业三十八咏 其二十二 招隐岩 谁来树下看云坐,半入人间作燕飞。
金 李俊民 蚁战图 其二 树下老人观物化,梦魂应不到南柯。  ——《骈字类编》
房 fáng《國語辭典》

房 [ fáng ]

  1. 一所居室的全体。如:「楼房」、「平房」。也称为「房子」。
  2. 居室中的一间。如:「书房」、「卧房」、「闺房」、「客房」。
  3. 构造或作用像房子的物体。如:「蜂房」、「莲房」、「花房」。
  4. 家族的分支。如:「大房」、「二房」、「远房」。
  5. 妻室、妻子。如:「正房」、「偏房」、「填房」。《晋书·卷三三·石苞传》:「后房百数,皆曳纨绣,珥金翠。」
  6. 量词:➊ ​ 计算妻妾的单位。《喻世明言·卷二二·木绵庵郑虎臣报冤》:「只我家相公要讨一房侧室,你若愿意,我撺掇多把几贯钱钞与你。」《儒林外史·第二八回》:「我们风流人物,只要才子佳人会合,一房两房,何足为奇?」➋ ​ 计算亲戚家数的单位。如:「有三房亲戚」、「五房兄弟」。
  7. 姓。如唐代有房玄龄、房琯。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