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王昌龄唐代〕《长信怨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长信宫中秋月昭阳殿下捣衣

长信(長信)cháng xìn
指 长信宫 。《三辅黄图·汉宫》:“﹝ 长乐宫 ﹞有 长信 、 长秋 、 永寿 、 永寧 四殿。 高帝 居此宫,后太后常居之。”后亦用为太皇太后的代称。《文选·谢朓〈齐敬皇后哀策文〉》:“痛椒涂之先廓,哀长信之莫临。” 李善 注引 汉 应劭 《汉官仪》:“帝祖母为太皇太后,其所居曰 长信宫 也。”  ——《漢語大詞典》
宫中(宫中)
唐 杜甫 紫宸殿退朝口号 宫中每出归东省,会送夔龙集凤池。
唐 戴叔伦 白苧词 馆娃宫中露华冷,月落啼鸦散金井。
唐 王建 织锦曲 锦江水涸贡转多,宫中尽著单丝罗。
唐 王建 赠郭将军 天下表章经院过,宫中语笑隔墙闻。
唐 温庭筠 郭处士击瓯歌 宫中近臣抱扇立,侍女低鬟落翠花。  ——《骈字类编》
秋月 qiū yuè
(1).秋夜的月亮。 晋 陶潜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叩栧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唐 杜甫 《十七夜对月》诗:“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 清 陆圻 《与歌者陈郎》诗:“玉管谩吹秋月白,红牙曾对綺筵新。” 殷夫 《放脚时代的足印》诗:“秋月的深夜,没有虫声搅破寂寞,便悲哀也难和我亲近。”
(2).秋季。《魏书·长孙嵩传》:“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则 裕 首可不战而悬。”《南齐书·州郡志上》:“土甚平旷,刺史每以秋月多出 海陵 观涛,与 京口 对岸, 江 之壮阔处也。”  ——《漢語大詞典》
明 míng《國語辭典》

明 [ míng ]

  1. 通曉。如:「明瞭」、「明白」、「他是個深明大義的人。」
  2. 使通曉。《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明恥教戰,求殺敵也。」
  3. 昭示、彰顯。《禮記·郊特牲》:「天垂象,聖人則之郊,所以明天道也。」
  4. 發亮。《詩經·齊風·雞鳴》:「東方明矣,朝既昌矣。」
  1. 光亮的。如:「明月」、「明亮」。《文選·謝惠連·秋懷詩》:「皎皎天月明。」
  2. 清晰的。《漢書·卷五二·韓安國傳》:「清水明鏡,不可以形逃。」
  3. 聰慧、悟性很高。如:「聰明」、「明智」。《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夫見機而作,不處凶危,上聖之明也。」
  4. 公開的、顯露的。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5. 才德高顯的。如:「明主」、「明君」。
  6. 磊落的。如:「明人不做暗事」。
  7. 乾淨、整潔。如:「窗明几淨」。
  8. 顯著的。如:「明顯」、「明效」。
  9. 時序在後的。如:「明天」、「明年」。
  1. 視覺、目力。《禮記·檀弓上》:「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三國魏·王粲〈贈文叔良〉詩:「視明聽聰,靡事不惟。」
  2. 陽。相對於「陰」。《史記·卷一·五帝本紀》:「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
  3. 神靈。如:「神明」。
  4. 朝代名。參見「明朝 」條。
  5. 姓。如清代有明耀光。
昭阳(昭陽)zhāo yáng
(1).岁时名。十干中癸的别称,用于纪年。《尔雅·释天》:“﹝太岁﹞在癸曰昭阳。”《淮南子·天文训》:“亥在癸曰昭阳。” 高诱 注:“在癸,言阳气始萌,万物合生,故曰昭阳也。”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岁次昭阳,月在大梁。”
(2). 汉 宫殿名。后泛指后妃所住的宫殿。《三辅黄图·未央宫》:“ 武帝 时,后宫八区,有 昭阳 ……等殿。” 汉 班固 《西都赋》:“ 昭阳 特盛,隆乎 孝成 。” 唐 王昌龄 《长信怨》诗:“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 昭阳 日影来。” 清 叶永年 《燕》诗:“閒向主家谈故事, 昭阳 臺榭已凝尘。”  ——《漢語大詞典》
殿下 diàn xià
(1).殿阶之下。《庄子·说剑》:“得五六人,使奉剑於殿下,乃召 庄子 。”《史记·刺客列传》:“ 秦 法;羣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汉书·东方朔传》:“是时, 朔 陛戟殿下,辟戟而前曰:‘ 董偃 有斩罪三,安得入乎?’”
(2).因卑达尊之称。 汉 蔡邕 《独断》卷上:“陛下者,陛阶也……羣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上书亦如之,及羣臣庶士相与言殿下、阁下、足下、侍者、执事之属,皆此类也。”(1) 汉 魏 以后对诸侯王、太子、诸王的尊称。《三国志·魏志·邢颙传》:“初,太子未定,而 临菑侯 植 有宠, 丁仪 等并赞翼其美。 太祖 问 顒 , 顒 对曰:‘以庶代宗,先世之戒也。愿殿下(指 魏王 曹操 )深重察之!’” 晋 王羲之 《与会稽王笺》:“殿下德冠宇内,以公室辅朝,最可直道行之。” 南朝 宋 谢庄 《太子元服上至尊表》:“伏维皇太子殿下,明两承乾,元良作贰。”
(3).因卑达尊之称。 汉 蔡邕 《独断》卷上:“陛下者,陛阶也……羣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上书亦如之,及羣臣庶士相与言殿下、阁下、足下、侍者、执事之属,皆此类也。” 三国 魏 对皇太后、 唐 以后对皇太后、皇后亦称“ 殿下 ”。《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辛卯,羣公奏太后曰:‘殿下圣德光隆,寧济六合。’”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公式姓讳·殿下》:“ 汉 以来,皇太子、诸王称殿下, 汉 之前未闻。 唐 初,百官于皇太后亦称之,百官洎东宫官对皇太子亦呼之。”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二:“至 唐 初制令,惟皇太后、皇后,百官上疏称殿下,至今循用之。”
(4).因卑达尊之称。 汉 蔡邕 《独断》卷上:“陛下者,陛阶也……羣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上书亦如之,及羣臣庶士相与言殿下、阁下、足下、侍者、执事之属,皆此类也。” 太平天囯 时对诸王及王子的尊称。《太平礼制》:“第三子,臣下呼称王三殿下千岁。”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殿下所諭官衔、名爵并蒙钦定士子各衔,固是名正义彰。”
(5).因卑达尊之称。 汉 蔡邕 《独断》卷上:“陛下者,陛阶也……羣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上书亦如之,及羣臣庶士相与言殿下、阁下、足下、侍者、执事之属,皆此类也。”今对君主国王储、亲王、皇太后、皇后、公主等的尊称。
(6).下等,下劣。 汉 王充 《论衡·定贤》:“如此阴阳和而效贤不肖,则 尧 以洪水得黜, 汤 以大旱为殿下矣。”  ——《漢語大詞典》
捣衣(搗衣,擣衣)dǎo yī
洗衣时用木杵在砧上捶击衣服,使之干净。 北周 庾信 《夜听捣衣》诗:“秋夜捣衣声,飞度 长门 城。”捣,一本作“ 擣 ”。 唐 贾至 《答严大夫》诗:“今夕 秦 天一雁来,梧桐坠叶捣衣催。” 明 杨慎 《丹铅总录·捣衣》:“古人捣衣,两女子对立执一杵,如舂米然。尝见六朝人画捣衣图,其制如此。”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至移碌碡於房上,砰然滚落,火焰飞腾,击捣衣砧为数段。”
擣衣:古时衣服常由纨素一类织物制作,质地较为硬挺,须先置石上以杵反复舂捣,使之柔软,称为“擣衣”。后亦泛指捶洗。 南朝 齐 谢朓 《秋夜》诗:“秋夜促织鸣,南邻擣衣急。” 唐 李白 《子夜吴歌》之三:“ 长安 一片月,万户擣衣声。” 宋 葛天民 《春怀》诗:“夜雨涨波高一尺,失却擣衣平正石。” 清 陈维嵩 《瑶花·秋雨新晴登远阁眺望》词:“金闺瑟瑟,正青砧隔院擣衣纔罢。”   ——《漢語大詞典》
声 ( 聲 ) shēng
声 [ shēng ]
  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2.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4. 名誉:名~。
  5.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