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何以 hé yǐ
(1).用什么;怎么。《诗·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南史·陈后主纪》:“监者又言:‘ 叔宝 常耽醉,罕有醒时。’ 隋文帝 使节其酒,既而曰:‘任其性,不尔何以过日?’” 明 高启 《卧东馆简诸友生》诗:“何以度兹运?相勗蹈其常。” 冰心 《寄小读者》八:“为着人生,不得不别离,却又禁不起别离,你们何以慰我?”
(2).为什么。《诗·大雅·瞻卬》:“天何以刺?何神不富?”《论语·季氏》:“夫 顓臾 ,昔者先王以为 东蒙 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七:“我无汲汲志,何以有此憾?”《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元年》:“ 琚 固辞, 金 主曰:‘卿之才望,无不可者,何以辞为!’” 巴金 《灭亡》第八章:“大家有点愕然,不明白他何以会这样不高兴。”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没有或不能。 汉 刘向 《列女传·楚江乙母》:“今令尹之治也,耳目不明,盗贼公行,是故使盗得盗妾之布,是与使人盗何以异也?” 金 王若虚 《论语辩惑总论》:“凡人有好则有恶,有喜则有怒,有誉则有毁,圣人亦何以异哉?” 明 刘基 《袭封诚意伯诰券》:“古称名世,何以过之?” ——《漢語大詞典》
(2).为什么。《诗·大雅·瞻卬》:“天何以刺?何神不富?”《论语·季氏》:“夫 顓臾 ,昔者先王以为 东蒙 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七:“我无汲汲志,何以有此憾?”《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元年》:“ 琚 固辞, 金 主曰:‘卿之才望,无不可者,何以辞为!’” 巴金 《灭亡》第八章:“大家有点愕然,不明白他何以会这样不高兴。”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没有或不能。 汉 刘向 《列女传·楚江乙母》:“今令尹之治也,耳目不明,盗贼公行,是故使盗得盗妾之布,是与使人盗何以异也?” 金 王若虚 《论语辩惑总论》:“凡人有好则有恶,有喜则有怒,有誉则有毁,圣人亦何以异哉?” 明 刘基 《袭封诚意伯诰券》:“古称名世,何以过之?” ——《漢語大詞典》
报 ( 報 ) bào
报 [ bào ]
- 传达,告知:~告。~喜。~捷。~考。~请(用书面报告向上级请示)。~废。
- 传达消息和言论的文件、信号或出版物:简~(文字较短、内容简略的书面报告,印发给有关部门)。电~。情~。晚~。画~。~端。
- 回答:~答。~恩。~仇。~国(报效祖国)。~酬。
- 由于做了坏事而受到惩罚:~应。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介-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青玉案 qīng yù àn
(1).青玉所制的短脚盘子。名贵的食用器具。《文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刘良 注:“玉案,美器,可以致食。”一说为青玉案几。见 李善 注。 唐 李白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琼杯綺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
(2).借指回赠之物。 唐 刘复 《出三城留别幕中三判官》诗:“愧无青玉案,缄佩永不泯。” 唐 皮日休 《酬鲁望见迎绿罽次韵》:“酬赠既无青玉案,纤华犹欠赤霜袍。” 宋 苏轼 《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其韵并寄茶二十一斤》:“未办报君青玉案, 建溪 新饼截云腴。”
(3).泛指古诗。 唐 杜甫 《又示宗武》诗:“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 仇兆鳌 注:“青玉案,谓古诗。” 宋 叶适 《怀远堂》诗:“句中青玉案,壁上乌丝行。” 明 刘兑 《娇红记》:“从今后把緑纱窗红烛下,写春情的鸞歌凤曲,推敲得稳。把青玉案锦笺中,寄别恨的鴈帖鱼封,对勘得真。”
(4).词牌名。名本 汉 张衡 《四愁诗》“何以报之青玉案。”此调一般以 宋 贺铸 所作“凌波不过横塘路”一首为正格,故又名《横塘路》。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韵。参见《词谱》卷十五。 ——《漢語大詞典》
(2).借指回赠之物。 唐 刘复 《出三城留别幕中三判官》诗:“愧无青玉案,缄佩永不泯。” 唐 皮日休 《酬鲁望见迎绿罽次韵》:“酬赠既无青玉案,纤华犹欠赤霜袍。” 宋 苏轼 《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其韵并寄茶二十一斤》:“未办报君青玉案, 建溪 新饼截云腴。”
(3).泛指古诗。 唐 杜甫 《又示宗武》诗:“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 仇兆鳌 注:“青玉案,谓古诗。” 宋 叶适 《怀远堂》诗:“句中青玉案,壁上乌丝行。” 明 刘兑 《娇红记》:“从今后把緑纱窗红烛下,写春情的鸞歌凤曲,推敲得稳。把青玉案锦笺中,寄别恨的鴈帖鱼封,对勘得真。”
(4).词牌名。名本 汉 张衡 《四愁诗》“何以报之青玉案。”此调一般以 宋 贺铸 所作“凌波不过横塘路”一首为正格,故又名《横塘路》。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韵。参见《词谱》卷十五。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