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和诗(和詩)hè shī
和答他人诗作的诗。有的同韵,有的不同韵。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古来但有和诗无和韵, 唐 人有和韵尚无次韵,次韵实自 元 白 始。” 清 沈初 《西清笔记》卷一:“六月,上命回京。諭曰:‘汝在此,不过得汝和诗而已。’” ——《漢語大詞典》
防 fáng《國語辭典》
防 [ fáng ]
名- 堤、坝。《说文解字·阜部》:「防,隄也。」《周礼·地官·稻人》:「以潴畜水,以防止水。」
- 要塞。《史记·卷六九·苏秦传》:「民力罢敝,虽有长城、巨防,恶足以为塞?」唐·白居易〈与仕明诏〉:「卿久镇边防,初膺阃寄。」
- 戒备的事。如:「冬防」、「海防」、「国防」。
- 姓。如汉代有防广。
- 筑堤。《周礼·冬官考工记·匠人》:「善沟者水漱之,善防者水淫之。」
- 戒备。如:「防备」、「提防」、「以防万一」、「保密防谍」。
积压(積壓)jī yā
(1).积聚搁置。 包天笑 《钏影楼回忆录·小考的预备》:“假如三天作一文,一连几次不改,便积压起来了。” 鄢国培 《巴山月》第二章一:“因为头天 陆祖福 交办的文件信函这样多,又是从来不许积压,所以他一直专注的工作。”
(2).堆积、重压;积聚、压迫。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蛎灰》:“凡海滨石山傍水处,咸浪积压,生出蠣房, 闽中 曰蚝房。” 冰心 《往事·六一姊》:“我听人家说,煤是树木积压变成的。”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六章:“她心中长久积压着对不起 周村 家的感觉,逐渐消失了。” ——《漢語大詞典》
(2).堆积、重压;积聚、压迫。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蛎灰》:“凡海滨石山傍水处,咸浪积压,生出蠣房, 闽中 曰蚝房。” 冰心 《往事·六一姊》:“我听人家说,煤是树木积压变成的。”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六章:“她心中长久积压着对不起 周村 家的感觉,逐渐消失了。” ——《漢語大詞典》
丸药(丸藥)wán yào
(1).圆粒形成药,通称药丸。《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即令更服丸药,出入六日,病已。”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八·散粥施药》:“朝廷每岁一月,日散粥米二百石,丸药六千囊。” 鲁迅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
(2).揉制药丸。《晋书·陈寿传》:“﹝ 寿 ﹞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西游记》第七三回:“东廊下坐着一个道士,在那里丸药。” ——《漢語大詞典》
(2).揉制药丸。《晋书·陈寿传》:“﹝ 寿 ﹞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西游记》第七三回:“东廊下坐着一个道士,在那里丸药。” ——《漢語大詞典》
趁 chèn《國語辭典》
趁 [ chèn ]
动- 追逐。《梁书·卷九·曹景宗传》:「常与少年数十人泽中逐獐鹿,每众骑趁鹿,鹿马相乱,景宗于众中射之。」《水浒传·第四三回》:「李逵见了,心里越疑惑,趁著那血迹寻将去。」
- 找寻。《水浒传·第七三回》:「胡乱趁些晚饭吃,借宿一夜,明日早行。」明·汤显祖《南柯记·第十出》:「好笑,好笑,没烦恼趁烦恼。」
- 利用。如:「趁虚而入」。唐·白居易〈早发楚城驿〉诗:「月乘残夜出,人趁早凉行。」宋·辛弃疾〈水调歌头·官事未易了〉词:「君要花满县,桃李趁时栽。」
- 追随、跟随。唐·白居易〈初到洛下闲游〉诗:「趁伴入朝应老丑,寻春放醉尚粗豪。」
- 赶、及时以赴。宋·陆游〈杂感〉诗一○首之七:「山人那信宦途艰,强著期衣趁晓班。」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
清明 qīng míng
(1).物之轻清者。亦谓清澈明朗。《荀子·解蔽》:“故人心譬如槃水,正错而勿动,则湛浊在下而清明在上,则足以见鬚眉而察理矣。” 唐 元稹 《西县驿》诗:“去时楼上清明夜,月照楼前撩乱花。” 宋 欧阳修 《秋声赋》:“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 李大钊 《时》:“‘晨’为日之始,新鲜的朝气,清明的曙光,都随‘晨’的时光以俱至。”
(2).指政治有法度,有条理。《诗·大雅·大明》:“肆伐大 商 ,会朝清明。” 毛 传:“不崇朝而天下清明。”《汉书·礼乐志》:“﹝ 世祖 ﹞即位三十年,四夷宾服,百姓家给,政教清明。”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上即位之三年,朝廷清明,百揆时叙,民安其生,风俗一变。” 清 戴名世 《芝石记》:“献者踵至,以文天下之太平;然是时天下果有道,四方皆清明乎?未见其然也。” 夏衍 《秋瑾传》第一幕:“不把 中国 弄得强盛,不把政治弄得清明,她们怎能从这黑暗里解放出来呐?”
(3).神志清晰;清察明审。《礼记·玉藻》:“色容厉肃,视容清明。” 郑玄 注:“察於事也。”《淮南子·主术训》:“夫人主之听治也,清明而不闇,虚心而弱志,是故羣臣辐凑竝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尽其能。” 唐 李德裕 《上尊号玉册文》:“伏惟皇帝陛下,清明溥鬯,光耿四海。” 郭沫若 《新华颂·鸭绿江》:“我们的理智是清明的,不会跟着狂人们一道发狂。”
(4).声音清朗。《礼记·乐记》:“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 郑玄 注:“清明,谓人声也。” 孔颖达 疏:“人之歌曲清洁显明以象於天也。” 唐 羊士谔 《郡中即事》诗之一:“鼓角清明如战垒,梧桐摇落似贫居。”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八章:“但这声音已经不再那样清明尖锐了,它发出了有些破裂味的沙音。”
(5).节气名。公历四月四、五或六日。我国有清明节踏青、扫墓的习俗。《逸周书·周月》:“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 朱右曾 校释引 孔颖达 曰:“清明,谓物生清浄明洁。”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东道路诗》:“属值清明节,荣华歷和韶。” 唐 薛逢 《君不见》诗:“清明纵便天使来,一把纸钱风树杪。” 明 徐元 《八义记·宣子劝农》:“节届寒食清明。清明,西郊外步踏红青。”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清明扫墓,虽不焚化纸钱,也可训练小孩子一种恭肃静默的对先人的敬礼。”
(6).东南风。《国语·周语下》“如是,而铸之金,磨之石,繫之丝木,越之匏竹,节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风” 三国 吴 韦昭 注:“东南曰巽,为木,为清明。”参见“ 清明风 ”。
(7).金精;金神。《意林》卷四引 汉 王逸 《正部》:“山神曰螭,物精曰魅,土精曰羵羊,水精曰罔象,木精曰毕方,火精曰游光,金精曰清明。”《广雅·释天》:“金神谓之清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巨洋水》:“泉溪之上,源麓之侧,有一祠,目之为 冶泉祠 。按《广雅》,‘金神谓之清明’,斯地盖古冶官所在,故水取称焉。”
(8).冷肃。《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金发而清明,火发而曛味,何气使然?”《医宗金鉴·运气要诀·五运郁极乃发歌》:“木发毁折金清明,火发曛味有多少。”注:“金发之徵,微者为燥,甚为清明;清明,冷肃也。” ——《漢語大詞典》
(2).指政治有法度,有条理。《诗·大雅·大明》:“肆伐大 商 ,会朝清明。” 毛 传:“不崇朝而天下清明。”《汉书·礼乐志》:“﹝ 世祖 ﹞即位三十年,四夷宾服,百姓家给,政教清明。”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上即位之三年,朝廷清明,百揆时叙,民安其生,风俗一变。” 清 戴名世 《芝石记》:“献者踵至,以文天下之太平;然是时天下果有道,四方皆清明乎?未见其然也。” 夏衍 《秋瑾传》第一幕:“不把 中国 弄得强盛,不把政治弄得清明,她们怎能从这黑暗里解放出来呐?”
(3).神志清晰;清察明审。《礼记·玉藻》:“色容厉肃,视容清明。” 郑玄 注:“察於事也。”《淮南子·主术训》:“夫人主之听治也,清明而不闇,虚心而弱志,是故羣臣辐凑竝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尽其能。” 唐 李德裕 《上尊号玉册文》:“伏惟皇帝陛下,清明溥鬯,光耿四海。” 郭沫若 《新华颂·鸭绿江》:“我们的理智是清明的,不会跟着狂人们一道发狂。”
(4).声音清朗。《礼记·乐记》:“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 郑玄 注:“清明,谓人声也。” 孔颖达 疏:“人之歌曲清洁显明以象於天也。” 唐 羊士谔 《郡中即事》诗之一:“鼓角清明如战垒,梧桐摇落似贫居。”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八章:“但这声音已经不再那样清明尖锐了,它发出了有些破裂味的沙音。”
(5).节气名。公历四月四、五或六日。我国有清明节踏青、扫墓的习俗。《逸周书·周月》:“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 朱右曾 校释引 孔颖达 曰:“清明,谓物生清浄明洁。”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东道路诗》:“属值清明节,荣华歷和韶。” 唐 薛逢 《君不见》诗:“清明纵便天使来,一把纸钱风树杪。” 明 徐元 《八义记·宣子劝农》:“节届寒食清明。清明,西郊外步踏红青。”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清明扫墓,虽不焚化纸钱,也可训练小孩子一种恭肃静默的对先人的敬礼。”
(6).东南风。《国语·周语下》“如是,而铸之金,磨之石,繫之丝木,越之匏竹,节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风” 三国 吴 韦昭 注:“东南曰巽,为木,为清明。”参见“ 清明风 ”。
(7).金精;金神。《意林》卷四引 汉 王逸 《正部》:“山神曰螭,物精曰魅,土精曰羵羊,水精曰罔象,木精曰毕方,火精曰游光,金精曰清明。”《广雅·释天》:“金神谓之清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巨洋水》:“泉溪之上,源麓之侧,有一祠,目之为 冶泉祠 。按《广雅》,‘金神谓之清明’,斯地盖古冶官所在,故水取称焉。”
(8).冷肃。《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金发而清明,火发而曛味,何气使然?”《医宗金鉴·运气要诀·五运郁极乃发歌》:“木发毁折金清明,火发曛味有多少。”注:“金发之徵,微者为燥,甚为清明;清明,冷肃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