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味却耽蝌蚪简,知音应托鞠通琴。

许廷壁清代〕《白鱼得蟫字七排

披蒲恰傍文澜阔,汲绠将穷学海深。丹鸟有时资照映,白鱼于此任浮沉。

羽陵几度潜踪入,脉望三生慧业寻。独向词源矜吐纳,惯从经穴恣贪侵。

分明吞墨同乌鲗,彷佛衔书效赤禽。咀味却耽蝌蚪简,知音应托鞠通琴。

十年食古终须化,一字填胸便不禁。乞得芸香堪辟汝,那愁为蠹更为蟫。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咀味蝌蚪知音鞠通

咀味 zuǐ wèi
(1).品味。 宋 梅尧臣 《寄张比部静居院四堂》诗:“就枝掇鲜美,咀味销冰酥。” 明 高启 《青邱子歌》:“听音谐《韶》乐,咀味得大羹。”
(2).玩味;体味。 宋 张耒 《明道杂志》:“﹝ 苏惠州 ﹞作诗每为不知者咀味,以为有讥訕,而实不然也。”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凡作文,静室隐几,冥搜邈然,不期诗思遽生,妙句萌心,且含毫咀味,两事兼举,以就兴之缓急也。” 清 戴名世 《〈野香亭诗集〉序》:“凡古人之诗,莫不为之留连涵泳,而咀味其旨趣之所存。”  ——《漢語大詞典》
却 ( 卻 ) què
却 [ què ]
  1. 退:~步(因畏惧或厌恶而后退,如“望而~~”)。退~。
  2. 退还,不受:盛情难~。
  3. 表示转折:我来了,他~走了。
  4. 去掉:失~。了(liǎo)~。
耽 dān《國語辭典》

耽 [ dān ]

  1. 延迟、滞留。如:「耽误」、「耽搁」。
  2. 沉迷。如:「耽溺」。《文选·枚乘·七发》:「意者久耽安乐,日夜无极。」清·张尔岐〈辨志〉:「耽口体之养,徇耳目之娱。」
  1. 耳朵大而下垂。《淮南子·墬形》:「夸父耽耳,在其北方。」
  2. 快乐。《礼记·中庸》:「兄弟既翕,和乐且耽。」汉·郑玄·注:「亦乐也。」
蝌蚪 kē dǒu
亦作“ 蝌斗 ”。
(1).蛙或蟾蜍的幼虫。《南史·文学传·卞彬》:“蝌斗唯唯,羣浮闇水。”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四·蝌蚪》:“蝌蚪生水中,虾蟇,青鼃之子也……蝌蚪状如河豚,头圆,身上青黑色,始出有尾无足,稍大则足生尾脱。” 清 陈维嵩 《点绛唇·夜宿临洺驿》词:“晴髻离离, 太行 山势如蝌蚪。”
(2).指蝌蚪书。 宋 苏轼 《凤翔八观·石鼓歌》:“忆昔 周宣 歌《鸿雁》,当时籀史变蝌蚪。” 元 谢应芳 《怀詹国远》诗:“蝌蚪残书补未全,斋居一榻坐来穿。” 清 龚自珍 《古史钩沉论二》:“ 孔 壁既彰,蝌斗煌煌,匪 籀 而 仓 ,盖宪章者 文 武 ,而匪宪章 宣王 ,史之小罪三。”参见“ 蝌蚪书 ”。  ——《漢語大詞典》
简 ( 簡 ) jiǎn
简 [ jiǎn ]
  1. 古代用来写字的竹板:竹~。~牍。~策。~册。
  2. 书信:~帖。~札。信~。书~。
  3. 不复杂:~单。~易。~略。~要。~便。~洁。~练。册繁就~。言~意赅。
  4. 选择:~拔。~选。~任。
  5. 姓。
知音 zhī yīn
(1).通晓音律。《礼记·乐记》:“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於礼矣。”《太平御览》卷五八一引 汉 桓谭 《新论》:“音不通千曲以上不足为知音。” 宋 周邦彦 《意难忘》词:“知音见説无双,解移宫换羽,未怕 周郎 。”《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 僖宗皇帝 ,妙选天下知音女子,入宫供奉。”
(2).《列子·汤问》载: 伯牙 善鼓琴, 钟子期 善听琴。 伯牙 琴音志在高山, 子期 说“峩峩兮若 泰山 ”;琴音意在流水, 子期 说“洋洋兮若 江 河 ”。 伯牙 所念, 锺子期 必得之。后世遂以“知音”比喻知己,同志。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 徐 、 陈 、 应 、 刘 ,一时俱逝,痛可言邪…… 伯牙 絶絃於 钟期 , 仲尼 覆醢於 子路 ,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 唐 杜甫 《哭李常侍峄》诗:“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 明 唐顺之 《谢病赠别高参政》诗:“逝将归旧林,復此别知音。” 浩然 《艳阳天》第六九章:“﹝ 弯弯绕 ﹞可见到‘知音’了,哪还肯白白地放过去呢?”
(3).指对作品能深刻理解、正确评价的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南唐 李中 《吉水县依韵酬华松秀才见寄》:“诗情冷淡知音少,独喜江皋得见君。” 鲁迅 《集外集拾遗·文艺的大众化》:“倘若说,作品愈高,知音愈少。那么,推论起来,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漢語大詞典》
应 ( 應 ) yīng/yìng
应 [ yīng ]
  1.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当。~该。~分(fèn )。~有尽有。
  2. 回答:答~。喊他不~。~承。
  3.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皆平定”。
  4. 姓。
应 [ yìng ]
  1. 回答或随声相和:~答。呼~。~对(答对)。~和()。反~(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
  2. 接受,允许,答应要求:~邀。~聘。~考。
  3. 顺合,适合:顺~。适~。~机。~景。~时。~用文。
  4. 对待:~付。~变。~酬。
托 tuō《國語辭典》

托 [ tuō ]

  1. 用手掌承举。如:「托著茶盘」、「托腮」。《水浒传·第二回》:「没多时,就厅上放开条卓子,庄客托出一桶盘,四样菜蔬,一盘牛肉。」
  2. 用手上下推举。如:「排球一次你可托几下?」
  3. 衬、垫。如:「下面托一层毛毯。」
  4. 陪衬。如:「衬托」、「烘云托月」、「红花虽好,也要有绿叶的烘托。」
  5. 寄托。如:「托儿所」。宋·辛弃疾〈瑞鹤仙·雁霜寒透幕〉词:「瑶池旧约,鳞鸿更仗谁托?」通「托」。
  6. 借故推辞。如:「推托」、「假托」。通「托」。
  7. 依靠。如:「托福」。通「托」。
  1. 承受东西的座子。如:「枪托」、「花托」、「茶托儿」。《水浒传·第四回》:「真长老与赵员外众人茶罢,收了盏托。」
  2. 量词。计算真空压力的单位。为英语torr的音译。一毫米水银柱的压力为一托。
  3. 姓。如清代有托津。
鞠通 jū tōng
虫名。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鹤衔书》:“《贾子説林》载,琴中緑色蛀虫名‘鞠通’。喜食枯桐与古墨。琴有鞠通,能令絃自和曲。”  ——《漢語大詞典》
琴 qín《國語辭典》

琴 [ qín ]

  1. 乐器名:➊ ​ 国乐器中的古琴、七弦琴、月琴等。➋ ​ 西洋乐器中的钢琴、口琴、手风琴、管风琴等。
  2. 姓。如明代有琴彭。
  1. 弹琴。《孟子·万章上》:「象往入舜宫,舜在床琴。」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