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彼北林,招其侪侣。

曹摅魏晋〕《答赵景猷诗

于铄赵生,载德相绍。挺此令嶷,素质皎皎。投迹清规,研思至道。

拟秋厉节,晞春振藻。

厉节伊何,如霜之荣。怀玉匿采,抱兰秘馨。藏器俟贾,潜秀养英。

海蓄其流,山积其壤。表崇望显,源深润广。仰惟我友,含光昧爽。

谁谓未章,今将宣朗。

守真良难,知德者鲜。贤不闷时,乐在为善。陟彼弥高,流川日远。

无忧不至,敦尔攸践。

道有夷险,遇有通否。骥不称力,士贵所履。识归要会,岂嫌涂轨。

苟非德义,于我糠秕。

泉竭龙逝,树茂鸟聚。郁彼北林,招其侪侣。嗟我孤根,枝叶胥胥。

岁寒靡托,远播江渚。

济济京华,俊乂并凑。悠悠遐裔,我独是赴。哀此离群,悲彼孤陋。

非无新好,人则惟旧。

义著往叶,分珍来裔。庶几与子,终兹不叙。岂如冬夏,寒暑易节。

斯诚既者,信不待誓。

实望嘉赠,披怀发中。直谅未闻,属致谦冲。投于幽谷,诫之已崇。

客过行云,虚其旋风。

导以水柔,示以火急。宽猛相济,孰能企及。古人难慕,洪流叵挹。

躯小裁博,余将焉袭。

翟氏载离,陈张终辱。交以时利,胡能不黩。窃怪吾子,自疑末俗。

愧以沙砾,何言金玉。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北林侪侣

郁 ( 鬱 ) yù《國語辭典》

郁 [ yù ]

  1. 文采豐盛。如:「文采郁郁」。《論語·八佾》:「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
  2. 香氣濃烈。如:「濃郁」、「馥郁」。《晉書·卷四四·鄭袤等傳·贊曰》:「同鏘玉振,爭芬蘭郁。」
  3. 和暖。《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敘溫郁則寒谷成暄,論嚴苦則春叢零葉。」通「燠」。
  1. 姓。如清代有郁松年。
彼 bǐ《國語辭典》

彼 [ bǐ ]

  1. 那、那个、那里。与「此」相对。如:「彼时」、「彼处」、「厚此薄彼」。《战国策·赵策》:「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文选·王粲·赠士孙文始诗》:「横此大江,淹彼南汜。」
  2. 他。如:「彼等」、「彼辈」、「知己知彼」。《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悟而赎我,是知己。」唐·韩愈〈师说〉:「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北林 běi lín
(1).林名。《诗·秦风·晨风》:“鴥彼晨风,鬱彼 北林 。” 毛 传:“ 北林 ,林名。”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一:“高臺多悲风,朝日照 北林 。”
(2).泛指北边的树林。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一:“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晋 傅玄 《饮马长城窟行》:“梦君结同心,比翼游北林。”  ——《漢語大詞典》
招 zhāo《國語辭典》

招 [ zhāo ]

  1. 打手势以示意人过来。如:「招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2. 用广告、通知等公开方式使人来。如:「招生」、「招考」、「招标」。
  3. 逗、惹、引。如:「招祸」、「招惹」、「别招你妈生气!」、「饼干屑会招来蚂蚁。」《书经·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红楼梦·第一一回》:「你别在这里只管这们著,倒招的媳妇也心里不好。」
  4. 北平方言。指传染。如:「这病招人,要小心!」
  5. 承认罪状。如:「招认」、「不打自招」、「这厮口风紧得很,怎么逼都不招。」
  6. 进用。《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二》:「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7. 使入赘。如:「招婿」。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或招或嫁,可不好那!」
  8. 寻找。《文选·左思·招隐诗二首之一》:「杖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
  1. 箭靶。《吕氏春秋·孟春纪·本生》:「万人操弓,共射其一招,招无不中。」
  2. 武技、手段。如:「绝招」、「耍花招」。
  3. 明显的标帜。如:「招牌」、「酒招」、「市招」。
  4. 量词。计算招术的单位。如:「一招妙计」、「双方交手三十招仍未分出胜负。」

招 [ qiáo ]

  1. 揭举、揭发。《国语·周语下》:「立于淫乱之国,而好尽言,以招人过,怨之本也。」唐·韩愈〈争法论〉:「恶为人臣招其君之过而以为名者。」

招 [ sháo ]

  1. 古代虞舜时的乐名曲称。《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禹乃与九招之乐。」同「韶 」。
其 qí/jī《國語辭典》

其 [ qí ]

  1. 他、他们。用于第三人称。如:「听其自然」、「任其自生自灭」。《孟子·万章上》:「亲之,欲其贵也。」唐·韩愈〈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 他的、他们的。如:「人尽其才」、「各得其所」。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亦不详其姓氏。」
  1. 这个、那样,表示指示。如:「查无其事」、「不厌其烦」。《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1. 殆、大概,表示揣测。《礼记·檀弓上》:「吾今日其庶几乎?」唐·柳宗元〈封建论〉:「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
  2. 将,表示时间。《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五世其昌,并于正卿。」《管子·小匡》:「教训不善,政事其不治。」
  3. 岂、难道,表示反诘。《左传·僖公十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4. 可、应该,表示期望。《左传·隐公三年》:「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战国策·魏策四》:「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1. 若、如果,表示假设。《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之不近,庶人不服。」宋·苏轼〈留侯论〉:「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2. 还是、或是,表示选择。《庄子·养生主》:「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史记·卷四三·赵世家》:「秦诚爱赵乎?其实憎齐乎?物之甚者,贤主察之,秦非爱赵而憎齐也。」
  1. 发语词,无义。《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其以沛为朕汤沐邑。」
  2. 然,语中助词。《诗经·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3. 表示语气的加强。如:「尤其」、「极其」。
  1. 姓。如汉代有其石。

其 [ jì ]

  1. 置于句中或句末。用于彼、何之后。《诗经·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不遂其媾。」《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赐!汝来何其晚也?」

其 [ jī ]

  1. 置于语尾,表疑问的语气。《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文选·苏武·诗四首之三》:「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1.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郦食其(音ㄌㄧˋ ㄧˋ ㄐㄧ)​。
侪侣(儕侣)chái lǚ
同辈;同伴。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而儕侣之中无谁与语。吾子明达敏慧,乃肯降屈为僕友,此真僕所愿而未获者也。”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又和 吴更生 赠诗云:都道君家一可人,亦随儕侣来问因。”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