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读书者,毋向兰台寻。

龚自珍清代〕《汉朝儒生行

汉朝儒生不青紫,二十高名动都市。《易》通田何《书》欧阳,三十方补掌故史。

门寒地远性傥荡,出门无阶媚天子。会当大河决酸枣,愿入薪楗三万矢。

路逢绛灌拜马首,拜则槃辟人不喜。归来仰屋百喟生,著书时时说神鬼。

生不逢高皇骂儒冠,亦不遇灞陵轻少年。爱读《武皇传》,不遇武皇祠神仙。

神仙解词赋,《大人》一秦凌云天。枕中黄金岂无药,更生误读淮王篇。

自言汉家故事网罗尽,胸中语秘世莫传。略传将军之客数言耳,不惜钳我歌当筵。

一歌使公惧,再歌使公悟,我歌无罪公无怒。汉朝西海如郡县,蒲萄天马年年见。

匈奴左臂乌孙王,七译来同藁街宴。武昭以还国威壮,狗监鹰媒尽边将。

出门攘臂攫牛羊,三载践更翻沮丧。三十六城一城反,都护上言请勤远。

期门或怒或阴喜,喜者何心怒则愤。关西籍甚良家子,卅年久绾军符矣。

不结椎埋儿,不长鸣珂里。声名自震大荒西,饮马昆仑荡海水。

不共郅支生,愿逐楼兰死。上书初到公卿惊,共言将军宜典丘。

麟生凤降岂有种,况乃一家中国犹弟兄。旌旗五道从天落,小印如斗大如斛。

尽隶将军一臂呼,万人侧目千人诺。山西少年感生泣,羽林群儿各努力。

共知汉主拔孤根,坐见孤根壮刘室。不知何姓小侯瞋,不知何客惎将军。

将军内顾忽疑惧,功成定被他人分。不如自亲求自附,飞书请隶嫖姚部。

上言乞禁兵,下言避贤路。笑比高皇十八侯,自居虫达曾无羞。

此身愿爵关内老,黄金百斤聊可保。呜呼!汉家旧事无人知,南军北军颇有私。

北军似姑南似嫂,嫂疏姑戚群僮窥。可怜旧事无人信,门户千秋几时定。

门户原非主上心,詄荡吾知汉皇圣。是时书到甘泉夜,答诏徘徊未轻下。

密问三公是与非,沮者不坚语中罢。庾词本冀公卿谅,末议微闻道涂骂。

拙哉某将军,非火胡自焚。非蚕胡自缚,非虿胡自螫。

有舌胡自挢,有臂胡自掣。军至矣,刺史迎,肥牛之腱万镬烹。

军过矣,掠童女,马踏燕支贱如土。嬴家长城如一环,汉家长城衣带间。

嬴家正为汉家用,坐见入开仍出关。入关马行疾,出关马无力。

丞华厩里芝草稀,水衡金贱苦乏绝。卜式羊蹄尚无用,相如黄金定何益。

珠崖可弃例弃之,夜过茂陵闻太息。汉家庙食果何人,未必卫霍无侪伦。

酹金失侯亦有命,人生那用多苦辛。噫嚱!人生那用长苦辛。

勿向人间老,老阅风霜亦枯槁。千尺寒潭白日沈,将军之心如此深。

后世读书者,毋向兰台寻。兰台能书汉朝事,不能尽书汉朝千百心,儒林丈人识此吟。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后世读书兰台

后世(後世)hòu shì
(1).某一时代以后的时代。《易·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 唐 韩愈 《送高闲上人序》:“故 旭 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第一编第五章第七节:“后世 孔子 庙中没有 荀子 的位置,虽然专制主义是他倡导的。”
(2).指后裔。《荀子·强国》:“无僇乎族党而抑卑其后世。”《后汉书·袁閎传》:“吾先公福祚,后世不能以德守之。”《红楼梦》第八八回:“人説二奶奶利害,果然利害。一点儿不漏缝,真正斩钉截铁,怪不得没有后世。”
(3).佛教语。谓来世。《无量寿经》卷下:“寿终后世尤深尤剧。”参见“ 来世 ”。  ——《漢語大詞典》
读书(讀書)dú shū
(1).阅读书籍;诵读书籍。《礼记·文王世子》:“秋学礼,执礼者詔之;冬读书,典书者詔之。” 唐 韩愈 《感二鸟赋》序:“读书著文,自七岁至今,凡二十二年。”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四:“正是 王先生 的声音,原来 王先生 在读书哩。”
(2).核对入椁物件的单子。《礼记·杂记》:“荐马者哭踊,出乃包奠而读书。” 孔颖达 疏:“书,谓凡送亡者賵入椁之物书也。读之者,省録之也。”
(3).宣读盟辞。《穀梁传·僖公九年》:“ 葵丘 之会,陈牲而不杀,读书加于牲上,壹明天子之禁。”
(4).上学;学习功课。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二:“我们的三叔祖、大伯父都是进了学的。但是行二的我们三伯父,行三的我们父亲,因为家业雕零,便再没有读书的馀裕了。” 浩然 《石山柏》:“我发觉,山里的孩子不仅聪明、记忆力强,而且对读书都是非常地新奇和认真。”  ——《漢語大詞典》
者 zhě《國語辭典》

者 [ zhě ]

  1.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記者」、「作者」。《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楚辭·屈原·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1. 指示形容詞。同「這 」。多用於古詩詞中。宋·晏幾道〈少年游·離多最是〉詞:「細想從來,斷腸多處,不與者番同。」
  1. 用於句中,表示停頓。《論語·學而》:「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2. 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孟子·離婁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3. 表比擬。相當於「的樣子」。《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已而相泣,旁 若無人者。」
毋 wú《國語辭典》

毋 [ wú ]

  1.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韩非子·说林下》:「以我为君子也,君子安可毋敬也?」《史记·卷七八·春申君传》:「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祸。」
  2. 不要、莫。表示禁止或劝诫的意思。如:「毋忘在莒」。《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1. 没有。《墨子·非命上》:「言而毋仪,譬如运钧之上而立朝夕者也。」《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身自持筑臿,胫毋毛。」通「无」。
  1. 姓。如晋代有毋雅。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向 ( 曏 ) xiàng《國語辭典》

向 [ xiàng ]

  1. 北面的窗户。《说文解字·宀部》:「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2. 方位。如:「方向」、「晕头转向」。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南北向皆有脊中亘。」
  3. 意志之归趋。如:「志向」、「意向」。
  4. 国名。周代诸侯国之一。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莒县南。
  5. 姓。如晋代有向秀。
  1. 对著、朝著。如:「向阳」、「相向」。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诗:「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2. 崇尚、景仰。如:「人心向背」。《史记·卷一二○·汲黯传》:「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新唐书·卷一九七·循吏传·贾敦颐传》:「咸亨初,敦实为洛州长史,亦宽惠,人心怀向。」
  3. 偏袒、偏爱。如:「爸爸总是向著小妹。」
  4. 临近、接近。如:「向晚」。唐·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二首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
  1. 昔日、从前。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唐·白居易〈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
  1. 一直以来、从来。如:「向来」、「向有研究」。《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
  2. 方才、刚才。《金史·卷八五·世宗诸子传·永功传》:「向见年少妇人自水边小径去矣。」
  1. 表动作的方向、对象。如:「向前看」、「向人请教」。
兰台(蘭臺)lán tái
(1). 战国 楚 台名。故址传说在今 湖北省 钟祥县 东。《文选·宋玉〈风赋〉序》:“ 楚襄王 游於 兰臺 之宫, 宋玉 、 景差 侍。” 李周翰 注:“ 兰臺 ,臺名。” 唐 张九龄 《登古阳云台》诗:“ 楚国 兹故都, 兰臺 有餘址。”
(2). 汉 代宫内收藏典籍之处。《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臺,掌图籍祕书。” 汉 焦赣 《易林·巽之明夷》:“典策法书,藏兰臺,虽遭溃乱,独不逢灾。”
(3).泛指宫廷藏书处。《南史·徐勉传》:“方领矩步之容,事灭於旌鼓;兰臺石室之典,用尽於帷盖。”
(4).指御史台。 汉 代的御史中丞掌管兰台,故称。《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二年》:“ 慧景 烧兰臺府署为战场。” 胡三省 注:“兰臺,御史臺也。”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杂辩》:“盖御史有两丞,其一在兰臺,谓之中丞。”又 东汉 时 班固 为兰台令史,受诏撰《光武本纪》,故史官亦称“ 兰臺 ”。
(5). 唐 代指秘书省。 唐 白居易 《秘书省中忆旧山》诗:“犹喜兰臺非傲吏,归时应免动移文。” 唐 李商隐 《无题》诗:“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臺类转蓬。” 冯浩 笺注:“《旧书·职官志》:秘书省, 龙朔 初改为兰臺, 光宅 时改为麟臺, 神龙 时復为秘书省。”
(6).相术家指鼻的左侧。《太清神鉴》卷二:“準头主富贵贫贱,百事吉凶……左为兰臺,右为廷尉。”《旧唐书·方伎传·袁天纲》:“ 天纲 谓 淹 曰:‘公兰臺成就,学堂宽博,必得亲纠察之官,以文藻见知。’” 明 谢谠 《四喜记·诗礼趋庭》:“天庭忒恁低,地阁那曾伟,準头偏,兰臺、廷尉俱亏……恐今生虎榜姓难题。”
(7).道教指肝脏。《云笈七籤》卷十九:“经曰:‘肺为尚书,肝为兰臺,心为太尉公。’”  ——《漢語大詞典》
寻 ( 尋 ) xún
寻 [ xún ]
  1. 找,搜求:~找。~觅。~机。~问。~访。~衅。追~。~章摘句。
  2. 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常(古代八尺为“寻”,倍寻为“”,都是平常的长度,后泛指平常、素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