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翳披厥颖,叶盛在本昌。
牟巘〔宋代〕《俞好客又号菊庄为赋数语》
人生自作计,北屋连南庄。其间复何有,积粟埋屋梁。
敢村有退士,用意独异常。种菊一万株,规作岁晚粮。
老农与老圃,工勤略相当。春雨茁陈根,柔荑绿于秧。
剪翳披厥颖,叶盛在本昌。啜之付茗椀,聊诳藜苋肠。
秋高饱风露,粲粲枝间黄。使天而雨金,不可以为粮。
此赐何敢慢,再拜然后尝。挼挲不劳咀,迸入牙颊香。
三咽下丹田,字之曰黄粱。其情性具烈,毋以他馈伤。
为尔制颓龄,使尔寿而康。彭泽有公田,秫种半顷强。
正使及秋成,所得亦已凉。奈何不少忍,决去惊鸿翔。
百匝绕东篱,采采不盈筐。高吟发清饿,持此送一觞。
珠玉实其腹,千载有耿光。子亦慕陶者,闭户歌慨慷。
但得三径存,何虑一庄荒。老我饥不死,谁与辟谷方。
作诗聊以赠,一笑为发棠。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剪 jiǎn《國語辭典》
剪 [ jiǎn ]
名- 两面刀刃相对、交叉以截断东西的用具。如:「剪刀」、「剪子」。
- 用剪刀裁截。如:「剪草」、「剪发」、「剪纸」。
翳 yì《國語辭典》
翳 [ yì ]
名- 用羽毛制成的车盖。《说文解字·羽部》:「翳,华盖也。」《晋书·卷二五·舆服志》:「戎车,驾四马,天子亲戎所乘者也。载金鼓、羽旗、幢翳。」
- 供作蔽覆的东西。《管子·小匡》:「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甲不解垒,兵不解翳。」唐·曹松〈碧角簟〉诗:「八尺碧天无点翳,一方青玉绝纤尘。」
- 一种瞳孔为白膜所蒙蔽,以致无法看清东西的眼疾。宋·苏轼〈赠眼医王生彦若〉诗:「运针如运斤,去翳如拆屋。」
- 隐藏、隐居。《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七》:「陈平无产业,归来翳负郭。」《三国志·卷一一·魏书·管宁传》:「宁抱道怀贞,潜翳海隅。」
- 遮蔽。《楚辞·刘向·九叹·远逝》:「阜隘狭而幽险兮,石㟥嵯以翳日。」唐·刘禹锡〈磨镜篇〉:「流尘翳明镜,岁久看如漆。」
- 摒弃。《国语·周语下》:「而又夺之资,以益其灾,是去其藏而翳其人也。」《新唐书·卷一五六·李元谅传》:「元谅培高浚渊,身执苦与士卒均,菑翳榛莽,辟美田数十里。」
翳 [ yī ]
- (一)之又音。
披 pī《國語辭典》
披 [ pī ]
动- 将衣物搭在肩背上。如:「披羊皮的狼」。《文选·曹丕·杂诗二首之一》:「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三国演义·第三八回》:「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 打开、翻开。如:「披卷」、「披襟」、「披肝沥胆」。唐·韩愈〈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 剖开、揭露。《汉书·卷五一·枚乘传》:「臣乘愿披腹心而效愚忠,唯大王少加意念恻怛之心于臣乘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四回》:「一纸私函将意去,五中深虑向君披。」
- 分开、拆裂。《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
- 分散、散开。如:「披头散发」、「披发左衽」。《明史·卷一·太祖本纪一》:「羽翼既披,平江势孤,立破矣。」
披 [ pēi ]
- (一)之又音。
厥 jué《國語辭典》
厥 [ jué ]
动- 气闷而晕倒。如:「昏厥」、「晕厥」。
- 他的、那个。如:「大放厥词」、「允执厥中」。《书经·禹贡》:「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文选·贾谊·吊屈原文》:「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同「其 」。
- 于是、才。《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 之、以。《书经·无逸》:「自时厥后,立王生则逸。」
- 语助词,无义。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斯盖别诗之原始,命赋之厥初也。」
颖 ( 穎 ) yǐng
颖 [ yǐng ]
- 禾的末端,植物学上指某些禾本科植物小穗基部的苞片:~果。
- 东西末端的尖锐部分:锋~。
- 才能出众:聪~。~悟。~慧。~异。新~。
叶 ( 葉 ) yè/xié《國語辭典》
- 「協 」的異體字。
盛 shèng/chéng《國語辭典》
盛 [ chéng ]
动- 用容器装东西。如:「盛饭」、「盛汤」。
- 容纳。如:「箱子太小,盛不了这么多东西。」
- 古代装在食器里祭祀的谷物。《周礼·地官·闾师》:「不耕者祭无盛。」汉·郑玄·注:「盛,黍稷也。」
盛 [ shèng ]
形- 兴旺、繁茂、丰富。如:「兴盛」、「旺盛」、「茂盛」、「丰盛」、「盛馔」。
- 浓厚的。如:「盛情」、「盛意」。
- 大规模的。如:「盛大」、「盛举」、「盛事」。
- 极,表程度之深。如:「盛怒」、「盛夸」、「盛赞」。《三国演义·第二三回》:「晔盛称操德,且曰:『丞相若记旧怨,安肯使某来结好将军乎?』」
- 姓。如汉代有盛苞。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动-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 姓。如晋代有在育。
本 běn《國語辭典》
本 [ běn ]
名- 草木的根幹。《說文解字·木部》:「木下曰本。」《呂氏春秋·士容論·辯士》:「是以畝廣以平,則不喪本。」漢·高誘·注:「本,根也。」
- 事物的本原、根源。如:「本末倒置」、「變本加厲」。《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 母金、資金。如:「成本」、「股本」、「夠本」、「賠本」、「將本圖利」、「一本萬利」。
- 書籍、字畫、碑帖等。如:「讀本」、「版本」、「刻本」、「拓本」、「手抄本」、「精裝本」。
- 演出的底本。如:「腳本」、「話本」、「劇本」。
- 古代奏達皇帝的文書。如:「奏本」、「修本」。
- 量詞:➊ 計算書籍、簿冊等的單位。如:「五本書」、「三本帳簿」。➋ 計算戲曲分段的單位。如:「西廂記第四本」。➌ 計算影片攝製成的膠卷的單位。如:「這部影片長達八大本。」
- 姓。如明代有本高。
- 根據、依憑。如:「一本初衷」。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本之春秋以求其斷。」
- 主要的、中心的。如:「本體」、「本位」、「校本部」。
- 起初的、原來的。如:「本能」、「本名」、「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 現在的、目前的。如:「本月」、「本年度」。
- 本來、原來。《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本定天下,諸將及(項)籍也。」《文選·李密·陳情表》:「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 稱自己或自己這方。如:「本人」、「本庭」、「本籍」、「本報訊」。《淮南子·氾論》:「立之于本朝之上,倚之于三公之位。」
昌 chāng《國語辭典》
昌 [ chāng ]
形- 光明。如:「昌明」。《玉篇·日部》:「昌,明也。」《诗经·齐风·鸡鸣》:「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 恰当、美好。《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上》:「图累承彼洪族兮,又览累之昌辞。」唐·杨烱〈老人星赋〉:「献仙寿兮祝尧,奏昌言兮拜禹。」
- 存活。《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
- 姓。如明代有昌海。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