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枯蔽原野,落日征尘黄。

王采蘋清代〕《偕右星弟回楚晓发禹州却呈舅姑

朔风吹空林,月黑天茫茫。羁怀迫残岁,望远魂飞扬。

吾弟蓟北来,促我戒归装。艰难成一官,萧瑟馀妖孛摇寒芒。

州城常戒严,军政迫不遑。安能顾儿女,言归慰高堂。

烽燧幸暂休,豫楚同丰穰。念我白发亲,倚闾久相望。

命我赋归宁,慈恩浃肝肠。去住难为心,万绪俄低昂。

女子古有行,善全竟无方。中宵不成寐,揽衣盼晨光。

举室送我行,相看意徬徨。忆昔初来时,夭桃花正芳。

今日得归去,寡鹄悲何长。三十鬓已丝,顾影怜清孀。

沧桑多积感,人事纷难量。哀哉生别离,两地同参商。

何当联骨肉,聚首共一堂。再拜恋庭帏,涕下沾衣裳。

君姑执我手,丁宁话难忘。水陆千里馀,关津限河梁。

征途值隆冬,木落飞严霜。古驿生骤寒,周道多虎狼。

朝晚宜自慎,小别原寻常。闻之益悲怆,欲答不能详。

挥手强出门,惝恍若有亡。倏忽已三舍,轮蹄去何忙。

草枯蔽原野,落日征尘黄。钓台渺何处,凝睇空神伤。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草枯原野落日征尘

草枯
宋 释道潜 次韵孔天瑞秀才见寄 木落草枯山自瘦,潦收沙白水偏明。
金 萧贡 按部道中二首 其二 寒城睥睨插山隅,秋半霜风塞草枯。
元 杨维桢 小万尸射虎行 边城秋气劲折胶,草枯燎发风萧萧。  ——《骈字类编》
蔽 bì《國語辭典》

蔽 [ bì ]

  1. 遮蓋、擋住。如:「衣不蔽體」、「浮雲蔽白日」。《楚辭·屈原·九歌·國殤》:「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晉書·卷九四·隱逸傳·陶潛傳》:「環堵蕭然,不蔽風日。」
  2. 遮掩、保護。如:「掩蔽」、「蔽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項伯亦拔劍起 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3. 受阻隔、欺騙。如:「蔽塞」、「蒙蔽」。《楚辭·屈原·卜居》:「竭知盡忠,而蔽鄣於讒。」《戰國策·齊策一》:「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4. 總括。《論語·為政》:「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1. 障礙、毛病。《論語·陽貨》:「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隋書·卷三二·經籍志一》:「譊譊成俗,而不知變,此學者之蔽也。」

蔽 [ fú ]

  1. 古時車廂旁邊的帘子。《周禮·春官·巾車》:「木車蒲蔽,犬䄙尾櫜疏飾小服皆疏。」
  1. 擦拭。《史記·卷八十六·刺客傳·荊軻傳》:「太子逢迎,卻行為導,跪而蔽席。」通「拂」。
原野 yuán yě
亦作“ 原壄 ”。 平原旷野。《国语·鲁语上》:“大者陈之原野,小者致之市朝。”《吕氏春秋·季春纪》:“循行国邑,周视原野。” 高诱 注:“广平曰原,郊外曰野。”《楚辞·九歌·国殇》:“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壄。” 朱熹 集注:“壄,古野字。弃原壄,骸骨弃於原壄也。” 宋 陆游 《荞麦初熟刈者满野喜而有作》诗:“城南城北如铺雪,原野家家种蕎麦。” 清 龚自珍 《〈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取不逞夷人及奸民,就地正典型,非有大兵陈之原野之事,岂古人於陆路开边衅之比也哉?”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序》:“春天,枯黄的原野变緑了。”  ——《漢語大詞典》
落日 luò rì
夕阳。亦指夕照。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陵王墓下作》诗:“晓月发 云阳 ,落日次 朱方 。” 唐 杜甫 《后出塞》诗之二:“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清 陆圻 《与歌者陈郎》诗:“落日横江老白苹,同乡停问一相亲。” 峻青 《黎明的河边·主人》:“落日的红光,把他的脸孔,照成了古铜色。”  ——《漢語大詞典》
征尘(征塵)zhēng chén
(1).路上扬起的尘埃。 唐 王勃 《别人》诗之一:“自然堪下泪,谁忍望征尘?” 宋 张孝祥 《六州歌头》词:“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
(2).指旅途中所染的灰尘。含有劳碌辛苦之意。 宋 陆游 《剑门道中遇微雨》诗:“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清 纳兰性德 《点绛唇·寄南海梁药亭》词:“一帽征尘,留君不住从君去。”《人民文学》1981年第6期:“在 大凌河 边,他和很多‘旅人’促膝相谈,双方都要掉下眼泪,染湿满是征尘的衣襟。”
(3).战斗时扬起的尘土。《水浒传》第九二回:“二将在征尘影里,杀气丛中,鬭过三十餘合。”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一折:“昏惨惨征尘遮的遍地黑,焰腾腾燎火烧的半天红。”
(4).借指战争。 明 谢榛 《榆河晓发》诗:“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闲?”  ——《漢語大詞典》
黄 ( 黃 ) huáng《國語辭典》
  1. 「黄 」的异体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