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女化身来警世,畜生驴马我同伊。

释印肃宋代〕《證道歌 其二三九

祇知犯重障菩提,彼者堪修我不宜。龙女化身来警世,畜生驴马我同伊。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龙女化身警世畜生驴马

龙女(龍女)lóng nǚ
传说中指龙王的女儿。《古诗源·绵州巴歌》:“下白雨,取龙女,织得绢,二丈五。” 宋 梅尧臣 《发长芦江口》诗:“篙师柂工相整衣,龙女庙中来宰豨。” 清 李渔 《意中缘·拒妁》:“据我看起来,你是 观音 面前的龙女转世。”  ——《漢語大詞典》
化身 huà shēn
(1).佛三身之一。指佛、菩萨为化度众生,在世上现身说法时变化的种种形象。 隋 慧远 《大乘义章》卷十九:“佛随众生现种种形,或人或天或龙或鬼,如是一切,同世色像,不为佛形,名为化身。”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读坛经》:“近读六祖《坛经》,指説法、报、化三身,使人心开目明。然尚少一喻,试以喻眼:见是法身,能见是报身,所见是化身。” 清 赵翼 《题袁止所我我周旋图》诗:“佛説有化身,《易》言贵观我。”
(2).借指人或事物所转化的种种形象。 元 鲜于枢 《题赵模拓本兰亭后》诗:“《兰亭》化身千百亿, 贞观 赵模 推第一。”《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莫説 老君 已经显出化身,指引你去,便不是仙人,既劳他看脉一回,且又这等神验,也该去谢他。” 清 鹅湖逸士 《老狐谈历代丽人记》:“我非 西子 ,我乃 西子 化身也。” 艾青 《珠贝》诗:“在碧绿的海水里,吸取太阳的精华,你是虹彩的化身,璀璨如一片朝霞。”
(3).指抽象观念的具体形象。 王西彦 《鱼鬼》:“他的身体,他的面貌,他的举止和言语,一切都是固执的化身。” 萧乾 《未带地图的旅人》:“一刹那间我成为祖国的光荣和当代 中国 人民为反法西斯斗争所建立的功绩的化身了。”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这是一张有着铁矿石般颜色和猎人般粗犷特征的脸……这一切简直就是力量的化身。”
(4).使形体变换。 明 刘基 《猛虎行》:“呜呼!世上茫茫化虎人,秪应化心不化身。” 刘国钧 《月词》诗:“我欲化身云万朵,妨他清洁着污泥。”  ——《漢語大詞典》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2.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5. 做某个动作:胡~。
  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9.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10.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11.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12. 表示语气,归去~兮!
  13. 姓。
警世 jǐng shì
谓警告世人。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二僧入冥》:“天理果报之事,未有昭昭如此事者,故书之以警世云。” 明 归有光 《〈卓行录〉序》:“所以扶翊纲常,警世励俗,则一而已矣。”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然神道设教,使人知畏,亦警世之苦心。” 萧乾 《南德的暮秋·十月十五日》:“村人于是向天许愿,说每逢十年全村必演一季警世的宗教戏。”  ——《漢語大詞典》
畜生 chù shēng
(1).畜养的禽兽。生,通“ 牲 ”。《韩非子·解老》:“民产絶则畜生少,兵数起则士卒尽。”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县有 龙泉 ……畜生将饮者,皆畏避而走。” 清 吴趼人 《俏皮话·投生》:“但罚做畜生,则请做犬马,不愿做猪羊。” 邹韬奋 《法西斯作风的罪恶》二:“集中营里的主要活动是所谓‘操练’……例如有所谓‘爬行运动’,在地上用疯狂的速率效法畜生的爬。”
(2).詈词。谓没有教养,如同禽兽。《隋书·后妃传·宣华夫人陈氏》:“上恚曰:‘畜生何足付大事, 独孤 诚误我!’”《资治通鉴·隋文帝仁寿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今人詈人犹曰畜生。言其无识无礼,若马牛犬豕然待畜养而生者也。”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把忘恩的老婆梟了首级,把反间的畜生教尸粉碎。”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你这畜生,畜生!我一定要你当‘美人’,看看谁厉害?是你,还是我!”  ——《漢語大詞典》
驴马(驴马)
五代史刘延朗传房皓喜鬼神巫祝之说有瞽者张濛自言事太白山神皓使濛问于神神传语曰三珠并一珠驴马没人驱岁月甲庚午中兴戊己土齐民要术凡驴马驹初生忌灰气遇新出炉者辄死洛阳伽蓝记法云寺西域乌场国胡沙门僧摩罗所立也戒行真苦难可揄扬秘咒神验阎浮所无咒枯树能生枝叶咒人变为驴马见之莫不忻怖万稽神录军使吴宗嗣者尝有某府吏从之贷钱二十 月计利息一年后不复肯还求索不可得宗嗣怒召而责之曰我前世负尔钱我今还矣尔负我当作驴马还我因焚券而遣之逾年宗嗣独坐厅事忽见吏白衣而入曰某来还债宗嗣曰已焚劵何用复偿吏不荅径入厩中俄而厩人报马生白驹使诣吏舍诘之云死已翼日矣驹长卖之正得所负钱数 世说诸葛令王丞相共争姓族先后王曰何不言葛王而云王葛令曰譬若驴马不言马驴驴宁胜马耶  ——《骈字类编》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1.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2.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1.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1.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1. (一)​之讀音。
同 ( 衕 ) tóng/tòng《國語辭典》

同 [ tóng ]

  1. 会合、聚集。如:「会同」。《说文解字·𠔼部》:「同,合会也。」唐·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2. 统一、齐一。《书经·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3. 一齐分享、从事等。如:「同甘苦,共患难。」《孙子·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4. 赞成。如:「赞同」、「同意」。
  1. 一样的。如:「同类」、「相同」、「同工同酬」。
  1. 一起、共同。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1. 和、与、跟。如:「有事同你商量。」、「我同他一起去看电影。」
  1. 和谐、和平。如:「促进世界大同」。《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 契约。如:「合同」。
  3. 姓。如唐代有同谷。

同 [ tòng ]

  1. 巷弄、小街道。如:「胡同」。
伊 yī《國語辭典》

伊 [ yī ]

  1. 第三人称代名词,相当于「彼」、「他」。《诗经·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 一方。」宋·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 第二人称代名词,相当于「你」。《董西厢·卷七》:「我于伊志诚没倦怠,你于我坚心莫更改。」元·佚名《马陵道·第三折》:「我这里吐胆倾心说与伊,难道你不解其中意。」
  1. 表示肯定,相当于「是」。《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孙程传》:「昔卫鞅因景监以见,有识知其不终。今得臣举者,匪荣伊辱。」
  1. 发语词,无义。《诗经·邶风·谷风》:「不念昔者,伊余来塈。」《文选·陆机·文赋》:「伊兹事之可乐,固圣贤之所钦。」
  2. 文言助词,表示「刚刚」的意思。如:「就职伊始」、「开幕伊始」。
  1. 姓。如商朝有伊尹。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