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的是、鹤鸣九皋,水色清,山色近,迥然闲自乐。
醉时节、就把青山靠。醒来时、兴取瑶琴操。操的是、鹤鸣九皋,水色清,山色近,迥然闲自乐。俺也一如归阆苑,登蓬岛。且恁底、寄迹人间,与造化、同游太虚,保养得、形神俱妙。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操 cāo《國語辭典》
操 [ cāo ]
动- 持、拿。《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今吾子爱人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汉·王充《论衡·感虚》:「武王左操黄钺,右执白旄,瞋目而麾之。」
- 掌握。《商君书·弱民》:「主变事能得齐国守安,主操权利。」
- 驾驶。《庄子·达生》:「吾尝济乎觞深之渊,津人操舟若神。」《楚辞·屈原·九章·思美人》:「勒骐骥而更驾兮,造父为我操之。」
- 从事。如:「重操旧业」。《聊斋志异·卷四·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 训练、锻炼。如:「操兵演练」。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一出》:「今日江上大操,看他兵马过处,鸡犬无声,好不肃静。」
- 使用某种语言或口音说话。如:「操英语」、「操北方口音」。
- 一种经过设计,用来锻炼体力的运动。如:「体操」、「早操」、「暖身操」、「健美操」。
- 品格、德行。如:「节操」、「操守」。《孟子·滕文公下》:「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
- 琴曲。《列子·汤问》:「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红楼梦·第八七回》:「又将琴谱翻出,借他猗兰思贤两操,合成音韵。」
- 姓。如明代有操钦。
操 [ cào ]
- (一)之又音。
的是 de shì
确是。《南史·庾仲文传》:“若言 仲文 有诚於国,未知的是何事。” 宋 贺铸 《点绛唇》词:“掩妆无语,的是销凝处。” 元 张弘范 《天净沙·梅梢月》曲:“黄昏低映梅枝,照人两处相思,那的是愁肠断时。”《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折倒威风,做哑妆聋。这的是黑爹爹性格温柔,今日里学得箇举止从容。”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 杨蟠 《金山》诗云:‘天末楼臺横 北固 ,夜深灯火见 扬州 。’的是 金山 ,不可移易。” ——《漢語大詞典》
鹤鸣(鶴鳴)hè míng
(1).《诗·小雅·鹤鸣序》:“诲 宣王 也。” 郑玄 笺:“教 宣王 求贤人之未仕者。”后因以“鹤鸣”指贤者隐居之义。《后汉书·杨震传》:“今野无《鹤鸣》之叹,朝无《小明》之悔。” 唐 钱起 《秋霖曲》:“鹤鸣蛙跃正及时,豹隐兰凋亦可悲。”
(2).谓弹奏《别鹤操》。比喻夫妻分离。 唐 陈子昂 《鸳鸯篇》:“乌啼倦永夕,鹤鸣伤别离。”
(3).《韩非子·十过》:“ 师旷 不得已,援琴而鼓。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道南方来,集於郎门之垝。再奏之而列。三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后即以“鹤鸣”赞扬琴声优美感人。 元 鲜于必仁 《折桂令·琴》曲:“拂瑶琴弹到鹤鸣,自谓防心,谁识高情。” ——《漢語大詞典》
(2).谓弹奏《别鹤操》。比喻夫妻分离。 唐 陈子昂 《鸳鸯篇》:“乌啼倦永夕,鹤鸣伤别离。”
(3).《韩非子·十过》:“ 师旷 不得已,援琴而鼓。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道南方来,集於郎门之垝。再奏之而列。三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后即以“鹤鸣”赞扬琴声优美感人。 元 鲜于必仁 《折桂令·琴》曲:“拂瑶琴弹到鹤鸣,自谓防心,谁识高情。” ——《漢語大詞典》
九皋 jiǔ gāo
亦作“ 九皋 ”。
(1).曲折深远的沼泽。《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皐,声闻于野。” 毛 传:“皐,泽也。言身隐而名著也。” 郑玄 笺:“皐,泽中水溢出所为坎,自外数至九,喻深远也。鹤在中鸣焉,而野闻其鸣声……喻贤者虽隐居,人咸知之。” 陆德明 释文:“《韩诗》云:九皐,九折之泽。” 汉 桓宽 《盐鉄论·西域》:“茫茫乎若行九皋,未知所止。”《晋书·文苑传·赵至》:“徘徊九皋之内,慷慨九阜之颠,进无所由,退无所据。”《镜花缘》第四十回:“九皋有路招云鹤,三匝无枝泣夜乌。”后亦用为称美隐士或贤人的典实。《宋书·武帝纪中》:“公官方任能,网罗幽滞,九皋辞野,髦士盈朝。” 唐 孟球 《和主司王起》诗:“谁料羽毛方出谷,许教齐和九皋鸣。” 清 钱谦益 《父有光加赠户部大夫四川按察司佥事制》:“夫空谷之縶莫留而其人如玉;九皋之鸣不见而其声在天:此潜德之光也。”
(2).指鹤。 元 萨都剌 《鹤笛》诗:“九皋声断 楚 天秋,玉顶丹砂一夕休。”
(3). 九方皋 的省称。 明 胡应麟 《〈诗薮〉序》:“其求之色相之外,如 九皋 相马,未也。” ——《漢語大詞典》
(1).曲折深远的沼泽。《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皐,声闻于野。” 毛 传:“皐,泽也。言身隐而名著也。” 郑玄 笺:“皐,泽中水溢出所为坎,自外数至九,喻深远也。鹤在中鸣焉,而野闻其鸣声……喻贤者虽隐居,人咸知之。” 陆德明 释文:“《韩诗》云:九皐,九折之泽。” 汉 桓宽 《盐鉄论·西域》:“茫茫乎若行九皋,未知所止。”《晋书·文苑传·赵至》:“徘徊九皋之内,慷慨九阜之颠,进无所由,退无所据。”《镜花缘》第四十回:“九皋有路招云鹤,三匝无枝泣夜乌。”后亦用为称美隐士或贤人的典实。《宋书·武帝纪中》:“公官方任能,网罗幽滞,九皋辞野,髦士盈朝。” 唐 孟球 《和主司王起》诗:“谁料羽毛方出谷,许教齐和九皋鸣。” 清 钱谦益 《父有光加赠户部大夫四川按察司佥事制》:“夫空谷之縶莫留而其人如玉;九皋之鸣不见而其声在天:此潜德之光也。”
(2).指鹤。 元 萨都剌 《鹤笛》诗:“九皋声断 楚 天秋,玉顶丹砂一夕休。”
(3). 九方皋 的省称。 明 胡应麟 《〈诗薮〉序》:“其求之色相之外,如 九皋 相马,未也。” ——《漢語大詞典》
水色 shuǐ sè
(1).水面呈现的色泽。 南朝 梁简文帝 《饯别》诗:“窗阴随影度,水色带风移。” 唐 元稹 《和乐天早春见寄》:“湖添水色消残雪,江送潮头涌漫波。” 茅盾 《子夜》十七:“四面一望无际,是苍凉的月光和水色。” 碧野 《月亮湖》:“斜日照着湖面,水色变化无穷,闪光的地方像银鳞,深苍的地方像绿缎。”
(2).淡青色,接近白色。 陈澄之 《慈禧西幸记·沐猴而冠》:“珍珠也带到了,奶奶要的是一百零八颗,现在一式一样大小,滴溜滚圆的,一般水色的带来了一百二十一颗。”
(3).方言。指人的白里透红的面色。如:那个姑娘脸上一点水色也没有。
(4).指有水色。《新华月报》1980年第6期:“这几次回家来,妈也直说她胖了,白了,更水色、喜人咧。”
(5).古代阴阳家以五行配五色,水色为黑色。《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发为五色” 唐 孔颖达 疏:“五色,五行之色也。木色青,火色赤,土色黄,金色白,水色黑也。” ——《漢語大詞典》
(2).淡青色,接近白色。 陈澄之 《慈禧西幸记·沐猴而冠》:“珍珠也带到了,奶奶要的是一百零八颗,现在一式一样大小,滴溜滚圆的,一般水色的带来了一百二十一颗。”
(3).方言。指人的白里透红的面色。如:那个姑娘脸上一点水色也没有。
(4).指有水色。《新华月报》1980年第6期:“这几次回家来,妈也直说她胖了,白了,更水色、喜人咧。”
(5).古代阴阳家以五行配五色,水色为黑色。《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发为五色” 唐 孔颖达 疏:“五色,五行之色也。木色青,火色赤,土色黄,金色白,水色黑也。” ——《漢語大詞典》
清 qīng《國語辭典》
清 [ qīng ]
形- 澄净、纯洁。与「浊」相对。如:「清洁」、「清澈」。《诗经·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高洁、廉洁。如:「清望」、「清廉」、「清士」。元·郑廷玉《冤家债主·第四折》:「法正天须顺,官清民自安。」
- 寂静。如:「冷清」、「清静」。
- 秀美。如:「眉清目秀」。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六首之五:「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 安定、太平。如:「清平盛世」。《文选·曹植·送应氏诗二首之一》:「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
- 单纯的。如:「清一色」、「清唱」。
- 净尽、一点也不留。如:「债还清了。」、「书款付清了。」
- 详细、明白。如:「点清数目」、「查清户口」、「誊清作文」。
- 使干净、使整齐。如:「清洗」、「清理」、「清除」。
- 整顿。如:「清党」、「肃清」。
- 结帐。如:「清帐」、「清算」、「结清余欠」。
- 点检(清楚)。如:「清点」、「清仓」。《儒林外史·第六回》:「你们各人管的田房、利息帐目,都连夜攒造清完,先送与我逐细看过。」
- 朝代名。参见「清朝 」条。
- 参见「血清 」条。
- 姓。如宋代有清贤。
山色 shān sè
山的景色。 唐 岑参 《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诗:“郭外山色溟,主人林馆秋。” 宋 欧阳修 《朝中措·平山堂》词:“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叶圣陶 《从西安到兰州》:“一会儿出了隧道,又看见窗外的天光山色。” ——《漢語大詞典》
近 jìn《國語辭典》
近 [ jìn ]
形- 时间、地点、血统、关系等方面距离不远的。如:「近日」、「近郊」、「近亲」。《墨子·经说下》:「行者必先近而后远,远近修也,先后久也。」
- 浅显明白、容易了解。如:「浅近」。《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也,善言也。」
- 相似、几乎一样。如:「近似」。《礼记·中庸》:「知耻近乎勇。」
- 靠近、接近。如:「挨近」、「迫近」。唐·李商隐〈乐游原〉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亲密。如:「亲近」。《论语·阳货》:「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 合乎。如:「不近情理」。宋·苏洵〈辨奸论〉:「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
迥然 jiǒng rán
亦作“逈然”。
(1).卓越不群貌。《北齐书·孝昭帝纪》:“﹝帝﹞身长八尺,腰带十围,仪望风表,迥然独秀。” 唐 岑参 《虢中酬陕西甄判官赠》诗:“夫子廊庙器,逈然青冥姿。” 明 李贽 《渔父》:“观其鼓枻之歌,迥然清商,絶不同调。” 清 吴敏树 《书文中子〈中说〉后》:“ 王通 , 隋 季之贤士也。其天资学力,固迥然出於 魏 、 晋 、 六朝 之人。”
(2).犹孑然。孤独貌。《陈书·姚察传》:“卿迥然一身,宗奠是寄,毁而灭性,圣教所不许。”
(3).形容差得很远。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如近日 蜀 本《东都故事·赵普传》与正史迥然如两人,正史几可废。” 明 沈榜 《宛署杂记·铺行》:“户部题覆,看得 大兴县 市廛稠密, 宛平县 舖面稀少,岁徵行银,逈然多寡不类。”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三:“ 清 明 两代的官服迥然不相同。” ——《漢語大詞典》
(1).卓越不群貌。《北齐书·孝昭帝纪》:“﹝帝﹞身长八尺,腰带十围,仪望风表,迥然独秀。” 唐 岑参 《虢中酬陕西甄判官赠》诗:“夫子廊庙器,逈然青冥姿。” 明 李贽 《渔父》:“观其鼓枻之歌,迥然清商,絶不同调。” 清 吴敏树 《书文中子〈中说〉后》:“ 王通 , 隋 季之贤士也。其天资学力,固迥然出於 魏 、 晋 、 六朝 之人。”
(2).犹孑然。孤独貌。《陈书·姚察传》:“卿迥然一身,宗奠是寄,毁而灭性,圣教所不许。”
(3).形容差得很远。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如近日 蜀 本《东都故事·赵普传》与正史迥然如两人,正史几可废。” 明 沈榜 《宛署杂记·铺行》:“户部题覆,看得 大兴县 市廛稠密, 宛平县 舖面稀少,岁徵行银,逈然多寡不类。”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三:“ 清 明 两代的官服迥然不相同。” ——《漢語大詞典》
闲 ( 閑 閒 ) xián
闲 [ xián ]
- 没有事情;没有活动与“忙”相对:游手好~。没有~工夫。
- 房屋、器物等放着不用:~置。~房。机器别~着。
- 没有事情做的时候:农~。忙里偷~。
- 与正事无关的:~谈。~人免进。~话。
- 栅栏。
- 防御:防~。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名-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 姓。如明代有自勖。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 主动。如:「自觉」、「自愿」。
-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乐 ( 樂 ) lè/yuè/yào/lào
乐 [ lè ]
◎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 欢喜,快活;快~。~境。~融融。~不可支。其~无穷。~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逗~。
- 对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善好(hào )施。
- 笑:这事太可~了。
-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声~。~池。~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歌(❶音乐与歌曲;❷有音乐伴奏的歌曲)。~正(周代乐官之长)。~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 姓。
◎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