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心寂灭尽,困睡饥餐,更无作用施为。

佚名宋代〕《促拍满路花

人能常清静,天涤悉皆归。一真含众妙,入希夷。昭文不会,气候有成亏。妄心寂灭尽,困睡饥餐,更无作用施为。自然,炉鼎就,光彩透帘帏。玉池神水涌,上生肥。如人饮水,冷暖自家知。自家性命事,自家了得,自家性命便宜。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妄心寂灭困睡饥餐作用施为

妄心 wàng xīn
佛教语。谓妄生分别之心。《大乘起信论》:“一切众生,以有妄心,念念分别。” 唐 元稹 《酬知退》诗:“莫着妄心销彼我,我心无我亦无君。”  ——《漢語大詞典》
寂灭(寂滅)jì miè
(1).沉寂灭绝。 南朝 齐 明僧绍 《正二教论》:“忘功而功著,寂灭而道常,出乎无始,入乎无终。”《隋书·牛弘传》:“ 永嘉 后,寇窃竞兴,因 河 据 洛 ,跨 秦 带 赵 。论其建国立家,虽传名号,宪章礼乐,寂灭无闻。”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五:“突然烛影寂灭,车中只听得均匀的轮轴颤动了。”
(2).指衰亡。 鲁迅 《集外集拾遗·〈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序言》:“这十幅木刻,即表现着工业的从寂灭中而复兴。”
(3).佛教语。“涅槃”的意译。指超脱生死的理想境界。《无量寿经》卷上:“超出世间,深乐寂灭。” 明 刘元卿 《贤奕编·仙释》:“清静无为者, 老 氏之説也。佛氏以为不足为,而主於寂灭。盖清静者,求以超出乎仁义礼法;而寂灭者,又求以超出乎清浄无为者也。”《老残游记》第九回:“仔细看去,原来是六首七絶诗,非佛非仙,咀嚼起来,到也有些意味。既不是寂灭虚无,又不是铅汞龙虎。”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四:“象佛教的以有生为苦蒂,导人归于寂灭的那种消极的办法,两千年来已证明是不合实用的。”
(4).指死亡。多用于僧尼。 唐 李嘉祐 《故燕国相公挽歌》:“自应怜寂灭,人世但伤情。” 宋 王禹偁 《黄州齐安永兴禅院记》:“ 智雨 者, 涟水 人,世姓 朱 氏,以 至道 三年十一月一日寂灭,俗寿五十一。”《黄绣球》第十三回:“老姑子既得了这座荒庵,又有箇终老之意,看看自家老病頽唐,一旦寂灭之后,叫那中年伴当,怎样支撑得住?”  ——《漢語大詞典》
尽 ( 儘 盡 ) jìn/jǐn《國語辭典》
  1. 「盡 」的異體字。
困睡(睏睡)kùn shuì
方言。睡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条规》:“不许在途中舖户堆煷睏睡,躭阻行程。务要前后联络,不得脱徒。”  ——《漢語大詞典》
饥餐(饥餐)
陆游诗饥餐一簟饭  ——《分类字锦》
更 gēng/gèng《國語辭典》

更 [ gēng ]

  1. 改换、变换。如:「变更」、「更改」。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元稹〈估客乐〉诗:「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2. 代替。《吕氏春秋·仲春纪·仲春》:「用圭璧,更皮币。」
  1. 古代表示夜间计时的用语。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如:「三更灯火五更鸡」。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2. 古代徭役的名称。参见「更赋 」条。
  3.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更羸。

更 [ gèng ]

  1. 愈甚、越发。表示加重一层的语气。如:「更好」、「更加努力」。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 再、复。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红楼梦·第一二○回》:「雨村听著却不明白,知仙机也不便更问。」
  3. 竟然、终于。《全唐诗·卷七九八·花蕊夫人·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4. 岂、难道、那里。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诗二首之二:「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
  5. 纵使、即使、不论怎样。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柳永〈如鱼水·轻霭浮空〉词:「更归去,偏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6. 反而。汉·王充《论衡·奇怪》:「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于天。」

更 [ jīng ]

  1. 经历、经过。如:「少不更事」。《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汉方欲事灭胡,……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1.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作用 zuò yòng
(1).作为,行为。《魏书·孙绍传》:“治乖人理,虽合必离;作用失机,虽成必败。”《好逑传》第二回:“老先生英雄作用,固不可测。”
(2).努力。 唐 白居易 《赠杨使君》诗:“时命到来须作用,功名未立莫思量。”
(3).谓着意加工刻画。 唐 皎然 《诗式·李少卿并古诗十九首》:“《十九首》辞精义炳,婉而成章,始见作用之功。” 清 冯班 《钝吟杂录·正俗》:“ 李都尉 诗皆直叙无作用,尤为古朴。”
(4).指用心、用意。 清 王筠 《菉友肊说》:“比较《左传》‘投诸四夷,以御魑魅’,尤见圣人作用。”如:他这话是有作用的。
(5).指施行法术。《水浒传》第五四回:“便把剑在马上望空作用,口中也念念有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陆判》:“作用毕,视榻上亦无血迹。”
(6).指法术。 元 郑德辉 《智勇定齐》第三折:“作用稀,兵法奇。一会儿遯起天山,师乘地水。”
(7).对事物产生影响。 郭沫若 《屈原简述二》:“而他的影响在 中国 文学史中一直作用了两千多年。” 孙犁 《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我们的作家,要忠诚于我们的时代,忠诚于我们的人民,这样求得作品的艺术性,反过来作用于时代。”
(8).指产生的影响、效果。如:有副作用;并无积极作用。  ——《漢語大詞典》
施为(施爲)shī wéi
(1).作为。《列子·周穆王》:“儒生欣然告其子曰:‘疾可已也。然吾之方密,传世不以告人。试屏左右,独与居室七日。’从之。莫知其所施为也,而积年之疾一朝都除。” 唐 韩愈 《爱直赠李君房别》:“ 南阳公 举措施为,不失其宜。” 明 方孝孺 《黄霸》:“ 丙吉 、 魏相 之徒号为贤相,不过逡逡然行乎绳墨之内,醇谨仅足而已,非能有所创达施为可为后世法也。”
(2).处置;实行。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奚乐山》:“徐谓主人:‘幸分别輞材,某当併力。’主人讶其贪功,笑指一室曰:‘此有六百斤,可任意施为。’”《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但此物作何处置? 张铁臂 笑道:‘……二位老爷可备了筵席,广招宾客,看施为此事。’”
(3).行动;行事。《红楼梦》第四回:“守着舅舅、姨母住着,未免拘紧了,不如各自住着,好任意施为。” 欧阳山 《苦斗》四六:“ 何胡氏 在床上,隔着帐子看见这种情况,怕 何守义 叫 胡杏 镇住,不敢施为,心中着急,就轻轻咳嗽了两声。”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