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风并倚双头莲,手把兵书细论讨。

李昱明代〕《二乔观兵书歌

古来尤物多娇美,家国倾危始于此。绿珠楼前红粉空,马嵬坡下花钿委。

何似乔公之二娃,发云不剃浓如鸦。倾城颜色何足羡,过人才慧真堪誇。

深院无人春日好,不绣鸳鸯被情恼。临风并倚双头莲,手把兵书细论讨。

大乔已作孙郎妃,小乔又作周郎妻。设机制胜妙无敌,谁谓颇牧生深闺。

曹瞒提兵来赤壁,千里旌旗蔽云黑。水军百万将奈何,吴下衣冠俱失色。

小娃衽席能运筹,飘飘杀气横清秋。纶巾羽扇风采发,伟哉公瑾来舒州。

北军怕见南风起,烈火齐烧舳舻尾。孟德零丁匹马逃,樯橹灰飞付流水。

滔滔巨浪高如天,敌人不敢来戈船。乾坤从此限南北,盘涡鸥鹭成安眠。

妇人自古无专制,画师故写图中意。赵括徒能读父书,堂堂八尺能无愧。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临风双头兵书细论

临风(臨風)lín fēng
迎风;当风。《楚辞·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唐 杜甫 《与严二郎奉礼别》诗:“出涕同斜日,临风看去尘。”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水浒传》第三九回:“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 苏曼殊 《寄调筝人》诗:“偷尝仙女脣中露,几度临风拭泪痕。” 冰心 《寄小读者》五:“我想起我的母亲,不觉凭在甬道的窗边,临风偷洒了几点酸泪。”  ——《漢語大詞典》
并 ( 並 併 ) bìng/bīng《國語辭典》

并 [ bìng ]

  1. 合。《文选·曹冏·六代论》:「自此之后,转相攻伐,吴并于越,晋分为三鲁,灭于楚,郑兼于韩。」通「并」。
  2. 兼有。《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非臣毁宗,夷族所能上报,喜惧参并,悲惭哽结。」《文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1. 一齐。《战国策·燕策二》:「(蚌、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文选·左思·吴都赋》:「盖象琴筑并奏,笙竽俱唱。」通「并」。
  2. 用于否定词之前,以加强否定语气,带有反驳的意味。如:「你以为他笨,我并不认为如此。」通「并」。
  1. 而且。如:「我支持这项决定,并加以宣导。」通「并」。

并 [ bīng ]

  1. 参见「并州 」条。
  2. 大陆地区山西省太原市的别称。
倚 yǐ《國語辭典》

倚 [ yǐ ]

  1. 靠、斜靠。如:「倚门而望」。《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2. 依仗、仗恃。如:「倚势欺人」。《书经·君陈》:「无依势作威,无倚法以削。」《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灌夫亦倚魏其而通列侯宗室为名高。」
  3. 偏斜、侧偏。如:「不偏不倚」。《礼记·中庸》:「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4. 随著、配合。《史记·卷一○二·张释之传》:「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宋·苏轼〈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双头(双头)
拾遗记太初二年大月氏国贡双头鸡四足一尾鸣则俱鸣武帝置于甘泉故宫更以馀鸡杂之得其种类而不能鸣乃送还西域于琅嬛记南方有比翼凤飞止饮啄不相分离纣时集 长桐之上人以为双头鸟不祥及文武兴始悟曰此并兴之瑞也子洛阳牡丹记双头红双头紫二花皆并蒂而生如鞍 而不相连属者也覆春渚纪闻万延之家蓄一瓦缶当凝寒注汤颒面既 缶出水而有馀水留缶凝结成冰视之桃花一枝也明日又成双头牡丹一枝次日又成寒林满缶水村竹屋断鸿翘鹭宛如图画 本草双头莲一名催生草登陈普莲花赋或同干而双头或千叶而出类 王逢 双凤普福宫诗石棋盘静香炉直帘下双头百合花  ——《骈字类编》
莲 ( 蓮 ) lián
莲 [ lián ]
     ◎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浅水中。叶子大而圆。花大,有粉红、白色两种。种子称“莲子”,包在倒圆锥形的花托内,合称“莲蓬”。地下茎肥大而长,有节,称“”。种子和地下茎均可食(亦称“”、“芙蓉”、“芙蕖”、“菡萏”):~藕。~房(❶莲蓬;❷指僧人的居室)。~座(❶莲花的底部;❷佛像的座位,由佛座多为莲花形而得名)。
手 shǒu《國語辭典》

手 [ shǒu ]

  1. 人体的上肢。如:「右手」、「手脑并用」。
  2. 从事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如:「水手」、「选手」、「国手」、「高手」。
  3. 做事的人。如:「助手」、「帮手」、「人手不足」。
  4. 技能、本领。如:「在运动方面,他真有一手。」
  5. 作法。如:「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亲手写的。如:「手谕」、「手书」、「手抄」。
  2. 与手有关的。如:「手杖」、「手榴弹」。
  3. 小巧的、便于携带的。如:「手册」。
把 bǎ/bà《國語辭典》

把 [ bǎ ]

  1. 握住、拿著。如:「把手言欢」、「把住栏干」。《说文解字·手部》:「把,握也。」唐·孟浩然〈过故人庄〉诗:「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2. 看守。如:「把守」、「把关」。唐·贯休〈古塞下曲〉七首之一:「下营依遁甲,分帅把河隍。」《水浒传·第六一回》:「守门的左右约有四五十军士,簇捧著一个把门的官人在那里坐定。」
  3. 给与。《儒林外史·第四七回》:「虞家小厮又悄悄的从后门叫了一个卖草的,把他四个钱。」
  4. 抱著小孩大小便。如:「把屎」、「把尿」。
  1. 量词:➊ ​ 计算有柄、有把手器物的单位。如:「一把刀」、「两把伞」。➋ ​ 计算成束的长条状物品的单位。如:「一把葱」、「两把筷子」、「三把火把」。➌ ​ 计算手所能盈握数量的单位。如:「一把盐」、「两把花生米」。➍ ​ 计算手部动作的单位。如:「推他一把」、「拉你一把」。➎ ​ 计算火的单位。如:「放一把火」、「一把怒火」、「一把无名火」。
  1. 表示约数。如:「丈把长」、「个把钟头」。《儒林外史·第二回》:「李老爹这几年在新任老爷手里著实跑起来了,怕不一年要寻千把银子。」
  1. 将:➊ ​ 表示处理、处置的意思。如:「把门关上」、「把脸洗净」。➋ ​ 表示致使、导致的意思。如:「把他惹恼了」、「把你气哭了」、「把我急疯了」。
  2. 被。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这明明是天赐我两个横财,不取了他的,倒把别人取了去。」

把 [ bǎi ]

  1. (一)​1.之又音。

把 [ bà ]

  1. 柄,器具上便于手拿的部分。如:「枪把」、「刀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一一·礼记音义之一》:「把中,音霸,手执处也。」也称为「把儿」、「把子」。
  2. 花、叶或果实等的梗子。如:「花把儿」、「叶把儿」。
兵书(兵書)bīng shū
(1).古代军事著作的统称。如《孙子》《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等均属兵书。《汉书·艺文志》:“凡兵书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图四十三卷。” 唐 殷文圭 《赠战将》诗:“阵前战马黄金勒,架上兵书白玉籤。” 清 李渔 《玉搔头·弄兵》:“孤家,大 明 宗室 朱宸濠 是也,分封 江 右,国号 寧 藩,喜读兵书,颇怀壮志。”
(2).战报。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日覩兵书捷,时闻虏骑亡。”
(3).兵部尚书的简称。 清 褚人穫 《坚瓠十集·兵刑侍郎谑》:“ 景泰 中,兵、刑二部僚佐会坐,时 于谦 为兵书, 俞士悦 为刑书。”
(4).指幕友,官署中管兵事的佐助人员。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管驛兵书,大惊失色,遂跪禀曰:‘到任三日后,择吉遣牌视驛,此旧例也。’”  ——《漢語大詞典》
细论(細論)xì lùn
详论。 宋 范成大 《谒南岳》诗:“奇事不胜纪,重游当细论。”  ——《漢語大詞典》
讨 ( 討 ) tǎo
讨 [ tǎo ]
  1. 查究,处治:检~。
  2. 征伐,发动攻击:~伐。声~(宣布罪行而加以抨击)。
  3. 研究,推求:研~。探~。
  4. 索取:~还(huán)。
  5. 求,请求:~教(jiào )。~饶。
  6. 惹:~厌。~人喜欢。
  7. 娶:~老婆。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