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美女白如霜,结伴攜筐去采桑。

汪元量宋代〕《蚕市

成都美女白如霜,结伴攜筐去采桑。
一岁蚕苗凡七出,寸丝那得做衣裳。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成都美女如霜结伴采桑

成都 chéng dū
中国四川省省会和西南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之一。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成都平原中心。面积3861平方公里。人口401万(1982)  ——《漢語大詞典》
美女 měi nǚ
美丽的女子。《墨子·公孟》:“譬若美女,处而不出,人争求之。”《史记·外戚世家褚少孙论》:“美女者,恶女之仇。岂不然哉!” 南朝 梁 江淹 《青苔赋》:“妖童出 郑 ,美女生 燕 。” 唐 陈子昂 《谏雅州讨生羌书》:“﹝ 秦惠王 ﹞乃用 张仪 计,饰美女,譎金牛,因间以啖 蜀 。”  ——《漢語大詞典》
白 bái《國語辭典》

白 [ ​bái ]

語音
  1. 像雪或乳汁般素淨的顏色。
  2. 代表五行中金的顏色。如天地四方的西方、一年四季的秋、五臟的肺等。《說文解字·白部》:「白,西方色也。」
  3. 罰酒的杯子。也泛指一般酒杯。《漢書·卷一○○·敘傳上》:「及趙、李諸侍中皆引滿舉白,談笑大噱。」《文選·左思·吳都賦》:「飛觴舉白。」唐·李善·注:「白,罰爵名也。」
  4. 戲劇裡的對話。如:「道白」、「對白」。
  5. 姓。如唐代有白居易、白行簡,元代有白樸。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告訴。《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2. 在書信末署名下的敬語,用於平輩或晚輩。唐·韓愈〈答李翊書〉:「聊相為言之。愈白。」
  3. 晨光初發,天明。宋·蘇軾〈赤壁賦〉:「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4. 彰明、表明。如:「真相大白」、「含冤莫白」。
  5. 揭穿,專指戳穿謊言。元·王曄《桃花女·楔子》:「我周公在卦鋪裡面,你自喚他出來,白他謊,討他銀子去。」
  6. 表示輕視或不滿的動作。如:「白了他一眼。」
  1. 白色的。如:「白紙」、「白布」、「藍天白雲」。
  2. 潔淨的。如:「潔白」。
  3. 淺顯的。如:「白話」、「淺白」。
  4. 率直、誠實。如:「坦白」。
  5. 沒有添加任何東西的。如:「白飯」、「白開水」。
  6. 錯誤的。如:「寫白字」。
  7. 表示輕視或不滿的樣子。如:「白眼」。
  8. 以合法掩護非法,以正當掩護不法的。與「黑」相對。如:「白道」。
  1. 徒然。如:「白跑一趟」、「白來」、「白費」。《紅樓夢·第六○回》:「沒的惹人笑話自己獃,白給人做粗活。」
  2. 不付代價而得到好處。如:「白吃白喝」。
  3. 就是、完全、實在。《金瓶梅·第一一回》:「家中好不無人,只靠著我逐日出來供唱,……也要往宅裡看看姑娘,白不得個閒。」

白 [ ​bó ]

讀音
  1. (一)​之讀音。
如霜
杨基 杜伯渊送新米诗 山人送我山田米,粒粒如霜新可喜。  ——《分类字锦》
结伴(結伴)jié bàn
结成同伴。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合丹当於名山之中,无人之地。结伴不过三人。” 唐 顾况 《洛阳陌》诗之二:“珂珮逐鸣騶,王孙结伴游。”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有人亦出,无人亦出;结伴可行,无伴亦可行。” 巴金 《沉落》:“同那个有名的历史教授结伴到 美国 游历去了。”  ——《漢語大詞典》
攜 xié《國語辭典》

攜 [ ​xī ]

讀音
  1. 帶著。如:「攜帶」、「攜伴參加」。《南史·卷六二·徐摛傳》:「自晉以來,尚書官僚,皆攜家屬居省。」
  2. 拿、提。如:「攜物」。唐·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封神演義·第五回》:「手攜水火花籃,意欲往虎兒崖前採藥。」
  3. 拉。如:「攜手」、「扶老攜幼」。《淮南子·覽冥》:「相攜於道,奮首於路。」

攜 [ ​xié ]

語音
  1. (一)​之語音。
筐 kuāng《國語辭典》

筐 [ kuāng ]

  1. 盛物的方形竹器。今称用竹篾或柳条等所编成的盛物器。如:「竹筐」、「箩筐」。《诗经·召南·采苹》:「于以盛之,维筐及筥。」汉·毛亨·传:「方曰筐,圆曰筥。」
去 qù《國語辭典》

去 [ qù ]

  1. 往、到。与「来」相对。如:「去学校」、「去郊游」、「去餐馆吃饭」。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2. 离开。如:「去职」。《汉书·卷八五·何武传》:「去后常见思。」
  3. 死亡。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七出》:「杜衙小姐去三年,待与招魂上九天。」
  4. 距离。如:「去古已远。」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 送、发出。如:「去信」、「去电报」。
  6. 除掉。如:「去一层皮。」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
  7. 放弃。《庄子·大宗师》:「离形去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8. 失掉。如:「大势已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胥人者,去其几也。」
  1. 过去的。如:「去年」。《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 表示事情的进行。相当于「啊」、「了」。如:「他睡觉去了。」、「他上班去了。」唐·李贺〈沙路曲〉:「断烬遗香褭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宋·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去声 」条。
  2. 姓。如汉代有去卑。
采桑(採桑)cǎi sāng
(1).乐府相和曲名。此曲始出于《陌上桑》, 南朝 宋 鲍照 、 梁 简文帝 、 陈后主 等均有此曲,名《採桑》。后人多所仿效。
(2).乐府清商曲名。属西曲,又称《採桑度》。亦为舞曲名。参阅《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五·〈採桑度〉序》
(3).乐府近代曲名。《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二·〈採桑〉序》:“《乐苑》:‘《採桑》,羽调曲。又有《杨下採桑》。’按《採桑》本清商西曲也。” 唐 张祜 有此作。
(1).谓采摘桑叶。古乐府《日出东南隅行》:“ 罗敷 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2).古乐曲名。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乐通二》:“《采桑》, 晋 清商西曲。羽调。 唐 有大曲。”参见“ 采桑子 ”。
(3).古 黄河 津渡名。在今 山西 乡宁 西。《左传·僖公八年》:“ 晋 里克 帅师, 梁由靡 御, 虢射 为右,以败 狄 于 采桑 。” 杜预 注:“ 平阳 北 屈县 西南有 采桑津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