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须追雅颂,何事学阴铿。

江源明代〕《海珠燕别联句并序

南粤珠江寺,吾侪此饯行。江心片石出,地下六鳌擎。

殿爽疑清暑,宫寒讶水晶。灵洲堪伯仲,甘露让峥嵘。

处远亭非古,涵虚阁已更。风铃喧殿角,蛛网挂帘楹。

午砌翻红药,春缸汲碧泓。潜龙听佛法,巢燕污禅裎。

海气连云气,潮声杂吹声。抱旗青似染,洗米掌如平。

野树周遭绿,江流映带清。鸟飞江浦晚,帆挂海天晴。

饥雀帘端语,残霞海角明。惊涛那溅佛,急濑似闻筝。

双鹭芳洲立,孤舟野水横。旌旗开毒蜃,笳鼓骇奔鲸。

岁德方临乙,炎威尚伏庚。踝身岩石坐,露顶海风迎。

语梵都忘俗,临清且濯缨。乘凉移竹坞,荫日爱松棚。

隔水僧呼渡,对江人卖饧。清冰思玉井,凉露慕金茎。

天地开清泰,江山过战争。德敷来慎肃,奎聚退搀抢。

夔契真元气,芝泉岂国祯。直须歌既醉,何必话无生。

聚首速诸旧,论文集众英。杯兮安用覆,盖矣底须倾。

十载此佳会,三生是旧盟。宾筵张盛馔,僧供煮香粳。

灿烂花连席,芬芳酒满觥。击鲜聊作脍,剥芋旋为羹。

水调歌童子,回风舞从伶。山蔬供稚笋,海错炙鲜蛏。

鹿脯厨人炮,龙团老衲烹。我厌南海荔,不羡洞庭橙。

善谑如方朔,沉酣叹步兵。青萍金灼灼,雄辩玉琤琤。

兴为高情发,诗多险韵成。正须追雅颂,何事学阴铿。

笔势驱溟渤,词锋压华衡。独嫌居易浅,欲起大苏赓。

投我唯桃李,酬君缺玖琼。倚栏穷日力,恋阙急心旌。

衲子思留带,君门忆赐樱。省台新政令,泉石旧膏盲。

独羡斑生棹,休誇子晋笙。厚颜惭我辈,刮目待吾兄。

眷恋谁投牵,疏狂我负荆。投壶更赏罚,对奕竞输赢。

叹我文为戏,看君禄代耕。谦哉真受益,慎也可持盈。

宦况三秋迥,征涂万里亨。欢娱方浃洽,离合又交并。

桑梓逢人问,音书寄雁征。秋风江右路,残月庾关程。

淫溢虔州水,饥疲吉郡氓。古人刑弼教,今日法原情。

须畜三年艾,还期百度贞。事君须后食,布德必先茕。

当道悬清议,涂人有善评。期君公辅上,我辈拭双睛。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雅颂何事阴铿

正 zhèng/zhēng《國語辭典》

正 [ zhèng ]

  1. 合于规范的、合于法则的。如:「正道」、「正路」。
  2. 不偏斜。如:「正中」、「正午」。《论语·宪问》:「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3. 精纯不杂的。如:「纯正」、「正红色」。《韩非子·难四》:「屈到嗜芰,文王嗜菖蒲菹,非正味也,而二贤尚之,所味不必美。」
  4. 与「反」相对。如:「正面」、「正方」。
  5. 与「副」相对。如:「正本」、「正刊」。
  6. 与「偏」相对。如:「正门」、「正厅」。
  7. 与「负」相对。如:「正数」、「正电」。
  1. 修改错误。如:「修正」、「订正」、「纠正」。《论语·学而》:「就有道而正焉。」
  2. 整理。《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隋书·卷五八·李文博传》:「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
  3. 分析、明辨。《论语·子路》:「必也正名乎!」
  1. 恰巧、刚好。如:「正好」、「正是」、「正中下怀」。《北史·卷七○·刘璠传》:「行本怒其不能调护,每谓三人曰:『乡等正解读书耳。』」
  2. 表示动作在进行的状态。如:「外面正下著倾盆大雨。」《文选·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1. 长官、主事者。如:「里正」、「村正」。《礼记·王制》:「成狱辞,史以狱成告于正,正听之。」
  2.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正常。

正 [ zhēng ]

  1. 参见「正月 」条。
须 ( 須 鬚 ) xū
须 [ xū ]
  1. 必得,应当:无~。莫~有。必~。务~。~要。
  2. 等待,停留:~留(迟留,留待)。
  3. 〔~臾〕片刻,一会儿。
  4. 男人面上生的毛,胡子:~眉(男子的代称)。~生(传统戏剧角色名,即“老生”)。
  5. 像胡须的东西:~根。触~。
追 zhuī/duī《國語辭典》

追 [ zhuī ]

  1. 跟在后面或由后面赶上去。如:「追随」、「追赶」、「急起直追」。
  2. 事后补救。《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3. 寻求、索还。如:「追赃」、「追债」。
  4. 恋爱求偶。如:「他追张小姐追了三年,终于得偿夙愿,结为连理。」
  1. 回溯己往。如:「追悼」、「追忆」、「追念」。

追 [ duī ]

  1. 钟纽。《孟子·尽心下》:「高子曰:『禹之声,尚文王之声。』孟子曰:『何以言之?』曰:『以追蠡。』」汉·赵岐·注:「追,钟钮也。钮磨啮处深矣。蠡,欲绝之貌也。」
  1. 雕、雕琢。《诗经·大雅·棫朴》:「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周礼·天官·追师》:「掌王后之首服,为副编次追衡笄。」汉·郑玄·注:「追,犹治也。」
雅颂(雅頌)yǎ sòng
亦作“ 雅讼 ”。
(1).《诗经》内容和乐曲分类的名称。雅乐为朝廷的乐曲,颂为宗庙祭祀的乐曲。《论语·子罕》:“子曰:‘吾自 卫 返 鲁 ,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刘宝楠 正义:“《诗》之风、雅、颂以体别,乐之风、雅、颂以律同,本之性情,稽之度数,协之音律,其中正和平者,则俱曰雅颂焉云尔。”
(2).指盛世之乐、庙堂之乐。《礼记·乐记》:“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 孔颖达 疏:“雅以施正道,颂以赞成功,若听其声,则淫邪不入,故志意得广焉。” 汉 贾谊 《新书·傅职》:“干戈戚羽之舞,管籥琴瑟之会,号呼歌謡,声音不中律,燕乐雅讼逆乐序,凡此其属,詔工之任也。” 唐 李白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雅颂播 吴 越 ,还如太阶平。” 明 方孝孺 《君子斋记》:“有形者皆足悟乎目,不特閲典謨雅颂而后至理可乐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申报》:“聆其节奏,庄严肃穆,不同凡响,令人悠然起敬,如亲 三代 以上之承平雅颂。”  ——《漢語大詞典》
何事 hé shì
(1).什么事;哪件事。 南朝 齐 谢朓 《休沐重还道中》诗:“问我劳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干 《经周处士故居》诗:“愁吟与独行,何事不伤情?”《朱子语类》卷八:“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为何,何故。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新唐书·沈既济传》:“若广聪明以收淹滞,先补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来?”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谜:何事痴呆汉,到处逢佳丽?”  ——《漢語大詞典》
学 ( 學 ) xué
学 [ xué ]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
  2.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院。~府。中~。大~。上~。
  3.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
  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阴铿 yīn kēng
南朝陈文学家。字子坚,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初仕梁,入陈,官至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长于五言诗,声律上已接近唐律诗,为杜甫所称赞。明人辑有《阴常侍集》。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