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忽代谢,世事无足语。

王冕元代〕《画猫图

吾家老乌圆,斑斑异今古。
抱负颇自奇,不尚威与武。
坐卧青毡旁,优游度寒暑。
岂无尺寸功?卫我书籍圃。
去年我移家,流离不宁处。
孤怀聚幽郁,睹尔心亦苦。
时序忽代谢,世事无足语。
花林蜂如枭,禾田鼠如虎。
腥风正摇撼,利器安可举?形影自相吊,卷舒忘尔汝。
尸素慎勿惭,策勋或逢怒。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时序代谢世事无足

时序(時序)shí xù
(1).时间的先后;季节的次序。《史记·苏秦列传论》:“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文选·陆机〈赠尚书郎顾彦先〉诗》:“凄风迕时序,苦雨遂成霖。” 李善 注:“《庄子》曰: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 宋 梅尧臣 《冬雷》诗:“天公岂欺物,若此汩时序。”
(2).节候;时节。 唐 李益 《合源溪期张计不至》诗:“霜露肃时序,缅然方独寻。” 元 郑光祖 《智勇定齐》第二折:“这些时慵怠粧梳,正遇着务农忙养蚕时序。” 曹靖华 《飞花集·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春夏秋冬,时序更迭。”
(3).时间;光阴。《北史·赵文表传》:“后自发彼蕃,已淹时序,途经沙漠,人马疲劳。” 唐 韦应物 《寄柳州韩司户郎中》诗:“悵望城闕遥,幽居时序永。” 宋 苏舜钦 《晚泊龟山》诗:“每伤道路销时序,但屈心情入酒盃。” 郭沫若 《文艺论集·文学的本质》:“这单纯的或者复杂的感情如不加以时序的延长,那是不能发生出诗的表现的。”
(4).犹时世。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故知文学染乎世情,兴废繫乎时序。”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四折:“贤臣良将保鑾舆,正遇着得收成太平时序。” 明 王文昌 《南绣停针·夏景》套曲:“良辰美景天付与,正四海太平时序。”
(5).犹承序,承顺。言有条理。《史记·五帝本纪》:“ 舜 举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 汉 蔡邕 《汉太尉杨公碑》:“敬揆百事,莫不时序。”《旧唐书·文苑传下·吴通玄》:“今四方无事,百揆时序,制书职分,宜归中书舍人。”参见“ 时叙 ”。  ——《漢語大詞典》
忽 hū《國語辭典》

忽 [ hū ]

  1. 不留心、不注意。如:「忽略」、「疏忽」。唐·魏征〈论时政疏〉:「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明·方孝孺〈深虑论〉:「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2. 轻视、瞧不起。汉·曹操〈表刘琮令〉:「蔑万里之业,忽三军之众。」唐·李白〈与韩荆州书〉:「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
  1. 突然。如:「忽喜忽忧」、「忽冷忽热」。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唐·白居易〈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1. 快速的、一瞬间。如:「倏忽」。《左传·庄公十一年》:「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1. 姓。如明代有忽仲、忽明。
代谢(代謝)dài xiè
(1).指新旧更迭,交替。《文子·自然》:“﹝道﹞轮转无穷,象日月之运行,若春秋之代谢。”《文选·干宝〈晋纪论晋武帝革命〉》:“帝王之兴,必俟天命,苟有代谢,非人事也。” 李善 注:“《淮南子》曰:‘二者代谢舛驰。’高诱曰:‘代,更也;谢,次也。’” 唐 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林如稷 《将过去》一:“离 上海 一月,暮春时来的,而今,已是夏的初令,转眼炎威季,四时正在淹忽的代谢呢。”
(2).“新陈代谢”的简称。为生物体内新物质代替旧物质的生理过程。  ——《漢語大詞典》
世事 shì shì
(1).指士农工商各自具备的技艺。《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世事教能,则民不失职。” 郑玄 注:“世事,谓士农工商之事。” 孙诒让 正义:“事谓道艺曲艺之等,四民皆有之。”
(2).指世代相传的专业,如巫、医、卜筮等。《周礼·地官·大司徒》:“十有一曰世事。” 孙诒让 正义引 蒋载康 云:“世事,累世专业相传,凡巫、医、卜筮诸艺事。”
(3).时事;世上的事。《商君书·更法》:“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上称 帝嚳 ,下道 齐桓 ,中述 汤 武 ,以刺世事。” 宋 陆游 《书愤》诗:“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叶紫 《星》第三章一:“他们在那坟堆上抽烟,谈世事,他们向着太阳扪老虱婆。”
(4).世务;尘俗之事。《文选·张衡〈归田赋〉》:“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李善 注:“世务纷浊,以喻尘埃。”《晋书·阮籍传》:“ 籍 本有济世志,属 魏 晋 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 籍 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清 刘大櫆 《樵髯传》:“其言 武夷 九曲 ,幽絶可爱,令人遗弃世事,欲往游焉。”
(5).指社交应酬、人情世故。《宋书·庾登之传》:“ 登之 虽不涉学,善於世事, 王弘 、 谢晦 、 江夷 之徒,皆相知友。”《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那 杨温 道:‘復员外, 温 在家,世事不会,只会使棒。’” 清 独逸窝退士 《笑笑录·不晓人事》:“ 李长源 虽高才,然不通世事,傲岸多怒,交游多畏之。” 徐迟 《祁连山下》四:“那些国民党分子把他请来,是别有用心的。我们的画家再不懂世事,也立刻识破了他们的企图。”
(6).大势。《北齐书·王纮传》:“官军频经失利,人情骚动,若復兴兵极武,出顿 江 、 淮 ,恐北狄西寇,乘我之弊,倾国而来,则世事去矣。”《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帝知世事已去,意欲遂幸 永嘉 ,羣臣皆不愿从。”
(7).局面。 孙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 崔骨碌 听了,摇头晃脑的说:‘八路军的世事越闹越旺,比早先我在的工夫可厉害多啦!’”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十九回:“ 陕北 红军闹革命,起初只有两支破枪三颗子弹,还有一颗塌火的,如今多大世事了!”  ——《漢語大詞典》
无足(無足)wú zú
(1).指人或动物没有脚。《荀子·劝学》:“螣蛇无足而飞。”《晋书·鲁褒传》:“无翼而飞,无足而走。” 宋 洪迈 《夷坚丙志·无足妇人》:“时灯火尚存,自隙窥覘,乃无足妇人,负两肉翼。”
(2).指物体没有下部腿状的支撑物。《诗·召南·采苹》“维錡及釜” 毛 传:“有足曰錡,无足曰釜。” 唐 刘师服 侯喜 《石鼎联句》:“或讶短尾銚,又似无足鐺。”
(3).不值得。 宋 苏轼 《潮州修韩文公庙记》:“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鲁迅 《坟·论照相之类》:“目验尚且如此胡涂,则 S城 人之将眼睛理想化为小鲫鱼,实也‘无足深怪’了。”参见“ 无足道 ”。
(4).不知足,不满足。《东观汉记·杜林传》:“玉食狃猱之意,徼幸之望,曼延无足。”《晋书·宣帝纪》:“人苦无足,既得 陇 右,復欲得 蜀 !”
(5).不够,配不上。 宋 洪迈 《夷坚丙志·聂从政》:“我几入鬼録,赖君復生,顾世间物无足以报德。”  ——《漢語大詞典》
语 ( 語 ) yǔ/yù
语 [ yǔ ]
  1. 话:~言。汉~。英~。~录。~汇。~重心长。
  2. 指“谚语”或“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旗~。
  4. 说:细~。低~。
语 [ yù ]
  1. 告诉:不以~人。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