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至或相触,舟车竟摧毁。

王冕元代〕《秋怀 其七

朝行太行路,夕渡巫峡水。
所至或相触,舟车竟摧毁。
人生各异面,方寸千万里。
片语苟不符,其险过于此。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所至舟车摧毁

所至 suǒ zhì
(1).所致,使其然。《后汉书·逸民传序》:“然观其甘心畎亩之中,憔悴江海之上,岂必亲鱼鸟乐林草哉?亦云性分所至而已。”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孝始人伦,忠为令德,公实体之,非毁誉所至。”
(2).结局。 宋 岳珂 《桯史·杨艮议命》:“时 韩平原 得君,权震天下, 梦与 因扣以所至, 艮 屏人愀然曰:‘是不能令终。’”  ——《漢語大詞典》
或 huò《國語辭典》

或 [ huò ]

  1. 也许。如:「或许」。《史记·卷二八·封禅书》:「其神或岁不至,或岁数来。」
  1. 表示选择或列举。如:「或是」、「或者」、「喜或怒」、「哀或乐」、「去或不去?」《新唐书·卷九七·魏征传》:「今之刑赏,或由喜怒,或出好恶。」《三国演义·第三七回》:「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往来莫测,不知去所。」
  1. 泛指人或事物。相当于「有人」、「有的」。《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五上·滇游日记二》:「群山丛突,小石峰或朝或拱,参立前坞中。」
  2. 谁。表示疑问的语气。《诗经·豳风·鸱鸮》:「今女下民,或敢侮予!」《文选·潘岳·藉田赋》:「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其或继之者,鲜哉希矣。」
相 xiāng/xiàng《國語辭典》

相 [ xiāng ]

  1. 彼此、交互,两方面都进行的。如:「互相」、「守望相助」、「两地相思」。《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2. 比较一下,合并著说两方面比较的结果。如:「相异」、「相像」、「相得益彰」、「旗鼓相当」。
  1. 由交互的意义演变为单方面的意义,表示动作是由一方对另一方进行。如:「有事相烦」、「实不相瞒」。《三国志·卷五四·吴书·鲁肃传》:「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
  1. 姓。如明代有相世芳。

相 [ xiàng ]

  1. 审视、察看。《说文解字·目部》:「相,省视也。」《左传·隐公十一年》:「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又见沈炼一表非俗,立住了脚,相了一回。」
  2. 占视、辨察,以断吉凶祸福。如:「相字」。《周礼·地官·大司徒》:「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
  3. 辅佐、帮助。如:「相夫教子」。《易经·泰卦·象曰》:「辅相天地之宜。」《书经·大诰》:「周公相成王。」
  4. 掌管、治理。《左传·昭公九年》:「陈水属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唐·柳宗元〈梓人传〉:「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5. 挑选、选择。《三国演义·第六五回》:「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1. 容貌、外形、模样。如:「长相」、「福相」、「吃相」、「窘相」、「穷酸相」。《西游记·第三五回》:「(孙行者)​现了本相。」
  2. 职官名:➊ ​ 百官之长,辅佐国君治理国政的人。如:「宰相」、「丞相」、「相国」。➋ ​ 古代典礼中,辅导行礼的人。如:「傧相」。《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3. 搀扶瞎子的人。《荀子·成相》:「人主无贤,如瞽无相。」
  4. 乐器名。似鼓,敲击以控制音乐节拍。《礼记·乐记》:「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乱以相。」汉·郑玄·注:「相,即拊也,亦以节乐。拊者以韦为表,装之以糠。糠,一 名相,因以名焉。」
触 ( 觸 ) chù
触 [ chù ]
  1. 抵、顶:抵~。“羝羊~藩,赢其角”。
  2. 碰,撞:~礁。~电。~动。~摸。~发。~犯。~怒。
  3. 遇着:接~。~觉(jué)。~目惊心。~角(jiǎo)。~景生情。~类旁通。
  4. 因某种刺激而引起感情变化:感~。忽有所~。
舟车(舟車)zhōu chē
(1).船和车。《左传·哀公元年》:“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夷狄殊俗之国,辽絶异党之域,舟车不通,人跡罕至。”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晧书》:“自刳木以来,舟车之用,未有如今日之盛者也。”
(2).谓乘船、乘车旅行。亦借指旅途。 清 戴名世 《〈庚辰小题文选〉序》:“舟车之暇,乃为抉择小题文之最工者,凡三百餘篇,既卒业而书其説。”如:舟车劳顿。  ——《漢語大詞典》
竟 jìng《國語辭典》

竟 [ jìng ]

  1. 乐曲演奏完毕。《说文解字·音部》:「竟,乐曲尽为竟。」
  2. 完成、终了、完毕。如:「未竟之业」。《晋书·卷七九·谢安传》:「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唐·柳宗元〈田家〉诗三首之三:「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
  3. 穷究、追究。如:「穷原竟委」。《汉书·卷六八·霍光传》:「此县官重太后,故不竟也。」唐·颜师古·注:「竟,穷竟其事也。」
  1. 全、整。如:「竟日」、「竟夜」。唐·张九龄〈望月怀远〉诗:「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1. 居然。如:「竟然」、「他竟敢不理我。」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一○首之三:「汉使徒空到,神农竟不知。」《红楼梦·第六二回》:「原来今日也是平姑娘的千秋,我竟不知。」
  2. 到底、终于。如:「有志者事竟成。」唐·李询〈赠织锦人〉诗:「札札机声晓复晡,眼穿力尽竟何如!」
  3. 直接。《三国演义·第四二回》:「我竟往夏口,尽起军前来相助。」
摧毁 cuī huǐ
(1).彻底破坏。《周书·韦孝宽传》:“城外又造攻车,车之所及,莫不摧毁。虽有排楯,莫之能抗。” 宋 苏辙 《过韩许州石淙庄》诗:“倾流势摧毁,泥土久崩溃。”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懊来桥》:“家徙,垣屋摧毁,小楼内湖山如故。”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七章:“上级命令必须组织我方的一切重炮火力摧毁那个阵地,打散敌人的首脑机关。”
(2).谓悲伤之极而损及身体。 宋 苏轼 《与胡郎仁修书》之一:“比日攀号愈远,摧毁何及。” 明 李东阳 《奉议大夫刑部郎中何君墓志铭》:“士大夫闻者皆悼君贤弗克寿,且奇 孟春 才;哀其摧毁骨立又贫甚,贷而将事。”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