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元负才气,少也不可羁。

王祎明代〕《国宾黄先生之官义乌主簿因赋诗奉赠义乌乃㒒乡邑故为语不觉其过多然眷眷之情溢于辞矣

黄君古君子,制行粹且夷。恂恂美仪矩,蔼蔼赡文辞。

峨冠映长鬣,大布以为衣。去岁应辟举,来自旴江湄。

久为金陵客,旅食困盐齑。层楼断春梦,新亭伤夕晖。

邂逅展良晤,游从获委蛇。苦乏尊中物,清茶瀹新磁。

朝家方需贤,用以备羽仪。如君真典刑,朝著合先跻。

今兹得一官,其职在勾稽。道明虽怏簿,毋乃秩犹庳。

吾闻君子心,爱民仁所推。苟不务泽物,卿相亦奚为。

乌伤古汉县,土壤非膏腴。我实此邑民,习俗固昔知。

君今莅其邑,为尔略陈之。昔当暴秦世,孝子曰颜宜。

亲丧负土葬,哀感群乌飞。衔土来致助,吻伤血流滋。

邑由是得名,遗冢故累累。凄凉千载下,林风撼馀悲。

建炎宋南度,中原戎马驰。时维宗忠简,独建勤王师。

汴京既恢复,渡河将有期。回銮二十疏,沥血以陈词。

神州未全璧,讣表砉缄哀。遂隳中天业,南北成分离。

至今读遗事,令人双泪挥。忠孝实大节,至行出天彝。

吾邑乃兼有,简册耿光辉。馀习之所被,其民良易治。

可施礼义化,难用威诈驱。奈何迩年来,其力不胜疲。

诛求苦无艺,大小含创痍。须凭长民者,煦妪勤抚绥。

苟复事敲扑,愈使其心乖。至公民不病,至诚民不欺。

以故昔循吏,务先恩惠施。所居其民富,所去民见思。

愿君勉自奋,前哲谅堪追。华川十里泽,近在县郭西。

曩当岁大比,吉谶验清漪。暑雨芙蕖渚,春风杨柳堤。

仙宫联梵宇,烟树苍参差。吾师文献公,其傍有新祠。

妥灵设虚室,丽牲植丰碑。颇闻阙主守,荒草满阶墀。

烦君下车后,为我荐一卮。蘋藻幸可撷,岂必牲肴肥。

先庐在县北,栋宇就倾颓。老桂当北堂,高槐荫前扉。

顷者处州军,肆暴如狼罴。毁我西南轩,以作军营围。

吾母飒垂白,独在其中居。不知风雨夕,何以庇其躯。

烦君下车日,语我弟与儿。虽然力绵薄,家事要维持。

稍须加缮葺,先业不可隳。忆我里居日,亲友常提携。

觅句辄裴回,寻杯每淋漓。只今乱离后,在者知有谁。

仲实忠简裔,笃学号醇儒。开门授章句,后生所归依。

仲玉类许丞,庠序赖纲维。优游里闬间,年已向艾耆。

德元负才气,少也不可羁。援经复据史,历历谈是非。

酒酣即狂歌,襟度无畛畦。左足久蹩躠,想更容颜衰。

惜哉承平世,遗此磊落姿。近闻处村僻,转与世情违。

高氏好兄弟,和气溢埙篪。仲显最卓荦,处物善随时。

往者筑新城,趋事不敢迟。比予遘家难,尉书远相贻。

殷勤见高谊,使我重相怀。仲祥乃难弟,倜倘绝猜疑。

时时畅郁抱,即物赋新题。亦遭官军恶,狼藉桃李蹊。

定应稼轩下,仍可肆娱嬉。汉英成均彦,语话甘如饴。

一自去京华,力耕理东菑。平生经济具,萧条嗟已而。

国器意跌宕,篆法效秦斯。酒禁近严甚,无从啜其醨。

山田秋芋紫,自足供午炊。国章我所畏,为文时出奇。

词锋动横厉,颖脱囊中锥。也从青岩隐,依山结茅茨。

凡此数君子,吾邑称白眉。可以咨政务,可以谈玄微。

烦君相见顷,为我道区区。自我去乡里,三载于今兹。

学殖反荒落,宦业亦何禆。惟赢髭与鬓,星星总成丝。

未续《归田赋》,空诵《陟岵》诗。今晨送君别,令我惨不怡。

奈此臂不羽,不得从君归。山川岂辽邈,梦魂无相随。

新寒入絺绤,别袂风披披。抗手秦淮上,我歌多叹噫。

情真觉辞费,后会以为资。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德元负才可羁

德元 dé yuán
谓德行居于首位,为道德方面的楷模。《书·召诰》:“其惟王位在德元,小民乃惟刑用于天下,越王显。” 孔 传:“其惟王居位,在德之首。” 唐 韩愈 《上贾滑州书》:“伏惟閤下昭融古之典义,含和发英,作 唐 德元,简弃诡説,保任皇极。” 宋 程大昌 《考古编·夫子论一》:“ 尧 、 舜 、 禹 、 汤 、 文 、 武 ,此六君子者,位在德元,力足以管摄天下。”  ——《漢語大詞典》
负才(負才)fù cái
(1).仗恃才学。《南史·宋南平穆王铄传》:“ 鑠 为人负才狡竞,每与兄弟计度艺能。” 唐 李观 《赵壹碑》:“ 汉阳 赵壹 ,字 元叔 ,出 汉灵帝 之世,慨然卓异,士之杰者,负才不检细行,为州里所摈陷。” 清 郭嵩焘 《魏默深先生〈古微堂诗集〉序》:“盖先生之心,平视 唐 宋 以来作者,负才以与之角。”
(2).怀才。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征安南》:“﹝ 林希元 ﹞故名士,从卿寺外謫,负才不得志。”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五节:“他( 李贺 )负才不遇,非常轻佻傲慢,看在眼中的文人极少。”  ——《漢語大詞典》
气 ( 氣 ) qì《國語辭典》

气 [ qì ]

  1. 云气。《说文解字·气部》:「气,云气也。」清·段玉裁·注:「气本云气,引申为凡气之称。」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少 shǎo/shào《國語辭典》

少 [ shǎo ]

  1. 不多。如:「稀少」、「和平日相比,她今天的话好像少了一点。」
  1. 短缺、不够。如:「米面是一天不可少的。」、「少了一个人,不知有没有候补的?」
  2. 二数相较的差。如:「五比八少三。」
  3. 丢失、遗失。如:「我屋里少了几件东西,你们知不知道?」
  4. 轻视、不满。《史记·卷六九·苏秦传》:「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1. 不久、短时间。《孟子·万章上》:「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2. 不经常的。如:「这是少有的事。」
  3. 略微、稍微。《庄子·徐无鬼》:「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史记·卷 一一○·匈奴传》:「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

少 [ shào ]

  1. 年幼的、年轻的。如:「少男」、「少女」、「少爷」。
  1. 幼年或年轻的时候。《墨子·兼爱中》:「少失其父母者,有所放依而长。」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此由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
  2. 年轻的人。《晋书·卷八○·列传·王羲之》:「王氏诸少并佳。」《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那些好事的恶少,都一传两,两传三的来物色,非止一日。」
  3. 姓。如汉代有少年唯。
也 yě《國語辭典》

也 [ yě ]

  1. 表示判断或肯定的语气。如:「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舜,冀州之人也。」
  2. 表示疑问的语气。如:「何也?」、「孰可忍,孰不可忍也?」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院记〉:「此画果真邪?幻也?」
  3. 表示感叹的语气。如:「悲也!」《左传·成公二年》:「惜也!不如多与之邑。」
  4. 用来引起下文。《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孟子·离娄下》:「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
  5. 数事并举而论时用。《礼记·中庸》:「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6. 置于句中,以调整音节语气。如:「你再也休提。」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可不道一部笙歌出入随,抵多少水尽也鹅飞。」
  7. 表示或者、还是。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三折》:「奸夫在那里?姓张姓李?姓赵姓王?可是长也矮,瘦也胖?」《水浒传·第四○回》:「你见我府里那个门子,却是多少年纪?或是黑瘦也白净肥胖?」
  8. 用于句中,表示停顿语气。《论语·先进》:「柴也愚,参也鲁。」唐·柳宗元〈黔之驴〉:「形之庞也类有德。」
  1. 同样。如:「我懂,你也懂。」、「这个问题我也碰过。」
  2. 强调两事并列。如:「客人中也有坐车的,也有走路的。」《红楼梦·第八回》:「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
  3. 表示强调。如:「一点也不」、「再也不敢」、「连爸妈也乐得开怀大笑。」
  4. 表示转折。《红楼梦·第二回》:「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5. 表示委婉、让步。如:「这样也好!」、「也只好如此了!」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1.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2.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3.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1.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1.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1.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2.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1.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可羁(可羁)
崔湜野燎赋晶翳翳而莫振力绵绵而可羁  ——《韵府拾遗 支韵》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