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君子心,爱民仁所推。

王祎明代〕《国宾黄先生之官义乌主簿因赋诗奉赠义乌乃㒒乡邑故为语不觉其过多然眷眷之情溢于辞矣

黄君古君子,制行粹且夷。恂恂美仪矩,蔼蔼赡文辞。

峨冠映长鬣,大布以为衣。去岁应辟举,来自旴江湄。

久为金陵客,旅食困盐齑。层楼断春梦,新亭伤夕晖。

邂逅展良晤,游从获委蛇。苦乏尊中物,清茶瀹新磁。

朝家方需贤,用以备羽仪。如君真典刑,朝著合先跻。

今兹得一官,其职在勾稽。道明虽怏簿,毋乃秩犹庳。

吾闻君子心,爱民仁所推。苟不务泽物,卿相亦奚为。

乌伤古汉县,土壤非膏腴。我实此邑民,习俗固昔知。

君今莅其邑,为尔略陈之。昔当暴秦世,孝子曰颜宜。

亲丧负土葬,哀感群乌飞。衔土来致助,吻伤血流滋。

邑由是得名,遗冢故累累。凄凉千载下,林风撼馀悲。

建炎宋南度,中原戎马驰。时维宗忠简,独建勤王师。

汴京既恢复,渡河将有期。回銮二十疏,沥血以陈词。

神州未全璧,讣表砉缄哀。遂隳中天业,南北成分离。

至今读遗事,令人双泪挥。忠孝实大节,至行出天彝。

吾邑乃兼有,简册耿光辉。馀习之所被,其民良易治。

可施礼义化,难用威诈驱。奈何迩年来,其力不胜疲。

诛求苦无艺,大小含创痍。须凭长民者,煦妪勤抚绥。

苟复事敲扑,愈使其心乖。至公民不病,至诚民不欺。

以故昔循吏,务先恩惠施。所居其民富,所去民见思。

愿君勉自奋,前哲谅堪追。华川十里泽,近在县郭西。

曩当岁大比,吉谶验清漪。暑雨芙蕖渚,春风杨柳堤。

仙宫联梵宇,烟树苍参差。吾师文献公,其傍有新祠。

妥灵设虚室,丽牲植丰碑。颇闻阙主守,荒草满阶墀。

烦君下车后,为我荐一卮。蘋藻幸可撷,岂必牲肴肥。

先庐在县北,栋宇就倾颓。老桂当北堂,高槐荫前扉。

顷者处州军,肆暴如狼罴。毁我西南轩,以作军营围。

吾母飒垂白,独在其中居。不知风雨夕,何以庇其躯。

烦君下车日,语我弟与儿。虽然力绵薄,家事要维持。

稍须加缮葺,先业不可隳。忆我里居日,亲友常提携。

觅句辄裴回,寻杯每淋漓。只今乱离后,在者知有谁。

仲实忠简裔,笃学号醇儒。开门授章句,后生所归依。

仲玉类许丞,庠序赖纲维。优游里闬间,年已向艾耆。

德元负才气,少也不可羁。援经复据史,历历谈是非。

酒酣即狂歌,襟度无畛畦。左足久蹩躠,想更容颜衰。

惜哉承平世,遗此磊落姿。近闻处村僻,转与世情违。

高氏好兄弟,和气溢埙篪。仲显最卓荦,处物善随时。

往者筑新城,趋事不敢迟。比予遘家难,尉书远相贻。

殷勤见高谊,使我重相怀。仲祥乃难弟,倜倘绝猜疑。

时时畅郁抱,即物赋新题。亦遭官军恶,狼藉桃李蹊。

定应稼轩下,仍可肆娱嬉。汉英成均彦,语话甘如饴。

一自去京华,力耕理东菑。平生经济具,萧条嗟已而。

国器意跌宕,篆法效秦斯。酒禁近严甚,无从啜其醨。

山田秋芋紫,自足供午炊。国章我所畏,为文时出奇。

词锋动横厉,颖脱囊中锥。也从青岩隐,依山结茅茨。

凡此数君子,吾邑称白眉。可以咨政务,可以谈玄微。

烦君相见顷,为我道区区。自我去乡里,三载于今兹。

学殖反荒落,宦业亦何禆。惟赢髭与鬓,星星总成丝。

未续《归田赋》,空诵《陟岵》诗。今晨送君别,令我惨不怡。

奈此臂不羽,不得从君归。山川岂辽邈,梦魂无相随。

新寒入絺绤,别袂风披披。抗手秦淮上,我歌多叹噫。

情真觉辞费,后会以为资。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君子爱民

吾 wú/yù《國語辭典》

吾 [ wú ]

  1. 我。《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楚辭·屈原·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2. 我的。《孟子·公孫丑上》:「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唐·杜甫〈詠懷古蹟〉詩五首之二:「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1. 姓。如漢代有吾扈。

吾 [ yú ]

  1. 參見「吾吾 」條。
闻 ( 聞 ) wén
闻 [ wén ]
  1. 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2.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
  3. 出名,有名望:~人。~达。
  4. 名声:令~(好名声)。丑~。
  5. 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
  6. 姓。
君子 jūn zǐ
(1).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常与“小人”或“野人”对举。《诗·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孟子·滕文公上》:“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淮南子·说林训》:“农夫劳而君子养焉。” 高诱 注:“君子,国君。”
(2).泛指才德出众的人。《易·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 汉 班固 《白虎通·号》:“或称君子何?道德之称也。君之为言羣也;子者丈夫之通称也。” 宋 王安石 《君子斋记》:“故天下之有德,通谓之君子。” 清 方文 《石桥怀与治》诗:“昔年居南邨,卜隣近君子。”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四幕:“我想世界上的人,也不能就分做两群:说这群是好,那群是坏;这群君子,那群小人。”
(3).旧时妻对夫之称。《诗·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进增父母之羞,退益君子之累。” 李贤 注:“君子,谓夫也。” 唐 李白 《古风》之二七:“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鸞。” 清 孙枝蔚 《采莲曲》之一:“妾采莲,采莲寄君子。”
(4).指 春秋 越国 的君子军。《国语·吴语》:“﹝ 越王 ﹞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人为中军。” 韦昭 注:“私卒君子,王所亲近有志行者,犹 吴 所谓贤良, 齐 所谓士。”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被擒》:“ 越王 亲率兕甲十万,君子六千,直渡 太湖 。”参见“ 君子军 ”。
(5).对人的尊称。犹言先生。《太平广记》卷四一九引 唐 李朝威 《异闻录·柳毅》:“夫人泣谓 毅 曰:‘骨肉受君子深恩,恨不得展媿戴,遂至睽别。’”《武王伐纣平话》卷中:“ 姜尚 问曰:‘君子,尔何姓?’”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三折:“君子,你这等一个人,可被那厮欺负,我好是不平也。” 清 李渔 《蜃中楼·双订》:“我姊妹出来已久,恐家慈见疑,如今要返深闺,君子,请回去罢。”
(6).美酒。《类说》卷四三引 唐 皇甫松 《醉乡日月》:“凡酒……以家醪糯觴醉人者为君子。”
(7).竹之雅号。 宋 苏辙 《林笋复生》诗:“偶然雷雨一尺深,知为南园众君子。”参见“ 君子竹 ”。  ——《漢語大詞典》
心 xīn《國語辭典》

心 [ xīn ]

  1. 內臟之一。參見「心臟 」條。
  2. 我國古代認為心主管思維,故相沿以為腦的代稱。如:「用心」、「勞心勞力」。《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則思。」
  3. 思想、意念、感情。如:「傷心」、「心中不安」、「心情煩悶」。《文選·曹丕·與吳質書》:「東望於邑,裁書敘心。」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心凝形釋。」
  4. 思慮、謀畫。如:「有心人」、「有口無心」。《呂氏春秋·審應覽·精諭》:「紂雖 多心,弗能知矣。」
  5. 性情。如:「心性」。《韓非子·觀行》:「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自緩,董安于之心緩,故佩弦以自急。」
  6. 平面或物體的中央或內部。如:「江心」、「掌心」、「圓心」。唐·劉禹錫〈洞庭秋月行〉:「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頃如鎔金。」
  7. 植物的花蕊或苗尖。如:「花心」。南朝梁·簡文帝〈上巳侍宴林光殿曲水詩〉:「林花初墮蔕,池荷欲吐心。」
  8. 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之一。東方蒼龍七宿的第五宿,有三顆星。《詩經·唐風·綢繆》:「三星在天。」漢·鄭玄·箋:「三星,謂心星也。」
  9. 二一四部首之一。
爱民(爱民)
谷梁传兵车之会四未尝有大战也爱民也 冯衍车铭乘车必护轮治国必爱民  ——《骈字类编》
仁 rén《國語辭典》

仁 [ rén ]

  1. 親愛。如:「仁民愛物」。
  1. 寬惠善良的德行。如:「仁愛」。《論語·陽貨》:「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
  2. 有仁德的人。如:「泛愛眾而親仁。」
  3. 一般人。如:「同仁」。通「人」。
  4. 果核中的種子。如:「果仁」、「杏仁」、「桃仁」、「花生仁」。
  5. 姓。如五代時有仁裕。
  1. 寬厚、有德性的。如:「仁政」、「仁心仁術」、「仁人君子」。
  2. 有感覺、感受的。如:「麻木不仁」。
所 suǒ《國語辭典》

所 [ suǒ ]

  1. 地方、处所。《吕氏春秋·恃君览·达郁》:「厥之谏我也,必于无人之所。」
  2. 恰当的位置。如:「死得其所」。《易经·系辞下》:「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3. 量词。计算建筑物的单位。如:「一所房子」、「三所学校」。
  4. 约略计算之词。多置于数量、单位之后。《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续汉书志·第一一·天文志中》:「彗星出天船北,长二尺所。」
  5. 机关或机构的名称。如:「区公所」、「派出所」、「研究所」。
  6. 姓。如汉代有所忠、所辅。
  1. 表示指示。相当于「此」、「这」。《吕氏春秋·审应览·审应》:「齐亡地而王加膳,所非兼爱之心也。」唐·杜甫〈示从孙济〉诗:「所来为宗族,亦不为盘飧。」
  2. 表示疑问。相当于「何」、「什么」。《国语·鲁语上》:「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
  1. 假设、如果。《诗经·鄘风·墙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1. 虚字。置在动词前,暗示动作达到的事物。如:「前所未闻」。《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与「为」或「被」合用,表示被动的意思。如:「他的作品为一般青年人所喜爱。」
  1. 相当于「尚」、「还」。《乐府诗集·卷四六·清商曲辞三·无名氏·懊侬歌十四首之三》:「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
推 tuī《國語辭典》

推 [ tuī ]

  1. 用力往前或往外移动物体。如:「推车」、「推门」。唐·李白〈襄阳歌〉:「玉山自倒非人推。」
  2. 顺著迁移。《易经·系辞下》:「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3. 根据已知寻究其他。如:「推算」、「推论」、「以此类推」。《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有意其推本之也。」
  4. 扩充、扩展。如:「推行」、「推销」、「推广教育」。《孟子·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
  5. 选择、荐举。如:「推选」、「推举」。《礼记·儒行》:「推贤而进达之。」
  6. 辞让、让与。如:「推让」。《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推食食我。」
  7. 借口、假托。如:「推托」、「推卸」、「推三阻四」。《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又推个事故,却来白娘子家取伞。」
  8. 尊崇、赞许。如:「推崇」、「推许」。《晋书·卷四一·刘寔传》:「天下所共推,则天下士也。」
  9. 除去。如:「推陈出新」。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