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糅如古篆,蝌蚪猵屴崱。

缪沅清代〕《吴山山后观乱石

披月访名山,雅具林壑癖。欢携崟崎人,茫鞋穿乱棘。

造化苦雕锼,皴疱诡裁织。穿凿已殊轨,卷然罕定式。

性坚理以曲,肤皱体难直。厥初谁磨砻,崔嵬巧借力。

当时补天余,散令绝壑殖。神瀵流瀁瀁,钟乳悬湜湜。

象脰纷可宝,猿尻沓莫识。幻作眠狮形,狰狞险难陟。

杂糅如古篆,蝌蚪猵屴崱。蟹眼光磨云,幽洞草生荝。

伸爪作之而,权奇杳无极。远坼巨灵蹠,神鳌齿畟畟。

赩若胭脂钱,斑缬有万亿。黝如丑妇瘿,见之不再忆。

黄若新鹅拳,翡翠穿胸臆。我叹磈磊多,填膺悲莫抑。

青精谁作饭,令我好颜色。掷杖归空林,厓柴闻翕息。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杂糅古篆蝌蚪屴崱

杂糅(雜糅)zá róu
混杂糅合。《国语·楚语下》:“民神杂糅,不可方物。”《汉书·刘向传》:“今贤不肖浑殽,白黑不分,邪正杂糅,忠谗并进。” 颜师古 注:“糅,和也。” 唐 孙过庭 《书谱》:“自 汉 魏 以来,论书者多矣,妍蚩杂糅,条目纠纷。” 清 陈维嵩 《感皇恩·晚凉杂忆》词之二:“水云轇葛,阴阳杂糅,奇石成狮破空走。” 郭沫若 《蒲剑集·民族形式商兑》:“凡事有经有权,我们不好杂糅起来。”  ——《漢語大詞典》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1.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2.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3.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4.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5.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1.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1.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2.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古篆 gǔ zhuàn
指篆书。有大篆、小篆,通行于 春秋战国 及 秦 代,故称古篆。 明 文徵明 《题黄应龙》诗:“古篆依稀 赣州 字,先 宋 流传非一日。”《镜花缘》第四九回:“他所抄之字不知可是古篆?” 清 叶廷琯 《吹网录·颂敦铭》:“铭文十五行,凡古篆一百五十二字。”  ——《漢語大詞典》
蝌蚪 kē dǒu
亦作“ 蝌斗 ”。
(1).蛙或蟾蜍的幼虫。《南史·文学传·卞彬》:“蝌斗唯唯,羣浮闇水。”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四·蝌蚪》:“蝌蚪生水中,虾蟇,青鼃之子也……蝌蚪状如河豚,头圆,身上青黑色,始出有尾无足,稍大则足生尾脱。” 清 陈维嵩 《点绛唇·夜宿临洺驿》词:“晴髻离离, 太行 山势如蝌蚪。”
(2).指蝌蚪书。 宋 苏轼 《凤翔八观·石鼓歌》:“忆昔 周宣 歌《鸿雁》,当时籀史变蝌蚪。” 元 谢应芳 《怀詹国远》诗:“蝌蚪残书补未全,斋居一榻坐来穿。” 清 龚自珍 《古史钩沉论二》:“ 孔 壁既彰,蝌斗煌煌,匪 籀 而 仓 ,盖宪章者 文 武 ,而匪宪章 宣王 ,史之小罪三。”参见“ 蝌蚪书 ”。  ——《漢語大詞典》
猵 biān/piàn《國語辭典》

猵 [ biān ]

  1. 参见「猵獭 」条。

猵 [ piàn ]

  1. 参见「猵狙 」条。
屴崱 lì zè
(1).形容山峰高耸。 元 贡师泰 《题颜辉山》诗:“苍龙渡海成叠嶂,屴崱西来势何壮。” 清 钱谦益 《由天都峰趾径莲华峰》诗:“ 天都 屴崱不可上,縋腰束胸将安往?”
(2).形容态度端庄。 唐 元稹 《寄吴士矩端公五十韵》:“隐笑甚艰难,敛容还屴崱。”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