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还 ( 還 ) huán/hái
还 [ huán ]
- 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乡。~俗。衣锦~乡。返老~童。
- 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手。~击。以眼~眼。以牙~牙。
- 偿付:归~。偿~。~本。原物奉~。
- 古同“环”,环绕。
- 姓。
- 依然,仍然:这本书~没有看完。
- 更加:今天比昨天~冷。
- 再,又:锻炼身体,~要注意休息。
- 尚,勉强过得去:身体~好。
- 尚且:他~搬不动,何况我呢?
寻 ( 尋 ) xún
寻 [ xún ]
- 找,搜求:~找。~觅。~机。~问。~访。~衅。追~。~章摘句。
- 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常(古代八尺为“寻”,倍寻为“常”,都是平常的长度,后泛指平常、素常)。
钟吕(鐘吕)zhōng lǚ
(1).指乐律,声律。《诗·周南·麟之趾》“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孔颖达 疏引 三国 吴 陆玑 曰:“麟麕,身牛,尾马,足黄色,员蹄,一角,角端有肉。音中钟吕,行中规矩。” 清 冯班 《钝吟杂录·古今乐府论》:“古诗皆乐也。文士为之辞曰诗,乐工协之於钟吕为乐。” 清 冯桂芬 《洪鼎邮程诗思图》诗:“君诗钟吕音和平,此时都作变徵声。”
(2). 锺离权 、 吕洞宾 的并称。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下》:“盖 钟 吕 虽自称 唐 人,而其迹皆显於 宋 ,一时方士神其説,遂托 唐 人姓名以纪之。”
指乐钟。《镜花缘》第八八回:“左笙鼗,右鐘吕,悬风铃,笑月杵。” 清 顾炎武 《华下有怀顾推官》诗:“鐘吕久不鸣,乾坤尽聋喑。” ——《漢語大詞典》
(2). 锺离权 、 吕洞宾 的并称。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下》:“盖 钟 吕 虽自称 唐 人,而其迹皆显於 宋 ,一时方士神其説,遂托 唐 人姓名以纪之。”
指乐钟。《镜花缘》第八八回:“左笙鼗,右鐘吕,悬风铃,笑月杵。” 清 顾炎武 《华下有怀顾推官》诗:“鐘吕久不鸣,乾坤尽聋喑。” ——《漢語大詞典》
蹑 ( 躡 ) niè
蹑 [ niè ]
- 踩,踏:“张良、陈平~汉王足”。~足。
- 追踪,跟随,轻步行走的样子:追~。~踪。~手~脚。
飞霞(飞霞)
韩愈调张籍诗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倪瓒 题张以中野亭诗 君能撷取飞霞佩,天际真人近可招。
韩愈诗乞君飞霞佩雅琥拟古诗石磴凌飞霞 ——《分类字锦》
韩愈诗乞君飞霞佩雅琥拟古诗石磴凌飞霞 ——《分类字锦》
同 ( 衕 ) tóng/tòng《國語辭典》
同 [ tóng ]
动- 会合、聚集。如:「会同」。《说文解字·𠔼部》:「同,合会也。」唐·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 统一、齐一。《书经·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一齐分享、从事等。如:「同甘苦,共患难。」《孙子·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 赞成。如:「赞同」、「同意」。
- 一样的。如:「同类」、「相同」、「同工同酬」。
- 一起、共同。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和、与、跟。如:「有事同你商量。」、「我同他一起去看电影。」
- 和谐、和平。如:「促进世界大同」。《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契约。如:「合同」。
- 姓。如唐代有同谷。
同 [ tòng ]
名- 巷弄、小街道。如:「胡同」。
饮 ( 飲 ) yǐn
饮 [ yǐn ]
- 喝,又特指喝酒:~水思源。~酒。~泣(泪流满面,流到口里,形容悲哀到了极点)。~鸩止渴。
- 指可喝的东西:冷~。~料。~食。
- 含忍:~恨。~誉(享有盛名,受到称赞)。
- 隐没(mò):~羽。
- 给牲畜水喝:~马。~牛
霞浆(霞漿)xiá jiāng
仙露。 晋 王嘉 《拾遗记·炎帝神农》:“时有流云洒液,是谓霞浆。服之得道,后天而老。” 唐 司空图 《携仙箓》诗之八:“水精楼阁分明见,只欠霞浆别著旗。” ——《漢語大詞典》
后天(後天)hòu tiān
(1).后于天时而行事。《易·乾》:“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孔颖达 疏:“后天而奉天时者,若在天时之后行事,能奉顺上天,是大人合天也。” 汉 王充 《论衡·初禀》:“如必须天有命,乃以从事,安得先天而后天乎?” 明 李东阳 《安平镇减水石坝记》:“不逆性以制物,不后天以违时。” 康有为 《进呈〈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序》:“时者,寒暑裘葛,后天而奉天时,此先圣大声疾呼,以仁后王者耶?”
(2).指传说中 黄帝 所作之《易》。 明 杨慎 《丹铅续录·三易》:“《周礼》:‘太卜掌三《易》之法。’ 干令升 注云:‘…… 伏羲 之《易》,小成为先天; 神农 之《易》,中成为中天; 黄帝 之《易》,大成为后天。’予按: 邵康节 之《易》先天、后天,其源出于此。今之读《易》者,知有先天、后天,而不知有中天。”
(3).谓后于天,极言长寿。后用为祝寿之词。 晋 王嘉 《拾遗记·炎帝神农》:“时有流云洒液,是谓‘霞浆’,服之得道,后天而老。” 宋 曾巩 《进奉元丰元年同天节功德疏状》:“倾率土之欢心,祝后天之遐筭。”
(4).指 清 代皇子及诸王公读书的后殿。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世称上斋曰三天。盖由从前列圣每岁驻蹕 澄怀园 ,诣王公即读书园庐,其地为殿三层,皆有 世宗皇帝 御书匾额,前曰‘前垂天貺’,谓之前天;中曰‘中天景物’,谓之中天;后曰‘后天不老’,谓之后天。统谓之‘三天’。”参见“ 三天 ”。
(5).指人或动物离开母体后的生长时期。《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一·参附汤》“治阴阳气血暴脱等证”注:“先身而生,谓之先天;后身而生,谓之后天。”《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只是他天生的那好动不好静的性儿,仗着后天这片心怎生扭得过先天的性儿去。” 叶圣陶 《城中·前途》:“后天养成的克制工夫随即冒出头来,把一阵怒气压了下去。”
(6).谓时历稍后于实际时刻。《宋书·律历志中》:“自此以降,暨于 秦 汉 ,乃復以孟冬为岁首,闰为后九月,中节乖错,时月紕繆,加时后天,蚀不在朔,累载相袭,久而不革也。”《新唐书·历志三上》:“ 杨伟 採《乾象》为迟疾阴阳历,虽知加时后天,蚀不在朔,而未能有以更之也。”《宋史·律历志七》:“旧历气节加时,后天半日。”
(7).指妇女再醮。 明 李东阳 《祭李都宪母文》:“呜呼!恭人其贤乎!盖自后天以来,身奉巾櫛,以周施也。”亦代指后夫。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三天》:“已嫁二夫,其夫復死,将再醮焉。士人耻之,有嘲一絶以戏之者,诗云:‘辞灵羹饭哭金钱,哭出先天与后天。明日洞房花烛夜,三天门下会神仙。’”
(8).明天的明天。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一二八》:“明天拟往东城探听船期,晚则 幼渔 邀我夜饭;后天往北大讲演。”
(9).哲学名词。指来自经验和实践。 ——《漢語大詞典》
(2).指传说中 黄帝 所作之《易》。 明 杨慎 《丹铅续录·三易》:“《周礼》:‘太卜掌三《易》之法。’ 干令升 注云:‘…… 伏羲 之《易》,小成为先天; 神农 之《易》,中成为中天; 黄帝 之《易》,大成为后天。’予按: 邵康节 之《易》先天、后天,其源出于此。今之读《易》者,知有先天、后天,而不知有中天。”
(3).谓后于天,极言长寿。后用为祝寿之词。 晋 王嘉 《拾遗记·炎帝神农》:“时有流云洒液,是谓‘霞浆’,服之得道,后天而老。” 宋 曾巩 《进奉元丰元年同天节功德疏状》:“倾率土之欢心,祝后天之遐筭。”
(4).指 清 代皇子及诸王公读书的后殿。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世称上斋曰三天。盖由从前列圣每岁驻蹕 澄怀园 ,诣王公即读书园庐,其地为殿三层,皆有 世宗皇帝 御书匾额,前曰‘前垂天貺’,谓之前天;中曰‘中天景物’,谓之中天;后曰‘后天不老’,谓之后天。统谓之‘三天’。”参见“ 三天 ”。
(5).指人或动物离开母体后的生长时期。《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一·参附汤》“治阴阳气血暴脱等证”注:“先身而生,谓之先天;后身而生,谓之后天。”《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只是他天生的那好动不好静的性儿,仗着后天这片心怎生扭得过先天的性儿去。” 叶圣陶 《城中·前途》:“后天养成的克制工夫随即冒出头来,把一阵怒气压了下去。”
(6).谓时历稍后于实际时刻。《宋书·律历志中》:“自此以降,暨于 秦 汉 ,乃復以孟冬为岁首,闰为后九月,中节乖错,时月紕繆,加时后天,蚀不在朔,累载相袭,久而不革也。”《新唐书·历志三上》:“ 杨伟 採《乾象》为迟疾阴阳历,虽知加时后天,蚀不在朔,而未能有以更之也。”《宋史·律历志七》:“旧历气节加时,后天半日。”
(7).指妇女再醮。 明 李东阳 《祭李都宪母文》:“呜呼!恭人其贤乎!盖自后天以来,身奉巾櫛,以周施也。”亦代指后夫。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三天》:“已嫁二夫,其夫復死,将再醮焉。士人耻之,有嘲一絶以戏之者,诗云:‘辞灵羹饭哭金钱,哭出先天与后天。明日洞房花烛夜,三天门下会神仙。’”
(8).明天的明天。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一二八》:“明天拟往东城探听船期,晚则 幼渔 邀我夜饭;后天往北大讲演。”
(9).哲学名词。指来自经验和实践。 ——《漢語大詞典》
老 lǎo《國語辭典》
老 [ lǎo ]
名- 年長的人。如:「扶老攜幼」、「敬老尊賢」。
- 對長輩的尊稱。如:「劉老」、「于老」。
- 老子及其哲學的簡稱。如:「老莊」、「佛老」。《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申子之學本於黃老而主刑名,著書二篇,號曰申子。」
- 姓。如宋代有老佐、老麻。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尊敬。《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退休。《左傳·隱公三年》:「桓公立,(石碏)乃老。」晉·杜預·注:「老,致仕也。」《金史·卷六六·始祖以下諸子傳》:「勗髭鬢頓白,因上表請老。」
- 年紀大。如:「老兵」、「老人」。宋·蘇軾〈吉祥寺賞牡丹〉詩:「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
- 熟練、經驗豐富。如:「老手」、「老練」、「老江湖」。
- 陳舊、過時。如:「老米」、「老式」、「老套」。
- 年久的。如:「老交情」、「老主顧」、「老字號」。
- 原來的。如:「老地方」、「老規矩 」、「老話題」。
- 加在稱呼、姓氏上,表示尊敬或親暱。如:「老師」、「老闆」、「老李」、「老王」。
- 總是、常常。如:「老是頭痛。」、「你老是挑我的毛病。」
- 很、極。如:「老遠」、「老早」。
- 加在兄弟姊妹排行的次序上。如:「老大」、「老二」、「老么」。
- 加在動物名稱上。如:「老鷹」、「老虎」、「老鼠」。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