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柳风斜。隔墙黄蝶,吹入人家。

曹尔堪清代〕《柳梢青 春思

垂柳风斜。隔墙黄蝶,吹入人家。客散旗亭,燕离芳榭,多似杨花。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垂柳隔墙黄蝶人家

垂柳 chuí liǔ
柳树。因枝条下垂,故称。 南朝 梁简文帝 《长安道》诗:“落花依度幰,垂柳拂行轮。” 元 萨都剌 《游西湖》诗之六:“垂柳阴阴 苏小 家,满湖飞燕趁杨花。” 艾芜 《鞍钢啊,我回来了》:“街灯灿然,垂柳袅袅,高楼栉比,马路广阔。”  ——《漢語大詞典》
风 ( 風 ) fēng/fěng
风 [ fēng ]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8. 姓。
风 [ fěng ]
◎ 古同“”,讽刺。
    斜 xié《國語辭典》

    斜 [ xié ]

    1. 不正、倾侧。如:「斜角」、「斜坡」、「斜线」。宋·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词:「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1. 非水平或垂直方向的移动。《文选·贾谊·𫛳鸟赋》:「庚子日斜兮,𫛳集予舍。」唐·杜甫〈水槛遣兴〉诗二首之一:「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1. 地名用字。常用于地势倾斜的地方。如:「玉钩斜」、「内人斜」、「陈陶斜」。

    斜 [ yé ]

    1. 终南山的山谷,在今大陆地区陕西省褒城县东北。《文选·班固·西都赋》:「右界褒斜,陇首之险。」李善注引《梁州记》曰:「万石城溯汉上七里有褒谷,南口曰褒,北口曰斜,长四百七十里。」

    斜 [ ​xiá ]

    1. (一)​之又音。
    隔墙(隔牆)gé qiáng
    亦作“ 隔墻 ”。
    (1).犹隔壁。 宋 苏轼 《再和黄鲁直》:“且復歌呼相和,隔墙知是 曹参 。”《白雪遗音·马头调·寄柬》:“隔墙吟诗把春心动,央烦 红娘 去请 张生 。”
    (2).房舍、坑道中隔绝风、水、火、瓦斯等的墙。如:通风隔墙,防火隔墙。
    (3).即指墙壁。 阿英 《敌后日记摘抄·停翅小撷》:“然室内实闷塞不可居,余乃设床于隔墙之外。”  ——《漢語大詞典》
    黄蝶 huáng dié
    亦作“黄蜨”。 黄色的蝴蝶。 唐 王建 《过绮岫宫》诗:“ 武帝 去来罗袖尽,野花黄蝶领春风。” 唐 长孙佐辅 《寻山家》诗:“主人闻语未开门,遶篱野菜飞黄蝶。” 明 孙仁孺 《东郭记·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羞他廉耻没些些,对野花黄蜨增悲咽。”  ——《漢語大詞典》
    吹 chuī《國語辭典》

    吹 [ chuī ]

    1. 噘著嘴将气体用力从口中呼出来。如:「吹奏」、「吹口哨」。《诗经·小雅·鹿鸣》:「鼓瑟吹笙。」
    2. 气流顺著某方向流动。如:「风吹雨打」。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3. 夸口、说大话。如:「吹牛」、「吹嘘」。
    4. 事情作罢或关系断绝。如:「他们的婚事,早就吹了。」

    吹 [ chuì ]

    1. 参见「鼓吹」(一)​条。
    入 rù《國語辭典》

    入 [ rù ]

    1. 进,由外面到里面。如:「入内」、「入场」、「入境」。
    2. 收进。如:「收入」、「月入十万」。《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岁余不入,货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3. 接纳、缴纳。《国语·吴语》:「昔楚灵王不君,其臣箴谏以不入。」《金瓶梅·第一七回》:「到明日他盖这房子,多是入官抄没的数儿。」
    4. 参加。如:「入会」、「入股」、「入学」、「入伍」。
    5. 到、达。如:「入夜」、「入冬」。
    6. 沉没。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7. 合宜、适合。如:「入时」、「入情入理」。
    8. 沉浸、深透。如:「入味」、「入骨」、「入迷」。
    1.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入声 」条。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入 [ rǔ ]

    1. 不留心的塞放。如:「一张钞票不知入到那里?」
    2. 暗中把财物给人。如:「偷偷入给他一包东西。」
    3. 陷于其中、投于其中。如:「一脚入到泥里了。」

    入 [ rì ]

    1. 发生性关系。《水浒传·第五一回》:「那婆婆那里有好气,便指著骂道:『你这……乱人入的贱母狗!做什么倒骂我!』」
    人家 rén jiā
    (1).他人之家。《国语·晋语二》:“ 里克 曰:‘弑君以为廉,长廉以骄心,因骄以制人家,吾不敢。’” 韦昭 注:“因骄以裁制人之父子,吾不敢为也。” 汉 王符 《潜夫论·释难》:“故大屋移倾,则下之人,不待告令,各争其柱之。仁者,兼护人家者,且自为也。”
    (2).民家,民宅。《史记·六国年表序》:“《诗》《书》所以復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 周室 ,以故灭。”《汉书·佞倖传·邓通》:“於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后汉书·献帝纪》:“己酉, 董卓 焚 洛阳 宫庙及人家。”《朱子语类》卷九十:“ 广西 贺州 有一人家,共一大门,门里有两廊,皆是子房,如学舍僧房。”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在这一点上,执政府颇象寻常的人家,而不象堂堂的‘执政府’了。”
    (3).住户。 唐 杜牧 《山行》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宋 余靖 《晚至松门僧舍怀寄李太祝》诗:“蓼浦初闻雁,人家半在船。” 元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刘大白 《旧梦》诗:“小草,你妆饰了富贵人家底庭园,却受够了他们底芟夷和蹂躏。”
    (4).家庭。 明 唐顺之 《凤阳等处灾伤疏》:“且 江 北人家素无积蓄。”《红楼梦》第七回:“倘或亲友知道了,岂不笑话咱们这样的人家,连个王法规矩都没有。”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七:“人家不象个人家,吃饭连张桌子也没有。”
    (5).家业。《北史·僭伪附庸传·慕容垂》:“此儿阔达好奇,终能破人家,或能成人家。”《二刻拍案惊奇》卷十:“我们原説,与他夺了人家,要谢我们一千银子。” 清 李渔 《奈何天·虑婚》:“想我家自从高祖 闕九员外 靠着天理,做起一分人家。”
    (6).未嫁前的夫家。《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 江小娘 在家,初意要替他寻个人家,急切里凑不着巧。”《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嘱咐他见了姑娘,千万莫问他有人家没人家的这句话,是个入门问讳的意思。” 田汉 《获虎之夜》:“现在也不必恨他了,反而叫我们给 莲儿 选了家好人家。”
    (7).别人;他人。《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又人家治国,舟船城郭,何得不护?”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成 ( 李成 )官至尚书郎,其山水寒林,往往人家有之。”《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岂知你所为不义若此!点污了人家儿女,岂是君子之行!” 闻一多 《画展》:“反正人家不是傻子,咱们的底细,人家心里早已是雪亮的。”
    (8).指某个人或某些人,同“ 他 ”或“他们”相近。如:你快去吧,人家快要等死了。
    (9).对人称自己。 唐 张鷟 《游仙窟》:“人家不中物,渐渐逼他来。”《西游记》第三一回:“你这泼猴,其实惫懒!怎么上门子欺负人家!” 张天翼 《谭九先生的工作》:“我的茶呢?人家忙得要死,吃了茶就要有事去。”
    (10).与名词连用表示身份。《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他起初因见父亲是个武出身,受那外人指目,只説是个武弁人家。”《儒林外史》第一回:“只因你父亲亡后,我一个寡妇人家,只有出去的,没有进来的。” 朱自清 《笑的历史》:“又过了三四年,她们告诉我,姑娘人家要斯文些,笑是没规矩的。”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