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剥栗催奴课,东院寻梅劝客留。

范成大宋代〕《次黄必先主簿同年赠别韵

山郭官闲得烂游,弥年还往话绸缪。
西园剥栗催奴课,东院寻梅劝客留。
笔下修锋千首富,谈间和气两眉浮。
别来怅望何时见?谩上重城谩上楼。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西园东院寻梅

西园(西園)xī yuán
(1).园林名。 汉 上林苑 的别名。《文选·张衡〈东京赋〉》:“岁维仲冬,大閲 西园 ,虞人掌焉,先期戒事。” 薛综 注:“ 西园 , 上林苑 也。”《资治通鉴·汉灵帝光和四年》:“帝著商贾服,从之饮宴为乐。又於 西园 弄狗,著进贤冠,带綬。”
(2).园林名。在 河南省 临漳县 邺县 旧治北,传为 曹操 所建。 三国 魏 曹植 《公宴诗》:“清夜游 西园 ,飞盖相追随。” 唐 张说 《邺都引》:“城郭为墟人代改,但见 西园 明月在。”
(3).园林名。在 江苏省 苏州市 。 明 代始建。其罗汉堂有五百罗汉像,姿态各殊,为 清 代泥塑杰作。
(4).园林名。在 湖北省 武昌县 西。《资治通鉴·梁简文帝大宝元年》:“辛酉, 纶 集其麾下於 西园 。”  ——《漢語大詞典》
剥 ( 剝 ) bāo/bō
剥 [ bāo ]
  1. 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东西:~皮。~花生。
剥 [ bō ]
  1. 义同“剥”(bāo),用于复合词:~夺。~削(xuē)。~落。~蚀。生吞活~。
栗 ( 慄 ) lì《國語辭典》

栗 [ lì ]

  1. 植物名。殼斗科板栗屬,落葉喬木。葉作披針形,有鋸齒,互生。夏日開花,花小,雌雄同株。果實為堅果,在囊狀之殼斗內。其殼斗全面帶刺,成熟後,則殼裂散出果實。種子可供食用。
  2. 姓。如漢代有栗融。
  1. 畏懼。《論語·八佾》:「哀公問社於宰我……,曰使民戰栗。」《漢書·卷六六·楊敞傳》:「眾毀所歸,不寒而栗。」通「慄」。
  1. 堅固。《禮記·聘義》:「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漢·鄭玄·注:「栗,堅貌。」
  2. 敬謹、戒慎。《書經·舜典》:「直而溫,寬而栗。」唐·孔穎達·正義:「謂矜莊嚴。栗者,謹敬也。」
  3. 威嚴。周·司馬穰苴《司馬法·嚴位》:「凡戰之道,位欲嚴,政欲栗。」
催 cuī《國語辭典》

催 [ cuī ]

  1. 促使行动开始,或加速进行。如:「催生」、「时间到了,催他上车。」《文选·李密·陈情表》:「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奴 nú《國語辭典》

奴 [ nú ]

  1. 古代本指获罪入官服杂役的人,后泛指奴仆。如:「奴隶」、「奴婢」。《论语·微子》:「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唐·杜甫〈哀王孙〉诗:「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2. 男女自称的谦词。如:「奴家」。《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五·王昭君变文》:「远指白云呼且住,听奴一曲别乡关。」明·高明《琵琶记·五娘劝解公婆争吵》:「奴自有些金珠,解当充粮米。」
  3. 对人鄙视、轻蔑的称呼。如:「守财奴」、「卖国奴」。《晋书·卷一○三·刘曜载记》:「叛逆胡奴!要当生缚此奴,然后斩刘贡。」
  4. 姓。如明代有奴管。
  1. 驱使、役使。如:「奴役」。唐·韩愈〈原道〉:「入者主之,出者奴之。」
课 ( 課 ) kè
课 [ kè ]
  1. 教学上的一个阶段:上~。~时。~间。旷~。授~。~余活动。
  2. 教学的科目:~程。~表。基础~。专业~。~本。~文。
  3. 教书讲学或攻读学习:~徒。~读。
  4. 古代的一种赋税:国~。完粮交~。
  5. 使交纳赋税:~税。~役。
  6. 机关、企业等行政上的单位(现亦称“”):会计~。
  7. 迷信占卜的一种:起~。
东院(东院)
宋 范成大 丙午新正书怀十首 其九 东院斋钟披被坐,南城严鼓岸巾归。  ——《骈字类编》
寻梅(寻梅)
十二月燕游次序正月玉照堂赏梅湖山寻梅  ——《韵府拾遗 灰韵》
劝 ( 勸 ) quàn
劝 [ quàn ]
  1. 说服,讲明事理使人听从:~说。~解(jiě)。~导。~教(jiào)。~谏。~慰。~戒。~进(封建社会劝说实际上已经掌握政权而有意做皇帝的人做皇帝)。
  2. 勉励:~勉。~学。~业。~善。
客 kè《國語辭典》

客 [ kè ]

  1. 宾,相对于主人而言。如:「宾客」、「请客」、「寒夜客来茶当酒」。《礼记·曲礼下》:「主人敬客,则先拜客;客敬主人,则先拜主人。」《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2. 做生意、买卖等的人对顾主的称呼。如:「顾客」、「乘客」、「客满」。《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宋人有酤酒者,升概既平,愈客甚谨。」《老残游记·第五回》:「渐渐的打尖的客陆续都到店里。」
  3. 泛称从事某种活动或具有某类特长的人。如:「镖客」、「掮客」、「说客」、「 政客」、「珠宝客」。
  4. 寄食贵族豪门的人。如:「食客」、「门客」。《战国策·齐策四》:「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晋书·卷六九·刁协传》:「刁氏素殷富,奴客纵横。」
  5. 寄旅于外的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杜甫〈中夜〉诗:「长为万里客,有愧百年身。」
  6. 泛称人。如:「旅人过客」。《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一个人占了几个妇人,天下必有几个无妻之客。」
  7. 量词。计算定量出售食品的单位。如:「他点了一客八分熟的牛排。」
  8. 姓。如汉代有客孙。
  1. 寄居、旅居。《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会天下之乱,遂弃官客荆州,建安中乃还。」
  2. 以客礼相待。《史记·卷三一·吴太伯世家》:「五年,楚之亡臣伍子胥来奔,公子光客之。」唐·司马贞·索隐:「是谓客礼以接待也。」
  1. 次要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朱子周易本义》:「传为主,经为客。」
  2. 在人类意识外独立存在的。如:「客观」。
留 liú《國語辭典》

留 [ liú ]

  1. 停止。《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可疾去矣,慎毋留!」《汉书·卷三一·陈胜项籍传》:「北救赵,至安阳,留不进。」
  2. 不使离开。如:「慰留」。《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宿于昼,有欲为王留行者。」《三国演义·第八二回》:「昔子瑜在柴桑时,孔明来吴,孤欲使子瑜留之。」
  3. 保存、保留。如:「留余地」、「留胡子」。《墨子·非儒下》:「于是厚其礼,留其封,敬见而不问其道。」
  4. 遗下。如:「遗留」、「祖先留下丰富的遗产。」
  5. 注意。如:「留心」、「留意」、「留神」。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