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李白〔唐代〕《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
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
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
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
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长安(長安)cháng ān
(1).古都城名。 汉高祖 七年(公元前200年)定都于此。此后 东汉 献帝 初、 西晋 愍帝 、 前赵 、 前秦 、 后秦 、 西魏 、 北周 、 隋 、 唐 皆于此定都。 西汉 末绿林、赤眉, 唐 末 黄巢 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也曾建都于此。故城有二: 汉 城筑于 惠帝 时,在今 西安市 西北。 隋 城筑于 文帝 时,号 大兴城 ,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东、南、西一带。 唐 末就旧城北部改筑新城,即今 西安城 。
(2). 唐 以后诗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称。 唐 李白 《金陵》诗之一:“ 晋 家南渡日,此地旧 长安 。” 宋 周密 《武林旧事·淳熙八年》:“雪却甚好,但恐 长安 有贫者。” 清 龚自珍 《同年冯文江索诗赠行》:“ 冯君 才大行孔修,少年挟策 长安 游。” ——《漢語大詞典》
(2). 唐 以后诗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称。 唐 李白 《金陵》诗之一:“ 晋 家南渡日,此地旧 长安 。” 宋 周密 《武林旧事·淳熙八年》:“雪却甚好,但恐 长安 有贫者。” 清 龚自珍 《同年冯文江索诗赠行》:“ 冯君 才大行孔修,少年挟策 长安 游。” ——《漢語大詞典》
大道 dà dào
(1).宽阔的道路。《列子·说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汉 班昭 《东征赋》:“遵通衢之大道兮,求捷径欲从谁?” 郭小川 《乡村大道》诗:“乡村大道呵,我爱你的长远和宽阔。”
(2).指正常的传播途径。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小道快于大道,文件证实谣传。”
(3).正道;常理。指最高的治世原则,包括伦理纲常等。《礼记·礼运》:“ 孔子 曰:‘大道之行也,与 三代 之英, 丘 未之逮也,而有志焉。’”《汉书·司马迁传赞》:“又其是非颇繆於圣人,论大道则先 黄 老 而后六经。” 唐 柳宗元 《箕子碑》:“当 紂 之时,大道悖乱,天威之动不能戒,圣人之言无所用。” 清 戴名世 《送许亦士序》:“当大道沦散,士不知学,而一、二腐儒小生,区区抱独守残,沦落於穷巖断壑之中者,徒为世所嗤笑谩侮。”
(4).指自然法则。《庄子·天下》:“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
(5).谓成仙之道。 唐 韦渠牟 《步虚词》诗之十:“大道何年学,真符比日催。”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吕岩》:“ 巖 既篤志大道,游览名山,至 太华 ,遇 云房 ,知为异人。”
(6).泛指很高的道行。 清 袁枚 《新齐谐·镜山寺僧》:“﹝ 钱塘 王孝廉 ﹞语其戚曰:‘予前世 镜山寺 僧某也,修持数十年几成大道。’” ——《漢語大詞典》
(2).指正常的传播途径。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小道快于大道,文件证实谣传。”
(3).正道;常理。指最高的治世原则,包括伦理纲常等。《礼记·礼运》:“ 孔子 曰:‘大道之行也,与 三代 之英, 丘 未之逮也,而有志焉。’”《汉书·司马迁传赞》:“又其是非颇繆於圣人,论大道则先 黄 老 而后六经。” 唐 柳宗元 《箕子碑》:“当 紂 之时,大道悖乱,天威之动不能戒,圣人之言无所用。” 清 戴名世 《送许亦士序》:“当大道沦散,士不知学,而一、二腐儒小生,区区抱独守残,沦落於穷巖断壑之中者,徒为世所嗤笑谩侮。”
(4).指自然法则。《庄子·天下》:“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
(5).谓成仙之道。 唐 韦渠牟 《步虚词》诗之十:“大道何年学,真符比日催。”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吕岩》:“ 巖 既篤志大道,游览名山,至 太华 ,遇 云房 ,知为异人。”
(6).泛指很高的道行。 清 袁枚 《新齐谐·镜山寺僧》:“﹝ 钱塘 王孝廉 ﹞语其戚曰:‘予前世 镜山寺 僧某也,修持数十年几成大道。’” ——《漢語大詞典》
横 ( 橫 ) héng/hèng
横 [ héng ]
- 跟地面平行的,与“竖”、“直”相对:~梁。~楣。~额。~幅。~批。~披(长条形横幅字画)。~匾。~标。~空。
- 左右向的,跟目视方向垂直的,与“竖”、“直”、“纵”相对:~写。~排。~向。~斜。纵~。
- 地理学上指东西向的:与“纵”相对:~贯东西。
- 凶暴,不讲理;蛮~。强~。~暴。~蛮。
- 意外的,不寻常的:~财。~祸。~事。~死。
九天 jiǔ tiān
(1).谓天之中央与八方。《楚辞·离骚》:“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脩之故也。” 王逸 注:“九天谓中央八方也。” 汉 扬雄 《太玄·太玄数》:“九天:一为中天,二为羡天,三为从天,四为更天,五为睟天,六为廓天,七为减天,八为沉天,九为成天。”按,《吕氏春秋·有始》谓天有九野:中央曰钧天,东方曰苍天,东北曰变天,北方曰玄天,西北曰幽天,西方曰顥天,西南曰朱天,南方曰炎天,东南曰阳天。
(2).谓天空最高处。《孙子·形篇》:“善攻者,动於九天之上。” 梅尧臣 注:“九天,言高不可测。” 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诗之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明 宋濂 《文原》:“九天之属,其高不可窥;八柱之列,其厚不可测。” 毛泽东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词:“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鱉。”
(3).指宫禁。 唐 王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九天閶闔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唐 杨巨源 《圣寿无疆词》之九:“晴光五云叠,春色九天深。” 唐 王涯 《宫词》之七:“为看九天公主贵,外边争学内家装。”
(4).指帝王。
(5).神名。《史记·封禅书》:“ 九天 巫,祠 九天 。” 司马贞 索隐:“《孝武本纪》云‘立 九天庙 於 甘泉 ’。《三辅故事》云‘ 胡 巫事 九天 於 神明臺 ’。” ——《漢語大詞典》
(2).谓天空最高处。《孙子·形篇》:“善攻者,动於九天之上。” 梅尧臣 注:“九天,言高不可测。” 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诗之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明 宋濂 《文原》:“九天之属,其高不可窥;八柱之列,其厚不可测。” 毛泽东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词:“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鱉。”
(3).指宫禁。 唐 王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九天閶闔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唐 杨巨源 《圣寿无疆词》之九:“晴光五云叠,春色九天深。” 唐 王涯 《宫词》之七:“为看九天公主贵,外边争学内家装。”
(4).指帝王。
(5).神名。《史记·封禅书》:“ 九天 巫,祠 九天 。” 司马贞 索隐:“《孝武本纪》云‘立 九天庙 於 甘泉 ’。《三辅故事》云‘ 胡 巫事 九天 於 神明臺 ’。” ——《漢語大詞典》
峨眉 é méi
也写作峨嵋、峩眉。山名。在 四川 峨眉县 西南,因山势逶迤,有山峰相对如蛾眉,故名。佛教称为 光明山 ,道教称为“虚灵洞天”、“灵陵太妙天”。其脉自 岷山 绵延而来,突起为 大峨 、 中峨 、 小峨 三峰。顶部为玄武岩覆盖,有 峨眉 宝光、 舍身崖 、 洗象池 、 龙门洞 等胜匚与 浙江 普陀山 、 安徽 九华山 、 山西 五台山 并称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又 山东 、 河南 、 安徽 、 福建 、 广西 等省亦有形如蛾眉,以“峨眉”为名的山。 ——《漢語大詞典》
山月
唐 卢照邻 早度分水岭 瑟瑟松风急,苍苍山月团。
唐 王勃 夜兴 野烟含夕渚,山月照秋林。
唐 上官仪 入朝洛堤步行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唐 王维 蓝田山石门精舍 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
唐 李白 九日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唐 王昌龄 送张四 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唐 李颀 渔父歌 浦沙明濯足,山月静垂纶。
唐 韦应物 同褒子秋斋独宿 山月皎如烛,风霜时动竹。
唐 李嘉祐 和袁郎中破贼后经剡县山水上太尉 鸣笳山月晓,摇旆野云低。
唐 戴叔伦 送张南史 草座留山月,荷衣远洛尘。
唐 李绅 过荆门 此时山月如衔镜,岩树参差互辉映。
唐 朱庆馀 题任处士幽居 山月吟时在,池花觉后香。
唐 白居易 嵩阳观夜奏霓裳 回临山月声弥怨,散入松风韵更长。
唐 刘禹锡 发苏州后登武丘寺望海楼 僧房已闭户,山月方出岭。
唐 皎然 待山月 夜夜忆故人,长教山月待。今宵故人至,山月知何在。
唐 张祜 题虎丘寺 雾青山月晓,云白海天秋。
唐 杜牧 登九峰楼 牛歌鱼笛山月上,鹭渚鹙梁溪日斜。
唐 温庭筠 西陵道士茶歌 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
唐 曹邺 早秋宿田舍 涧草疏疏萤火光,山月朗朗枫树长。
唐 皮日休 闲夜酒醒 醒来山月高,孤枕群书里。
元 赵孟頫 题孙登长啸图 空林无风万籁寂,长啸一声山月寒。 ——《骈字类编》
唐 王勃 夜兴 野烟含夕渚,山月照秋林。
唐 上官仪 入朝洛堤步行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唐 王维 蓝田山石门精舍 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
唐 李白 九日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唐 王昌龄 送张四 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唐 李颀 渔父歌 浦沙明濯足,山月静垂纶。
唐 韦应物 同褒子秋斋独宿 山月皎如烛,风霜时动竹。
唐 李嘉祐 和袁郎中破贼后经剡县山水上太尉 鸣笳山月晓,摇旆野云低。
唐 戴叔伦 送张南史 草座留山月,荷衣远洛尘。
唐 李绅 过荆门 此时山月如衔镜,岩树参差互辉映。
唐 朱庆馀 题任处士幽居 山月吟时在,池花觉后香。
唐 白居易 嵩阳观夜奏霓裳 回临山月声弥怨,散入松风韵更长。
唐 刘禹锡 发苏州后登武丘寺望海楼 僧房已闭户,山月方出岭。
唐 皎然 待山月 夜夜忆故人,长教山月待。今宵故人至,山月知何在。
唐 张祜 题虎丘寺 雾青山月晓,云白海天秋。
唐 杜牧 登九峰楼 牛歌鱼笛山月上,鹭渚鹙梁溪日斜。
唐 温庭筠 西陵道士茶歌 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
唐 曹邺 早秋宿田舍 涧草疏疏萤火光,山月朗朗枫树长。
唐 皮日休 闲夜酒醒 醒来山月高,孤枕群书里。
元 赵孟頫 题孙登长啸图 空林无风万籁寂,长啸一声山月寒。 ——《骈字类编》
照 zhào《國語辭典》
照 [ zhào ]
动- 映射。如:「照耀」、「阳光照在窗户上。」
- 投映。如:「照镜子」。
- 比拟、依据。如:「仿照」、「照猫画虎」、「比照办理」、「照本宣科」。
- 比对、核对。如:「对照」。
- 通知。如:「照会」、「关照」。
- 向著、对著。如:「照头一棍」、「照著敌人开枪」。
- 看、顾。如:「照顾」、「照应」、「照料」。
- 知晓。如:「心照不宣」。《三国志·卷一九·魏书·陈思王植传》:「臣闻骐骥长鸣,则伯乐照其能;卢狗悲号,则韩国知其才。」
- 摄取影像。如:「照相」、「这张像片是新照的。」
- 日光。如:「夕照」、「残照」。
- 像片。如:「近照」、「玉照」。
- 凭证。如:「执照」、「护照」。《喻世明言·卷三三·张古老种瓜娶文女》:「申公道:『钱却有,何以为照?』」
秦川 qín chuān
古地区名。泛指今 陕西 、 甘肃 的 秦岭 以北平原地带。因 春秋 、 战国 时地属 秦国 而得名。《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 荆州 之军以向 宛 洛 ,将军身率 益州 之众出於 秦川 ,百姓孰敢不簞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南朝 陈 徐陵 《关山月》诗之一:“关山三五月,客子忆 秦川 。”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芳草茸茸去路遥,八百里地 秦川 春色早,花木秀芳郊。” 王老九 《张老汉卖馀粮》:“要把咱的穷根斩,将来铁牛翻 秦川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