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海棠 hǎi táng
落叶乔木。叶子卵形或椭圆形,春季开花,白色或淡红色。品种颇多,供观赏。亦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唐 裴廷裕 《蜀中登第答李搏六韵》:“ 蜀 柳笼堤烟矗矗,海棠当户燕双双。” 宋 李清照 《如梦令》词:“试问捲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明 谢谠 《四喜记·红楼遣思》:“前春共赏海棠开。” 老舍 《离婚》第十四:“脸上虽瘦了些,可是腮上的颜色近于海棠。” ——《漢語大詞典》
不惜 bù xī
不顾惜;不吝惜。《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朝廷无至忠忧国之臣,不惜伤损威重。” 宋 梅尧臣 《观何君宝画》诗:“买时不惜金与帛,帛载羊车钱载驴。”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二章:“山径上堆满了厚厚一层落叶,还夹杂着敌人不惜血本从飞机上撒下来的大量传单。” ——《漢語大詞典》
胭脂 yān zhī
亦作“臙脂”。 一种用于化妆和国画的红色颜料。亦泛指鲜艳的红色。 唐 杜甫 《曲江对雨》:“林花着雨臙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敦煌曲子词·柳青娘》:“故着胭脂轻轻染,淡施檀色注歌脣。” 金 元好问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之一:“翠叶轻笼豆颗匀,臙脂浓抹蜡痕新。” 明 张景 《飞丸记·坚持雅操》:“我情愿甘劳役,思量忍命穷,拚得臙脂委落如云鬞。” 清 孙枝蔚 《后冶春次阮亭韵》:“梨花独自洗胭脂, 虢国夫人 别样姿。” 杨朔 《走进太阳里去》:“张眼一望,遍地都是齐腿腕子深的小麦,麦梢上平涂着一层胭脂色的朝阳。” ——《漢語大詞典》
色 sè《國語辭典》
色 [ sè ]
名- 物体表面的色彩。如:「五颜六色」、「五光十色」、「花色鲜艳」。
- 面容、神情。如:「不动声色」、「和颜悦色」、「面不改色」、「察言观色」。
- 女色,容貌美丽的妇女。《论语·季氏》:「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唐·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 景象。如:「暮色深沉」、「景色宜人」。
- 种类、式样。如:「货色齐全」、「形形色色」、「花色繁多」。
- 品质、成分。多指金银而言。如:「成色」、「足色」。
- 性欲、情欲。如:「色情」、「桃色纠纷」。《孟子·告子上》:「告子曰:『食、色,性也。』」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生气发怒,改变脸色。《战国策·韩策二》:「怒于室者色于市,今公叔怨齐,无奈何也。」
- 访求。如:「物色」。
色 [ shè ]
名- 俗称男子的性欲冲动。
色 [ shǎi ]
名- 之语音。
独立(獨立)dú lì
(1).单独站立。《论语·季氏》:“尝独立, 鲤 趋而过庭。” 唐 杜甫 《独立》诗:“天机近人事,独立万端忧。”《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王生 ﹞见一女子生得十分美貌,独立在门内,徘徊凝望。”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词:“独立寒秋, 湘江 北去, 橘子洲 头。”
(2).孤立无所依傍。《管子·明法解》:“人主孤特而独立,人臣羣党而成朋。”《晋书·忠义传·吉挹》:“ 挹 孤城独立,众无一旅,外摧凶鋭,内固津要,虏贼舟船,俘馘千计。”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秦皇岛》:“ 关 南六里有孤山,屹然独立于海上,四面皆水,俗呼 秦皇岛 。”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十章:“为了防备意外, 大夯 首先将 郭祥 隐蔽在草丛之中,悄悄来到一所独立家屋附近。”
(3).超凡拔俗,与众不同。《易·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遯世无闷。” 孔颖达 疏:“君子於衰难之时,卓尔独立,不有畏惧。”《淮南子·修务训》:“超然独立,卓然离世。” 高诱 注:“不羣于俗。” 宋 陆游 《溪上作》诗:“末俗陵迟稀独立,斯文崩坏欲横流。”
(4).不依靠其他事物而存在;不依靠他人而自立。《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荀子·儒效》:“而师法者,所得乎情,非所受乎性;不足以独立而治。” 梁启雄 释:“不足独立而治,谓师法不能离开‘专壹’而治。”《孽海花》第四回:“把古人已整理的书籍,进了一层,研求到意义上去,所以出了 魏默深 、 龚定盦 一班人,发生独立的思想。”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这些作品的主题全是反抗传统的道德,提倡女性的独立的。”
(5).谓国家、民族或政权不受外界统治支配而能完全自主地存在。《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不善用之,则 楚 六千里而为讎人役。”《荀子·王制》:“夫威强未足以殆邻敌也,名声未足以县天下也,则是国未能独立也。”如:一切受压迫的民族都要独立。
(6).古代传说中的一足之鸟。《太平御览》卷四三三引《河图》:“鸟一足名独立。” ——《漢語大詞典》
(2).孤立无所依傍。《管子·明法解》:“人主孤特而独立,人臣羣党而成朋。”《晋书·忠义传·吉挹》:“ 挹 孤城独立,众无一旅,外摧凶鋭,内固津要,虏贼舟船,俘馘千计。”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秦皇岛》:“ 关 南六里有孤山,屹然独立于海上,四面皆水,俗呼 秦皇岛 。”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十章:“为了防备意外, 大夯 首先将 郭祥 隐蔽在草丛之中,悄悄来到一所独立家屋附近。”
(3).超凡拔俗,与众不同。《易·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遯世无闷。” 孔颖达 疏:“君子於衰难之时,卓尔独立,不有畏惧。”《淮南子·修务训》:“超然独立,卓然离世。” 高诱 注:“不羣于俗。” 宋 陆游 《溪上作》诗:“末俗陵迟稀独立,斯文崩坏欲横流。”
(4).不依靠其他事物而存在;不依靠他人而自立。《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荀子·儒效》:“而师法者,所得乎情,非所受乎性;不足以独立而治。” 梁启雄 释:“不足独立而治,谓师法不能离开‘专壹’而治。”《孽海花》第四回:“把古人已整理的书籍,进了一层,研求到意义上去,所以出了 魏默深 、 龚定盦 一班人,发生独立的思想。”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这些作品的主题全是反抗传统的道德,提倡女性的独立的。”
(5).谓国家、民族或政权不受外界统治支配而能完全自主地存在。《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不善用之,则 楚 六千里而为讎人役。”《荀子·王制》:“夫威强未足以殆邻敌也,名声未足以县天下也,则是国未能独立也。”如:一切受压迫的民族都要独立。
(6).古代传说中的一足之鸟。《太平御览》卷四三三引《河图》:“鸟一足名独立。” ——《漢語大詞典》
蒙蒙(矇矇,濛濛,懞懞)méng méng
茂盛貌。《诗·大雅·生民》:“禾役穟穟,麻麦幪幪。” 毛 传:“幪幪然,茂盛也。”
(1).模糊不清貌。《楚辞·九辩》:“愿皓日之显行兮,云蒙蒙而蔽之。” 宋 苏轼 《大别方丈铭》:“闭目而视,目之所见,冥冥蒙蒙。”
(2).蒙昧貌。 汉 刘向 《说苑·杂言》:“子居艘楫之间,则吾不如子;至於安国家,全社稷,子之比我,蒙蒙如未视之狗耳。”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吾非生而知之,又非少而信之,始者蒙蒙,亦如子耳。” 清 钱谦益 《哭何季穆》诗:“戞戞上竿鱼,蒙蒙丧家狗。”
(3).细雨迷蒙貌。 明 王韦 《阁试春阴诗》:“苔花苍润上帘櫳,蒙蒙经雨还未雨。”
(4).盛貌。 汉 东方朔 《七谏·自悲》:“微霜降之蒙蒙。” 王逸 注:“蒙蒙,盛貌。” 唐 萧颖士 《江有枫》诗:“江有枫,其叶蒙蒙。” 明 王世贞 《赠梁公实谢病归》诗:“桂树宛宛山日深,松花蒙蒙白云冷。”
(5).萌生之貌。《大戴礼记·夏小正》:“陨麋角。陨,坠也。日冬至,阳气至始动,诸向生皆蒙蒙符矣。” 孔
糊涂不明。《文选·班固〈幽通赋〉》:“昒昕寤而仰思兮,心矇矇犹未察。” 李善 注:“言己旦仰思此梦,心中矇矇,未知其吉凶。”
濛濛:1.迷茫貌。《诗·豳风·东山》“零雨其濛” 汉 郑玄 笺:“归又道遇雨,濛濛然。” 汉 严忌 《哀时命》:“雾露濛濛,其晨降兮。” 唐 吉师老 《鸳鸯》:“江岛濛濛烟靄微,緑芜深处刷毛衣。” 明 陈恭尹 《登祝融峰》诗:“濛濛在太古,乾坤犹未判。” 冰心 《最后的安息》:“对面山峰上,云气濛濛,草色越发的青绿了。”
(2).纷杂貌。 汉 枚乘 《梁王菟园赋》:“羽盖繇起,被以红沫,濛濛若雨委雪。” 唐 贾岛 《送神邈法师》:“柳絮落濛濛, 西州 道路中。” 宋 晏殊 《踏莎行》词之五:“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清 陈维嵩 《点绛唇·和成容若韵》词:“西风恶,数声城角,冷雁濛濛落。”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黄鹂低鸣,飞絮濛濛。”
(3).浓盛貌。 唐 张籍 《惜花》:“濛濛庭树花,坠地无颜色。”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一折:“愁云靄靄,杀气濛濛。”
懞懞:迷迷糊糊。《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孺人疼痛既止,精神疲倦,懞懞的睡了去。” ——《漢語大詞典》
(1).模糊不清貌。《楚辞·九辩》:“愿皓日之显行兮,云蒙蒙而蔽之。” 宋 苏轼 《大别方丈铭》:“闭目而视,目之所见,冥冥蒙蒙。”
(2).蒙昧貌。 汉 刘向 《说苑·杂言》:“子居艘楫之间,则吾不如子;至於安国家,全社稷,子之比我,蒙蒙如未视之狗耳。”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吾非生而知之,又非少而信之,始者蒙蒙,亦如子耳。” 清 钱谦益 《哭何季穆》诗:“戞戞上竿鱼,蒙蒙丧家狗。”
(3).细雨迷蒙貌。 明 王韦 《阁试春阴诗》:“苔花苍润上帘櫳,蒙蒙经雨还未雨。”
(4).盛貌。 汉 东方朔 《七谏·自悲》:“微霜降之蒙蒙。” 王逸 注:“蒙蒙,盛貌。” 唐 萧颖士 《江有枫》诗:“江有枫,其叶蒙蒙。” 明 王世贞 《赠梁公实谢病归》诗:“桂树宛宛山日深,松花蒙蒙白云冷。”
(5).萌生之貌。《大戴礼记·夏小正》:“陨麋角。陨,坠也。日冬至,阳气至始动,诸向生皆蒙蒙符矣。” 孔
糊涂不明。《文选·班固〈幽通赋〉》:“昒昕寤而仰思兮,心矇矇犹未察。” 李善 注:“言己旦仰思此梦,心中矇矇,未知其吉凶。”
濛濛:1.迷茫貌。《诗·豳风·东山》“零雨其濛” 汉 郑玄 笺:“归又道遇雨,濛濛然。” 汉 严忌 《哀时命》:“雾露濛濛,其晨降兮。” 唐 吉师老 《鸳鸯》:“江岛濛濛烟靄微,緑芜深处刷毛衣。” 明 陈恭尹 《登祝融峰》诗:“濛濛在太古,乾坤犹未判。” 冰心 《最后的安息》:“对面山峰上,云气濛濛,草色越发的青绿了。”
(2).纷杂貌。 汉 枚乘 《梁王菟园赋》:“羽盖繇起,被以红沫,濛濛若雨委雪。” 唐 贾岛 《送神邈法师》:“柳絮落濛濛, 西州 道路中。” 宋 晏殊 《踏莎行》词之五:“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清 陈维嵩 《点绛唇·和成容若韵》词:“西风恶,数声城角,冷雁濛濛落。”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黄鹂低鸣,飞絮濛濛。”
(3).浓盛貌。 唐 张籍 《惜花》:“濛濛庭树花,坠地无颜色。”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一折:“愁云靄靄,杀气濛濛。”
懞懞:迷迷糊糊。《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孺人疼痛既止,精神疲倦,懞懞的睡了去。” ——《漢語大詞典》
细雨(細雨)xì yǔ
小雨。 南朝 梁简文帝 《和湘东王首夏诗》:“冷风杂细雨,垂云助麦凉。” 唐 刘长卿 《别严士元》诗:“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宋 陆游 《小园》诗:“点点水纹迎细雨,疎疎篱影界斜阳。” 茅盾 《子夜》十九:“现在是蒙蒙细雨,如烟如雾。” ——《漢語大詞典》
中 zhōng/zhòng《國語辭典》
中 [ zhōng ]
名-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居中」、「中央」、「日正當中」。
- 內、裡面。如:「水中」、「夢中」、「心中」。
- 泛指某一時期以內。如:「一年之中」、「晉太元中」。
- 中華民國的簡稱。
- 姓。如漢代有中京。
- 居間介紹、連絡的。如:「中人」。
- 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如:「中級」、「中型」、「中等」。
- 半。如:「中夜」、「中途」。
- 正好。如:「適中」。
-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中 [ zhòng ]
動- 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漢書·卷一○·成帝紀》:「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
- 合、正對上。如:「中規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戰國策·西周策》:「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 遭受、感染。如:「中風」、「中毒」。
- 得。如:「中獎」、「中籤」、「中選」。
- 考取。如:「范進中舉」、「考中大學」。《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