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疏。南山敝庐,收拾园圃,安排隐居,效靖节先生归去。
秦竹村〔元代〕《【双调】行香子 知足》
壮岁乡闾,养志闲居,二十年窗下工夫。高探月窟,平步云衢。一张琴,三
尺剑,五车书。
【庆宣和】引个奚童跨蹇驴,竟至皇都。只道功名掌中物,笑取,笑取。
【锦上花】高引茅庐,无人枉顾。不遇知音,难求荐举。慷慨悲歌,空敲唾
壶。落魄无成,新丰逆旅。
【幺】古今千百年,际会几人遇?试把前贤,从头细数:应聘文王,渭滨渔
夫,梦感高宗,商岩版筑。
【清江引】蹭蹬几年无用处,枉被儒冠误。改业簿书丛,倒得官人做,元龙
近来豪气无。
【碧玉箫】今我何如?对镜嗟吁。岁月催促,霜染半头颅。老矣夫,终焉计
尚疏。南山敝庐,收拾园圃,安排隐居,效靖节先生归去。
【鸳鸯歇指煞】前程只有前程路,儿孙自有儿孙福。没来由谩苦,千丈剑门
关,一线连云栈,万里凌霄渡。争一阶官职高,攒几贯家私富。手搭在心头窨附:
二顷负郭田,对山三架屋,绕院千竿竹。充饥煮蕨薇,遇冷添细纟由絮,便是我
生平所欲。世事尽无休,人生要知足。
尺剑,五车书。
【庆宣和】引个奚童跨蹇驴,竟至皇都。只道功名掌中物,笑取,笑取。
【锦上花】高引茅庐,无人枉顾。不遇知音,难求荐举。慷慨悲歌,空敲唾
壶。落魄无成,新丰逆旅。
【幺】古今千百年,际会几人遇?试把前贤,从头细数:应聘文王,渭滨渔
夫,梦感高宗,商岩版筑。
【清江引】蹭蹬几年无用处,枉被儒冠误。改业簿书丛,倒得官人做,元龙
近来豪气无。
【碧玉箫】今我何如?对镜嗟吁。岁月催促,霜染半头颅。老矣夫,终焉计
尚疏。南山敝庐,收拾园圃,安排隐居,效靖节先生归去。
【鸳鸯歇指煞】前程只有前程路,儿孙自有儿孙福。没来由谩苦,千丈剑门
关,一线连云栈,万里凌霄渡。争一阶官职高,攒几贯家私富。手搭在心头窨附:
二顷负郭田,对山三架屋,绕院千竿竹。充饥煮蕨薇,遇冷添细纟由絮,便是我
生平所欲。世事尽无休,人生要知足。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尚 shàng《國語辭典》
尚 [ shàng ]
动- 尊崇、仰慕。如:「尚文」、「尚武」。《墨子·尚贤上》:「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 主管其事。《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襄平侯通尚符节,乃令持节矫内太尉北军。」通「掌」。
- 仰攀婚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
- 犹、还。如:「他至今尚未结婚。」《诗经·大雅·荡》:「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型。 」
- 尚且、况且。《老子·第二三章》:「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 希望,表示祈求。如:「尚飨」。唐·韩愈〈汴州东 西水门记〉:「乃伐山石,刻之日月,尚俾来者知作之所始。」
- 姓。如汉代有尚长。
疏 shū《國語辭典》
疏 [ shū ]
動- 開通、使通暢。如:「疏通」。《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
- 分散、散開。如:「疏散人群」。
- 清除、排解。《國語·楚語上》:「教之樂,以疏其穢而鎮其浮。」《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過靈溪而一濯,疏煩想於心胸。」
- 刻鏤、雕繪。《文選·張衡·西京賦》:「何工巧之瑰瑋,交綺豁以疏寮。」唐·張說〈蒲津橋贊〉:「又疏其舟閒,畫其鷁首。」
- 稀少、稀闊。如:「疏林」、「疏星」、「疏疏落落幾戶人家」。
- 不親近、不熟悉。如:「人地生疏」、「親疏遠近」。晉·陶淵明〈詠荊軻詩〉:「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 粗心、不注意、不細密。如:「人為疏忽」。《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其於計疏矣。」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七·象數一》:「落下閎曆法極疏,蓋當時以為密耳。」
- 空虛、不實在。如:「空疏」、「才疏學淺」。《三國演義·第八五回》:「愚才疏智淺,恐不堪當此任。」
- 粗糙、不精細。《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唐·韓愈〈山石〉詩:「鋪床拂席置羹飯,疏糲亦足飽我飢。」
- 窗。《史記·卷二三·禮書》:「疏房床笫几席,所以養體也。」
- 窗上的刻鏤花紋。《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爾乃懸棟結阿,天窗綺疏。」
- 蔬果。《淮南子·主術》:「夏取果蓏,秋畜疏食。」通「蔬」。
疏 [ shù ]
名- 闡明經義或古注的文字。如:「注疏」、「義疏」。唐·柳冕〈與權德輿書〉:「其有明聖人之道,盡六經之意,而不能誦疏與注,一切棄之。」
- 古代臣下進呈君王的奏章。如:「上疏」。唐·杜甫〈秋興〉詩八首之三:「匡衡抗疏功名簿,劉向傳經心事違。」
- 書信。唐·杜甫〈潭州送韋員外牧韶州〉詩:「洞庭無過雁,書疏莫相忘。」
- 分條陳述、記錄。《漢書·卷五四·蘇建傳》:「初桀、安與大將軍霍光爭權,數疏光過失予燕王,令上書告之。」
疏 [ sū ]
- (一)之又音。
南山 nán shān
(1).指 终南山 ,属 秦岭 山脉,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南。《诗·小雅·节南山》:“节彼 南山 ,维石巖巖。”《汉书·东方朔传》:“夫 南山 ,天下之阻也。南有 江 、 淮 ,北有 河 、 渭 ,其地从 汧 陇 以东, 商 雒 以西,厥壤肥饶。”《旧唐书·李密传》:“罄 南山 之竹,书罪未穷,决 东海 之波,流恶难尽。” 清 王士禛 《凤翔府》诗:“ 西雍 横当 斜谷 路, 南山 高接 杜陵 秋。” 柔石 《为奴隶的母亲》:“于是拿出四只铜制镀银的字,一方寸那么大,是‘寿比南山’四字。”
(2).指 祁连山 。《史记·大宛列传》:“﹝ 张騫 ﹞留岁餘,还,并 南山 ,欲从羌中归,復为 匈奴 所得。”《汉书·西域传》:“﹝ 西域 ﹞南北有大山……其 南山 ,东出 金城 ,与 汉 南山 属焉。”
(3).指 南屏山 。 宋 苏轼 《病中独游净慈谒本长老周长官以诗见寄因次韵答之》:“卧闻禪老入 南山 ,浄扫清风五百间。”
(4).指 荆南山 ,亦名 君山 、 铜官山 。 三国 吴 孙皓 封为南岳,在今 江苏 宜兴县 南,即所谓 南山 白额虎、 长桥 蛟、并 周处 为三害者。
(5).泛指南面的山。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今 越王 放於南山之中,游於不可存之地。”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五:“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唐 李贺 《江南弄》诗:“鱸鱼千头酒百斛,酒中倒卧南山緑。”《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只要得个相貌端正,性情贤慧,持得家,吃得苦的孩子,那怕他是南山里,北邨里都使得。”
(6).《诗经》诗篇名。《诗·齐风·南山》。《诗·齐风·〈南山〉序》:“《南山》,刺 襄公 也,鸟兽之行,淫乎其妹,大夫遇其恶,作诗而去之。”
(7).《诗经》诗篇名。《诗·小雅·南山有臺》之简称。 宋 苏轼 《鹿鸣宴》诗:“他日曾陪探 禹穴 ,白头重见赋《南山》。” 冯应榴 合注:“《诗序》:‘《南山有臺》,乐得贤也。得贤则能为邦家立太平之基矣。’” ——《漢語大詞典》
(2).指 祁连山 。《史记·大宛列传》:“﹝ 张騫 ﹞留岁餘,还,并 南山 ,欲从羌中归,復为 匈奴 所得。”《汉书·西域传》:“﹝ 西域 ﹞南北有大山……其 南山 ,东出 金城 ,与 汉 南山 属焉。”
(3).指 南屏山 。 宋 苏轼 《病中独游净慈谒本长老周长官以诗见寄因次韵答之》:“卧闻禪老入 南山 ,浄扫清风五百间。”
(4).指 荆南山 ,亦名 君山 、 铜官山 。 三国 吴 孙皓 封为南岳,在今 江苏 宜兴县 南,即所谓 南山 白额虎、 长桥 蛟、并 周处 为三害者。
(5).泛指南面的山。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今 越王 放於南山之中,游於不可存之地。”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五:“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唐 李贺 《江南弄》诗:“鱸鱼千头酒百斛,酒中倒卧南山緑。”《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只要得个相貌端正,性情贤慧,持得家,吃得苦的孩子,那怕他是南山里,北邨里都使得。”
(6).《诗经》诗篇名。《诗·齐风·南山》。《诗·齐风·〈南山〉序》:“《南山》,刺 襄公 也,鸟兽之行,淫乎其妹,大夫遇其恶,作诗而去之。”
(7).《诗经》诗篇名。《诗·小雅·南山有臺》之简称。 宋 苏轼 《鹿鸣宴》诗:“他日曾陪探 禹穴 ,白头重见赋《南山》。” 冯应榴 合注:“《诗序》:‘《南山有臺》,乐得贤也。得贤则能为邦家立太平之基矣。’” ——《漢語大詞典》
敝庐(敝廬)bì lú
破旧的房子。亦作谦辞。《礼记·檀弓下》:“君之臣免於罪,则有先人之敝庐在,君无所辱命。” 晋 陶潜 《移居》诗之一:“敝庐何必广,取足蔽牀席。”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序》:“予所居先人之敝庐,西为小圃,有池焉。” ——《漢語大詞典》
收拾 shōu shí
(1).收聚;收集。《东观汉记·淳于恭传》:“﹝ 恭 ﹞家有山田橡树,人有盗取之者, 恭 助为收拾,载之归。” 五代 齐己 《送泰禅师归南岳》诗:“有兴寄题红叶上,不妨收拾别为编。”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 张氏 姑妇同刈麦,甫收拾成聚,有大旋风从西来,吹之四散。”
(2).整理;整顿。《后汉书·徐防传》:“收拾缺遗,建立明经。”《北史·高车传》:“ 蠕蠕 社崘 破败之后,收拾部落,转徙广漠之北。” 曹禺 《雷雨》第二幕:“ 四凤 ,收拾收拾零碎的东西,我们先走吧。”
(3).招纳;收容。 唐 刘禹锡 《苏州谢上表》:“收拾耆旧,尘忝班行。” 宋 王明清 《春娘传》:“吾至亲骨肉,流落失所,理当收拾。”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官政》:“后世既收拾强悍无赖者,养之以为兵。良民虽税歛略厚,而终身保骨肉相聚之乐。”
(4).收藏;收敛。 宋 王安石 《东阳道中》诗:“强将诗咏物,收拾济时心。”《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 嬾龙 ﹞恐怕终久有人算他,此后收拾起手段,再不试用。”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十三章:“ 剑平 收拾起笑容说:‘我的看法正跟你相反。’”
(5).收埋。《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吏人死亡,或在坏垣毁屋之下,而家羸弱不能收拾者,其以见钱穀取佣,为寻求之。”《资治通鉴·汉灵帝光和元年》:“ 宋后 家属并以无辜委骸横尸,不得敛葬,宜敕收拾,以安游魂。”
(6).收拢;收揽。《清史稿·尚善传》:“躬蹈四罪,而犹逞志角力,谬欲收拾人心,是厝薪於火而云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保路运动》:“ 尔丰 受事之初,已窥其隐患,故思潜移默运,收拾人心。” 沙汀 《退佃》:“这是个老毛病,所以药方也还是那张开过无数次的药方:收拾民心!”
(7).指烹调。《说岳全传》第二四回:“ 张保 道:‘为何把这样的菜来与我吃?’家人道:‘今日却是为了 张爷 ,特地收拾起来的。’” 老舍 《女店员》第五场:“我今天太忙,青菜还收拾得不够理想。”
(8).收割;收获。《太平广记》卷一二八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安国》:“ 安国 有麦半顷,方收拾,晨有二牛来,蹊践狼籍。” 唐 韩愈 《送张道士》诗:“霜天熟柿栗,收拾不可迟。”
(9).拘捕。《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过不多时,兵道行个牌到府来,説是奉旨犯人,把 闻参将 收拾在府狱中去了。”
(10).折磨;惩治。 元 曾瑞 《留鞋记》第一折:“又不是老亲多事把我紧收拾。” 鲁迅 《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便是‘孝’‘烈’这类道德,也都是旁人毫不负责,一味收拾幼者弱者的方法。” 老舍 《樱海集·月牙儿》:“及至我认识了警官,才一个个的收拾他们。”
(11).解脱;排除。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三:“此词过处,既有‘离索餘香,收拾新愁’之语,岂復有妇人在乎?” 金 蔡伯坚 《石州慢·高丽使还日作》词:“却灧灧金尊,收拾新愁重酌。”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毕罢了牵挂,收拾了忧愁。”
(12).犹领略。 宋 文天祥 《〈孙容庵甲稿〉序》:“求其领略江山,收拾风月。” 元 钟嗣成 《凌波仙·吊施君美》曲:“ 吴 山风月收拾尽,一篇篇字字新。” 明 祝允明 《金落索·纪别》曲:“不如收拾閒风月,再休惹 朱雀桥 边野草花。” ——《漢語大詞典》
(2).整理;整顿。《后汉书·徐防传》:“收拾缺遗,建立明经。”《北史·高车传》:“ 蠕蠕 社崘 破败之后,收拾部落,转徙广漠之北。” 曹禺 《雷雨》第二幕:“ 四凤 ,收拾收拾零碎的东西,我们先走吧。”
(3).招纳;收容。 唐 刘禹锡 《苏州谢上表》:“收拾耆旧,尘忝班行。” 宋 王明清 《春娘传》:“吾至亲骨肉,流落失所,理当收拾。”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官政》:“后世既收拾强悍无赖者,养之以为兵。良民虽税歛略厚,而终身保骨肉相聚之乐。”
(4).收藏;收敛。 宋 王安石 《东阳道中》诗:“强将诗咏物,收拾济时心。”《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 嬾龙 ﹞恐怕终久有人算他,此后收拾起手段,再不试用。”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十三章:“ 剑平 收拾起笑容说:‘我的看法正跟你相反。’”
(5).收埋。《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吏人死亡,或在坏垣毁屋之下,而家羸弱不能收拾者,其以见钱穀取佣,为寻求之。”《资治通鉴·汉灵帝光和元年》:“ 宋后 家属并以无辜委骸横尸,不得敛葬,宜敕收拾,以安游魂。”
(6).收拢;收揽。《清史稿·尚善传》:“躬蹈四罪,而犹逞志角力,谬欲收拾人心,是厝薪於火而云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保路运动》:“ 尔丰 受事之初,已窥其隐患,故思潜移默运,收拾人心。” 沙汀 《退佃》:“这是个老毛病,所以药方也还是那张开过无数次的药方:收拾民心!”
(7).指烹调。《说岳全传》第二四回:“ 张保 道:‘为何把这样的菜来与我吃?’家人道:‘今日却是为了 张爷 ,特地收拾起来的。’” 老舍 《女店员》第五场:“我今天太忙,青菜还收拾得不够理想。”
(8).收割;收获。《太平广记》卷一二八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安国》:“ 安国 有麦半顷,方收拾,晨有二牛来,蹊践狼籍。” 唐 韩愈 《送张道士》诗:“霜天熟柿栗,收拾不可迟。”
(9).拘捕。《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过不多时,兵道行个牌到府来,説是奉旨犯人,把 闻参将 收拾在府狱中去了。”
(10).折磨;惩治。 元 曾瑞 《留鞋记》第一折:“又不是老亲多事把我紧收拾。” 鲁迅 《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便是‘孝’‘烈’这类道德,也都是旁人毫不负责,一味收拾幼者弱者的方法。” 老舍 《樱海集·月牙儿》:“及至我认识了警官,才一个个的收拾他们。”
(11).解脱;排除。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三:“此词过处,既有‘离索餘香,收拾新愁’之语,岂復有妇人在乎?” 金 蔡伯坚 《石州慢·高丽使还日作》词:“却灧灧金尊,收拾新愁重酌。”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毕罢了牵挂,收拾了忧愁。”
(12).犹领略。 宋 文天祥 《〈孙容庵甲稿〉序》:“求其领略江山,收拾风月。” 元 钟嗣成 《凌波仙·吊施君美》曲:“ 吴 山风月收拾尽,一篇篇字字新。” 明 祝允明 《金落索·纪别》曲:“不如收拾閒风月,再休惹 朱雀桥 边野草花。” ——《漢語大詞典》
园圃(園圃)yuán pǔ
种植果木菜蔬的园地。《周礼·天官·冢宰》:“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穀;二曰园圃,毓草木。” ——《漢語大詞典》
安排 ān pái
(1).听任自然的变化。《庄子·大宗师》:“造适不及笑,献笑不及排,安排而去化,乃入於寥天一。” 郭象 注:“安於推移而与化俱去,故乃入於寂寥而与天为一也。” 宋 王安石 《和微之登高斋》:“餘年无欢易感激,亦愧 庄叟 能安排。”
(2).谓施以心思人力。与纯任自然、不加干预相对而言。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九:“ 积 从 胡瑗 学,一见异待之,尝延食中堂,二女子侍立,将退, 积 问曰:‘门人或问见侍女否,何以答之?’ 瑗 曰:‘莫安排。’ 积 闻此言省悟,所学顿进。” 宋 陆游 《兀坐久散步野舍》诗:“先师有遗训,万事忌安排。” 清 钱谦益 《病榻消寒杂咏》之二七:“由来造物忌安排,遮莫残生事事乖。”
(3).安置;妥善布置。 唐 李中 《竹》诗:“闲约羽人同赏处,安排棋局就清凉。” 宋 陈与义 《春日》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二折:“他安排着香饵把鱉鱼钓,准备着窝弓将虎豹射。”《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高公 安排两乘花花细轿,笙簫鼓吹,迎接两位新人。” 清 李渔 《意中缘·毒诓》:“且放怀,喜得同舟共济,把巧计安排。” 赵树理 《杨老太爷》:“吃过了饭, 铁蛋 的妈给 铁蛋 安排日程:‘今天夜里淘一点麦子,明天前晌晒晒,后晌磨磨,后天蒸几笼馒头。’”
(4).打算,准备。《元诗纪事》卷六引 元 王义山 诗:“满斟緑斝安排醉,牢裹乌纱照顾吹。” 清 李渔 《玉搔头·奸图》:“天子离乡,安排坐御床。”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一一:“安排写集三千卷,料理看山五十年。”
(5).犹整治。 元 杨景贤 《西游记》第一本第一折:“夫人,夜来我买得一尾金色鲤鱼,欲要安排他,其鱼忽然眨眼。”《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教 八老 买两个猪肚磨净,把糯米、莲、肉灌在里面,安排烂熟。” 明 周履靖 《锦笺记·怨寡》:“如今专事兇残,安排奴婢。”《儒林外史》第四十回:“彼人一定是安排了我父亲,再来和我歪缠。” ——《漢語大詞典》
(2).谓施以心思人力。与纯任自然、不加干预相对而言。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九:“ 积 从 胡瑗 学,一见异待之,尝延食中堂,二女子侍立,将退, 积 问曰:‘门人或问见侍女否,何以答之?’ 瑗 曰:‘莫安排。’ 积 闻此言省悟,所学顿进。” 宋 陆游 《兀坐久散步野舍》诗:“先师有遗训,万事忌安排。” 清 钱谦益 《病榻消寒杂咏》之二七:“由来造物忌安排,遮莫残生事事乖。”
(3).安置;妥善布置。 唐 李中 《竹》诗:“闲约羽人同赏处,安排棋局就清凉。” 宋 陈与义 《春日》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二折:“他安排着香饵把鱉鱼钓,准备着窝弓将虎豹射。”《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高公 安排两乘花花细轿,笙簫鼓吹,迎接两位新人。” 清 李渔 《意中缘·毒诓》:“且放怀,喜得同舟共济,把巧计安排。” 赵树理 《杨老太爷》:“吃过了饭, 铁蛋 的妈给 铁蛋 安排日程:‘今天夜里淘一点麦子,明天前晌晒晒,后晌磨磨,后天蒸几笼馒头。’”
(4).打算,准备。《元诗纪事》卷六引 元 王义山 诗:“满斟緑斝安排醉,牢裹乌纱照顾吹。” 清 李渔 《玉搔头·奸图》:“天子离乡,安排坐御床。”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一一:“安排写集三千卷,料理看山五十年。”
(5).犹整治。 元 杨景贤 《西游记》第一本第一折:“夫人,夜来我买得一尾金色鲤鱼,欲要安排他,其鱼忽然眨眼。”《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教 八老 买两个猪肚磨净,把糯米、莲、肉灌在里面,安排烂熟。” 明 周履靖 《锦笺记·怨寡》:“如今专事兇残,安排奴婢。”《儒林外史》第四十回:“彼人一定是安排了我父亲,再来和我歪缠。” ——《漢語大詞典》
隐居(隱居)yǐn jū
(1).深居乡野不出仕。《楚辞·惜誓》:“或偷合而苟进兮,或隐居而深藏。” 王逸 注:“或有修行德义,隐藏深山,而君不照知也。”《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朱晦翁 ﹞遂弃官不做,隐居本处 武夷山 中。” 沈从文 《主妇集·王谢子弟》:“﹝七爷﹞就从×州城里迁往乡下田庄上去住,预备‘隐居’。”
(2).指隐士的住所。 唐 孟浩然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诗:“ 白鹤 青巖半,幽人有隐居。”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徐氏父子俊伟》:“ 政和 间,余过御儿,访其隐居。” ——《漢語大詞典》
(2).指隐士的住所。 唐 孟浩然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诗:“ 白鹤 青巖半,幽人有隐居。”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徐氏父子俊伟》:“ 政和 间,余过御儿,访其隐居。” ——《漢語大詞典》
效 xiào《國語辭典》
效 [ xiào ]
动- 摹仿。如:「东施效颦」、「上行下效」。唐·王勃〈滕王阁序〉:「阮籍猖狂,岂 效穷途之哭?」
- 致送、奉献。如:「效劳」、「效力」、「效忠」。《韩非子·五蠹》:「献图则地削,效玺则名卑。」《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诚欲效其款款之愚。」
- 功用。如:「功效」、「药效」、「见效」。《淮南子·修务》:「夫圣人之心,日夜不忘于欲利人,其泽之所及者,效亦大矣。」《红楼梦·第一一回》:「今日头眩的略好些,别的仍不见怎么样大见效。」
- 征验。《淮南子·修务》:「哭者,悲之效也。」汉·王充《论衡·雷虚》:「夫论雷之为火有五验,言雷为天怒无一效。」
靖节(靖節)jìng jié
见“ 靖节徵士 ”。 ——《漢語大詞典》
先生 xiān shēng
(1).始生子,犹言头生。《诗·大雅·生民》:“诞弥厥月,先生如达。” 朱熹 集传:“先生,首生也。”
(2).父兄。《仪礼·有司》:“其先生之脀,折胁一。” 郑玄 注:“先生,长兄弟。”《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饌。”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先生,谓父兄。”
(3).年长有学问的人。《孟子·告子下》:“ 宋牼 将之 楚 , 孟子 遇於 石丘 ,曰:‘先生将何之?’” 赵岐 注:“学士年长者,故谓之先生。”《战国策·齐策三》:“ 孟尝君 讌坐,谓三先生曰:‘愿闻先生有以补之闕者。’” 姚宏 注:“先生,长老,先己以生者也。” 宋 叶适 《宋故孟夫人墓志铭》:“精义择语,类先生长者之法言。”
(4).称老师。《礼记·玉藻》:“﹝童子﹞无事,则立主人之北南面,见先生,从人而入。” 孔颖达 疏:“先生,师也。”《庄子·应帝王》:“ 列子 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 宋 曾巩 《太原王氏墓志铭》:“夫人姓 王 氏……为人明识强记,博览图籍,子孙受学,皆自为先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端本堂》:“太子授业毕,徐令左右戒之曰:此读书之所,先生长者在前,汝辈安敢褻狎如此。”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萧红》:“我的确当过多年先生和教授,但我并没有忘记我是学生出身。”
(5).称先祖。 元 耶律楚材 《赠辽西李郡王》诗:“我本 东丹 八叶花,先生贤祖相林牙。”
(6).称致仕者。《仪礼·士相见礼》:“若先生异爵者,请见之则辞,辞不得命,则曰某无见。” 郑玄 注:“先生,致仕者也。”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先生君子》:“盖卿大夫之已致仕者为先生,未致仕者为君子。”
(7).文人学者的通称。可自称,亦可称人。《史记·三代世表补》:“ 张夫子 问 褚先生 。” 司马贞 索隐:“ 褚先生 名 少孙 。”此为 褚少孙 自称先生。《文选·皇甫谧〈三都赋序〉》:“ 玄晏先生 曰:‘古人称不歌而颂谓之赋。’” 李善 注:“ 謐 自序曰:‘始志乎学而自号 玄晏先生 ’……先生,学人之通称也。” 南朝 梁 沈约 《与陶弘景书》:“先生糠秕流俗,超然独远。”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二》:“今先生多教人吏事,所未諭也。”
(8).称道士。 唐 殷尧藩 《中元日观诸道士步虚》诗:“玄都开祕籙,白石礼先生。”《武王伐纣平话》卷上:“却説这 西伯侯 ,与先生(指道士 云中子 )相别。”《水浒传》第十五回:“只见一个庄客报説:‘门前有个先生要见 保正 化斋粮。’”
(9).旧时称以相面、卜卦、卖唱、行医、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史记·淮阴侯列传》:“﹝ 蒯通 ﹞以相人説 韩信 曰:‘僕尝受相人之术。’ 韩信 曰:‘先生相人如何?’”《南史·吉士瞻传》:“﹝ 士瞻 ﹞年逾四十,忽忽不得志,乃就 江陵 卜者 王先生 计禄命。” 清 李渔 《凰求凤·假病》:“请先生过来,用心替他诊脉。”《负曝闲谈》第二九回:“这时候 顺林 已经回来了,便上前斟过一巡酒,先生在门外拉动胡琴, 顺林 唱了一折‘桑园会’的青衫子,大家喝采。”
(10).称妓女。《文明小史》第十九回:“ 上海 妓女,都是称先生的。” 瞿秋白 《论文学革命及语言文字问题·学阀万岁》:“清客是‘介于相公与先生之间的人物。’”原注:“先生,是 上海 长三堂子里的先生。”
(11).旧时称担任文书或管理职事的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广州工人参加三元里抗英斗争情况调查记》:“各行都设有‘先生’,由工人互相推举,负责文书和对外交涉。”
(12).妻称丈夫。 汉 刘向 《列女传·楚于陵妻》:“妾恐先生之不保命也。”
(13).一般人之间的通称。
(14).称地区或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男子。《解放日报》1986.6.12:“ 欧洲 足球先生、法国队的 普拉蒂尼 在与匈牙利队的比赛中飞身抢球。” ——《漢語大詞典》
(2).父兄。《仪礼·有司》:“其先生之脀,折胁一。” 郑玄 注:“先生,长兄弟。”《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饌。”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先生,谓父兄。”
(3).年长有学问的人。《孟子·告子下》:“ 宋牼 将之 楚 , 孟子 遇於 石丘 ,曰:‘先生将何之?’” 赵岐 注:“学士年长者,故谓之先生。”《战国策·齐策三》:“ 孟尝君 讌坐,谓三先生曰:‘愿闻先生有以补之闕者。’” 姚宏 注:“先生,长老,先己以生者也。” 宋 叶适 《宋故孟夫人墓志铭》:“精义择语,类先生长者之法言。”
(4).称老师。《礼记·玉藻》:“﹝童子﹞无事,则立主人之北南面,见先生,从人而入。” 孔颖达 疏:“先生,师也。”《庄子·应帝王》:“ 列子 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 宋 曾巩 《太原王氏墓志铭》:“夫人姓 王 氏……为人明识强记,博览图籍,子孙受学,皆自为先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端本堂》:“太子授业毕,徐令左右戒之曰:此读书之所,先生长者在前,汝辈安敢褻狎如此。”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萧红》:“我的确当过多年先生和教授,但我并没有忘记我是学生出身。”
(5).称先祖。 元 耶律楚材 《赠辽西李郡王》诗:“我本 东丹 八叶花,先生贤祖相林牙。”
(6).称致仕者。《仪礼·士相见礼》:“若先生异爵者,请见之则辞,辞不得命,则曰某无见。” 郑玄 注:“先生,致仕者也。”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先生君子》:“盖卿大夫之已致仕者为先生,未致仕者为君子。”
(7).文人学者的通称。可自称,亦可称人。《史记·三代世表补》:“ 张夫子 问 褚先生 。” 司马贞 索隐:“ 褚先生 名 少孙 。”此为 褚少孙 自称先生。《文选·皇甫谧〈三都赋序〉》:“ 玄晏先生 曰:‘古人称不歌而颂谓之赋。’” 李善 注:“ 謐 自序曰:‘始志乎学而自号 玄晏先生 ’……先生,学人之通称也。” 南朝 梁 沈约 《与陶弘景书》:“先生糠秕流俗,超然独远。”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二》:“今先生多教人吏事,所未諭也。”
(8).称道士。 唐 殷尧藩 《中元日观诸道士步虚》诗:“玄都开祕籙,白石礼先生。”《武王伐纣平话》卷上:“却説这 西伯侯 ,与先生(指道士 云中子 )相别。”《水浒传》第十五回:“只见一个庄客报説:‘门前有个先生要见 保正 化斋粮。’”
(9).旧时称以相面、卜卦、卖唱、行医、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史记·淮阴侯列传》:“﹝ 蒯通 ﹞以相人説 韩信 曰:‘僕尝受相人之术。’ 韩信 曰:‘先生相人如何?’”《南史·吉士瞻传》:“﹝ 士瞻 ﹞年逾四十,忽忽不得志,乃就 江陵 卜者 王先生 计禄命。” 清 李渔 《凰求凤·假病》:“请先生过来,用心替他诊脉。”《负曝闲谈》第二九回:“这时候 顺林 已经回来了,便上前斟过一巡酒,先生在门外拉动胡琴, 顺林 唱了一折‘桑园会’的青衫子,大家喝采。”
(10).称妓女。《文明小史》第十九回:“ 上海 妓女,都是称先生的。” 瞿秋白 《论文学革命及语言文字问题·学阀万岁》:“清客是‘介于相公与先生之间的人物。’”原注:“先生,是 上海 长三堂子里的先生。”
(11).旧时称担任文书或管理职事的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广州工人参加三元里抗英斗争情况调查记》:“各行都设有‘先生’,由工人互相推举,负责文书和对外交涉。”
(12).妻称丈夫。 汉 刘向 《列女传·楚于陵妻》:“妾恐先生之不保命也。”
(13).一般人之间的通称。
(14).称地区或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男子。《解放日报》1986.6.12:“ 欧洲 足球先生、法国队的 普拉蒂尼 在与匈牙利队的比赛中飞身抢球。” ——《漢語大詞典》
归去(歸去)guī qù
(1).回去。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唐 李白 《题金陵王处士水亭》诗:“醉罢欲归去,花枝宿鸟喧。”《水浒传》第三二回:“﹝ 宋江 ﹞先发付兄弟 宋清 归去。”
(2).谓死亡。 清 胡式钰 《语窦》:“謿人死曰归去。” ——《漢語大詞典》
(2).谓死亡。 清 胡式钰 《语窦》:“謿人死曰归去。”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