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上下 shàng xià
(1).高处和低处;上面和下面。《孟子·告子上》:“ 孟子 曰:‘水信无分於东西,无分於上下乎?’”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老残游记》第二回:“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好似一条粉红绒毯,做了上下两个山的垫子,实在奇絶。”
(2).指天地。《楚辞·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后汉书·陈宠传》:“方今圣德充塞,假于上下。” 李贤 注:“上下,天地也。”《南史·宋武帝少帝纪论》:“ 宋武 地非 齐 晋 ,众无一旅,曾不浹旬,夷凶剪暴,诛内清外,功格上下。” 鲁迅 《坟·人之历史》:“如 中国 古说,谓 盘古 辟地, 女媧 死而遗骸为天地,则上下未形,人类已现,冥昭瞢暗,安所措足乎?”亦指天神和地神。
(3).指天神和地神。《书·召诰》:“毖祀于上下,其自时中乂。” 孔 传:“为治当慎祀于天地。” 孔颖达 疏:“举天地则百神之祀皆慎之也。” 宋 苏轼 《徐州祈雨青词》:“事神不恭,获戾於上下,臣等实有罪。”
(4).指天神和人物。《国语·周语上》:“夫王人者,将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使神人百物无不得其极。” 韦昭 注:“上谓天神,下谓人物也。”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披艺观之,天人之际已交,上下相发允答。”
(5).指位分的高低,犹言君臣、尊卑、长幼。《易·泰》:“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孔颖达 疏:“上,谓君也;下,谓臣也。”《书·周官》:“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 孔 传:“和上下尊卑等列。”《吕氏春秋·论威》:“义也者,万事之纪也。君臣上下亲疏之所由起也。” 高诱 注:“上,长;下,幼。”《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你这起人不晓得事体,没上下的!” 张天翼 《儿女们》一:“一批小人,不知上下,不知好歹!”
(6).上等中的下等,即第三等。《书·禹贡》:“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中,厥赋上下。” 孔 传:“田第八,赋第三。”《汉书·地理志上》:“田上下,赋中上。” 颜师古 注:“田第三,赋第四。” 宋 晁贯之 《墨经·松》:“可揭而起,视之而明者,曰揭明松,品惟上下。”
(7).高低;优劣;胜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玩具·书画学》:“ 宋 制书画二学……人主时出新意校试,以第其上下。”《西游记》第五二回:“这 大圣 捻着拳头,来於洞口,駡道:‘腯泼怪物,快出来与你 孙外公 见个上下!’”
(8).上首和下首。《红楼梦》第六三回:“掣此籤者,不便饮酒,只令上下两家各饮一杯。”
(9).谓从头到脚。《儒林外史》第二一回:“ 郭铁笔 接在手内,将眼上下把 浦郎 一看。”《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那掌柜的听了,把 安公子 上下一打量。”
(10).犹言古今。《汉书·叙传下》:“篇章博举,通于上下。” 王先谦 补注:“上下谓古今也。”《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英雄儿女,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11).犹言前后。 汉 王充 《论衡·问孔》:“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其文前后多相伐者,世之学者,不能知也。”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一·各诗之始》引 杨仲弘 云:“凡作律诗,起处要平直,承处要舂容,转处要变化,结处要渊永,上下要相联,首尾要相应。”
(12).犹左右。用在数量词后,表示约数。《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 安公子 纔得二十岁上下的一个美少年,巍然高坐受这班新贵的礼,大家看了,好不替他得意。” 老舍 《赵子曰》第一:“天台公寓住着有三十上下位客人,虽然只有二十间客房。”
(13).犹仰俯。《周礼·春官·卜师》:“凡卜,辨龟之上下左右阴阳,以授命龟者,而詔相之。” 郑玄 注:“上,仰者也,下,俯者也。” 贾公彦 疏:“龟俯者灵,行头低;仰者谢,行头仰。”
(14).犹言丰欠。《周礼·地官·廪人》:“以岁之上下数邦用,以知足否。” 贾公彦 疏:“上下即丰凶。”
(15).犹言匹敌,差不多。 唐 韩愈 《与冯宿论文书》:“近 李翱 从僕学文,颇有所得……有 张籍 者,年长於 翱 ,而亦学於僕,其文与 翱 相上下。” 清 管同 《读〈晏子春秋〉》:“且 刘向 、 歆 、 班彪 、 固 父子,其识与 太史公 相上下,苟所见如今书多 墨氏 説,彼校书胡为入之 儒家 哉?”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若其文化昭明,诚足以相上下者,盖未之有也。”
(16).犹言周旋。《左传·定公四年》:“﹝ 楚 ﹞左司马 戌 谓 子常 曰:‘子沿 汉 而与之上下,我悉 方城 外以毁其舟。’” 唐 韩愈 《刘统军碑》:“公为陈方,应变为械,与之上下,寇无所赖,遂至遁败。” 清 曾国藩 《金陵湘军陆师昭忠祠记》:“ 九帅 乃分兵守 东梁山 ,而遣 南桂 与 朱洪章 、 罗洪元 辈力扼此关,夹河而与之上下。”
(17). 六朝 及 隋 唐 时代对父母的尊称。《宋书·孝义传·郭原平》:“今岁过寒,而 建安 緜好,以此奉尊上下耳。”《南史·刘瓛传》:“又上下年尊,益不愿居官次,废晨昏也。” 唐 颜师古 《匡谬正俗·上下》:“凡言上下者,犹称尊卑,惣论也……而 江 南士俗近相承,与人言议及书翰往復者,皆指父母为上下,深不达其意耳。”
(18). 宋 元 以后对公差的尊称。《水浒传》第三九回:“ 戴宗 坐下,只见个酒保来问道:‘上下打几角酒?要甚么肉食下酒?’”《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只见点茶的老子,手把粥椀出来道:‘众上下少坐, 宋四公 教我买粥,喫了便来。’”《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众僧见住持被缚,大家走将拢来,説道:‘上下不必粗鲁,本寺是 山塘 王 相府门徒,等閒也不受人欺侮。’”
(19).旧时请问尊长名字,也称“上下”。犹言上一字,下一字。 田汉 京剧《白蛇传》第九场:“ 许 :‘请问老师父上下?’ 法 :‘老僧 法海 。’”
(1).升降。《楚辞·卜居》:“将氾氾若水中之鳧乎?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 王逸 注:“随众卑高。”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 赤松子 者, 神农 时雨师也……至 崑崙山 ,常入 西王母 石室中,随风雨上下。” 唐 杜甫 《卜居》诗:“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2).增减;变更。《周礼·秋官·司仪》:“凡四方之宾客,礼仪辞命餼牢赐献,以二等从其爵而上下之。” 贾公彦 疏:“爵尊者礼丰,爵卑者礼杀。”《国语·齐语》:“索讼者三禁而不可上下,坐成以束矢。” 韦昭 注:“不可上下者,辞定不可移也。”《南史·恩倖传序》:“夫鲍鱼芳兰,在於所习,中人之性,可以上下。” 唐 韩愈 《圬者王承福传》:“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 ——《漢語大詞典》
(2).指天地。《楚辞·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后汉书·陈宠传》:“方今圣德充塞,假于上下。” 李贤 注:“上下,天地也。”《南史·宋武帝少帝纪论》:“ 宋武 地非 齐 晋 ,众无一旅,曾不浹旬,夷凶剪暴,诛内清外,功格上下。” 鲁迅 《坟·人之历史》:“如 中国 古说,谓 盘古 辟地, 女媧 死而遗骸为天地,则上下未形,人类已现,冥昭瞢暗,安所措足乎?”亦指天神和地神。
(3).指天神和地神。《书·召诰》:“毖祀于上下,其自时中乂。” 孔 传:“为治当慎祀于天地。” 孔颖达 疏:“举天地则百神之祀皆慎之也。” 宋 苏轼 《徐州祈雨青词》:“事神不恭,获戾於上下,臣等实有罪。”
(4).指天神和人物。《国语·周语上》:“夫王人者,将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使神人百物无不得其极。” 韦昭 注:“上谓天神,下谓人物也。”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披艺观之,天人之际已交,上下相发允答。”
(5).指位分的高低,犹言君臣、尊卑、长幼。《易·泰》:“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孔颖达 疏:“上,谓君也;下,谓臣也。”《书·周官》:“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 孔 传:“和上下尊卑等列。”《吕氏春秋·论威》:“义也者,万事之纪也。君臣上下亲疏之所由起也。” 高诱 注:“上,长;下,幼。”《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你这起人不晓得事体,没上下的!” 张天翼 《儿女们》一:“一批小人,不知上下,不知好歹!”
(6).上等中的下等,即第三等。《书·禹贡》:“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中,厥赋上下。” 孔 传:“田第八,赋第三。”《汉书·地理志上》:“田上下,赋中上。” 颜师古 注:“田第三,赋第四。” 宋 晁贯之 《墨经·松》:“可揭而起,视之而明者,曰揭明松,品惟上下。”
(7).高低;优劣;胜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玩具·书画学》:“ 宋 制书画二学……人主时出新意校试,以第其上下。”《西游记》第五二回:“这 大圣 捻着拳头,来於洞口,駡道:‘腯泼怪物,快出来与你 孙外公 见个上下!’”
(8).上首和下首。《红楼梦》第六三回:“掣此籤者,不便饮酒,只令上下两家各饮一杯。”
(9).谓从头到脚。《儒林外史》第二一回:“ 郭铁笔 接在手内,将眼上下把 浦郎 一看。”《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那掌柜的听了,把 安公子 上下一打量。”
(10).犹言古今。《汉书·叙传下》:“篇章博举,通于上下。” 王先谦 补注:“上下谓古今也。”《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英雄儿女,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11).犹言前后。 汉 王充 《论衡·问孔》:“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其文前后多相伐者,世之学者,不能知也。”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一·各诗之始》引 杨仲弘 云:“凡作律诗,起处要平直,承处要舂容,转处要变化,结处要渊永,上下要相联,首尾要相应。”
(12).犹左右。用在数量词后,表示约数。《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 安公子 纔得二十岁上下的一个美少年,巍然高坐受这班新贵的礼,大家看了,好不替他得意。” 老舍 《赵子曰》第一:“天台公寓住着有三十上下位客人,虽然只有二十间客房。”
(13).犹仰俯。《周礼·春官·卜师》:“凡卜,辨龟之上下左右阴阳,以授命龟者,而詔相之。” 郑玄 注:“上,仰者也,下,俯者也。” 贾公彦 疏:“龟俯者灵,行头低;仰者谢,行头仰。”
(14).犹言丰欠。《周礼·地官·廪人》:“以岁之上下数邦用,以知足否。” 贾公彦 疏:“上下即丰凶。”
(15).犹言匹敌,差不多。 唐 韩愈 《与冯宿论文书》:“近 李翱 从僕学文,颇有所得……有 张籍 者,年长於 翱 ,而亦学於僕,其文与 翱 相上下。” 清 管同 《读〈晏子春秋〉》:“且 刘向 、 歆 、 班彪 、 固 父子,其识与 太史公 相上下,苟所见如今书多 墨氏 説,彼校书胡为入之 儒家 哉?”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若其文化昭明,诚足以相上下者,盖未之有也。”
(16).犹言周旋。《左传·定公四年》:“﹝ 楚 ﹞左司马 戌 谓 子常 曰:‘子沿 汉 而与之上下,我悉 方城 外以毁其舟。’” 唐 韩愈 《刘统军碑》:“公为陈方,应变为械,与之上下,寇无所赖,遂至遁败。” 清 曾国藩 《金陵湘军陆师昭忠祠记》:“ 九帅 乃分兵守 东梁山 ,而遣 南桂 与 朱洪章 、 罗洪元 辈力扼此关,夹河而与之上下。”
(17). 六朝 及 隋 唐 时代对父母的尊称。《宋书·孝义传·郭原平》:“今岁过寒,而 建安 緜好,以此奉尊上下耳。”《南史·刘瓛传》:“又上下年尊,益不愿居官次,废晨昏也。” 唐 颜师古 《匡谬正俗·上下》:“凡言上下者,犹称尊卑,惣论也……而 江 南士俗近相承,与人言议及书翰往復者,皆指父母为上下,深不达其意耳。”
(18). 宋 元 以后对公差的尊称。《水浒传》第三九回:“ 戴宗 坐下,只见个酒保来问道:‘上下打几角酒?要甚么肉食下酒?’”《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只见点茶的老子,手把粥椀出来道:‘众上下少坐, 宋四公 教我买粥,喫了便来。’”《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众僧见住持被缚,大家走将拢来,説道:‘上下不必粗鲁,本寺是 山塘 王 相府门徒,等閒也不受人欺侮。’”
(19).旧时请问尊长名字,也称“上下”。犹言上一字,下一字。 田汉 京剧《白蛇传》第九场:“ 许 :‘请问老师父上下?’ 法 :‘老僧 法海 。’”
(1).升降。《楚辞·卜居》:“将氾氾若水中之鳧乎?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 王逸 注:“随众卑高。”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 赤松子 者, 神农 时雨师也……至 崑崙山 ,常入 西王母 石室中,随风雨上下。” 唐 杜甫 《卜居》诗:“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2).增减;变更。《周礼·秋官·司仪》:“凡四方之宾客,礼仪辞命餼牢赐献,以二等从其爵而上下之。” 贾公彦 疏:“爵尊者礼丰,爵卑者礼杀。”《国语·齐语》:“索讼者三禁而不可上下,坐成以束矢。” 韦昭 注:“不可上下者,辞定不可移也。”《南史·恩倖传序》:“夫鲍鱼芳兰,在於所习,中人之性,可以上下。” 唐 韩愈 《圬者王承福传》:“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 ——《漢語大詞典》
相安 xiāng ān
谓相处平安,没有矛盾。《楚辞·离骚》:“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王逸 注:“言何所有圜凿受方枘而能合者?谁有异道而相安耶?言忠佞不相为谋也。” 宋 苏轼 《省试策问》之三:“凡省冗官八百员,吏千四百员,民以少紓,而上下相安,无刻核之怨。”《红楼梦》第一二○回:“ 寳釵 又将大义的话説了一遍,大家各自相安。” 郭沫若 《蒐苗的检阅》:“譬如 鲁迅 先生曾把这个口号(指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一发展’,要把它作为总口号,而把‘国防文学’作为分口号;在总与分之间求相安,这是一种排解法。” ——《漢語大詞典》
长官(長官)zhǎng guān
(1).上级官员;上司。《管子·禁藏》:“吏不敢以长官威严危其命,民不以珠玉重宝犯其禁。”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你们医院里的粮米稻草,都是我们商会代办的,所以常跟你们的长官见面。”
(2).众官之长。多指级别较高的官吏。《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穷山通谷豪士并起,不可胜载也。然皆非公侯之后,非长官之吏也。”《新唐书·萧至忠传》:“故事,臺无长官。御史,天子耳目也,其所请奏当专达。”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官制,行使相不带三省长官。”
(3). 唐 宋 时多指县令。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戏论》:“ 裴子羽 为 下邳 令, 张晴 为县丞,二人俱有声气而善言语,曾论事移时。人吏窃相谓曰:‘县官甚不和。长官称雨,赞府即道晴;赞府称晴,长官即道雨。’” 宋 苏轼 《夷陵县欧阳永叔至喜堂》诗:“故老问行客,长官今白鬚。”
(4).官吏的泛称。 清 李渔 《奈何天·筹饷》:“原来是解边餉的,请问长官,还是用酒,还是用饭?” ——《漢語大詞典》
(2).众官之长。多指级别较高的官吏。《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穷山通谷豪士并起,不可胜载也。然皆非公侯之后,非长官之吏也。”《新唐书·萧至忠传》:“故事,臺无长官。御史,天子耳目也,其所请奏当专达。”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官制,行使相不带三省长官。”
(3). 唐 宋 时多指县令。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戏论》:“ 裴子羽 为 下邳 令, 张晴 为县丞,二人俱有声气而善言语,曾论事移时。人吏窃相谓曰:‘县官甚不和。长官称雨,赞府即道晴;赞府称晴,长官即道雨。’” 宋 苏轼 《夷陵县欧阳永叔至喜堂》诗:“故老问行客,长官今白鬚。”
(4).官吏的泛称。 清 李渔 《奈何天·筹饷》:“原来是解边餉的,请问长官,还是用酒,还是用饭?” ——《漢語大詞典》
好 hǎo/hào《國語辭典》
好 [ hǎo ]
形- 美、善,理想的。如:「好东西」、「好风景」、「花好月圆」、「好人好事」。唐·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词:「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 友爱的。如:「好朋友」、「好同学」。
- 完整的、没坏的。如:「完好如初」、「修好了。」
- 相善、彼此亲爱。如:「友好」。唐·高适〈赠别晋三处士〉诗:「知己从来不易知,慕君为人与君好。」《红楼梦·第二七回》:「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
- 痊愈。如:「病好了!」《警世通言·卷一六·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孩儿感些风寒,这几日身子不快,来不得。传语员外得知,一好便来。」
- 很、非常。表示程度深。如:「好久」、「好冷」、「好笨」、「好厉害」。
- 完成、完毕。如:「交代的工作做好了。」、「稿子写好了。」《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都梳好了椎髻,穿好了苗锦。」
- 容易。如:「这事好办。」、「这问题好解决。」、「这小孩好带。」
- 以便、便于。如:「快准备行李,好早点上路。」、「请告诉我你的住处,我好去找你。」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可以、应该。如:「只好如此」、「正好试试」。《官场现形记·第五一回》:「刁迈彭屈指一算,后任明天好到,便约张太太三天回音。」
- 置于某些动词之前,表效果佳。如:「好看」、「好玩」、「好吃」、「好笑」。
- 置于数量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多或久的意思。如:「好些个」、「好几处」、「好半天」、「好一会儿」。
- 表示称赞或允许。如:「好!就这么办。」《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郡王道:『好!正合我意。』」
- 表示责备或不满意的语气。如:「好!这下子事情愈来愈棘手了。」
好 [ hào ]
动- 爱、喜爱。如:「洁身自好」、「好逸恶劳」、「好学不倦」。唐·王维〈终南别业〉诗:「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唐·韩愈〈师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 心中所喜爱的事。如:「投其所好」。《史记·卷六一·伯夷传》:「(富贵)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旧指玉器中的孔。《周礼·冬官考工记·玉人》:「璧羡度尺,好三寸以为度。」汉·郑玄·注:「好,璧孔也。」
野亭 yě tíng
野外供人休息的亭子。《后汉书·郭伋传》:“﹝ 伋 ﹞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宋 陆游 《有客》诗:“有客南山至,相携饭野亭。” 清 厉鹗 《冬日移寓葭白斋中诗》之二:“闭门清寂如野亭,四壁铅槧栖餘馨。” ——《漢語大詞典》
闲坐(閒坐)xián zuò
亦作“闲坐”。 闲暇时坐着没事做。《金瓶梅词话》第一回:“话説 西门庆 一日在家闲坐。” ——《漢語大詞典》
听 ( 聽 ) tīng《國語辭典》
听 [ yǐn ]
副- 笑的樣子。《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亡是公听然而笑。」唐·劉禹錫〈說驥〉:「睹之周體,眙然視,听然笑,既而抃隨之。」
民谣(民謡)mín yáo
民间流传的歌谣。有的内容与时事政治有关。 宋 王禹偁 《和杨遂贺雨》:“若有民謡起,当歌帝泽春。”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吃苦称冤》:“ 宋 熙寧 间旱,令捕蜥蜴,一时无获,多以壁虎代送官府。民謡有‘壁虎壁虎,你好喫苦’之説。” 鲁迅 《南腔北调集·谈金圣叹》:“听说 四川 有一只民谣,大略是‘贼来如梳,兵来如篦,官来如剃’的意思。”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