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谋不愧生张说,异事犹烦鬼薰狐。

贺铸宋代〕《客有携寇莱公真挂于驿舍傍题云今作閰罗王概

凛凛英风万世孤,忽瞻容貌涕洟俱。
遗谋不愧生张说,异事犹烦鬼薰狐。
黑白已分归节义,丹表长慑在奸谀。
不烦摇扇苍蝇去,一片寒冰挂座隅。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遗谋不愧异事

遗谋(遺謀)yí móu
指前人留下来的谋略。 汉 桓宽 《盐铁论·非鞅》:“其后 蒙恬 征 胡 ,斥地千里,踰之 河 北,若坏朽折腐。何者? 商君 之遗谋,备饰素循也。”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正俗一》:“或者地方之气运耶?或诸公之遗谋未善耶?皆不可晓也。”  ——《漢語大詞典》
不愧 bù kuì
亦作“ 不媿 ”。
(1).不感到羞愧。《孟子·尽心上》:“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汉书·田儋传》:“吾亨人之兄,与其弟併肩而事主,纵彼畏天子之詔不敢动摇,我独不媿于心乎?”
(2).引申谓当得起某种称号。《二刻拍案惊奇》卷九:“你姐姐固是絶代佳人,小生也不愧今时才子。”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九:“ 柳惠光 听到这里,觉得 严律师 真不愧是个刀笔吏,说话一针见血。”  ——《漢語大詞典》
生 shēng《國語辭典》

生 [ shēng ]

  1. 長出、生長。如:「生出一對角。」《詩經·大雅·卷阿》:「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2. 生產、生育。《詩經·大雅·生民》:「不康禋祀,居然生子。」唐·白居易〈長恨歌〉:「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3. 發生、產生。如:「生病」、「生效」、「橫生枝節」。《左傳·成公二年》:「義以生利,利以平民。」唐·杜甫〈愁〉詩:「江草日日喚愁生,巫峽泠泠非世情。」
  4. 生存、活存。如:「置之死地而後生」。
  5. 製造、新創。如:「惹事生非」、「你又生出新花樣來了。」
  1. 生存、生活。如:「起死回生」、「忍辱偷生」。《論語·顏淵》:「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2. 量詞。計算一輩子的單位。如:「三生三世」、「緣定三生」、「三生姻緣」。
  3. 生命。如:「輕生」、「餘生」。
  4. 泛指生物。如:「眾生」、「群生」、「放生」。
  5. 生計。如:「謀生」、「無以為生」。
  6. 讀書人稱為「生」。如:「書生」、「儒生」。
  7. 學習者、門徒。如:「生徒」、「門生」、「師生」、「學生」。
  8. 戲劇裡的腳色名稱。如:「小生」、「老生」、「武生」。
  9. 姓。如明代有生用和。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果實尚未成熟。如:「這個番石榴太生了,不能吃。」
  2. 沒有煮熟的。如:「生肉」、「生飯」。
  3. 罕見、不熟悉。如:「生人」、「面生」、「生手」、「生字」。
  4. 沒有加工或鍛鍊過的。如:「生鐵」。
  1. 很、甚。如:「生怕」、「生恐」。唐·劉采春〈囉嗊曲〉六首之一:「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2. 強迫。如:「生拉硬扯」。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把三個未發跡小秀士,生扭做吃勘問死囚徒。」
  1. 語助詞,無義。《儒林外史·第七回》:「況我看見你不喜我這煩劇的事,怎生是好?」
张 ( 張 ) zhāng
张 [ zhāng ]
  1. 开,展开:~开。~目(a.睁大眼睛;b.助长某人的声势称“为某人~~”)。~榜。铺~。~灯结彩。纲举目~。
  2. 商店开业:开~。
  3. 拉紧:紧~。~力。
  4. 扩大,夸大:夸~。
  5. 放纵,无拘束:乖~。嚣~。
  6. 料理,应酬:~罗。
  7. 惊惶,慌忙:~惶失措。
  8. 看,望:~望。
  9.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10. 量词:一~纸。三~桌子。几~嘴。两~弓。
  11. 姓。
说 ( 說 説 ) shuō/shuì/yuè
说 [ shuō ]
  1. 用话来表达意思:~话。~明。演~。解~。
  2. 介绍:~合(a.从中介绍;b.商议;c.说和。“”均读轻声)。~媒。
  3. 言论,主张:学~。著书立~。
  4. 责备:数~。
  5.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的《师说》。
说 [ shuì ]
◎ 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游~。
    说 [ yuè ]
    ◎ 古同“”。
      异事(異事)yì shì
      (1).他事;别的事。《礼记·曲礼下》:“輟朝而顾,不有异事,必有异虑。” 陈澔 集说:“异,犹他也。敬心不存,则形诸外,此所以知其有他事他虑也。”《吕氏春秋·上农》:“农不敢行贾,不敢为异事,为害於时也。” 高诱 注:“异犹他也。”
      (2).指职司不同。《诗·大雅·板》:“我虽异事,及尔同寮。” 郑玄 笺:“我虽与尔职事异者,乃与女同官。” 晋 陆云 《赠汲郡太守》诗:“念我同僚,悲尔异事。”
      (3).不平常的事;特别事件。《韩非子·说难》:“规异事而当,知者揣之外而得之,事泄於外,必以为己也,如此者身危。” 唐 杜牧 《唐故岐阳公主墓志铭》:“郡县闻主且至,杀牛羊大为数百人供具,主至,从不二十人、六七婢,乘驴闒茸,约所至不得肉食,驛吏立门外,舁饭而返……闻於京师,众譁説以为异事。”《红楼梦》第七四回:“ 袭人 因见 晴雯 这样,必有异事,又见这番抄拣,只得自己先出来打开了箱子并匣子,任其搜拣一番。”
      (4).奇怪的事;难以理解的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 萧子云 每叹曰:‘吾著《齐书》,勒成一典,文章弘义,自谓可观。唯以笔迹得名,亦异事也。’” 宋 苏轼 《登州海市》诗:“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惊倒百岁翁。” 清 朱之瑜 《安南供役纪事》:“然初时皆欲杀 瑜 ,后则各相敬爱……向之乘机下石者,咸相惊诧,以为异事。”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撒旦 诗人之出,殆亦如是,非异事也。”
      (5).不同的事。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今之学者,以为文武异事,吾知治文事而已。”  ——《漢語大詞典》
      犹 ( 猶 ) yóu
      犹 [ yóu ]
      1. 相似,如同:~如。过~不及。
      2. 尚且:~且。~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3. 〔~豫〕迟疑不决。
      4. 〔~疑〕迟疑。
      5. 仍然,还(hái ):~然。记忆~新。
      烦 ( 煩 ) fán
      烦 [ fán ]
      1. 苦闷,急躁:~躁。~乱。~恼。~闷。~郁。心~意乱。
      2. 又多又乱:不厌其~。要言不~。~絮。~琐。~冗。~文。麻~。
      3. 搅扰:~扰。~嚣。
      4. 敬辞,表示请、托:~劳。~请。
      鬼 guǐ《國語辭典》

      鬼 [ guǐ ]

      1. 人死後的靈魂。如:「鬼魂」、「鬼怪」、「鬼使神差」、「有錢能使鬼推磨」。
      2. 有某種嗜好、行為或癖性不好的人。如:「酒鬼」、「賭鬼」、「小氣鬼」、「冒失鬼」。
      3. 詭計、噱頭。如:「搞鬼」、「搗鬼」。《紅樓夢·第五三回》:「那又是你鳳姑娘的鬼,那裡就窮到如此。」
      4. 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之一。南方朱雀七星的第二宿,有四顆星。
      5. 姓。如黃帝時有鬼臾區。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狡詐的、陰險的、不光明的。如:「鬼主意」、「鬼計多端」。
      2. 機靈的、靈巧的。如:「鬼靈精」。
      3. 惡劣的、糟糕的。如:「鬼天氣」、「這是什麼鬼地方啊?」
      1. 胡亂的、隨便的。如:「鬼混」、「鬼畫符」。
      薰 xūn《國語辭典》

      薰 [ xūn ]

      1. 植物名。豆科零陵香属,多年生草本。叶细长,对生,赤花,黑实,具香气。可去臭气,治伤寒、头痛及腰痛等。也称为「蕙草」。
      2. 香气。宋·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词:「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3. 烟气。《文选·陆机·演连珠五○首之二四》:「寻烟染芬,薰息犹芳。」
      1. 以火灼炙、烧灼。如:「薰鱼」、「薰肉」、「利欲薰心」。《文选·潘岳·马汧督诔》:「将穿响作内焚穬火薰之,潜氐歼焉。」通「熏」。
      2. 感染、感化。如:「薰陶」。唐·韩愈〈争臣论〉:「晋之鄙人薰其德而善良者几千人。」宋·程颐〈论经筵第一劄子〉:「今士大夫家善教弟子者,亦必延名德端方之士,与之居处,使之薰染成性。」
      3. 教训。《儿女英雄传·第三○回》:「他那意思,想著要把乾纲振起来,薰她一薰。」
      1. 温暖的、和煦的。唐·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诗:「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狐 hú《國語辭典》

      狐 [ hú ]

      1. 动物名。食肉目犬科。似犬而小,体瘦,面部较长。吻尖突,耳朵三角形。尾大而长,毛多为赤黄色。性聪明敏感,令人觉得狡猾。喜食野鼠、鸟类、家禽等,皮可制裘。常见的种类如赤狐、银狐、北非小狐等。也称为「狐狸」。
      2.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狐偃,明代有狐忠。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