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厌睡魔常有在,若思人事即无穷。
贺铸〔宋代〕《寄题狄丘李伟官舍东斋》
树竹开窗小屋东,低檐却日竹通风。
长年驰骛欲何往,终日退藏於此中。
未厌睡魔常有在,若思人事即无穷。
躬耕不是悠悠计,来作苏门邻舍翁。
长年驰骛欲何往,终日退藏於此中。
未厌睡魔常有在,若思人事即无穷。
躬耕不是悠悠计,来作苏门邻舍翁。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名- 地支的第八位。
-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 姓。如汉代有未央。
-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厌 ( 厭 ) yàn
厌 [ yàn ]
- 嫌恶,憎恶:~恶(wù)。讨~。~倦。喜新~旧。不~其详。学而不~。
- 满足:贪得无~。
睡魔 shuì mó
谓使人昏睡的魔力。比喻强烈的睡意。 唐 吕岩 《大云寺茶诗》:“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宋 陆游 《幽居》诗:“衰极睡魔殊有力,愁多酒圣欲无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科诨》:“作传奇者,全要善驱睡魔,睡魔一至,则后乎此者,虽有《钧天》之乐,《霓裳羽衣》之舞,皆付之不见不闻。” 冰心 《离家的一年》:“他重行卧下,睡魔又走了,翻来覆去,以后不知什么时候睡着。” ——《漢語大詞典》
常 cháng《國語辭典》
常 [ cháng ]
名- 伦理关系。如:「伦常」、「三纲五常」。
- 姓。如汉代有常惠。
- 普通的、一般的。如:「平常」、「常识」、「人之常情」。
- 固定不变的。如:「常规」。《老子·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 规律的、定期的。如:「常期」、「常会」。
- 长久不变的。如:「常设」、「知足常乐」。
- 时时、一次又一次,表示频繁的意思。如:「常常」、「时常」、「老生常谈」。唐˙韩愈〈杂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动-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 姓。如晋代有在育。
若 ruò/rě《國語辭典》
若 [ ruò ]
名- 一种香草。《楚辞·屈原·九章·惜往日》:「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唐·陆龟蒙〈美人〉诗:「犹欲悟君心,朝朝佩兰若。」
- 姓。如汉代有若章。
- 顺从。《左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
- 及、比得上。《国语·晋语五》:「病未若死,祗以解志。」《论语·学而》:「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奈。《左传·僖公十五年》:「寇深矣,若之何?」
- 如果、假如,表示假设。《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
- 至于,表示另提一件事。《孟子·梁惠王上》:「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荀子·劝学》:「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 或、或者,表示选择。《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红楼梦·第七四回》:「将镜奁、妆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
- 乃、才。《国语·周语中》:「必有忍也,若能有济也。」
- 似、好像。如:「欣喜若狂」、「旁若无人」。《左传·定公四年》:「若闻蔡将先卫,信乎?」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九·禽部·杜鹃》:「其鸣若曰:『不如归去。』」
- 你、你的。《庄子·齐物论》:「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 如此、这样。《书经·大诰》:「尔知宁王若勤哉?」唐·白居易〈见敏中初到邠宁秋日登城楼诗诗中颇多乡思因以寄和〉诗:「望乡心若苦,不用数登楼。」
若 [ rě ]
- 参见「般若」、「兰若」等条。
思 sī/sāi《國語辭典》
思 [ sī ]
动- 考虑。如:「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想念、怀念。如:「思亲」、「思家」。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悲悼。《文选·张华·励志诗》:「吉士思秋,寔感物化。」
- 心绪、心情。如:「情思」、「愁思」。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 想法、意念。如:「心思」、「文思」。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唯士衡运思,理新文敏。」
- 姓。如明代有思志道。
- 用于句首,无义。《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 用于句中,无义。《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无思不服,皇王烝哉。」
- 用于句末,相当于「啊」。《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思 [ sāi ]
形- 䯱思:胡须多的样子。《集韵·平声·咍韵》:「䰄,䯱䰄,多须貌。或作思。」
思 [ sì ]
名- 之读音。
人事 rén shì
(1).人之所为;人力所能及的事。《孟子·告子上》:“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磽,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南史·虞寄传》:“匪独天时,亦由人事。”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一章:“虽则因人事未尽,象 南京 的迅速溃退及 广州 的倏忽沦陷其间遗憾之处还是有着不少。”
(2).人情事理。《史记·秦始皇本纪》:“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 唐 韩愈 《题李生壁》:“始相见,吾与之皆未冠,未通人事。”《儒林外史》第二五回:“只是小的儿子不知人事,不知 王老爹 可肯要他做女婿?”
(3).指人世间事。《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南史·郑鲜之传》:“今如 滕羡 情事者,或终身隐处,不关人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同梦》:“人事无涯生有涯,逝将归钓 汉江 槎。” 严复 《原强》:“ 周 孔 所教,礼义所治,诸君聊用自娱则可耳,何关人事也耶!”
(4).泛指人的意识的对象。如:他昏迷过去了,人事不知。
(5).人为的动乱。《国语·越语下》:“人事不起,弗为之始。” 韦昭 注:“人事,谓怨叛、逆乱之萌也。”《汉书·吴王刘濞传》:“诸侯皆有背叛之意,人事极矣。”
(6).指仕途。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序:“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王瑶 注:“人事,指仕途。”《南史·臧焘传》:“顷之去官,以父母老家贫,与弟 熹 俱弃人事,躬耕自业。”
(7).说情请托;交际应酬。 晋 袁宏 《后汉纪·殇帝纪》:“儒生寡少,其在京师不务经学,竞于人事,争于货贿。” 晋 陶潜 《归田园居》诗之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南史·恩倖传·戴法兴》:“而 法兴 、 明寳 大通人事,多纳货贿,凡所荐达,言无不行。”《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始十年》:“子 乔 等三人,并学业,絶人事,侍疾家庭,足不出邑里。”
(8).指赠送的礼品。 唐 白居易 《让绢状》:“恩赐 田布 与臣人事绢五百匹。” 宋 许观 《东斋记事·人事物》:“今人以物相遗,谓之人事。”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四折:“有甚么人事送些与老爷,就放了你去。”《儒林外史》第四二回:“还有几色菲人事,你权且收下。” 吴晗 《明代民族英雄于谦》:“﹝ 于谦 ﹞每次入朝,不但不送礼、纳贿,连普通的人事也不送,空手去,空手回。”
(9).男女间情欲之事。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二折:“如今长成十三岁,也晓的人事。”《红楼梦》第七四回:“或者年纪大些的,知道了人事。”
(10).官员的任免升降等事宜。今亦指对人员的管理使用和考核奖惩等项工作。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以人事譬之,同一迁官,尚书迁一级则宰相,典史迁一级不过主簿耳。” 邹韬奋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六:“此外在人事方面,我们一方面要尽力爱护干部,一方面要认真执行纪律。”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这首先表现在政治部内上层人事的波动上。”
(11).指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如:时间一长,矛盾就多了。人事纠纷,说不清楚。参见“ 人事关係 ”。 ——《漢語大詞典》
(2).人情事理。《史记·秦始皇本纪》:“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 唐 韩愈 《题李生壁》:“始相见,吾与之皆未冠,未通人事。”《儒林外史》第二五回:“只是小的儿子不知人事,不知 王老爹 可肯要他做女婿?”
(3).指人世间事。《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南史·郑鲜之传》:“今如 滕羡 情事者,或终身隐处,不关人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同梦》:“人事无涯生有涯,逝将归钓 汉江 槎。” 严复 《原强》:“ 周 孔 所教,礼义所治,诸君聊用自娱则可耳,何关人事也耶!”
(4).泛指人的意识的对象。如:他昏迷过去了,人事不知。
(5).人为的动乱。《国语·越语下》:“人事不起,弗为之始。” 韦昭 注:“人事,谓怨叛、逆乱之萌也。”《汉书·吴王刘濞传》:“诸侯皆有背叛之意,人事极矣。”
(6).指仕途。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序:“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王瑶 注:“人事,指仕途。”《南史·臧焘传》:“顷之去官,以父母老家贫,与弟 熹 俱弃人事,躬耕自业。”
(7).说情请托;交际应酬。 晋 袁宏 《后汉纪·殇帝纪》:“儒生寡少,其在京师不务经学,竞于人事,争于货贿。” 晋 陶潜 《归田园居》诗之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南史·恩倖传·戴法兴》:“而 法兴 、 明寳 大通人事,多纳货贿,凡所荐达,言无不行。”《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始十年》:“子 乔 等三人,并学业,絶人事,侍疾家庭,足不出邑里。”
(8).指赠送的礼品。 唐 白居易 《让绢状》:“恩赐 田布 与臣人事绢五百匹。” 宋 许观 《东斋记事·人事物》:“今人以物相遗,谓之人事。”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四折:“有甚么人事送些与老爷,就放了你去。”《儒林外史》第四二回:“还有几色菲人事,你权且收下。” 吴晗 《明代民族英雄于谦》:“﹝ 于谦 ﹞每次入朝,不但不送礼、纳贿,连普通的人事也不送,空手去,空手回。”
(9).男女间情欲之事。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二折:“如今长成十三岁,也晓的人事。”《红楼梦》第七四回:“或者年纪大些的,知道了人事。”
(10).官员的任免升降等事宜。今亦指对人员的管理使用和考核奖惩等项工作。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以人事譬之,同一迁官,尚书迁一级则宰相,典史迁一级不过主簿耳。” 邹韬奋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六:“此外在人事方面,我们一方面要尽力爱护干部,一方面要认真执行纪律。”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这首先表现在政治部内上层人事的波动上。”
(11).指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如:时间一长,矛盾就多了。人事纠纷,说不清楚。参见“ 人事关係 ”。 ——《漢語大詞典》
即无(即无)
梁昭明太子解二谛义即有即无斯是假名 ——《韵府拾遗 虞韵》
穷 ( 窮 ) qióng
穷 [ qióng ]
- 缺乏财物:贫~。~苦。~则思变。
- 处境恶劣:~困。~蹙。~窘。~当益坚(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而后工(旧时指文人处境穷困,诗就写得好)。
- 达到极点:~目。~形尽相。~兵黩武。
- 完了:~尽。山~水尽。日暮途~。
- 推究到极点:~物之理。~追(➊极力追寻;➋尽力紧追)。~究。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