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黄金杯,东风摇荡春葳蕤。
倪岳〔明代〕《元宵会吴鼎仪宅分得将进酒》
将进酒,黄金杯,东风摇荡春葳蕤。清宵对此灯烛辉,明月皎皎当中闺。
将进酒,夜未央,日月逝矣嗟流光。年时感此雨雪狂,美景不及今晨良。
将进酒,一再行,醉来尔汝俱忘形。交分蔼若弟与兄,岂直倾盖论平生。
将进酒,伐木诗,倚歌而和心孔夷。我虽不饮强倒卮,永怀白首同襟期。
将进酒,君莫辞。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将进酒(將進酒)qiāng jìn jiǔ
汉 乐府《铙歌》十八曲之一。《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将进酒》 宋 郭茂倩 解题:“古词曰:‘将进酒,乘大白。’大略以饮酒放歌为言。”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一:“又 汉 代短簫鐃歌乐曲, 三国 时存者有《朱鷺》、《艾如张》、《上之回》、《战城南》、《巫山高》、《将进酒》之类,凡二十二曲。” ——《漢語大詞典》
黄金 huáng jīn
(1).指铜。《书·舜典》“金作赎刑” 孔 传:“金,黄金。” 孔颖达 疏:“此传黄金,《吕刑》黄铁,皆是今之铜也。”
(2).金属名。赤黄色,质柔软,延展性大。为贵重金属,多用来制造货币、装饰品等。《易·噬嗑》:“六五:噬乾肉,得黄金。” 高亨 注:“噬乾肉得黄金,盖有人置黄金粒于乾肉之中,以谋害食者,食者以齿嚼之,而发现黄金粒也。”《史记·平準书》:“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白金,银也。赤金, 丹阳 铜也。” 唐 杜甫 《望牛头寺》诗:“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 仇兆鳌 注引 朱鹤龄 曰:“《弥陀经》:极乐国土有七宝莲池,池底以金沙布地。”《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如本地用,有现成的县城里字号票子;远路用,有现成的黄金,带着岂不简便些?”
(3).泛指钱财。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君不见今人交态薄,黄金用尽还疏索。”《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4).道教仙药名。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仙药之上者丹砂,次则黄金,次则白银,次则诸芝。”
(5).比喻金黄色的东西。 唐 罗隐 《皇陂》诗:“垂杨风轻弄翠带,鲤鱼日暖跳黄金。” 前蜀 尹鹗 《金浮图》词:“压红茵,凤舞黄金翅。” 宋 苏轼 《九日寻臻闍黎遂泛小舟至勤师院》诗之一:“试碾露芽烹白雪,休拈霜蕊嚼黄金。”
(6).石名。《淮南子·墬形训》:“黄埃五百岁生黄澒,黄澒五百岁生黄金,黄金千岁生黄龙。” 高诱 注:“石名也。”
(7).比喻功名事业。 清 龚自珍 《梦中作四截句》之二:“黄金华髮两飘萧,六九童心尚未消。”
(8).比喻宝贵。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五章:“秋天,又一个秋天--庄户人家的黄金季节来到了。”亦喻尊贵的身体。 清 李渔 《风筝误·诧美》:“也亏我屈黄金先陪膝头,请宽衣,莫怕羞。” ——《漢語大詞典》
(2).金属名。赤黄色,质柔软,延展性大。为贵重金属,多用来制造货币、装饰品等。《易·噬嗑》:“六五:噬乾肉,得黄金。” 高亨 注:“噬乾肉得黄金,盖有人置黄金粒于乾肉之中,以谋害食者,食者以齿嚼之,而发现黄金粒也。”《史记·平準书》:“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白金,银也。赤金, 丹阳 铜也。” 唐 杜甫 《望牛头寺》诗:“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 仇兆鳌 注引 朱鹤龄 曰:“《弥陀经》:极乐国土有七宝莲池,池底以金沙布地。”《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如本地用,有现成的县城里字号票子;远路用,有现成的黄金,带着岂不简便些?”
(3).泛指钱财。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君不见今人交态薄,黄金用尽还疏索。”《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4).道教仙药名。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仙药之上者丹砂,次则黄金,次则白银,次则诸芝。”
(5).比喻金黄色的东西。 唐 罗隐 《皇陂》诗:“垂杨风轻弄翠带,鲤鱼日暖跳黄金。” 前蜀 尹鹗 《金浮图》词:“压红茵,凤舞黄金翅。” 宋 苏轼 《九日寻臻闍黎遂泛小舟至勤师院》诗之一:“试碾露芽烹白雪,休拈霜蕊嚼黄金。”
(6).石名。《淮南子·墬形训》:“黄埃五百岁生黄澒,黄澒五百岁生黄金,黄金千岁生黄龙。” 高诱 注:“石名也。”
(7).比喻功名事业。 清 龚自珍 《梦中作四截句》之二:“黄金华髮两飘萧,六九童心尚未消。”
(8).比喻宝贵。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五章:“秋天,又一个秋天--庄户人家的黄金季节来到了。”亦喻尊贵的身体。 清 李渔 《风筝误·诧美》:“也亏我屈黄金先陪膝头,请宽衣,莫怕羞。” ——《漢語大詞典》
杯 bēi《國語辭典》
杯 [ bēi ]
名- 一种盛液体的器具。《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左手持杯,右手持著天上的星,向秦老道:『你看贯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厄!』」
- 竞赛优胜的奖品。如:「金杯」、「银杯」、「奖杯」。今多用「杯」字。
- 量词。计算杯装物的单位。如:「一杯水」、「两杯面粉」。
东风(東風)dōng fēng
(1).东方刮来的风。《楚辞·九歌·山鬼》:“东风飘兮神灵雨,留 灵脩 兮憺忘归。” 唐 杜牧 《赤壁》诗:“东风不与 周郎 便, 铜雀 春深锁二 乔 。” 杨朔 《海市》:“一般得春景天,雨后,刮东风,才有海市。”
(2).指春风。《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唐 李白 《春日独酌》诗之一:“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暉。”《红楼梦》第五十回:“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刘大白 《湖滨晚眺》诗:“微波吐露东风语:明日是清明,青山分外清。”
(3).代指春天。 唐 罗隐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诗:“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4).比喻革命的力量或气势。 谢觉哉 《不惑集·干劲》:“而且东风已经在广大的工农劳动人民中刮起来了,仅仅是某些干部尚风平浪静。” 陈毅 《满江红》词:“喜东风浩荡海天宽,西风落。” 郭沫若 《新华颂》:“多种族,如弟兄,千秋万岁颂东风。”
(5).菜名。《文选·左思〈吴都赋〉》:“草则藿、蒳、豆蔻……东风、扶留。” 刘逵 注:“东风,亦草也,出 九真 。”《齐民要术·五谷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引 晋 顾微 《广州记》:“东风华叶似‘落娠妇’,茎紫。宜肥肉作羹,味如酪。”参见“ 东风菜 ”。 ——《漢語大詞典》
(2).指春风。《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唐 李白 《春日独酌》诗之一:“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暉。”《红楼梦》第五十回:“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刘大白 《湖滨晚眺》诗:“微波吐露东风语:明日是清明,青山分外清。”
(3).代指春天。 唐 罗隐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诗:“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4).比喻革命的力量或气势。 谢觉哉 《不惑集·干劲》:“而且东风已经在广大的工农劳动人民中刮起来了,仅仅是某些干部尚风平浪静。” 陈毅 《满江红》词:“喜东风浩荡海天宽,西风落。” 郭沫若 《新华颂》:“多种族,如弟兄,千秋万岁颂东风。”
(5).菜名。《文选·左思〈吴都赋〉》:“草则藿、蒳、豆蔻……东风、扶留。” 刘逵 注:“东风,亦草也,出 九真 。”《齐民要术·五谷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引 晋 顾微 《广州记》:“东风华叶似‘落娠妇’,茎紫。宜肥肉作羹,味如酪。”参见“ 东风菜 ”。 ——《漢語大詞典》
摇荡(摇蕩)yáo dàng
(1).摇摆晃荡。《文子·精诚》:“四时失政,镇星摇荡。”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汎淫泛滥,随风澹淡,与波摇荡,奄薄水渚。” 唐 柳宗元 《法华寺石门精室三十韵》:“羈木畏飘浮,离旌倦摇荡。”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绿》:“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
(2).动荡。《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楚 汉 久相持不决,百姓骚动,海内摇荡。”
(3).撼动,摇动。《后汉书·邓骘传》:“ 凉部 叛 羌 摇荡 西州 ,朝廷忧之。” 南朝 陈 虞寄 《谏陈宝应书》:“夫以 王琳 之彊, 侯瑱 之力,进足以摇荡中原,争衡天下。”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四折:“从此后溪花喜有人相傍,巖枝怕甚风摇荡。”
(4).鼓动,鼓舞。《庄子·天地》:“大圣之治天下也,摇荡民心,使之成教易俗。”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漢語大詞典》
(2).动荡。《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楚 汉 久相持不决,百姓骚动,海内摇荡。”
(3).撼动,摇动。《后汉书·邓骘传》:“ 凉部 叛 羌 摇荡 西州 ,朝廷忧之。” 南朝 陈 虞寄 《谏陈宝应书》:“夫以 王琳 之彊, 侯瑱 之力,进足以摇荡中原,争衡天下。”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四折:“从此后溪花喜有人相傍,巖枝怕甚风摇荡。”
(4).鼓动,鼓舞。《庄子·天地》:“大圣之治天下也,摇荡民心,使之成教易俗。”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漢語大詞典》
春 chūn《國語辭典》
春 [ chūn ]
名- 四季之首。自立春至立夏間,陰曆是正月、二月、三月,陽曆是三月、四月、五月。
- 年、歲。三國魏·曹植〈雜詩〉六首之三:「自期三年歸,今已歷九春。」
- 生機。如:「妙手回春」。
- 男女間相慕悅的情感。如:「思春」。《詩經·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 春色、喜色。南朝宋·陸凱〈贈范曄〉詩:「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 東方。南朝宋·顏延之〈車駕幸京口三月三日侍遊曲阿後湖作〉詩:「春方動辰駕,望幸傾五州。」
- 春,酒名。是春釀冬熟的酒。唐‧李肇《國史補》卷下:「酒則有郢州之『富水』,烏程之『若下』,滎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劍南之『燒春』。」
- 春日的。如:「春風」、「春雷」。
葳蕤 wēi ruí
(1).草木茂盛枝叶下垂貌。 汉 东方朔 《七谏·初放》:“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 南朝 梁 江洪 《咏蔷薇》:“当户种蔷薇,枝叶太葳蕤。” 唐 柳宗元 《袁家渴记》:“摇颺葳蕤,与时推移。”
(2).羽毛饰物貌。《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下摩兰蕙,上拂羽盖;错翡翠之葳蕤,繆绕玉绥。” 颜师古 注:“葳蕤,羽饰貌。” 南朝 梁 沈约 《九日侍宴乐游苑》诗:“虹旌迢递,翠华葳蕤。” 宋 沈遘 《赠李审言》诗:“使节葳蕤出 汉 宫,我方受瑞守 江 东。”
(3).华美貌;艳丽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文选·左思〈蜀都赋〉》:“敷蘂葳蕤,落英飘颻。” 张铣 注:“葳蕤,花鲜好貌。” 唐 刘禹锡 《观舞柘枝》诗之一:“胡服何葳蕤,僊僊登綺墀。”
(4).柔弱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胭脂》:“葳蕤自守,幸白璧之无瑕;縲絏苦争,喜锦衾之可覆。”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章佖》:“儿家小娘子葳蕤之质,年十六,孤处无依,欲求人家兰玉而伉儷之。”
(5).萎顿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纷纶葳蕤,堙灭而不称者,不可胜数也。” 司马贞 索隐引 胡广 曰:“葳蕤,委顿也。” 明 王錂 《春芜记·感叹》:“休得葳蕤低揭,心愁意慵。” 清 忧患馀生 《邻女语》:“我的父亲何等激昂,难道我就是这样的葳蕤不成?”
(6).据《太平广记》卷三一六引《录异传·刘照》载: 建安 中 河间 太守 刘照 妇亡,后太守梦见一妇人,往就之,又遗一双锁,太守不能名,妇曰:“此萎蕤锁也。以金缕相连,屈伸在人,实珍物。吾方当去,故以相别,慎无告人!”“萎蕤”亦写作“葳蕤”。后因以“葳蕤”借指锁。 唐 韩翃 《江南曲》:“春楼不闭葳蕤锁,緑水回通宛转桥。” 明 顾大典 《青衫记·承璀授阃》:“葳蕤重叠琐深宫,扫除近侍飞龙。”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三集·记钱姬假途脱籍事》:“急启葳蕤,而已空诸所有。”
(7).古代一种首饰。 清 方以智 《通雅·衣服》:“﹝步摇﹞往时男女皆可饰,男冠如曲缨葳蕤之类。” 唐 鲍溶 《李夫人歌》:“葳蕤半露芙蓉色,窈窕将期环珮身。” 宋 司马光 《枢密院开启圣节道场排当词·作语》:“印紱相鲜金错落,珮环交映玉葳蕤。”
(8).草名。即萎蕤。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葳蕤草,一名丽草,又呼为女草, 江 浙 中呼娃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萎蕤》:“按 黄公绍 《古今韵会》云:‘葳蕤,草木叶垂之貌。’此草根长多鬚,如冠缨下垂之緌而有威仪,故以名之。凡羽盖旌旗之缨緌,皆像葳蕤,是矣。”参见“ 萎蕤 ”。 ——《漢語大詞典》
(2).羽毛饰物貌。《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下摩兰蕙,上拂羽盖;错翡翠之葳蕤,繆绕玉绥。” 颜师古 注:“葳蕤,羽饰貌。” 南朝 梁 沈约 《九日侍宴乐游苑》诗:“虹旌迢递,翠华葳蕤。” 宋 沈遘 《赠李审言》诗:“使节葳蕤出 汉 宫,我方受瑞守 江 东。”
(3).华美貌;艳丽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文选·左思〈蜀都赋〉》:“敷蘂葳蕤,落英飘颻。” 张铣 注:“葳蕤,花鲜好貌。” 唐 刘禹锡 《观舞柘枝》诗之一:“胡服何葳蕤,僊僊登綺墀。”
(4).柔弱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胭脂》:“葳蕤自守,幸白璧之无瑕;縲絏苦争,喜锦衾之可覆。”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章佖》:“儿家小娘子葳蕤之质,年十六,孤处无依,欲求人家兰玉而伉儷之。”
(5).萎顿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纷纶葳蕤,堙灭而不称者,不可胜数也。” 司马贞 索隐引 胡广 曰:“葳蕤,委顿也。” 明 王錂 《春芜记·感叹》:“休得葳蕤低揭,心愁意慵。” 清 忧患馀生 《邻女语》:“我的父亲何等激昂,难道我就是这样的葳蕤不成?”
(6).据《太平广记》卷三一六引《录异传·刘照》载: 建安 中 河间 太守 刘照 妇亡,后太守梦见一妇人,往就之,又遗一双锁,太守不能名,妇曰:“此萎蕤锁也。以金缕相连,屈伸在人,实珍物。吾方当去,故以相别,慎无告人!”“萎蕤”亦写作“葳蕤”。后因以“葳蕤”借指锁。 唐 韩翃 《江南曲》:“春楼不闭葳蕤锁,緑水回通宛转桥。” 明 顾大典 《青衫记·承璀授阃》:“葳蕤重叠琐深宫,扫除近侍飞龙。”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三集·记钱姬假途脱籍事》:“急启葳蕤,而已空诸所有。”
(7).古代一种首饰。 清 方以智 《通雅·衣服》:“﹝步摇﹞往时男女皆可饰,男冠如曲缨葳蕤之类。” 唐 鲍溶 《李夫人歌》:“葳蕤半露芙蓉色,窈窕将期环珮身。” 宋 司马光 《枢密院开启圣节道场排当词·作语》:“印紱相鲜金错落,珮环交映玉葳蕤。”
(8).草名。即萎蕤。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葳蕤草,一名丽草,又呼为女草, 江 浙 中呼娃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萎蕤》:“按 黄公绍 《古今韵会》云:‘葳蕤,草木叶垂之貌。’此草根长多鬚,如冠缨下垂之緌而有威仪,故以名之。凡羽盖旌旗之缨緌,皆像葳蕤,是矣。”参见“ 萎蕤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