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旌遥指金城路,鱼鸟亦避金吾职。

孙绪明代〕《送彭都宪济物乃弟锦衣千户冲回籍祭扫

台端大老归未得,夜听春雨晨恻恻。燕山高处望秦云,漠漠西南天一色。

四郊未可少英卫,一德正尔咨夔稷。分将经济系重轻,其那蘋蘩在胸臆。

圣皇方抱股肱忧,次公正侍明光直。便令己事往可遄,永言简在思同则。

朝廊别调埙篪鸣,帑藏来供筐篚实。花萼三春明昼锦,松楸千里荷天力。

班列何人备忠孝,君侯此去真奇特。邮亭看剑星磊落,沙场度马夜昏黑。

平生万卷罗心胸,不效书生数行墨。众中开口论世务,重霄惊见扶摇翼。

以兹壮志挟胜游,无限奇观入藏息。千旌遥指金城路,鱼鸟亦避金吾职。

邻翁两两持壶觞,乡吏纷纷事修饰。两朝遭际九泉通,一日声名万夫识。

祗陪谈笑无终极,太行东峙黄河北。西顾重瞳计日程,莫为莺啼滞乡国。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千旌遥指金城鱼鸟金吾

千旌
王勃文千旌凤转俨镂象而星陈万骑龙嘶伐灵鼍而晓彻  ——《骈字类编》
遥指 yáo zhǐ
遥对;向远处指。 唐 李远 《赠潼关不下山僧》诗:“窗中遥指三千界,枕上斜看百二关。” 清 赵翼 《茅山纪游》诗:“遥指 大茅峰 ,直上青冥里。” 洪深 《申屠氏》第一本:“ 董昌 望海,老丈遥指一舟。”  ——《漢語大詞典》
金城 jīn chéng
(1).指坚固的城。《管子·度地》:“城外为之郭,郭外为之閬。地高则沟之,下则隄之,命之曰金城,树以荆棘,上相穡著者,所以为固也。”《后汉书·班固传上》:“建金城其万雉,呀周池而成渊。” 李贤 注:“金城,言坚固也。”《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説起 燕都 的形势,北倚雄关,南压区夏,真乃金城天府,万年不拔之基。” 清 郑燮 《念奴娇·金陵怀古·石头城》词:“千里金城迴不尽,万里洪涛喷薄。”
(2).京城。《文选·张协〈咏史〉》:“朱轩曜金城,供帐临长衢。” 刘良 注:“金城, 长安城 也。”《旧唐书·东夷传·新罗》:“王之所居曰金城,周七八里。”
(3).城内牙城;城中之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漯水 又北逕 聊城县 故城西,城内有金城,周匝有水,南门有驰道。”《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八年》:“ 镇恶 与城内兵鬭,且攻其金城,自食时至中晡,城内人败散。 镇恶 穴其金城而入。” 胡三省 注:“凡城内牙城, 晋 宋 时谓之金城。”《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五年》:“ 齐 兵退据 相国城 及金城。”注:“二城皆在 寿阳城 中……金城、 寿阳 中城也。自 晋 以来,率谓中城为金城。”
(4).地名。古郡。在今 甘肃 兰州 之西北。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 超 之妻孥,焚首 金城 。” 清 吴伟业 《赠家侍御雪航》诗:“自古於 金城 ,互市有深意。”
(5).地名。 东晋 时 丹阳郡 江乘县 地名。参见“ 金城柳 ”。
(6).地名。 五代 时 应州 县名。《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二年》:“ 应州 马军都指挥使 金城 郭崇威 亦耻臣 契丹 ,挺身南归。” 胡三省 注:“按此非 兰州 之 金城 ,乃 应州 之 金城县 也。”  ——《漢語大詞典》
路 lù《國語辭典》

路 [ lù ]

  1. 道路,供人马舟车等行走的途径。如:「陆路」、「水路」、「高速公路」。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2. 条理、纹理。如:「思路」、「纹路」。南朝梁·沈约〈瑞石像铭〉:「心路照通,有感斯顺。」
  3. 方法、途径。如:「生路」、「活路」。唐·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 军之弱冠。」
  4. 种类。如:「他们是那一路人?」《西游记·第五一回》:「这一路拳,走得似锦上添花。」
  5. 地区、区域。《三国演义·第一五回》:「自是东路皆平,令叔孙静守之。」《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这一日烧香回来,人见他是下路打扮,跟了他后面走的就有百十人。」
  6. 路线。如:「五路公车」。《水浒传·第五○回》:「今日宋江分兵做四路,来打本庄。」
  7. 姓。如汉代有路温舒。
鱼鸟(魚鳥)yú niǎo
(1).鱼和鸟。常泛指隐逸之景物。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隋书·隐逸传序》:“狎玩鱼鸟,左右琴书。” 唐 韩愈 《海水》诗:“风波一荡薄,鱼鸟不可依。”参见“ 鱼鸟慕 ”。
(2).指梦境。语本《庄子·大宗师》:“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於渊。” 宋 梅尧臣 《和原甫早赴紫宸朝待旦假寐》:“烛房犹照衣冠上,漏舍欲为鱼鸟间。”  ——《漢語大詞典》
亦 yì《國語辭典》

亦 [ yì ]

  1. 相當於「也」、「也是」。如:「人云亦云」。《論語·公冶長》:「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唐·李商隱〈無題〉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2. 相當於「又」。《左傳·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唐·杜甫〈羌村〉詩三首之一:「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
  3. 只是、不過。《戰國策·齊策四》:「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唐·杜甫〈蒹葭〉詩:「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4. 已經。《文選·王康琚·反招隱詩》:「昔在太平時,亦有巢居子;今雖盛明世,能無中林士?」唐·杜甫〈獨立〉詩:「草露亦多濕,蛛絲亦未收。」
  1. 雖然。唐·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畫師亦無數,好手不可遇。」宋·歐陽修〈玉樓春·蝶飛芳草花飛路〉詞:「紅蓮綠芰亦芳菲,不奈金風兼玉露。」
  1. 位於句首或句中,無義。《書經·盤庚上》:「予亦拙謀,作乃逸。」《詩經·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1. 姓。如明代有亦孔昭。
避 bì《國語辭典》

避 [ bì ]

  1. 躲开。如:「避雨」、「避暑」、「避风港」、「退避三舍」。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唐·李白〈蜀道难〉:「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2. 隐去、离开。如:「避世」、「避讳」。《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
  3. 免、防止。如:「避雷针」、「避孕」。《吕氏春秋·季冬纪·介立》:「脆弱者拜请以避死。」汉·高诱·注:「避,犹免也。」
  4. 让。汉·鼌错〈论贵粟疏〉:「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唐·杜甫〈饮中八僊歌〉:「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避 [ ​bèi ]

  1. (一)​之又音。
金吾 jīn wú
古官名。负责皇帝大臣警卫、仪仗以及徼循京师、掌管治安的武职官员。其名称、体制、权限历代多有不同。 汉 有执金吾, 唐 宋 以后有金吾卫、金吾将军、金吾校尉等。《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中尉, 秦 官,掌徼循京师,有两丞、侯、司马、千人。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执金吾’。”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吾者,御也,掌执金革以御非常。’金吾,鸟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职主先导,以御非常。故执此鸟之象,因以名官。” 晋 崔豹 《古今注》:“车辐棒也。 汉 朝‘执金吾’,‘金吾’亦棒也。以铜为之,黄金涂两末,谓为‘金吾’。”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醉曾衝宰相,骄不揖金吾。”《辽史·仪卫志四》:“金吾、黄麾六军之仗, 辽 受之 晋 , 晋 受之 后唐 , 后唐 受之 梁唐 ,其来也有自。” 清 周亮工 《御沟桥樱桃》诗:“ 长安 侠少旧金吾,立马墙头自弹乌。”  ——《漢語大詞典》
职 ( 職 ) zhí
职 [ zhí ]
  1. 职务,分(fèn )内应做的事:~业。~务。~守。~权。天~。尽~。
  2. 职位,执行事务所处的一定地位:~工。~位。~员。~称。以身殉~。
  3. 旧时公文用语,下属对上司的自称:卑~。~当奉命。
  4. 掌管:~掌。
  5. 由于:~此而已。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