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美锺岐嶷,荣华倍感伤。

苏辙宋代〕《追尊皇太后挽词二首

德美锺岐嶷,荣华倍感伤。
一时朝野恨,百世本支长。
出祖悲无憾,因山俭有光。
他年过嵩洛,望拜裕陵旁。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岐嶷荣华感伤

德 dé《國語辭典》

德 [ dé ]

  1. 人类共同遵循的规范。《论语·述而》:「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2. 品行、作风。《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3. 恩泽、恩惠。《论语·宪问》:「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孟子·公孙丑上》:「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
  4. 心意、信念。如:「一心一德」、「离心离德」。
  5.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简称。
  6. 姓。如汉代西域有德若国,后人以国为姓,简姓德。
  1. 感激、感恩。《左传·成公三年》:「王曰:『然则德我乎?』」《聊斋志异·卷一·王成》:「主人闻而德之,赠金五两,慰之使归。」
  1. 好的、善的。如:「德政」、「德誉」。《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恂恂德心,汪汪轨度。」
美 měi《國語辭典》

美 [ měi ]

  1. 漂亮、好看。如:「華美」、「貌美」、「她長得十分甜美。」
  2. 好、善。如:「鮮美」、「完美」、「價廉物美」、「盡善盡美」。
  3. 得意。如:「少臭美了!」
  1. 漂亮的女子。《詩經·鄭風·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2. 泛指好的德性、事物等。如:「君子有成人之美」。《管子·五行》:「然後天地之美生。」
  3. 美國的簡稱。如:「中、美、英、法。」
  4. 美洲的簡稱。如:「南美」、「北美」、「歐美國家」。
  1. 誇讚、褒獎。如:「讚美」。《韓非子·五蠹》:「然則今有美堯、舜、湯、武、禹之道於當今之世者,必為新聖笑矣。」
  2. 使變善變好。如:「養顏美容」。
锺 ( 鍾 ) zhōng
锺 [ zhōng ]
  1. 仅用于姓氏人名。其他意义简化作“钟”。
岐嶷 qí nì
《诗·大雅·生民》:“诞实匍匐,克岐克嶷。” 朱熹 集传:“岐嶷,峻茂之状。”后多以“岐嶷”形容幼年聪慧。《东观汉记·马客卿传》:“ 马客卿 幼而岐嶷,年六岁,能接应诸公,专对宾客。”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追光寺》:“ 略 生而岐嶷,幼则老成,博洽羣书。” 唐 李颀 《送刘四》诗:“爱君少岐嶷,高视白云乡。” 清 王晫 《今世说·赏誉》:“ 许彝千 少便岐嶷,总角风气更进。”  ——《漢語大詞典》
荣华(榮華)róng huá
(1).草木茂盛、开花。《荀子·王制》:“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淮南子·原道训》:“是故春风至则甘雨降,生育万物,羽者嫗伏,毛者孕育,草木荣华,鸟兽卵胎。”《二刻拍案惊奇》卷六:“况且在此溪山秀丽,草木荣华,又与 金郎 同栖一处。”
(2).指茂盛的花。 闻一多 《花儿开过了》诗:“一夏底荣华被一秋的馋风扫尽了。”
(3).朝菌的别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君辈辞藻,譬若荣华,须臾之翫,非宏才也。” 王利器 集解:“荣华,朝菌,一物而异名。”
(1).喻美好的容颜或年华。《楚辞·离骚》:“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詒。”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五:“南国有佳人,荣华若桃李。”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九:“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王琦 注:“言年华日去,如水之东流。”
(2).荣耀;显贵。《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冠我玄冕,要我朱紱。朱紱光大,使我荣华。” 宋 苏轼 《赐韩绛乞致仕不允诏》:“元老在位,邦之荣华。”《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专候夫人到京,共享荣华。” 郁达夫 《沉沦》二:“他们留了五个月学回去的人,岂不在那里享荣华安乐么?”
(3).谓以为荣显。《庄子·田子方》:“子三为令尹而不荣华,三去之而无忧色。”
(4).指华美的辞藻。《庄子·齐物论》:“道隐於小成,言隐於荣华。” 成玄英 疏:“荣华者,谓浮辩之辞,华美之言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若首唱荣华,而媵句憔悴,则遗势鬱湮,餘风不畅。”
(5).中医指旺盛的血气。《灵枢经·天年》:“荣华頽落,髮颇斑白。”  ——《漢語大詞典》
倍 bèi《國語辭典》

倍 [ bèi ]

  1. 违背、反叛。《说文解字·人部》:「倍,反也。」《礼记·缁衣》:「信以结之,则民不倍。」
  2. 背向、背著。《战国策·赵策三》:「天子吊,主人必将倍殡柩。」《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
  3. 增加与原数相等的数。《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镕裁》:「虽翫其采,不倍领袖。」
  1. 量词。计算照原数再加上一个或几个全数的单位。如:「十倍」、「六是三的两倍」、「年所得增加一倍。」
  1. 更加、益增。如:「勇气倍增」、「倍受恩宠」。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感伤(感傷)gǎn shāng
(1).有所感触而悲伤。《诗·陈风·泽陂序》:“言 灵公 君臣淫其国,男女相悦,忧心感伤焉。” 晋 张载 《七哀诗》之二:“哀人易感伤,触物增悲心。”《儒林外史》第三五回:“ 庄徵君 感伤道:‘这两个老人家就穷苦到这个地步!’” 茅盾 《〈呼兰河传〉序》:“今年四月,第二次到 香港 ,我是带着几分感伤的心情的。”
(2).感染疾病。 汉 王充 《论衡·气寿》:“所产子死,所怀子凶者,字乳亟数,气薄不能成也。虽成人形体,则易感伤。”
(3).触犯,损伤。《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二年》:“大王勋业已盛,四方无事,唯宜修政养民,顺时蒐狩,何必盛夏驱逐,感伤和气。” 宋 苏辙 《论吏额不便二事札子》:“下则众口怨谤,感伤和气。”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