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吾 wú/yù《國語辭典》
吾 [ wú ]
代- 我。《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楚辭·屈原·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 我的。《孟子·公孫丑上》:「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唐·杜甫〈詠懷古蹟〉詩五首之二:「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 姓。如漢代有吾扈。
吾 [ yú ]
- 參見「吾吾 」條。
儿 ( 兒 ) ér《國語辭典》
儿 [ rén ]
名- 同「人 」。《說文解字·儿部》:「儿,古文奇字人也。」元·戴侗《六書故·卷八·人》:「按人、儿非二字,特因所合而稍變其勢。合於左者,若『伯』若『仲』,則不變其本文而為人;合於下者,若『兒』若『見』則微變其本文為儿。」
- 二一四部首之一。
生来(生來)shēng lái
(1).从小时候起;从来。 唐 李贺 《嘲少年》诗:“自説生来未为客,一生美妾过三百。” 宋 陆游 《渔翁》诗:“恨渠生来不读书,江山如此一句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三回:“﹝ 言中丞 ﹞身边有一个四姨太太,生来最有机警。”
(2).犹天生。《水浒传》第六一回:“ 甘罗 发早 子牙 迟, 彭祖 颜回 寿不齐, 范丹 贫穷 石崇 富,八字生来各有时。” ——《漢語大詞典》
(2).犹天生。《水浒传》第六一回:“ 甘罗 发早 子牙 迟, 彭祖 颜回 寿不齐, 范丹 贫穷 石崇 富,八字生来各有时。” ——《漢語大詞典》
读书(讀書)dú shū
(1).阅读书籍;诵读书籍。《礼记·文王世子》:“秋学礼,执礼者詔之;冬读书,典书者詔之。” 唐 韩愈 《感二鸟赋》序:“读书著文,自七岁至今,凡二十二年。”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四:“正是 王先生 的声音,原来 王先生 在读书哩。”
(2).核对入椁物件的单子。《礼记·杂记》:“荐马者哭踊,出乃包奠而读书。” 孔颖达 疏:“书,谓凡送亡者賵入椁之物书也。读之者,省録之也。”
(3).宣读盟辞。《穀梁传·僖公九年》:“ 葵丘 之会,陈牲而不杀,读书加于牲上,壹明天子之禁。”
(4).上学;学习功课。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二:“我们的三叔祖、大伯父都是进了学的。但是行二的我们三伯父,行三的我们父亲,因为家业雕零,便再没有读书的馀裕了。” 浩然 《石山柏》:“我发觉,山里的孩子不仅聪明、记忆力强,而且对读书都是非常地新奇和认真。” ——《漢語大詞典》
(2).核对入椁物件的单子。《礼记·杂记》:“荐马者哭踊,出乃包奠而读书。” 孔颖达 疏:“书,谓凡送亡者賵入椁之物书也。读之者,省録之也。”
(3).宣读盟辞。《穀梁传·僖公九年》:“ 葵丘 之会,陈牲而不杀,读书加于牲上,壹明天子之禁。”
(4).上学;学习功课。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二:“我们的三叔祖、大伯父都是进了学的。但是行二的我们三伯父,行三的我们父亲,因为家业雕零,便再没有读书的馀裕了。” 浩然 《石山柏》:“我发觉,山里的孩子不仅聪明、记忆力强,而且对读书都是非常地新奇和认真。” ——《漢語大詞典》
史 shǐ《國語辭典》
史 [ shǐ ]
名- 古代掌管文书和记事等的官吏。如:「太史」。《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 过去的时事、事迹。如:「历史」、「罗曼史」。
- 记载过去事迹的书籍。如:「正史」、「通史」、「野史」。
- 姓。如明代有史可法。
- 文辞繁杂。《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副-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名-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助-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名-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怬 xì《國語辭典》
怬 [ sì ]
动- 欣喜。《玉篇·心部》:「怬,忻也。」
- 休息。《文选·张衡·思玄赋》:「怬河林之蓁蓁兮,伟关雎之戒女。」唐·段成式〈寂照和尚碑〉:「太和二年来延唐寺,数乎菩隄,怬乎禅那。」
田间(田間)tián jiān
亦作“ 田閒 ”。
(1).田地里。《史记·李将军列传》:“ 广 家与故 潁阴侯 孙屏野居 蓝田 南山 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閒饮。”《后汉书·王丹传》:“每岁农时,輒载酒肴於田閒,候勤者而劳之。” 老舍 《骆驼祥子》三:“走到什么地方了?不想问了,虽然田间已有男女来作工。”
(2).泛指农村、乡间。 唐 戴叔伦 《送萧二》诗:“拟向田间老此身,寒郊怨别甚於春。” 宋 苏轼 《答钱济明书》:“闻 鲁直 、 无咎 辈皆起,而公独为猘子所啮,尚栖迟田间。”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宗伯大拜》:“ 沈归德 、 朱山阴 俱以故宗伯起田间入东阁。”《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只是百姓未尽温饱……所以特将先生起自田间,望先生悉心为朕筹画,不必有所隐讳。” ——《漢語大詞典》
(1).田地里。《史记·李将军列传》:“ 广 家与故 潁阴侯 孙屏野居 蓝田 南山 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閒饮。”《后汉书·王丹传》:“每岁农时,輒载酒肴於田閒,候勤者而劳之。” 老舍 《骆驼祥子》三:“走到什么地方了?不想问了,虽然田间已有男女来作工。”
(2).泛指农村、乡间。 唐 戴叔伦 《送萧二》诗:“拟向田间老此身,寒郊怨别甚於春。” 宋 苏轼 《答钱济明书》:“闻 鲁直 、 无咎 辈皆起,而公独为猘子所啮,尚栖迟田间。”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宗伯大拜》:“ 沈归德 、 朱山阴 俱以故宗伯起田间入东阁。”《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只是百姓未尽温饱……所以特将先生起自田间,望先生悉心为朕筹画,不必有所隐讳。” ——《漢語大詞典》
争斗(争鬥)zhēng dòu
(1).争夺;斗殴。《礼记·聘义》:“勇敢强有力,而不用之於礼义战胜,而用之於争斗,则谓之乱人。” 孔颖达 疏:“此云用之于争斗者谓私争忿斗。” 汉 荀悦 《汉纪·元帝纪中》:“朝有变色之言,则下有争斗之患。”《东周列国志》第五九回:“ 长鱼矫 打听三 郤 是日在讲武堂议事,乃与 清沸魋 各以鸡血涂面,若争斗相杀者,各带利刀,扭结到讲武堂来,告诉曲直。” 鲁迅 《彷徨·孤独者》:“他们知道 连殳 是‘吃洋教’的‘新党’,向来就不讲什么道理,两面的争斗,大约总要开始的。”
(2).奋斗,战斗。 郑振铎 《海燕·离别》:“他们是正用他们的血建造着新的 中国 ,正在以纯挚的热诚,争斗着,奋击着。” ——《漢語大詞典》
(2).奋斗,战斗。 郑振铎 《海燕·离别》:“他们是正用他们的血建造着新的 中国 ,正在以纯挚的热诚,争斗着,奋击着。” ——《漢語大詞典》
斛 hú《國語辭典》
斛 [ hú ]
名- 量词。古代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斛,后改作五斗为一斛。《说文解字》:「斛,十斗也。」明·张自烈《正字通·斗部》:「斛,今制五斗曰斛,十斗曰石。」
- 一种古代的量器。《庄子·胠箧》:「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