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见老卢真面目,平生事业有无中。
读书旧破十年功,老病茫然万卷空。
插架都将付诸子,闭关犹得养衰翁。
案头萤火从乾死,窗里飞蝇久未通。
自见老卢真面目,平生事业有无中。
插架都将付诸子,闭关犹得养衰翁。
案头萤火从乾死,窗里飞蝇久未通。
自见老卢真面目,平生事业有无中。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自见(自見)zì xiàn
自我表白;显露自己。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垂空文以自见。” 宋 曾巩 《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然古之人,亦不必皆能自见,而卒有传於后者,以世有发明之者耳。” 明 方孝孺 《复郑好义书》之二:“所贵乎君子者,以能兼容并蓄,使才智者有以自见,而愚不肖者有以自全。”
(1).犹自知。《庄子·骈拇》:“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2).自然可见。《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四·艳歌行一》:“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后之作者,在据事跡实録,则善恶自见。” ——《漢語大詞典》
(1).犹自知。《庄子·骈拇》:“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2).自然可见。《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四·艳歌行一》:“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后之作者,在据事跡实録,则善恶自见。” ——《漢語大詞典》
老 lǎo《國語辭典》
老 [ lǎo ]
名- 年長的人。如:「扶老攜幼」、「敬老尊賢」。
- 對長輩的尊稱。如:「劉老」、「于老」。
- 老子及其哲學的簡稱。如:「老莊」、「佛老」。《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申子之學本於黃老而主刑名,著書二篇,號曰申子。」
- 姓。如宋代有老佐、老麻。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尊敬。《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退休。《左傳·隱公三年》:「桓公立,(石碏)乃老。」晉·杜預·注:「老,致仕也。」《金史·卷六六·始祖以下諸子傳》:「勗髭鬢頓白,因上表請老。」
- 年紀大。如:「老兵」、「老人」。宋·蘇軾〈吉祥寺賞牡丹〉詩:「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
- 熟練、經驗豐富。如:「老手」、「老練」、「老江湖」。
- 陳舊、過時。如:「老米」、「老式」、「老套」。
- 年久的。如:「老交情」、「老主顧」、「老字號」。
- 原來的。如:「老地方」、「老規矩 」、「老話題」。
- 加在稱呼、姓氏上,表示尊敬或親暱。如:「老師」、「老闆」、「老李」、「老王」。
- 總是、常常。如:「老是頭痛。」、「你老是挑我的毛病。」
- 很、極。如:「老遠」、「老早」。
- 加在兄弟姊妹排行的次序上。如:「老大」、「老二」、「老么」。
- 加在動物名稱上。如:「老鷹」、「老虎」、「老鼠」。
卢 ( 盧 ) lú
卢 [ lú ]
- 饭器。
- 黑色:“~弓一,~矢百”。
- 同“垆”,酒家安放盛酒器的土墩子。
- 姓。
真面目 zhēn miàn mù
本来的面貌。犹言真相。 宋 苏轼 《题西林壁》诗:“不识 庐山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郭沫若 《雄鸡集·关于白乐天一》:“他对我说,就为了这样,他愿意把闲却了的,为 日本 人民所未知的 白乐天 的真面目介绍出来,让 日本 人民能够知道 白乐天 的全面。” ——《漢語大詞典》
平生 píng shēng
(1).平素;往常。《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唐 杜甫 《梦李白》诗:“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周立波 《懒蛋牌子·去抓赵子彬》:“人人都知道, 赵子彬 平生有三好:好喝大酒,好耍大钱,好看娘们。”
(2).指平素的志趣、情谊、业绩等。 晋 陶潜 《停云》诗:“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説彼平生?” 唐 裴度 《中书即事》诗:“盐梅非拟议,葵藿是平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 唐子方 自有平生,他日不烦诸曲笔!”
(3).旧交;老交情。 唐 杨衡 《送郑丞之罗浮中习业》诗:“何当真府内,重得款平生。” 宋 苏洵 《与欧阳内翰第三书》:“年近五十始识阁下,倾盖晤语,便若平生。” 清 张元赓 《张氏卮言·陈友石》:“大人閲其字迹,称善,即邀至舟中,茶罢对奕,欢若平生。”
(4).一生;此生;有生以来。《陈书·徐陵传》:“岁月如流,平生几何?晨看旅雁,心赴 江 淮 ;昏望牵牛,情驰 扬 越 。” 唐 韩愈 《遣兴联句》:“平生无百岁,歧路有四方。”《武王伐纣平话》卷下:“ 南宫适 用尽平生气力死战。”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这可以说是 朱延年 平生第一笔生意。” ——《漢語大詞典》
(2).指平素的志趣、情谊、业绩等。 晋 陶潜 《停云》诗:“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説彼平生?” 唐 裴度 《中书即事》诗:“盐梅非拟议,葵藿是平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 唐子方 自有平生,他日不烦诸曲笔!”
(3).旧交;老交情。 唐 杨衡 《送郑丞之罗浮中习业》诗:“何当真府内,重得款平生。” 宋 苏洵 《与欧阳内翰第三书》:“年近五十始识阁下,倾盖晤语,便若平生。” 清 张元赓 《张氏卮言·陈友石》:“大人閲其字迹,称善,即邀至舟中,茶罢对奕,欢若平生。”
(4).一生;此生;有生以来。《陈书·徐陵传》:“岁月如流,平生几何?晨看旅雁,心赴 江 淮 ;昏望牵牛,情驰 扬 越 。” 唐 韩愈 《遣兴联句》:“平生无百岁,歧路有四方。”《武王伐纣平话》卷下:“ 南宫适 用尽平生气力死战。”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这可以说是 朱延年 平生第一笔生意。” ——《漢語大詞典》
事业(事業)shì yè
(1).事情的成就;功业。《易·坤》:“美在其中,而畅於四支,发於事业,美之至也。” 孔颖达 疏:“所营谓之事,事成谓之业。”《北史·拓跋澄传》:“若非 任城 ,朕事业不得就也。”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四折:“男儿立事业,何用好容颜?铜刀安社稷,匹马定江山。” 清 刘大櫆 《郭昆甫时文序》:“大行则发之於事业,穷居则不得已而见之於文章。” 梁斌 《播火记》第一卷二:“我还要拿工人的锤头……象男子汉大丈夫在世界上做一番事业。”
(2).政事;事务。《荀子·君道》:“故明主有私人以金石珠玉,无私人以官职事业。”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做不尽家庭事业,且开怀丢在一边。”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附录一·周豫才告白》:“校内诸事业,于本月十三日由学务科派员 朱 君 幼溪 至校交代清楚。”
(3).职业。《管子·国蓄》:“君有山海之金,而民不足於用,是皆以其事业交接於君上也。” 马非百 《管子轻重篇新诠》六:“事业即职业。”《太平广记》卷一八○引《卢氏小说·宋济》:“上又问曰:‘作何事业?’兼问姓行。 济 曰:‘姓 宋 ,第五。应进士举。’”《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那王孙公子倚傍着祖宗势耀,顶戴着先人积攒下的钱财,不知稼穡,又无甚事业,只图快乐,落得受用。”
(4).家业;产业。《老残游记》第五回:“若説叫 于大奶奶 去罢,两个孙子还小,家里偌大的事业,全靠他一个支撑呢!” 老舍 《茶馆》第二幕:“可是他那点事业,哼,外国人一个小指头,就把他推倒在地。”
(5).古代特指劳役、耕稼等事。《荀子·富国》:“事业,所恶也;功利,所好也。” 杨倞 注:“事业谓劳役之事。”《荀子·王霸》:“百亩一守,事业穷,无所移之也。” 杨倞 注:“事业,耕稼也。”《晋书·石苞传》:“其使司徒督察州郡播殖……若宜有所循行者,其增置掾属十人,听取王官更练事业者。”
(6).犹才能。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四:“ 唐 末 五代 ,权臣执政,公然交赂,科第差除各有等差。故当时语云:‘及第不必读书,作官何须事业。’” 宋 范仲淹 《与中舍十六帖》之十二:“兼今后不乱奏人,逐房各已有恩泽,须是有事业可以入官,方与奏荐也。” 宋 司马光 《功名论》:“臣有事业,君不信任之,则不能以成。”
(7).指具有一定目标、规模而自成系统的、关系社会发展的经常活动。 刘少奇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五:“共产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事业。”
(8).特指没有生产收入,由国家或私人团体开支其经费的社会工作。与“企业”相对而言。如:事业费,事业单位,福利事业。 ——《漢語大詞典》
(2).政事;事务。《荀子·君道》:“故明主有私人以金石珠玉,无私人以官职事业。”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做不尽家庭事业,且开怀丢在一边。”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附录一·周豫才告白》:“校内诸事业,于本月十三日由学务科派员 朱 君 幼溪 至校交代清楚。”
(3).职业。《管子·国蓄》:“君有山海之金,而民不足於用,是皆以其事业交接於君上也。” 马非百 《管子轻重篇新诠》六:“事业即职业。”《太平广记》卷一八○引《卢氏小说·宋济》:“上又问曰:‘作何事业?’兼问姓行。 济 曰:‘姓 宋 ,第五。应进士举。’”《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那王孙公子倚傍着祖宗势耀,顶戴着先人积攒下的钱财,不知稼穡,又无甚事业,只图快乐,落得受用。”
(4).家业;产业。《老残游记》第五回:“若説叫 于大奶奶 去罢,两个孙子还小,家里偌大的事业,全靠他一个支撑呢!” 老舍 《茶馆》第二幕:“可是他那点事业,哼,外国人一个小指头,就把他推倒在地。”
(5).古代特指劳役、耕稼等事。《荀子·富国》:“事业,所恶也;功利,所好也。” 杨倞 注:“事业谓劳役之事。”《荀子·王霸》:“百亩一守,事业穷,无所移之也。” 杨倞 注:“事业,耕稼也。”《晋书·石苞传》:“其使司徒督察州郡播殖……若宜有所循行者,其增置掾属十人,听取王官更练事业者。”
(6).犹才能。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四:“ 唐 末 五代 ,权臣执政,公然交赂,科第差除各有等差。故当时语云:‘及第不必读书,作官何须事业。’” 宋 范仲淹 《与中舍十六帖》之十二:“兼今后不乱奏人,逐房各已有恩泽,须是有事业可以入官,方与奏荐也。” 宋 司马光 《功名论》:“臣有事业,君不信任之,则不能以成。”
(7).指具有一定目标、规模而自成系统的、关系社会发展的经常活动。 刘少奇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五:“共产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事业。”
(8).特指没有生产收入,由国家或私人团体开支其经费的社会工作。与“企业”相对而言。如:事业费,事业单位,福利事业。 ——《漢語大詞典》
有无(有無)yǒu wú
亦作“ 有亡 ”。
(1).有或无。《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臣 楚国 之鄙人也,幸得宿卫,十有餘年,时从出游,游於后园,览於有无,然犹未能徧覩也。” 李善 注:“览於有无,谓或有所见,或復无也。” 汉 扬雄 《羽猎赋》:“驰弋乎神明之囿,览观乎羣臣之有亡。” 唐 贾岛 《送僧》诗:“言归文字外,意出有无间。”《水浒传》第三九回:“这个不难,只取牢城营文册一查,便见有无。”
(2).指家计的丰或薄。《礼记·檀弓上》:“ 子游 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亡。’ 子游 曰:‘有亡恶乎齐?’” 陆德明 释文:“有亡……一音无。” 孔颖达 疏:“亡,无也。言各随其家计丰薄有无也。”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公﹞復常好施,与宗族同其有亡。”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城中人每年各按照家中有无,到天王庙去杀猪,宰羊,磔狗,献鸡,献鱼,求神保佑五谷的繁殖,六畜的兴旺,儿女的长成,以及作疾病婚丧的禳解。”
(3).指有馀与不足。《书·益稷》:“懋迁有无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 孙星衍 疏:“有为有餘,无为不足也。”按,《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四》引作“有亡”。 唐 韩愈 《原道》:“为之贾以通其有无。” 宋 苏轼 《过云龙山人张天骥》诗:“墟里通有无,垣墙任摧倒。”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商人各负担了花纱同货物,洒脱的向深山中村庄走去,同平民作有无交易,谋取什一之利。”
(4).所有。 唐 韩愈 《处士卢君墓志铭》:“其弟 浑 ,以家有无,葬以车一乘於 龙门山 先人兆。” 宋 曾巩 《故太常博士吴君墓碣》:“其丧父也,以家之有无葬,故葬不缓。”
(5).古代哲学范畴。有,指事物的存在,有“有形、有名、实有”等义;无,指事物的不存在,有“无形、无名、虚无”等义。《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次及 宋岱 、 郭象 ,鋭思於几神之区; 夷甫 、 裴頠 ,交辨於有无之域:并独步当时,流声后代。” ——《漢語大詞典》
(1).有或无。《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臣 楚国 之鄙人也,幸得宿卫,十有餘年,时从出游,游於后园,览於有无,然犹未能徧覩也。” 李善 注:“览於有无,谓或有所见,或復无也。” 汉 扬雄 《羽猎赋》:“驰弋乎神明之囿,览观乎羣臣之有亡。” 唐 贾岛 《送僧》诗:“言归文字外,意出有无间。”《水浒传》第三九回:“这个不难,只取牢城营文册一查,便见有无。”
(2).指家计的丰或薄。《礼记·檀弓上》:“ 子游 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亡。’ 子游 曰:‘有亡恶乎齐?’” 陆德明 释文:“有亡……一音无。” 孔颖达 疏:“亡,无也。言各随其家计丰薄有无也。”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公﹞復常好施,与宗族同其有亡。”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城中人每年各按照家中有无,到天王庙去杀猪,宰羊,磔狗,献鸡,献鱼,求神保佑五谷的繁殖,六畜的兴旺,儿女的长成,以及作疾病婚丧的禳解。”
(3).指有馀与不足。《书·益稷》:“懋迁有无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 孙星衍 疏:“有为有餘,无为不足也。”按,《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四》引作“有亡”。 唐 韩愈 《原道》:“为之贾以通其有无。” 宋 苏轼 《过云龙山人张天骥》诗:“墟里通有无,垣墙任摧倒。”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商人各负担了花纱同货物,洒脱的向深山中村庄走去,同平民作有无交易,谋取什一之利。”
(4).所有。 唐 韩愈 《处士卢君墓志铭》:“其弟 浑 ,以家有无,葬以车一乘於 龙门山 先人兆。” 宋 曾巩 《故太常博士吴君墓碣》:“其丧父也,以家之有无葬,故葬不缓。”
(5).古代哲学范畴。有,指事物的存在,有“有形、有名、实有”等义;无,指事物的不存在,有“无形、无名、虚无”等义。《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次及 宋岱 、 郭象 ,鋭思於几神之区; 夷甫 、 裴頠 ,交辨於有无之域:并独步当时,流声后代。” ——《漢語大詞典》
中 zhōng/zhòng《國語辭典》
中 [ zhōng ]
名-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居中」、「中央」、「日正當中」。
- 內、裡面。如:「水中」、「夢中」、「心中」。
- 泛指某一時期以內。如:「一年之中」、「晉太元中」。
- 中華民國的簡稱。
- 姓。如漢代有中京。
- 居間介紹、連絡的。如:「中人」。
- 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如:「中級」、「中型」、「中等」。
- 半。如:「中夜」、「中途」。
- 正好。如:「適中」。
-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中 [ zhòng ]
動- 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漢書·卷一○·成帝紀》:「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
- 合、正對上。如:「中規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戰國策·西周策》:「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 遭受、感染。如:「中風」、「中毒」。
- 得。如:「中獎」、「中籤」、「中選」。
- 考取。如:「范進中舉」、「考中大學」。《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