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代-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一)之讀音。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 做某个动作:胡~。
-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 表示语气,归去~兮!
- 姓。
一 yī《國語辭典》
一 [ yī ]
名- 自然數的開始。如:「一、二、三……。」大寫作「壹」。阿拉伯數字作「1」。
- 姓。如明代有一炫宗。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單個。如:「一人」、「一物兩用」。
- 相同、一致。如:「一模一樣」、「大小不一」。
- 專注的。如:「一心一意」、「專一不變」。
- 全、滿、整。如:「一身是汗」、「一屋子人」、「一身是膽」。
- 每、各。如:「一班五十人」、「一頁六百字」、「共派八隊,一隊二十人。」
- 一次。如:「一而再,再而三。」《禮記·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
- 另外的。如:「蟬,一名知了。」、「番茄,一名西紅柿。」
- 統一。《孟子·梁惠王上》:「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 才、剛剛。如:「一聽就懂」、「天一亮,他就起來。」
- 偶然。如:「一不小心」、「一不留神」。
- 表示加強的動作或突然的現象。如:「把頭一扭」、「用手一摸」、「天氣一涼,就感冒了。」
- 概括。如:「一般來說」。
- 每每、每逢。如:「一想到那件事,她總是笑個不停。」
- 放在二疊字動詞之間,表行為是不費力或嘗試性的。如:「雙手動一動」、「問一問」、「隨便說一說」。
- 事物的某方面。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一不沾親,二不帶故。」
- 竟、乃。表示事出意外。如:「一至於斯」。《史記·卷六八·商君傳》:「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 皆。《荀子·勸學》:「端而言,蠕而動,一可以為法則。」
- 表示程度,加強語氣。《文選·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上有絃歌聲,音響一何悲 。」《戰國策·燕策一》:「因仰而弔齊王桉戈而郤曰:『此一何慶弔相隨之速也?』」
- 或。《莊子·應帝王》:「泰氏其臥徐徐,其覺于于,一以己為馬,一以己為牛。」
- (「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的末尾,念陰平聲;在去聲字前,念陽平聲;在陰平、 陽平、上聲之前,念去聲。)
蹋 tà《國語辭典》
蹋 [ tà ]
動- 腳著地或踩物。清·汪兆鏞〈憶舊游·隱林梢半角〉詞:「隱林梢半角,危榭荒臺,蹋碎涼煙。」通「踏」。
- 參見「蹧蹋 」條。
蓬莱阁(蓬萊閣)péng lái gé
(1).阁名。在 山东省 蓬莱县 北 丹崖山 上。 宋 嘉祐 年间建阁, 明 万历 年间增建了 吕祖殿 、 三清殿 等建筑。自古为文人学士雅集之地。 宋 孔平仲 《寄常文》诗:“ 蓬莱阁 下花多少, 清旷亭 前水浅深。”
(2).指秘书省或秘书监。 唐 杜甫 《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诗之三:“暂阻 蓬莱阁 ,终为江海人。”亦省作“ 蓬阁 ”。 唐 孟浩然 《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永怀 蓬阁 友,寂寞滞 扬云 。” 唐 杜甫 《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移官 蓬阁 后,穀贵殁潜夫。”参见“ 蓬莱 ”。 ——《漢語大詞典》
(2).指秘书省或秘书监。 唐 杜甫 《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诗之三:“暂阻 蓬莱阁 ,终为江海人。”亦省作“ 蓬阁 ”。 唐 孟浩然 《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永怀 蓬阁 友,寂寞滞 扬云 。” 唐 杜甫 《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移官 蓬阁 后,穀贵殁潜夫。”参见“ 蓬莱 ”。 ——《漢語大詞典》
溟涨(溟漲)míng zhǎng
(1). 溟海 与 涨海 。《文选·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 溟 涨 无端倪,虚舟有超越。” 李周翰 注:“ 溟 涨 ,皆海也。”
(2).泛指大海。 唐 司空图 《注愍征赋后述》:“亦犹虎之饵毒,蛟之饮鏃,其作也,虽震邱林,鼓 溟涨 ,不能快其咆怒之气。” 宋 司马光 《和吴冲卿崇文宿直睹壁上题名见寄并寄邵不疑》:“因思 甌 闽 远,南走侵 溟涨 。” ——《漢語大詞典》
(2).泛指大海。 唐 司空图 《注愍征赋后述》:“亦犹虎之饵毒,蛟之饮鏃,其作也,虽震邱林,鼓 溟涨 ,不能快其咆怒之气。” 宋 司马光 《和吴冲卿崇文宿直睹壁上题名见寄并寄邵不疑》:“因思 甌 闽 远,南走侵 溟涨 。” ——《漢語大詞典》
高寒 gāo hán
(1).指月光;月亮。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词:“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 明 袁宏道 《哭江进之》诗之三:“一笑凌云去,高寒自少尘。”
(2).地势高而严寒。 元 刘郁 《西使记》:“自 和林 出 兀孙 中,西北行二百餘里,地渐高。入站,经翰海,地极高寒,虽暑酷雪不消。” 清 魏源 《关中览古·玉华宫》诗:“我来但高寒,万壑松涛飂。”
(3).谓人品格清峻。 宋 杨万里 《长句寄周舍人子充》:“ 省斋先生 太高寒,肯将好语博好官?” ——《漢語大詞典》
(2).地势高而严寒。 元 刘郁 《西使记》:“自 和林 出 兀孙 中,西北行二百餘里,地渐高。入站,经翰海,地极高寒,虽暑酷雪不消。” 清 魏源 《关中览古·玉华宫》诗:“我来但高寒,万壑松涛飂。”
(3).谓人品格清峻。 宋 杨万里 《长句寄周舍人子充》:“ 省斋先生 太高寒,肯将好语博好官?” ——《漢語大詞典》
岛屿(島嶼)dǎo yǔ
岛的总称。 晋 左思 《吴都赋》:“岛屿緜邈,洲渚冯隆。” 唐 李洞 《送云卿上人游安南》诗:“岛屿分诸国,星河共一天。” 清 姚鼐 《江行》诗:“纵横岛屿中流失,繚绕云烟万里空。”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二:“整个岛屿充满了玫瑰花的香气,我的心醉了。” ——《漢語大詞典》
秋 qiū《國語辭典》
秋 [ qiū ]
名- 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農曆為七、八、九月,陽曆為九、十、十一月。如:「秋天」、「秋季」、「中秋」、「深秋」、「一葉知秋」。唐·杜甫〈登高〉詩:「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 年。古代年的長度以二次秋收為準,故以秋代表年。如:「千秋萬世」、「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唐·劉禹錫〈蜀先主廟〉詩:「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 時候。如:「多事之秋」。《文選·諸葛亮·出師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 姓。如清代有秋瑾。
- 喻衰老。宋·陸游〈南鄉子·早歲入皇州〉詞:「三十年來真一夢,堪愁。客路蕭蕭兩鬢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